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语文说课稿-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苏教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xiaoxue.xuekeedu.com《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说课稿一.说说教材拿到教材以后,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自己熟悉文本,与教材对话。很多文章,我们不能把它孤立开来看,也许是放到整册书里,也许是放到整个单元里去,揣摩编写者的意图,联系前后,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没有着急动手进行教学设计,制作课件。而是,对苏教版五上的教材进行了浏览,重点就学习了这篇文章所在的第六单元的课文。本单元围绕“百折不挠”这个主题精心编排了四篇课文:即《天火之谜》、《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诺贝尔》和《滴水穿石的启示》。从内容上来看,这四篇课文所涉及的主要人物有:富兰克林,谈迁,诺贝尔,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所选人物涵盖了古今中外。他们中有科学家,史学家,有医药学家,发明家,画家。他们都是名人,都是成功人士。在他们身上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具有百折不挠,滴水穿石的精神。这就是成功的秘诀。从体裁上来看,前三篇文章以记叙为主,通过一件或者几件事情刻画人物的形象,通过阅读感受人物的精神,懂得一定的道理。后一篇论说稍重,通过具体的事例,阐明作者的观点。我们除了感悟滴水穿石的精神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这种叙议结合的方法,并进行类似的习作练习(如读后感)。[来源:学科网]二、说说设计意图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中悟意,读中悟情语文课一定要做到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朗读的训练相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文章的语言有两大特色:运用数据和大量的四字词语,因此在教学中我抓住这两个方面来引导学生体会.抓住数据20多、6次、50多、500多万,体会艰辛,读出艰辛,使学生走进人物内心.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通过朗读感悟,明白四字词语的意思,以及在句子中的作用.例如第四自然段中写谈迁为了让新《国榷》更加翔实精彩而付出更大的艰辛时连用了好几个四字词语:四处寻访、广泛搜集、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年老体弱、奋笔疾书等,引导学生读书要把文字想像成画面,比如从终日奔波一词中我们可以想象到谈迁从清晨到中午,从中午到晚上都在奔走、忙碌,可想而知是多么的艰辛,进而感受到是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在支撑着他.学会默读,读中感悟、以读代讲。通过多形式地读,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明理,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学习“百折不xiaoxue.xuekeedu.com挠”的精神2、以情动人,在情感的共鸣中感受谈迁不屈不挠的精神《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的难点在于引领学生跨越时空的界限,展开想象,感受谈迁在逆境之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文学作品载负着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双重情感交流。语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引起情感共鸣。一般来说,要在语文教学中产生思想感情的共鸣需具备三方面的条件:一是作品本身的艺术感染力强,二是读者自身有丰富的社会体验,三是教师对情感的激发。语文教材里的文学作品,都是千锤百炼的经典作品,艺术感染力自不必说。也就是说,产生思想感情共鸣的第一个条件是完全具备的。这些作品并不一定都能让学生喜欢,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社会经验还不足,阅读作品时,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此看来,要想让学生对文学作品产生共鸣,就必然要求教师从社会经验、生活体验入手,为学生创造一些必要的条件。这篇文章,从谈迁一写《国榷》的欣喜,遭遇厄运的悲惨遭遇,再到二写《国榷》的悲壮艰辛,如果能让学生先从感情上得到共鸣,那对理解谈迁的思想境界,感受不屈不挠的精神,一定能水到渠成。3、学习不动笔墨不读书,初步学会读书做批注我发现有些同学,读起书来常常是囫囵吞枣,有口无心,结果,一篇文章读下来竟然没有什么收获。这样“空读”不会有多大的收获,我建议同学们读书时学着做些标记和批注,这样收获会大些。批注是常用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时候把读书感想、疑难问题,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所以教学时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我常常是要求大家在文中空白处对文章进行批评和注解,作用是帮助自己掌握书中的内容。在本课的应用里,主要关注以下几个特点:1.赏析语言特色(如修辞生动、动词准确、修饰语精当、哲理深刻------)2.评点人物3.生发联想4.剖析写法当然我们在做批注时,首先要求注意用语简洁、精练,语言通顺,不能太繁琐,用自己的话准确概括,做到言简意赅。在原书地方写你的真实的感受,如果该书你准备阅读多次,注意每次用不同的笔写。三、说说教学目标xiaoxue.xuekeedu.com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并学会扣住重点词语展开想象,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读中感悟。3、能正确认识数据在课文中使用的作用。4、通过文本的理解,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和认识数据使用的作用。2、明确编年体史书《国榷》诞生的来之不易。教学难点:体会谈迁面临厄运时打不垮的坚定信念,并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的道理。三、说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从课题入手,有意识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整体的认识和把握,为下文学习重点段落作铺垫。一开始要求学生说一说课文中的“厄运”和“信念”分别指什么?然后要求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对第一课时的学习进行回顾。二、精读课文部分纵览整篇文章的结构,发现课文第1自然段的一写《国榷》的艰难和成就感,和下文的心血化为乌有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对比,随着事情的发展,感情地变化合情合理,所以首先我确定的方向是不割裂整篇文章的完整性,顺序性。就从第一自然段开始,顺其自然地随着谈迁的境况走进故事,体会文章的感情。所以教学设计也遵循着这样的原则。一、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一写《国榷》的艰难过渡:这究竟是怎样的一部书稿呢?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圈画出有关的文字。并在这些句子的旁边简单地写一写自己的感受。这就是抓住重点词句,做批注读书法。学生交流点:xiaoxue.xuekeedu.com(1)“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始终以一个问题启发学生思考,避免课堂上出现无谓的细枝末节,或者老师话太多的毛病。“仔细阅读这段话,从哪里可以看出《国榷》的确是谈迁心血的结晶?”生:20多年——时间之长,坚持不懈。书上记载,谈迁从28岁开始写作,一直写到50多岁。6次——平时作文你修改几次?从这儿你看出了什么?(精益求精)[来源:Z&xx&k.Com]50多岁——毕生心血[来源:学科网]400多万字——我们语文书差不多5万字,他大概写了相当于10本语文书那么厚。鸿篇巨制师:这已不仅仅是一组枯燥的数字,它是谈迁的一生,谈迁日夜辛劳的每一个日子。还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谈迁心血的结晶?(2)“但由于他家境贫寒,没有钱买书,只得四处借书抄写。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师:一点史料可能是什么?(一个句子,一个段落,甚至一个确切的地名人名)“一百多里“路说明了什么?容易吗?还从哪里可以看出?(好,带着这种感情再读一读这一句)四处借书抄书顺利吗?——可能遭遇白眼,遭遇侮辱,遭遇不解。(真委屈啊,带着这样的心情再读一读这一句。(3)委屈也好,辛劳也罢,只要一想到自己的信念——引读“谈迁自幼刻苦好学,博览群书,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终于写成了,谈迁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你来说说看他当时的心情?亲朋好友会怎么说?看见他日夜操劳的邻居们会怎么说?写成后有多欢喜,就能反衬出失去后有多悲痛。三、学习第2段,体会丢失《国榷》后的情感转折过渡:人们常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谓“乐极生悲”,指读“从此,这部珍贵的书稿就下落不明。”xiaoxue.xuekeedu.com1、同学们,谈迁被偷走的仅仅是一篇书稿吗?(毕生的心血,过去二十多年每一天的努力)2、有一线希望可以找回吗?哪个词告诉我们了?(化为乌有)师:这对谁来说,都是个沉重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如果让我们真正走近谈迁,我们会发现,其实他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他也有人性脆弱的一面。3、课件出示句子:“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1)学生齐读句子。(2)思考:细细品味这句话,你好像看见了什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发挥想象,每句话的结尾指向板书“化为乌有”)(3)谁能读出谈迁的难过、伤心?(指名读、齐读)(4)如果是你,你会想些什么呢?谈迁在想些什么呢?4、出示:“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1)谈迁面对厄运,处理的方式和我们截然不同,体会“很快”,“从头撰写”(2)是什么帮助他挣脱了命运的残酷?(信念,立志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史书。)四、读悟第3段,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过渡:一句“从头再来”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该有多难啊!更何况是一位年老体衰、家徒四壁的老人呢?为在有生之年完成书稿,谈迁是怎样做的呢?[来源:Z§xx§k.Com](1)再次圈画出相关的语句,在旁边简单写写你的感受,学会使用批注。(2)交流,抓住一个核心问题:与第一次写作《国榷》相比,这次有什么不同?相同的是什么?师生交流:[来源:学科网]①句子:“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风沙奔波图)(A、“一袭破衫”可以看出他日子过的极为艰苦。“终日奔波”。说明他一天到晚在外奔跑,非常累。B、读了这句话,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清晨,凉气袭人,当人们,谈迁一xiaoxue.xuekeedu.com袭破衫,已经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中午,,当人们,谈迁一袭破衫,仍然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当人们,谈迁一袭破衫,。但狂风吹不倒他,风沙压不垮他,困难挫不败他,因为他心中始终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多么令人敬佩的老人啊!(再读句子:“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②句子:“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孤灯奋笔图)(提示:“奋笔疾书”,可以看出,那是老人在与时间赛跑,在与生命赛跑,他想在有生之年完成他毕生的宏愿。)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也许这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晚上,;也许有一天谈迁累倒在病床上,;也许;但狂风吹不倒他,风沙压不垮他,困难挫不败他,因为他心中始终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多么令人敬佩的老人啊!③句子:“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野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四处寻访图)(资料补充:已经60岁的他,在北京两年半的时间内,走访了170多位明朝遗臣……)“四处寻访图”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在瑟瑟的寒风中,在漫天的风沙中艰难地行走,饿了,渴了,累了。但狂风吹不倒他,风沙压不垮他,困难挫不败他,因为他心中始终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多么令人敬佩的老人啊!(3)、过渡:“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经过几年不懈地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引读出示句子:新写的《国榷》共104卷,428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相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xiaoxue.xuekeedu.com青史。什么叫“名垂青史”,谈迁为什么能名垂青史呢?①他编写了明史巨著《国榷》,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②他与厄运抗争的坚定信念,在困难面前永不屈服的精神将永远载入史册。)(4)理解写作方法两次写作《国榷》,作者把哪一次写的更加详细?(第二次)是为了更好的突出指读课题——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种为了突出文章的中心,有详有略的写法就叫详略得当)五、课外延伸,升华情感:1、同学们,谈迁是可敬的,他没有被厄运打垮,因为他心中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古今中外,有许多人也像谈迁一样,在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一种与命运顽强抗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你还能举出几个例子吗?(身残志坚、拼搏进取的女青年张海迪:贝多芬一生清贫,作为世界伟大的音乐家,命运之神当然知道贝多芬是和最美妙的声音分不开的,但它偏偏要他和任何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