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与社区营造(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生态旅游与社区营造台大植物系副教授郭城孟壹、前言就生物与生态环境的角度而言,台湾的特色就是小而多样。台湾面积虽小,但却容许相当大的变异。以山系地形复杂的程度而言,台湾的中央山脉可比拟欧洲的阿尔卑斯山、美西海岸的内华达山脉、亚洲的喜马拉雅山、日本的纵贯山脉、南美的安地斯山脉等世界著名的山脉。不过除了喜马拉雅山之外,其余地区的纬度均较台湾为高,所以这些地方的热带、亚热带生态现象不显著,而较偏温带及寒带的景观。台湾的生物相与东喜马拉雅山属同一起源,景观较相似,但是在台湾高山健行,虽有其潜在之危险性,但一般而言较喜马拉雅山安全,一方面冰封的情况较少,另一方面这些步道系统过去都在原住民的传统狩猎范围之内,自古以来即有传统步道系统可供支持,所以基本上台湾具有可能是全世界景观最多样化,比较上也最安全之高山健行步道系统,透过这些系统也可呈现台湾多样化的原住民文化。贰、台湾山地的生态特色台湾位在北纬约22°~25°之间,是属于热带气候区的北缘和温带气候区的南缘,即亚热带地区,北回归线横贯其间。全世界相同纬度附近的区域多为沙漠,祇有在台湾和云南、缅甸交界处一带是属于相对温暖多雨的森林生态系。地质年龄颇轻的台湾,地形多变,造就多样化微环境,提供许多生物栖息的空间。加上山势高耸,随着海拔变化分布着不同的生态带,北半球的森林生态系浓缩、垂直分布在台湾山地。更由于曾是第四纪冰河期的生物避难所,因此有许多古老的生物。一、北回归线上少见的森林在大气候的影响之下,台湾的植被基本上是属于森林的形态,只有在局部地区如高山山顶及海边,因受制于强风、盐雾、土壤贫瘠、易崩塌等恒存性生态因子而无法形成森林。比较全世界同纬度各地区的生态环境,在美洲为墨西哥高原,在非洲、中东为沙漠,在印度及中南半岛则为半沙漠、疏林或季雨林,这些地区都不利于常绿森林的发育,唯一可与台湾比拟的只有云南与缅甸交界一带,该地因西南气流带来充沛的雨量而维持着多样化森林生态系的形态。二、坡陡多山细腻分化的栖息环境台湾位于亚洲大陆棚东南边缘,受海洋板块的挤压,造成台湾岛的隆起,是一个地质年代甚轻的褶皱山脉地区。区内高山林立,山脉走向亦约略与本岛长轴(南北走向)平行且纵贯全岛。山势高低起伏,3000公尺以上高山众多,山头林立,形成一座座的生物栖息岛,山与山之间甚至每一山头都可形成许多微环境,因此台湾的环境是一个岛中有岛的生物栖所。而这些变化多端的因素,提供了不同样式、细腻的栖息环境,这是台湾生物非常多样化的原因之一。三、物种歧异度高台湾土地面积仅3万6仟平方公里,而维管束植物种类约4000种,和邻近的国家相较并不算多,但若同时考虑土地面积,则可见其单位面积种数(种密度)之高,在全世界很少出其右者。假如将台湾的种密度设定为1,世界上其它地区种密度接近1或大于1的仅夏威夷(0.99)、新克里多尼亚(1.72)、牙买加(2.66)、波多黎各(2.84),但此类地区之种数皆不及台湾。又如美国、加拿大、中国等地,其物种虽多但是因幅员辽阔,种密度不到0.1。由此可见台湾的物种歧异度之大,生物资源之丰富,非其它地区所能比拟。四、孑遗生物众多台湾岛约在第四纪初浮出水面,其间部份时期与大陆相连,因此欧亚大陆第三纪古老物种得以进入台湾,之后有四次规模较大的冰河期,台湾都未覆冰,所以其生态环境未受到毁灭式的伤害。一万多年前最后一次冰河北退之后,地球气温回暖,逐渐上升的温度使得适应冷凉的物种部份向北迁移,部份则移往高海拔地区,造成了高山生态环境和北方生态环境相似的事实。而台湾高山起伏,往高处迁移的物种,分散到各个山头生存下来,于是形成不连续分布的现象,中国西南和台湾具有类似的种类也是此一原因。而位于中海拔偏高一点的凉温带针叶林带,即桧林带,正是当时气候的写照,因此区内有许多当时的种类得以存活,如樱花钩吻鲑、台湾杉、红豆杉等,这也是此一林带古老、孑遗生物众多的原因。五、北半球生态系的缩影北回归线从台湾拦腰而过,北部低海拔地区因此形成亚热带森林生态体系;而南部地区恰为热带地区北界,许多热带植物的种子随着洋流北上,在恒春半岛沿岸形成具有热带气息的海漂林。所以说台湾正位于南方热带和北方温带的交界处,热带植物多分布在南部且向北递减,而温带植物则偏在北部,向南逐渐减少,这是台湾低海拔地区生态环境有区域性分化的主要因素。此外,中央山脉的纵向阻隔,使得狭长的台湾岛东西部亦有其生态差异存在。而在中央脊梁山脉,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林立,因温度随海拔上升而递减,正好提供了暖温带至寒原各类生态系之条件。此造成台湾小而局限的土地,却分化孕育出从赤道到北方极地的各种生态环境,因此台湾具有北半球之各种森林型。参、脊梁山脉生态旅游之构想脊梁山脉不只有垂直分布的各种生态带,从热带、亚热带、暖温带、凉温带、冷温带、亚寒带、寒带之各种变化,各生态带又随地形之变化如山脊、山坡、谷地,以及各种自然因素所导致的生态变化,加上组成这些变化景致的动、植物,都是台湾自然景色的重要要素。脊梁山脉有多种原住民文化,发源自多样化的自然生态环境,数千年来也各自与其自然环境维持在一平衡状态,因此脊梁山脉的自然生态与原住民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如何让原住民部落的产业及生活方式,不仅是维持生活所需,也能与传统文化相契合,同时又能维护山林之特色。生活、生产、生态由传统文化中自然展现,是未来努力的目标。肆、生态学院之构想由前述可知,如能配合原住民传统狩猎范围,规划步道系统,结合原住民传统上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带领外地游客深入认识此间自然之美,此有别于过去蜻蜓点水式的观光事业,将成为台湾山地地区永续发展的另一种途径。而一个以原住民为主的生态学院,则是完成这一事业的必要条件。一、生态学院之特色生态学院不同于一般的大专院校,它没有围墙、没有统一的课本,也没有入学考试及文凭,在生态学院的学习是为了保育台湾的生态特色、承传并发扬地区性文化,教师是学有专精之人,学员以证照作为专业的凭证。(一)培养专业技术者的生态学院是一个实践型的、培养实际操作者的、与土地、文化相结合的学院,是各社区实际需求的。师资可以是产业界的、官方的、学界的,也包括地方专业者,如原住民部落的长老、具有专业技术的土木或泥水匠等。(二)社区型的生态学院它不像一般大学有一个围墙,学生与社会的需求毫无关系,学院可能是在城市区设有一处行政中心,而在乡镇、部落,则视可行的情况设置教学中心及实习场所,因此它的教室也是社区的一部份。(三)课程因地而异的生态学院生态学院讲求的是实地操作,是具有社区人际关系的、有地域特色的,所以例如农业地区之课程,可能偏重农业工程的生态化、有机农业的发展与环境之互动、休闲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等;而山地地区则可能偏重采种育林技术、动植物认识、传统文化之生态观、步道系统的建筑技术、山地产业与环境关系等相关课程。(四)比较倾向师徒制的生态学院专业技术的落实,只靠大讲堂的课程操作,或是只坐在教室中听讲是无法达到目的的。了解社区的问题,并跟着先进动手操作,对某些课程而言师徒制是较有效的方法。(五)学习与实习并重的生态学院生态学院的设计,一方面在认知各地区的土地特色,另一方面是在培养在某一个职业空问可以独立操作的学员,所以生态学院教室设在社区,老师除了课堂讲课外,还可以带着学生了解社区问题,并实地动手操作,同时也达到敦亲睦邻及实习的目的,未来学员如遭遇类似的问题,即可架轻就熟地进入状况。(六)朝向认证制度的生态学院学员的能力经实证评估后,如生态向导的学员,累积到某一学分数,经实际带队操作认可后,可获得认证,此亦可做为外界网罗人材的参考。学院可将学员推荐给国家公园或其它相关单位以及业界,另一方面各地方政府也应透过行政网脉,优先选用具有专业认证的人员。二、生态学院之课程内涵生态学院的理念在于以现代的保育观念,诠释传统生活习惯、约束或禁忌,使得地区发展与传统生活相互配合,避免在现代化的过程中,破坏其独具特色的生活品质(一)区域生态资源之调查、研究及教学台湾的生物资源在其生态结构上可说是北半球陆城生态之缩影,除了依海拔可区分成各种生态带及其相关物种之外,随着微环境的变化,各局部地区亦有其特殊种类,学员可经由调查研究及认知后而更疼惜这片土地。(二)环境伦理的理论与实践除了生态及生物资源的认知之外,人与环境间的互动关系亦值得深入探讨,尤其是处于多样化生态及生物资源的脊梁山脉,环境伦理的观念益形重要,而目前山地的各种土地利用方式也是很好的讨论对象。(三)地区性生态特色之建立其实台湾的每一个地区都自有其特色,只有了解各自的特色才有可能发展地方性产业,透过社区型的教学与实习方式,从了解地区性的生态特色,到地区性的产业、地区性的问题,逐渐修正其正确的地区发展方向,最后至各地区的行道树、庭园植栽都有其特色。(四)复育生态学技术之研发与实践台湾未来的数十年,复育生态学应为生态发展的主流,就像生物技术增广医疗技术的眼界一般,过去台湾的发展是牺牲环境换取经济,未来则应该是如何让环境恢复生机,脊梁山脉的农业化可说是这一段历史的代表,例如河流如何恢复生机?森林如何让它潜力无限?稀有的物种如何让它恢复应有的族群,甚至还可发展成地区性的产业?这些都是复育生态学讨论的课题。(五)生态与文化的关系生态与文化有时是密不可分的,例如古文明都发展自河岸湿地,而台湾的原住民文化与自然生态更是密不可分,例如原住民文化中没有「垃圾」的字眼,它是近代生态学物质循环之最佳诠释。其实属于近代科学的生态学可以在古老的文化中找到定位,从而使近代生态的诸多概念,在未来也可发展成文化的一部份。(六)生态产业之调查、研究、探讨、改进及推广台湾的生态产业应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因为它山林的条件及文化的条件非常多样化,支持系统也最完整,具有发展成世界最具特色的接力式高山健行步道系统之潜力。它可以有生态学院训练出来的生态向导,了解山的个性也了解与其妥协的方式,各山地部落的地区性产业与文化特色也可在步道系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伍、未来展望台湾脊梁山脉的景观资源极具潜力,中央山脉的生物与生态环境,是世界级的宝库,由其所形成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则是台湾区域性特色的最佳代言人,当然整个脊梁山脉也应是我们国家级的风景区。因此如能配合原住民传统狩猎范围,规划步道系统,结合原住民传统上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带领外地游客深入认识此间自然之美,此有别于过去蜻蜓点水式的观光事业,将成为台湾山地地区永续发展的另一种途径。生态旅游的中心理念在于,发展「结合传统生活与近代保育观念」的区域性产业,从而降低经济发展对土地及自然环境的冲击,而生态学院是协助发展此区域性产业的途径。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