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第98页编号:备课时间:18斜面设计:莒南县第七小学刘敬霞【教材分析】斜面是学生日常生活接触最频繁的一种简单机械。但究竟什么是斜面、为什么要用这些斜面、斜面在生产生活中都有哪些隐形的应用等却是学生所陌生的。本课以极具视觉冲击效果的盘山公路为切入点,按照“做中体验--探究发现—交流总结—应用”的思路展开教学,介绍了有关斜面的知识。【教学建议】本课教学参考“探究—体验式”课堂教学策略设计。本课关注学生已有的现实生活经验,总体上体现了探究学习的教学思想,使学生在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会不断有新的问题产生,学生在解决一个又一个有联系的、不断加深的问题过程中,思维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他们通过实验逐步由浅入深地认识到:斜面省力---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在一定高度下,要想使斜面更省力就要延长斜面长度。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如挑山工、盘山公路、学生搬水桶等情境提出问题。在实验探究中,引导学生通过分别改变斜面的高度与长度进行多次实验并得出结论,教师要充分放手,让学生自由发挥,同时注重分工与协作,靠集体力量完成,培养学生随时观察、及时记录的良好行为习惯。在自由活动环节,教师利用实物或多媒体展现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借此激起学生对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有关斜面场景的联想,然后让学生自由交流,认识到斜面在生活中的不同应用,并尝试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学目标】五年级下册科学第99页科学探究:能用木块、木板、小车等简单器材做斜面省力的观察实验;能用测力计等简单测量工具对在不同斜面上拉动的小车等物体所用力的大小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定量实验记录;能做螺丝钉的简易科学模型;能利用简单表格整理有关数据,并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如语言、文字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合作与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科学知识:知道利用斜面提升物体时的省力规律,了解斜面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知道利用斜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教学重难点】重点:研究斜面省力的作用。难点:通过搭不同的斜面实验,比较、发现坡度越平缓越省力,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定量观察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教学准备】饮水桶、小车、测力计、木块、长短不同的木板、铅笔、水彩笔、白纸、螺丝钉、有关斜面应用的图片、实验记录单等。【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参考个性化备课一、提出问题1、谈话。(请一位同学将一桶水直接搬到讲桌上,谈感受)。2、教师出示一个木板,提出问题。(怎样利用这根木板,才能轻松地把这桶水搬到桌上?)五年级下册科学第100页教学设计参考个性化备课3、学生尝试,从地面到桌面斜着搭一块木板,把桶沿着倾斜的木板推上去,谈感受。4、教师讲解斜面的定义。(像这种抬起木板的一端而形成的斜坡,就是一个简单的机械----斜面)。5、提出问题。(对于斜面,你想研究什么?)6、全班交流。(斜面能省力吗?怎样让斜面更省力?)二、猜测与假设教师谈话。(你们觉得斜面能省力吗?怎样让斜面更省力?)三、制定实验计划,进行实验探究并得出结论(包括两次试验计划和两次实验探究)(一)指导学生认识斜面有省力的作用1、教师出示实验材料,让学生自己分组制定实验计划。2、全班交流实验方案。(用木块和木板组装好斜面,用测力计将实验用圆柱铁辊子垂直拉,需用多大的力,测量后记录。再在斜面上拉,需用多大的力,测量后记录。)3、分组实验4、汇报实验结果,学生自己得出实验结论。(斜面有省力的作用。)(二)指导学生认识斜面坡度与省力多少的关五年级下册科学第101页教学设计参考个性化备课系。(1)谈话。(通过以上的研究我们知道了斜面有省力作用。如果让斜面更省力,这个斜面应是什么样的?)(2)全班交流实验方案。(在所垫木块数量一样的前提下,让所搭木板长度不一样,看看哪个斜面省力?所搭木板长度一样,所垫木块数量不一样,看看哪个斜面省力?)(3)学生分组动手设计对比实验探究斜面的省力作用与斜面高度、长度都有关系。(4)全班交流实验结论。(斜面高度和长度的大小,实际上就是斜面坡度的大小,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四、展示交流,指导学生认识斜面在实际中的应用(1)讨论。(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2)全班交流。(引桥是典型斜面,楼梯是变形的斜面;盘山公路是环绕式斜面,但它却利用了斜面省力的原理。)(3)讨论。(根据盘山公路的原理,分析螺丝钉是一种什么样的简单机械?)五、拓展活动思考:楼梯中的斜面虽然能省力,但有什么缺点?高楼中的电梯,虽然费力,但有什么优点?五年级下册科学第102页教学设计参考个性化备课(审定:陈庆芬侯雪华)教学反思:五年级下册科学第103页编号:备课时间:19杠杆设计:莒南县第六小学严家倩【教材分析】在三年级的的科学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等臂条件下的平衡有了初步认识,相信学生对杠杆类工具并不太陌生。另外,绝大多数学生都有玩“跷跷板”的经验。所以,在本课探究杠杆原理及其应用时,学生会相对比较轻松。本课以学生熟悉的“跷跷板”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识杠杆并深入探究其中所蕴含的科学规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科学探究的兴趣。【教学建议】本课教学设计参考“探究——体验式”教学策略。《杠杆》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来获得数据,并根据数据的分析,来得出杠杆的作用。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发展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本课的教学将专门引导学生认识杠杆,并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杠杆省力与不省力的规律。本课的教学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分析使用撬棍的过程,观察撬棍工作的特点,从而认识杠杆工具。并通过杠杆尺开展试验研究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杠杆是省力还是不省力与它的三个点之间的距离有关,并在研究中认识到搜集数据的重要性,发展利用数据来说说明问题的能力。最后引导学生给常用的杠杆类工具分类。【教学目标】五年级下册科学第104页科学探究:培养学生善于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进行解释的科学探究能力;能设计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表格,并运用它采集整理数据、分析和解读数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意识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体会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培养乐于探究、大胆想像的意识;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新现象、新方法、新技术;渗透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思想。科学知识:知道利用杠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教学重难点】重点:体验、探究杠杆的作用。难点:分析实验数据,作出合理的解释。【教学准备】课件、字典(当重物)、尺子、小木块、杠杆尺、支架、钩码、实验记录表等。【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参考个性化备课一、谈话导入新课1、出示演示重物、撬棍,谈话。(你能利用这根棍子,比较省力地抬起这个重物吗?)2、学生分组演示撬重物并介绍自己的做法。3、教师小结。(一根棍子,当像这样用它撬重物时,它就是一个简单机械,杠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杠杆,揭开杠杆撬石头的奥秘。)五年级下册科学第105页教学设计参考个性化备课二、认识杠杆,提出问题1、课件出示杠杆撬棍示意图,边演示边讲解。(要研究杠杆,首先必须知道杠杆上有三个重要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那点叫力点;承受重物的那点叫做重点;当力点、重点能围绕支点转动时,就是一个杠杆。)2、谈话。(同学们想不想动手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撬石头的装置,制作好了,就用手撬一撬。你们能找出这个杠杆中三个位置分别在哪里吗?)3、全班交流。(受向下压的一端是力点,中间的石头是支点,插入另一块砖头地下的部分是重点。)4、提出问题。(我们已经对杠杆有了初步的认识,那关于杠杆你想研究哪些问题?)5、学生提出问题。(使用杠杆是不是一定能省力?有什么情况下才能省力呢?杠杆在生活中有哪些应五年级下册科学第106页教学设计参考个性化备课用?……)三、猜想与假设谈话。(同学们认为使用杠杆是不是一定能省力?有什么情况下才能省力呢?)四、制定方案分组实验2(用直尺橇砖)。移动支撑小木块的位置,改变支点位置或改变力点位置,再用小姆指用力压杠杆有什么感觉?实验后讨论:使用杠杆一定省力吗?什么情况下省力?五、实验探究扛杆的作用1、出示杠杆尺实验装置,谈话。(杠杆尺左2格挂100g钩码,教师手压杠杆尺的右端。请同学指出这个杠杆上三点的位置)2、分组实验。(按教师演示的方法组装好杠杆后,学生在右侧1~5格处用力,使杠杆平衡,感觉一下用力有什么不同?)3、全班交流。(1格处费力,2格处不费力,3~5格处省力。)4、谈话。(为了更准确地测定出力的大小和杠杆省力的规律,我们在力点上悬挂钩码使杠杆尺平衡,来测定力的大小。)5、学生分组实验并填在记录单上。五年级下册科学第107页教学设计参考个性化备课杠杆研究实验记录实验次数重物重点到支点的距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拉力我发现第一次()牛()格()格()牛第二次()牛()格()格()牛第三次()牛()格()格()牛六、展示交流1、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结果,全班讨论实验可分成哪三种类型。实验1:支点到重点距离=支点到力点距离实验2:支点到重点距离>支点到力点距离实验3:支点到重点距离<支点到力点距离2、交流三组实验的结果。实验1:重物(力)=拉力(不省力、不费力)实验2:重物(力)<拉力(费力)实验3:重物(力)>拉力(省力)3、谈话。(根据以上的分析,谁能找出使用杠杆工作的规律?)4、全班交流。(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费力;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省力。)七、拓展与创新五年级下册科学第108页教学设计参考个性化备课1、指导学生认识杠杆的应用(1)分组观察剪子,提问。(剪子是由几个杠杆组成?找出三点的位置。分析剪子工作时力的关系。)(2)你知道还有哪些工具利用杠杆原理设计的?2、拓展。(我们人类的活动也利用了杠杆的原理,课下,在家长的帮助下找一找人身体里的杠杆?)(审定:陈庆芬侯雪华)教学反思:五年级下册科学第109页编号:备课时间:20滑轮设计:莒南县相邸中心小学侯雪华【教材分析】人们发明轮子后,很快找到了它的新用法。通过在轮子外沿刻上沟槽并绕上绳子,人类发明了一种全新的简单机械——滑轮。升降旗、打开或拉上窗帘时,我们都要用到滑轮。滑轮是各种其中设备中常见的简单机械,吊车就是利用滑轮提起重物的。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使用滑轮的记载。本课通过研究滑轮的作用,指导学生认识、探究有关滑轮的科学规律,从而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教学建议】本课参考“探究——体验式”课堂教学策略设计。本课从学生生活入手,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自行探究其中的规律,经历“问题——猜想——验证——总结”的探究过程,认识到使用滑轮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滑轮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而尝试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最终体现科学与技术、社会的关系以及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课程设计理念。课前,建议教师鼓励学生随父母一同到校外考查,引导学生观察建筑工地上的提升架是怎样把重物运到高楼上去的,设备中运用了什么样的机械,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然后用升旗游戏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材料认识滑轮的特点,并在升旗游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滑轮在提起重物时的不同活动方式。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放手重点引导学生探究滑轮的作用,通过实验比较分析,让学生能认识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作用,懂得科学结论的获得是需要通过科学的实验来证明的。在汇报交流阶段,五年级下册科学第110页教师还应让学生结合实例,说一说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组装起重机和滑轮组的活动将课内探究延伸到课外。【教学目标】科学探究:能利用提供的材料组装滑轮并进行实验;会涉及简单的实验记录表,并运用其采集、整理、分析和解读数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合作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