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能源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姓名:王鹏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统计学指导教师:张珍花20081216能源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作者:王鹏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冯宗宪.李永来.Liyong-lai.Liguo-ping以非再生能源资源定价改革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学术交流2008,(12)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逐步暴露.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的经济发展策略,特别是近年来宏观经济与城市化快速发展,致使中国经济增长采取高耗能方式.经济增长方式的粗放,导致能源消费增长过快和环境污染加剧.能源与环境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双重约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势在必行,而关键点在于非再生能源资源定价改革.非再生能源资源的开发使用制度的变革,目的在于充分体现资源成本与环境成本.资源成本是需要通过完善资源的基础市场即矿业权市场来实现的,而环境(生态)成本是需要通过资源税费制度改革实现的.最终,通过价格信号引导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彻底转变,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期刊论文张贡生.田万慧.ZHANGGong-sheng.TIANWan-hui评资源诅咒论——基于自然资源范畴的视角-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12(3)自从1993年Auty提出资源诅咒这个命题以来,国内外学界开始从不同的层面来检验该命题的合理性.对此,笔者实不敢苟同.原因就在于,第一,人类经济发展史证明,能源资源无法代替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第二,美国、英国、挪威、德国等国家自然资源开发的历史证明环顾世界,我们会发现'资源诅咒'现象具有普遍性的说法难以成立;第三,用能源资源储量和人均耕地数量代表资源丰裕度指标,作与当期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检验,不符合现实--因为它与未来经济增长相关,但与当期经济增长之间不是很紧密.3.学位论文刘向楠“资源诅咒”再检验——以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基础的分析2009近几年来我国煤炭、矿石等能源资源价格持续上涨,拥有这些丰富资源的省份大力投资能源矿产以及其相关产业。资源类产业在这些资源丰富省份的复苏似乎近在眼前。而事实上,经济长期发展的支撑不是资源,而是要依靠持久的人力资本投入和制度创新。从资源能源和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看来,似乎这些资源丰富省份的资源并没有对他们的经济增长有良好的贡献。这些省份的煤炭等资源枯竭时,经济将陷入困境。那么有理由怀疑,从长期看来,这些丰富的资源对这些省份的长期经济影响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如果是负相关,那么发展经济学中的“资源诅咒”命题就在中国的资源丰富省份得到验证。本文试图验证这些资源丰富省份的资源对他们的经济增长没有良好的贡献——也就是说在中国省际范围内存在“资源诅咒”现象。为什么资源丰富省份的资源并没有对他们的经济增长有良好的贡献?本文也结合“资源诅咒”的相关解释理论给出一定的解释。20世纪50年代,就有发展经济学家提出了“资源诅咒”的解释理论——“贸易条件恶化论”。用这个理论解释“资源诅咒”就是说,资源丰富的国家,如果紧紧依靠资源产品的出口而获得经济的发展,在长期看来是不可以的,因为在长期,发展中国家的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趋于恶化,出口的初级产品能换回的工业制成品会越来越少。贸易条件不断恶化,导致经济不能持续健康发展。到了20世纪60、70年代,对“资源诅咒”的解释又有了新的理论——“荷兰病”。“荷兰病”(theDutchdisease)是指一国特别是指中小国家,某一初级产品部门异常繁荣同时,其他部门却有着伴随性的衰落的现象。20世纪60年代,荷兰已是工业制成品出口主要国家。突然大量天然气被发现,荷兰政府大力开发天然气,出口剧增,国际收支出现顺差,经济显现繁荣景象。可是,天然气业蓬勃发展,荷兰的农业和其他工业部门却日益畏缩,出口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日渐衰弱。到20世纪70年代,通货膨胀上升、工业制成品出口下降、收入增长率降低、失业率增加等经济问题日益显现。资源产业在“繁荣”时期价格膨胀同时牺牲了其他行业的发展的现象,国际上称之为“荷兰病”。此外对“资源诅咒”解释还有“人力资本”理论。丰富的资源可能会对资源丰富国家或地区的人力资本投资形成负面的影响。具体解释就是,资源丰富国家的由于“荷兰病”存在,制造业衰退,对人力资本的需求不高,投资教育的机会成本大于回报,人力资本长期积累不足。最后,非常重要的解释“资源诅咒”的理论是制度理论——其基本思路是,资源丰富导致了国家的制度质量的低下,进而影响经济增长。文章的总体是这样安排的。第一章是前言,包括研究意义、研究方法、文章的技术路线和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章是文献综述,重点探讨国际学术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对资源诅咒成因的探索。第三章是作者的一些发现,试图根据搜集到的有关经济增长与能源产量的数据表明在中国省际范围内是存在“资源诅咒”现象的,并就第四章的实证研究所需要的变量做了一些说明,具体包括中国范围内29个省市自治区1998-2006年的面板数据。第四章是根据经典“荷兰病”模型而做的模型设定、计量的结果和对结果的分析,计量结果确实检验了第三章中的假设:中国省际范围内存在“资源诅咒”现象,随后对典型具有“资源诅咒”特征的山西所遭受到的危害进行了分析,并解释了“资源诅咒”在山西省的几个作用机制。第五章是对本文的总结和对走出“资源诅咒”给出的几点建议。4.期刊论文郭丽岩.GuoLiyan世界范围新一轮能源资源价格冲击的成因分析-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9,(4)由于新兴经济体资源消费增长逐年攀高、能源强度仍在加大,直接导致国际市场对能源资源的总需求刚性,这是形成新一轮价格冲击的根源.近年来主要国家能源资源库存处于历史低位,产能的萎缩、长期供给的不足加剧了价格冲击.研究表明,国际商品期货交易市场上的投机炒作虽然不能够决定价格波动的方向,但是投机炒作行为能够放大基本面对价格的影响程度.2003年以来,尽管美元贬值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较大,但是无法解释新一轮如此大幅度的价格震荡.因此,还必须深入关注主要国家能源战略、贸易政策及其它短期扰动因素的综合影响.5.会议论文于渤.黎永亮.崔志基于可持续理论的能源资源价值分析模型2005本文在最优增长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加入资源和环境约束,建立了一个用于评价可持续能源资源价值的跨期动态模型.文章着重分析了市场的不完备性、环境的外部性以及政府政策失灵对可持续能源资源价值各构成部分的影响及在现实中的表现,并就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6.学位论文杨宏林能源经济系统能源开发、配置及能源约束下经济增长的研究2007本文用经济学的效用理论、边际均衡原理及经济增长理论研究西部开发中能源开发、能源配置问题及能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建立了能源开发与配置的数理模型及引入能源约束的经济增长模型,用数理分析结果解释、预测经济增长的长期特征、经济决策者的理性战略选择,期望能对西部能源开发战略及我国经济增长提供一定的理论解释与依据。建立了兼顾经济发展、能源可持续利用及环境保护三方面的能源开采模型,将三者统一于决策者的效用函数中,决策者以最大化效用为目标,决定能源的最优开采模式和开采量。同时,讨论了决策者对能源可持续利用的态度因子和技术进步对能源开采决策的影响。在国家投资主体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能源消费效益最大为目标,建立了基于边际效益均衡的能源空间配置优化模型;兼顾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能源部门配置优化模型。实现能源在地区、部门之间的优化配置。能源作为国民经济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既是国民经济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消费对象。本文对能源消费的这种二重性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考虑能源消费二重性的经济增长模型。讨论在能源消费总量一定的条件下,如何在消费领域和生产领域合理地分配有限的能源资源,使得能源消费的社会总效用最大。建立了能源利用的动态变化方程,在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能源约束,讨论如何在保证能源可持续利用的条件下,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分析了能源约束下的“干中学”经济增长模型,得到了在保证能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的条件。建立了有可再生能源投入的经济增长模型,在一定参数条件下,通过严格的数学推演,获得了经济系统消费路径的显式解,进一步研究了经济系统消费路径的变化。分析了效用贴现率、能源再生率、生产函数中的技术参数对消费路径有影响。并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在具有创造性毁灭的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了可再生资源,主要研究了经济的最优增长路径。结果表明,在长期稳态增长中,经济增长率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负的。进一步,当经济具有正的稳态增长率时,分析了模型中的相关参数对经济的稳态增长率的影响。简言之,本文的研究工作包含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讨论我国西部开发战略中能源开发战略的选择问题。主要研究如何合理有效地开采、优化配置西部丰富的能源资源,变西部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第二部分讨论能源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研究如何在保证能源可持续利用的条件下,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能源资源对消费路径及经济的稳态增率的影响。7.期刊论文王一男.WangYinan先秦诸子学说对中国现代能源资源战略的启示-管子学刊2007,(4)当代中国在经济发展的压力之下,用牺牲自然资源来获取经济增长,这无疑是最简捷的途径,但资源的有限性则约束了利用资源的质量、数量以及时空范围.中国先秦时代,诸子百家的许多论断就闪现了对资源合理利用的认识,用这些理念反观当今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能源资源战略,仍具有鲜明的借鉴意义和历史价值.8.学位论文杨宏林能源的最优配置及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研究2003本文利用经济学原理,经济增长理论及经济动态的最优控制理论,研究了作为国民经济建设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一能源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具体内容有不可再生能源的最优配置,可再生能源的最优配置以及一定时期内能源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国民经济生产的最优配置问题。着重讨论了贴现率、能源生产成本、能源价格等因素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第二章讨论了不可再生能源在市场调节下的两期最优配置;不可再生能源在国家调控下的两期配置;考虑开采成本的不可再生能源的连续多期最优配置。第三章讨论了不考虑开采成本时再生能源的最优配置;考虑开采成本时可再生能源的最优配置。考虑到能源资源既是国民经济生产重要的生产要素,又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消费资料,本文第四章建立了考虑能源消费二重性的经济增长模型。讨论在能源消费总量一定的条件下,如何在消费领域和生产领域合理地分配有限的能源资源,使得能源消费的社会总效用最大。第五章在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能源约束,讨论如何在保证能源可持续利用的条件下,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得出结论为:现代经济增长的源动力是技术进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在21世纪能源发展的战略选择。9.期刊论文张东来关于哈尔滨市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研究-学理论2008,(2)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是我国十五时期重大发展战略,也是哈尔滨市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把粗放式经济增长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同时更加注重质量提高和结构优化,更加注重资源的循环和综合利用,更加注重经济与环保的双赢.本文从经济、社会两个方面分析了哈尔滨十五以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情况,通过与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主要指标对比,找出了哈尔滨市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实现哈尔滨市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构想、发展目标、战略重点以及推进一批重点工程等新举措.10.会议论文周志华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湖南能源可持续发展探讨2008近年来,湖南省经济增长很快,而能源资源缺乏,经济增长遭遇了能源瓶颈,主要表现在:①电力工业内部结构矛盾突出--电源点布局和负荷分布不相适应,水电比重大,受降雨影响很大,造成了湖南省季节性和周期性的缺电。②经济结构趋向重工业化,高耗能产品增长过快,导致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