互助高铁新区学校课堂教学设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互助高铁新区学校课堂教学设计课题5、古诗两首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过程与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热爱古诗文;学会全面地看待问题;感受祖国风光的壮美,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领略诗人的精神境界。教学准备课件字词卡片导学案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师生互动活动修改与补充第一课时(题西林壁)一、导入(由介绍诗人入手)教师:以前同学们都学过哪些故事?能背给大家听听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其中的一首诗。(出题解题)简介诗的生成背景。在苏轼四十九岁时,当时已经被贬到黄州做官的他再次被贬到汝州,在去汝州上任时,途经江西庐山,庐山的奇美秀丽景色让他诗兴大发,作了五首记游诗,这首是最后一首。二、学习古诗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1)同桌互读,检查预习情况,互相指正。(2)指名读,师作适当的鼓励评价。(3)全班齐读古诗。2、再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学习任务:A、根据“注释”试着说说每句诗的意思。B、在学习过程中,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一起解决。(教师巡视,对各小组的学习作必要的指导。)(2)反馈小组学习情况师:刚才大家的讨论非常热烈,现在老师想听听来自各小组的汇报,告诉老师你们读懂诗意了吗?小组运用了什么好办法理解诗意的?(指名各小组代表说,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及时表扬、推荐好的方法)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抓住“岭”、“峰”的不同概念体会庐山景象的多变。让学生运用简笔画描述。3、出示练习11)在括号里填上表示“看”的词语:在远处_______,在近处______,在高处_______,在低处______,庐山的景象各不相同。(2)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庐山的变幻莫测)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1)指名读这句诗,并说说诗意。(2)指导朗读,要求读出作者感慨的语气。4、复读古诗,结合实际体会诗中所含的哲理。1)师:同样的一件事物,可是在不同的角度却有着不一样的样子,你们有过和作者一样的感受和经历吗?(生结合实际举例说说)那么,你们认为作者仅仅只是在说庐山吗?你们从中受到什么启发了吗?(2)出示练习2(悟出的道理)看不清庐山的真正面目,是因为_________,因此,我们要_________就要__________。4、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5、小结。第二课时(游山西村)一、谈话引入走出令人迷惑的庐山,我们再跟随宋朝著名诗人陆游,到美丽的浙江绍兴的山西村一饱眼福,好吗?(板书诗题)二、学习古诗1、回忆上一节课我们是怎样学的?(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2、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学习这首古诗。(二)解诗题,知作者。自由读诗,大体说说诗句写了什么内容?(交流陆游的资料。)(二)抓字眼,明诗意。1.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2.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3.回报: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莫笑农家腊酒浑”不要笑话农家腊月的酒都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山重水复疑无路”山重水复真好象已无路可走。“柳岸花明又一村”柳岸花明处又冒出了一个村庄。三、品读欣赏,感悟道理。1、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诗人的感情,从中悟出道理。2、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你能举个例子吗四、感悟写法:作者怎样写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让学生汇报,教师点拨。作者先叙事,后写景,寓情于景。五、巩固练习、作业1、背诵两首古诗,默写〈〈游山西村〉〉2、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板书设计平安县第三中学课堂教学设计课题6、爬山虎的脚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继续练习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过程与方法:在学生自主读、合作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的语句,从而体会爬山虎脚的特点以及它之所以能向上爬的原因。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爬山虎的脚向上爬的原理。教学方法在学生自主读、合作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师生互动活动修改与补充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它不用像葡萄或葫芦等植物那样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学习完第6课——《爬山虎的脚》,就能找到答案了。(出示课题)2.请大家就自己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交流有关爬山虎的知识资料二、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1.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理解“刚长出来”和“长大了的”叶子各有什么特点。2.填空:刚长出来的叶子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长大了的叶子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看插图,重点理解课文怎样写长大了的叶子。(抓住“新鲜”、“一顺儿”、“均匀”)4.朗读指导:读出叶子的美来。5.试着把这一自然段背下来三、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请自学第三自然段,边默读边画出写爬山虎脚的有关句子。引言: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铺满墙,跟它的脚关系密切,它的脚到底是怎样的呢?1.观察实物(或挂图),默读课文,进一步了解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用自己的话与同桌相互说一说。2.屏幕显示描写爬山虎脚的话,学生说说每句话讲了什么,了解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3.让全班学生选择彩笔,边默读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边画出爬山虎的脚。4.按照课文有关内容,小组评议画的情况。5.熟读,指导背诵。6.结合板书小结: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对爬山虎脚长的位置、样子、颜色才了解得这么详细。那么它是怎么爬的?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第二课时一、了解爬山虎是怎么向上爬的。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圈出写爬山虎怎么爬的动词。2.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触、巴、拉、贴。3.观察课件演示的爬山虎的脚爬墙的过程,用课文语句来解说这一过程。4.看课件演示爬山虎正面爬墙的过程,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爬山虎不只往上爬,还往左边、右边爬,紧紧贴在墙上,爬满整个墙。所以课文第二自然段才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5.小结过渡:刚才我们学习了爬山虎触着墙的脚是怎么爬的,那么没触着墙的脚会变成什么样呢?请同学们自学最后一个自然段。二、学习第五自然段。1.归纳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情况。没触着墙:板书:萎了触着墙:板书:牢固2.爬山虎的脚与墙的关系怎样?3.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二)回顾课文内容,了解叙述顺序。1.学生归纳第二、三、四、五自然段各讲的是什么内容。2.复习第三、四、五自然段,讲讲围绕爬山虎的脚,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三、总结总结:这篇课文重点围绕“爬山虎的脚”来写,为了说清楚这个意思,作者进行了细心而有序的观察,并且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使爬山虎的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把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四、拓展作业。2.细心观察一种植物,将它最有特点的部分写下来。板书设计平安县第三中学课堂教学设计课题7、蟋蟀的住宅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本课生字和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体会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的个性。2.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3.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过程与方法:朗读、探究、交流,理清课文顺序,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情感价值观:体会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的个性,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激起观察自然的兴趣;对学生进行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教育。教学重点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教学难点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描述事物的写法,体会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教学方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从内容理解中受到启发。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师生互动活动修改与补充第一课时一、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蟋蟀的住宅》,读题。“蟋蟀”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蟋蟀这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家喻户晓了,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吗?(好斗、唱歌、建住宅二、走近蟋蟀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2.指名分段读课文,帮助学生正音。3.边读边想:哪句话让你怦然心动了?学生朗读、交流——“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三、了解蟋蟀(一)玩味“随遇而安”,品读第2自然段。1.谁能说说“随遇而安”这个词语的意思?别的昆虫怎样随遇而安?2.这临时的隐蔽所可能是一些什么样的地方?3.我们又从哪里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呢?齐读第二自然段。二)“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读着这句话,你还想到些什么?那么,蟋蟀的住宅究竟在什么样的地方?(1)认真朗读,仔细琢磨,蟋蟀的住宅好在哪里?(2)想象朗读:我是一只小蟋蟀。寒冷的冬天来到了,别的昆虫因为没有房子而飕飕发抖,你伏在洞门口,抚弄着触角,舒服地晒着太阳。指名朗读句子:“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三)了解蟋蟀的住宅蟋蟀的住宅不仅能安居,而且有休闲娱乐的功能。──劳动之余,四周静悄悄之时,住宅的主人操琴弹奏,享受生活的乐趣。小结:小小的蟋蟀永不满足眼前的环境,它要努力去改变、去完善,它要做到最好!多么惬意的生活!多么舒适温暖的家呀!这小家伙和咱们人一样,很有头脑嘛,它给房子选的地段、环境还真不错!而且还是自己亲手打造的呢。难怪法布尔称这里是住宅!让我们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四、课堂作业寻找那些让你感到亲切、舒服的句子,并把它摘录下来:①把蟋蟀比作人的句子。②把蟋蟀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的句子。第二课时一、研读“修建”,感受伟大1、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关注蟋蟀住宅的修建过程。请你读读课文第7-9自然段,画下使你感动的句子。朗读句子,注意相关动词。2、读到这里,你还认为蟋蟀的住宅仅仅是一个小洞而已吗?3、你想对这个工程的设计者、施工者蟋蟀说些什么呢?三、拓展升华,亲近生命。1、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话想说?各抒己见。2、推荐阅读:法布尔《昆虫记》,《昆虫记》。板书设计平安县第三中学课堂教学设计课题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课时安排1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过程与方法:(一)自读感知——观察印证——研读证据——交流感受情感价值观:(二)培养学生从小善于观察、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精神。教学重点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教学难点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去理解语言文字,从而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师生互动活动修改与补充一、读题,设疑导入。1、板书课题,读题。2、设疑: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去阅读课文。二、自读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自学反馈。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帮助解决。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4、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5、找出课文的相关段落,再次朗读三、细读课文,观察印证。1、一边读课文的相关段落一边世界地图或地球仪,找到南美洲巴西的陆地和非洲西海岸的几内亚湾看看是否相魏纳格说的那样。再看看其他陆地与海岸线是否相似。2、细读第五自然段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