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册主要包括:“画图”第四阶段教学(4、5、6课,主要介绍图形的对称变换和切变、色彩编辑和简单的图块缩小放大等);WORD第三阶段教学(7、8课表格和9、10课用网络资源制作调查表);网络基础第二阶段(11-15课。网址收藏和整理、电子邮件及其相关内容)。此外介绍ACDSee有关内容(2,3)和计算机的软件等基础知识(1课)。第一课计算机的软件目的意义概述:本节是关于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方面的科普性课程,前面已经介绍过信息和信息技术(3上)、信息的输入和输出设备(3下)、计算机的存储器(4上)、计算机发展史(4下)。本节将对计算机软件进行一个较系统的介绍。其中涉及到:计算机为什么要用软件、软件分类、为什么要用正版软件和光盘使用知识。最重要的两点就是:计算机系统必须要软件;要尊重别人的劳动——自觉使用正版软件。各小节的说明和建议:一、计算机为什么要用软件这里不可能对软件进行准确的定义,只能进行形象描述。教材限于篇幅,教师还可以进行比喻发挥。例如,我们可以把学校的教室和各种看得见,模得到的设备看成“硬件”,把学校制订的各种规章制度、作息时间等看作“软件”。只有设备,没有办学规章的学校肯定是及其混乱,无法运行的。一个学校硬件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发展需要,改变自己的“软件”——增加或修改规章制度、作息时间等,使学校办得更好。本小节至少要学生认识到,“机器能干不能干,关键还要看软件”。二、软件的基本分类本小节介绍软件基本类型。对于小学生,我们不要把分类讲得太复杂,从发展来看,我们也不要在软件分类界定上“自寻烦恼”,所以,这里采取只分两类的办法——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本节关键了解三点:系统软件是“总管家”,应用软件的运行要服从它的调配;机器启动后,系统软件已经开始它忙碌的工作;应用软件是针对自己需要安装的,可多可少。三、大家都来使用正版软件“正版”概念的根本是尊重知识产权,而不只是自己是否更安全、方便。为什么要使用正版软件的几个理由中,最重要的是第四条:尊重软件开发人员的辛勤劳动。四、探究活动第二课用看图软件欣赏图片目的意义概述:常规计算机教学内容中往往局限于几个典型软件和操作系统中,实际上,学生可能接触的软件十分广泛,特别是一些小的工具软件,更是层出不穷。这些软件不可能全面进入教材,但是也不能完全不顾它们的存在。根据学生最容易接触的对象——图片,我们选择了ACDSee“看图”软件进行介绍。ACDSee有许多功能,本节的目的并不是全面介绍它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只准备就其最常用功能进行介绍,同时,也把它作为一个学习新软件的对象提供给学生,培养他们独立学习新软件的能力。各小节的说明和建议:一、认识ACDSee看图软件本节以ACDSee5.0为基础进行介绍。由于该软件启动后,可以形成好几种界面形式。图2-2只是比较常见的状态。这里没有不要对界面和按钮进行一一介绍,只对几个基本部分进行说明,其它内容留给学生探索。教师可以设置一个任务序列,引导学生熟悉ACDSee5.0环境。二、进入ACDSee“图片观看窗口”应该提醒学生明白,图2-3是ACDSee的“另一张面”——看图状态。这时又出现另外一些功能按钮需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和实验。这里应该注意下面几点:1、两种状态的转换2、翻页和放大缩小三、常见的图片文件格式教材利用图2-2状态,介绍文件扩展和常用图片格式。类似图2-2这样的环境中,希望学生机上能够看到更多格式的图片文件。教师还可以结合这个界面,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图片信息,例如图片尺寸和文件长度。应该引导学生自觉发现、观察这些信息,要从提升信息素养的高度来看待这些学习细节。四、图片的旋转和翻转图片旋转和翻转是图片素材加工的重要技术,这里是以ACDSee的“工具”菜单中的“旋转/翻转”进行的。软件提供了8种方式,教材不可能一一介绍,教师可以提供相应的素材和要求,让学生选择其中比较典型的方式进行实践体会。几种模式中,要注意“翻转”与旋转的区别。处理后的图片暂时还没有保存,保存方式是可以选择的,一种是原来名字覆盖保存,一种是改名保存(软件可以自动在原来名字上加“旋转”等字样,以示区别)。这些设置要击“选项”按钮后才能够进行设置。是否介绍这些内容,根据学生情况进行。练习处理意见:这部分练习作为书面教材来说,不便提供,希望教师提供更多有意义的素材和有针对性的要求进行练习。第三课用“看图软件”传递图片目的意义概述:本节是上一己任的继续,介绍如何把ACDSee看到的图片直接传送到正在制作的作品中(WORD或“画图”中),此外还要介绍对图片的对比度亮、度进行调整的方法。各小节的说明和建议:一、用ACDSee调整图片的亮度和对比度进入软件教学前,应该通过几张照片的效果,观察、感受“对比度”、“亮度”对图片效果的影响。本节是以ACDSee“工具”菜单中的“曝光”进行图片效果的调整。为了简化操作,这里只涉及“伽玛”值的调整。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窗口的对比,决定是否妥当。同时还要引导注意,这个软件是以“应用”按钮来确的结果的,这又是一种“确的”的方式。这里同样有“选项”按钮,决定处理后的文件是否覆盖原来文件。二、向WORD文档传递图片要把ACDSee中的图片直接传输到WORD文档中,关键要让学生明白两点:1、必须用“编辑”菜单下的“复制图像”,而不是常用的“复制”。2、必须在WORD环境中执行“粘贴”。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这样粘贴来的图片与“插入图片-来自文件”得到的图片是否也能进行属性设置。三、向“画图软件”传递图片有了上面的基础,这小节可以通过提问。引导,由学生自己学习。练习处理意见:可以构造一个序列任务,例如:把一张图片经过“曝光”操作,使它淡化,然后传输到WORD中作为背景图片。第四课巧画对称图形目的意义概述:从本节开始将继续深入学习“画图”有关的内容,进入“画图”教学的第四阶段。本节以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和轴对称)的制作为例子(任务),介绍“画图”软件中“图像”菜单的“翻转/旋转”的应用技巧。学生结合几何知识,探索如何利用“翻转/旋转”生成对称图形的另外一半。各小节的说明和建议:一、认识对称图形小学数学接触过对称图形,但是学生不一定对两种对称图形的定义十分清楚。教材P19采取了模糊而通俗的说法——“左右对称”和“旋转对称”,同时也引入了标准名称——“中心对称”和“轴对称”。模糊说法比较接近“画图”中“翻转/旋转”功能。教师可以引入更加丰富的对称图形,通过观察讨论应该引导发现,对称图形中,图形的一部分与另外一部分是一样的,只是位置或角度不同,这样自然可以想到用一部分产生另外部分。二、“复制+翻转”画对称图形P20几个图把怎样通过“复制+翻转”得到轴对称图形的。必须注意,进行图块操作时,应该处于“透明”状态(文中没有明确,但图中表示是准确的)。可以准备一些图块,让学生以它们为基础,生成轴对称图形。三、“复制+旋转”画对称图形图4-3的几个图片说明了中心对称图形的生成过程。不过这里另外三个叶片的生成过程是可以多解的。一种方法是始终依赖上次图块进行复制,连续使用旋转90度。还可以先在空白处复制出另外三个叶片,然后分别用旋转90、180、270,生成三个叶片,再组装。当然,还可以有更多的处理方法,要注意发现学生的新方法。练习处理意见:P22图4-5是一颗不对称的树,修改成对称的,可以以一边为基础,去掉另外一边,然后生成对称部分。第五课给图形添上影子目的意义概述:本节继上节,继续学习“图像”菜单中的“翻转、拉伸、扭曲”等功能。并整合美术教学相关的任务,赋予更有意义的内容。其中主要包括制作图形(文字块)的倒影和前后影子。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各类映射效果与原像之间的几何特征对比,从而找出对软件的需求,实现向软件功能的引导,形成有机的任务驱动。各小节的说明和建议:一、制作小树在水中的倒影水中倒影基本上是原来图形直接翻转(也可进行适当竖直压缩)。所有基本过程是:复制——翻转——(压缩)——组装。如果考虑水中效果与实物要略加区别,可以对倒影进行适当处理。例如:把要处理的图块选定——进行“复制”操作——打开“看图”软件进行“粘贴”——进行对比度处理——进行“复制图像”操作——回到“画图”,进行“粘贴”——进行组装。二、给小树制作阳光下的影子应该先引导学生讨论:1、影子和倒影的主要区别体现在哪些地方?2、影子随光线角度可能有哪些不同的状态或变化?根据这些特点,根据倒影制作经验,还需要哪些功能就可以制作影子。结合教材图5-3,示范影子制作过程。练习处理意见:教材中没有设计倒影的练习,请教师增加一个练习。P26中几个影子的练习比较好,希望通过讨论再进行制作。特别是2题,太阳位置与影子位置和长度有密切关系,希望引起注意。教师可以提供一个只有小熊和太阳的素材图片,让学生打开后,根据实际情况,添加影子。第六课图块和颜色设置目的意义概述:本节包括图块操作和颜色技巧,具体是:图块的放大、缩小;不规则图块的选定;颜色编辑和反色的使用。“画图”软件的图块放大缩小是很不“保值”的,所以实际应用意义不大,这里主要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感受和体会的机会。颜色编辑的对话框操作将在今后很多软件中都会遇到,这里是初次见面。各小节的说明和建议:一、图块的放大图块缩小、放大的教学应该注意引导观察:图块选定后,鼠标探测四角,什么位置上才可能出现斜双箭头。由于不能像画正方形那样使用[Shift]键,所以需要“相似形”放大时,只好靠手工操作保证拖动出正方形。如果发现放大(或缩小)不理想,需要还原,应该使用“撤销”菜单(Ctrl-Z),而不要用缩小(或放大)来还原。应该告诉学生,“画图”软件的放大-缩小是“有损”的,所以不要对一个图块多次使用。二、选取不规则图块本小节需要配以适当的任务才能突出不规则图块选择的必要性,教材所提供的图片(图6-3)比较明显地体现了这点。还可以增加更复杂的任务,例如,需要把某个图的中心部分挖出来。不规则图块的选择需要更准确的鼠标操作技巧,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三、编辑颜色颜色编辑属于颜色高级操作内容,这里主要是希望对这方面的技术进行适当的渗透。颜色编辑实际操作比教材内容复杂。这里予以比较全面的介绍。因为学生很可能会自己发现部分规律,但是对规律掌握不全。1、进入方式:教材介绍是通过菜单进入,这时实际上是对已选定的前景色进行再编辑。如果随意双击一个色块,都可进入颜色编辑对话框,但是,同时也将所击颜色设置为当前前景色了。2、颜色编辑分两个层次,刚刚进入图6-4对话框,软件提供一个6×8=48种颜色的“大”颜料盒。其中已经包括原来颜料盒的色块。击“自定义颜色”后,颜色编辑对话框展开(图6-5),出现可以任意颜色选择的矩形框。颜色的选择必须配合亮度滑块的调整。3、自定义颜色的重复使用问题:对话框下面两排色块是暂时保存自定义颜色的,只要不推出“画图”软件,自定义好的色块一直保留,可重复使用,重新启动无效。4、被编辑的色块将随选择的自定义颜色所改变,但是,重新启动画图软件后,颜色还原,即编辑颜色只是暂时改变色块颜色四、反色这里不可能介绍反色原理,只是利用反色的一个特例,形成“夜景”效果。由于进入“画图”初始状态时,背景是白色,因此,反色后自然是黑色,所以形成“夜景”。如果希望学生比较全面了解反色,不至于形成狭隘概念,可以引导它们进行这样的试验:1、反色后,再次反色2、先把背景填充成深色,再画图,然后反色3、在画面上画7个长方形,依次填充成大红、蓝色、绿色、浅黄、浅绿、黑色、灰色。记住它们原来的颜色(或先用文字标注好),然后进行反色,看看什么色反成什么色了。然后再反色,看看是否还原了。练习处理意见:1、仿照图6-7制作一个夜景图。2、把上面的反色实验作为练习,让学生认真体会3、实验图块内的反色:用“选定”工具选定的图块反色后的范围是怎样的?用“任意形状裁剪”工具选定的曲线图块内反色范围又是怎样的?你的结论是什么?第七课制作统计表目的意义概述:本节再次进入WORD的教学内容。是WORD第三阶段教学。本节初次进入表格制作的教学,包括:表格建立、表格的基本认识、数据填入、文字大小颜色设置、对齐、表格名称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