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因数和倍数1、如果a×b=c(a、b、c都是不为0的整数),那么我们就说a和b是c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例如:3×8=24,3和8是24的因数,24是3和8的倍数。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4、一个非零的自然数,既是它本身的倍数,又是它本身的因数。5、找因数的方法:(1)列乘法算式:(1×18=182×9=183×6=18)18的因数:1,2,3,6,9,18(2)列除法算式:(18÷1=1818÷2=918÷3=6)18的因数:1,2,3,6,9,186、找倍数的方法:用这个数分别乘1、2、3、4、5…直到所乘的积接近所规定的限制范围为止,所乘得的积就是这个数的倍数。例如:写出20以内4的倍数。(包括20)4×1=44×2=84×3=124×4=164×5=20所以,20以内4的倍数有:4、8、12、16、20二、2、5、3的倍数的特征1、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2、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3、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相加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4、同时是2、5的倍数的数末尾必须是0。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0。同时是2、5、3的倍数的数末尾必须是0,而且各个数位上的数相加的和是3的倍数。最小的两位数是30,最大的两位数是90。三、奇数和偶数1、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偶数也叫双数。如:0、2、4、6、8、10、都是偶数。2、自然数中,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奇数也叫单数。如:1、3、5、7、9、都是奇数。一、质数和合数1、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质数也叫素数。例如:2,3,5,7,11…都是质数。最小的质数是2。2、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例如:4,6,8,9,10,12…都是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3、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4、按因数个数的多少给自然数(0除外)分类,可以分三类:质数、合数和1。5、10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6、质数中只有2是偶数,其它质数都是奇数。但奇数不完全是质数。如:9和15是奇数,却是合数。7、除2外,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但合数不完全是偶数。如:45和51是合数,但不是偶数。8、判断一个100以内的数是不是质数,一般用排除法,排除是2,3,5,7的倍数的数,但2,3,5,7除外。二、分解质因数1、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就是分解质因数。例如:30=2×3×5,其中2,3,5本身是质数,又是30的因数,所以都是30的质因数。2、只有合数才能分解质因数。分解质因数常用短除法。三、互质数1、只有公因数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如:3和7的公因数只有1,3和7是互质数;6和13的公因数只有1,6和13是互质数。2、两个数互质的几种情况:(1)两个不同的质数互质。如:11和19互质。(2)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互质。如:8和9互质。(3)1和任何一个自然数互质。如:1和18互质。(4)相邻的两个奇数互质。如:13和15互质。(5)一个质数和一个合数(但倍数关系除外)互质。如:11和15互质。(6)两个合数也可以互质。如:14和`15互质。一、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1、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因数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1)列举法(2)短除法:把各个数公有的质因数从小到大依次作为除数,连续去除这几个数,一直除到各个商是互质数为止,然后把所有除数相乘,所得的积就是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例如:求36,24,42的最大公因数。23624423181221647此时4与7互质,这三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停止短除。36,24,42的最大公因数是2×3=6。3、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特殊情况:(1)当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2)互质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一、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1、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1)短除法:用这几个数公有的质因数作除数,连续去除这几个数,直到得出的商两两互质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边乘起来,所得的积就是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例如:求8,12,18的最小公倍数。28121824693239213此时,2,1,3这三个数两两互质了,除到此为止。8,12,18的最小公倍数是:2×2×3×2×1×3=72,3、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特殊情况:(1)当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大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2)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一、分数的意义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2、分数是由分子、分数线、分母三部分组成的。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几份。3、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例如:的分数单位是二、分数与除法1、分数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分数的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分数值相当于商。被除数÷除数=,用字母表示:a÷b=(b≠0)除法算式中除数不能是0,在分数中分母也不能为0。例如:可以理解为把单位“1”平均分成8份,表示其中3份的数;也可以理解为把3平均分成84341除数被除数ba83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2、一个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所得的商是这个分数的分数值。例如:=3÷4=0.75,0.75就是分数的分数值。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题方法:一个数÷另一个数=,得到的商表示的是两个数的关系,没有单位名称。三、分数的分类1、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如:,,。2、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3、带分数:由整数(不包括0)和真分数合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如:可以写成3。四、分数的转化方法1、整数化成假分数:用指定的分母做分母,用整数与分母的积做分子。2、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1)用分子除以分母,当分子是分母的倍数时,能化成整数,商就是这个整数。如:=16÷4=4(2)用分子除以分母,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时,能化成带分数,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如:=13÷5=23、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原分母做分母,用分母与整数的乘积再加是原来的分子做分子。例如:8==一、分数的基本性质1、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例如:====2、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应明确以下要点:(1)分数的大小不变。(2)分子、分母进行同一种运算,只能是乘或除。(3)分子、分母乘或除以的是相同的数,而且必须是同时运算。(4)分子、分母乘或除以的数不能是0。二、约分1、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例如:,是最简分数。2、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3、约分的方法: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1除外)去除分子、分母。通常要除到得出最简分数为止。5、特殊分数的约分:(1)分母是分子的整数倍,约分后是几分之一。(2)分子、分母末尾有0的,先划去同样多的0,再约分。(3)对于假分数,可以把假分数约分后,再化成带分数;也可以先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再约分。但注意不要漏写整数部分的数。三、通分1、通分的意义: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2、通分的方法:先求出几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用它作为这几个分数的公分母,然后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各分数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例如:把,和通分。先求出3,5,10的最小公倍数是30。======4、通分时的几种情况:(1)几个分数的分母互质时,分母的乘积就是公分母。(2)几个分数的分母间成倍数关系时,其中较大的分母就是公分母。(3)几个分数的分母间没有倍数关系,除了公因数1外,还有其他公因数,此时,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另一个数一个数5385971348516514341651353727278758412421823624123612243243973253107321031023020536563301810731037302143公分母。5、约分与通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都要保持分数的大小不变。不同点:(1)约分只对一个分数进行,而通分至少对两个分数进行。(2)约分是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非零的数,而通分是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一个相同的非零的数。(3)约分的结果是最简分数,通分的结果是同分母分数。四、分数大小的比较1、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2、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3、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可以先把这几个分数通分,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进行比较;也可以把这几个分数转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大小。五、分数和小数的互化1、小数化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化成分数后,能约分的要约分。例如:0.9=0.03=2、分数化小数:(1)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成小数,可以直接去掉分母,看分母1后面有几个零,就在分子中从最后一位起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例如:=0.3=0.672=2.049(2)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成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几位小数。例如:=3÷4=0.75一、同分母分数加、减法1、分数加法的意义:和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2、分数减法的意义:和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3、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1、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计算。2、在分数计算中,计算结果如果是假分数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如果结果不是最简分数要化成最简分数。3、在计算时,有时会出现分数和小数的混合运算。如果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较简单;如果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应把小数化成分数再计算。三、分数加减混合运算1、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没有括号的,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然后算括号外面的。一、长方体的认识1、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有12条棱,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2、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二、正方体的认识1、正方体的特征:正方体的6个面完全相同,12条棱的长度完全相等,有8个顶点。2、正方体可以说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体。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长总和1、长方体棱长总和=(长+宽+高)×42、正方体棱长总和=棱长×12=(a+b+h)×4=12a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0910031006710004943b11、表面积: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2、长方体的表面积:(1)上、下面:长×宽×2(2)前、后面:长×高×2(3)左、右面:宽×高×2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长×宽×2+长×高×2+宽×高×2S=(ab+ah+bh)×2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S=6a2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2、常用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