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组单元备课________人生感悟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是围绕人生感悟的专题写的。选编的5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文言文两则》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有不同角度的道理。《匆匆》渗透率时光飞逝应该珍惜时间的意识。《桃花心木》通过借物喻人。说明了人的成长应该经受考验,学会独立自主、《顶碗少年》通过杂技表演,说明了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手指》则通过比较,说明各有长短,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然而由于学生对人生的哲理缺乏实际的生活体验,所以,在教学本单元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来领悟其中的道理。单元教学重点:1读懂课文内容,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2抓住重点句段,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进一步领悟蕴含的哲理。3学习表达方法——借物喻人单元教学难点:领悟文章蕴含的哲理,能够迁移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来。9.《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的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章所讲的道理。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根据注释能够理解文章内容,明白文章要说明的道理。处理方法:1让学生自己对照课下注释,疏通文章内容,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标记出来。2小组互帮,相互说说句子的意思,画出难于解决的地方。3教师出示重点字词,学生自测教学过程:一.回忆导入,读懂题目1.回忆总结,引导学法上册学过《杨氏之子》,让学生先来说说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教师简练概括:反复朗读;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文章说明的道理等2.结合注释,简单了解孟子及《孟子》一书,及两则文言文题目的意思。二.初读课文,读正确流利1.初读课文,提出朗读困难的地方。2.范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如: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中的停顿和读音。渗透学习方法就是理解了意思就容易读好停顿。3.学生多种形式的练读三.结合注释,理解内容1.结合注释,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再连起来说一说。2.提出疑问,讨论解决。3.交流分享,理解大意。4.有感情朗读。四.领悟道理,练习背诵1.领悟道理。我们读书做事一定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看待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学习圣人孔子的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的态度。2.背诵课文总结背诵时的方法,如熟读成诵,同桌合作提醒背诵,边读边理解背诵等。10《匆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3.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白作者表达的时光飞逝,要珍惜时间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渗透写作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本文作者是朱自清,其在散文上的成就有口皆碑,他的散文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其中有不少文章收录在语文课本中。二.初读课文,理解课题“匆匆”的意思。匆匆指的是时间飞逝,一去不复返三.再读课文,弄清段落的大意1.通过事物的荣枯写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2.写了八千多个日子从手边溜走,时间来去匆匆3.通过具体的生活细节写出了时间的来去匆匆,我叹息不已4.反思自己,感叹时光飞逝,表达出一种无奈和惋惜。四.细读课文,品读语句。阅读第二三自然段,说说具体体现时间匆匆的语句。学习其中运用的写作方法。如:1.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运用了比喻的写法,把时间比作大海,把过去的日子比作一滴水,写出了时间的稍纵即逝。还运用了设问、拟人、排比等方法。。。。。。五.再次朗读课文,体悟感情明白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发现文章的结构特点:首尾呼应六.拓展阅读《明日歌》,积累语言,背诵课文。11《桃花心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5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2.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学习借物喻人写作方法。教学难点:理解种树人的一番话,体会作者由树及人发现的育人之道。教学过程:一.了解桃花心木,引入新课。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在我家屋旁有一片桃花心木,一个种树人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并没有规律,当树苗枯萎的时候他会来补种,,让我心生疑问,通过与种树人的一番交谈,我明白了种树人的一番心意,也想到了我们的人生,应该经受起生活的考验,锻炼出独立自主的心。三.再读文本,交流感受教师提出问题:文中的种树人是怎样培育桃花心木的?这位种树人留给你怎样的印象?学生交流:1.他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的没有规律,时间不定,浇水量不定2.当树苗枯萎的时候,来补种四.研读感悟,升华情感1.教师提出问题:这位种树人为什么要这样培育桃花心木?他的目的是什么?让学生找出相关段落进行朗读,画出体会最深的句子。理解文中的不确定的意思。2.通过与种树人的一番交谈,作者明白了什么呢?点明这种写作方法就是借物喻人。理解这里的不确定的意思。3.教师小结:指出,课文虽已桃花心木为题,却不单纯在写树木,而是由树木的生长比喻人的成长,告诉我们生活中要经受起考验,不依赖于他人,要养成独立自主的品格。五.深化哲理,实践生活举例说说生活中,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和困苦面前,那些经受住考验的感人故事。如张海迪的故事,霍金、贝多芬、断臂男孩等等的故事。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情,谈谈自己的做法。12《顶碗少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语言。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的情感。教学重点:把握主要内容,理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最后获得成功的。教学难点:由顶碗少年的表演,领悟作者受到的启示。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交流对杂技表演时留下的印象,引出杂技表演有着难度非常大,要求非常高的特点。二.自读课文,完成预学提纲1.这是一场_________的表演。2.这次杂技表演是由失败到成功的一次表演,那么文中是怎样描述这次表演的?找出相关段落进行阅读。3.画出描写人物(少年和观众、老者)动作和神态的句子,写写自己的感受。三.交流预学任务四.深化悟理顶碗少年由失败走向成功得益于一次次的坚持,不放弃敢于拼搏的精神。五.回顾课文,学习写作方法1.作者回忆二十多年前的一件事,这是倒叙的一种写法。2.首尾照应六.积累语言13《手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词语。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教学重点: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学习描写手指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从中获得人生的感悟。教学过程:一。手指,引入新课手指长在每一个人的手上,时时看到,常常用到,然而却很少仔细想想他们,观察手指谈谈感受。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初读,纠正读音,理解词义如:窈窕秽物爱憎养尊处优的意思2.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了五根手指在姿态和性格上的不同,得出感悟四.细读课文,感悟写法读文,找出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学习作者在描写五根手指时采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如:大拇指:由体型、头大、构造看得出结论不美,后笔锋一转却说最肯吃苦,这是中先后褒的写法。其中在描写的时候运用了排比的修辞。五.品读课文,得出感悟阅读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得出人生感悟,体会前后照应的写法特点。六.拓展阅读,积累语言单元总结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和书写词语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蕴含的道理3.学习作者在表达感悟中运用的写作方法。4.积累语言,了解成语故事邯郸学步5.交流“难忘的第一次”中的真实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完成习作。第一课时:一.回顾课文,交流感受1.说说每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从中得出的人生感悟。2.通过对比,比较在表达情感上的方法。《桃花心木》和《手指》是在文末直接表达作者的感悟,以直接表白的方式给人以启示;《匆匆》和《顶碗少年》是将说明的道理蕴含在文章中,使人从中受到启迪。3.学习作者在表达情感时运用的写作方法。如《桃花心木》中的借树喻人;反复叙事;先贬后褒等二.正确认读词语盘点,练习书写1.同桌互读,纠正读音2.指名读3.齐读4.练习书写,指导生词三.积累语言,了解成语故事1.自由读句子,要求字音读准确,句子读流利。2.说说每句话的大概意思。3.了解每句话蕴含的道理。4.搜集相关格言警句,说说自己的启发。5.阅读成语故事,理解故事的寓意,说说对我们的启发。第二课时:习作:难忘的第一次1.交流:印象深刻的第一次要求:说清经过,在第一次中的真实感受或从中获得的启示,得出的感悟。2.习作指导3.练习写作4.互相评改第四组单元分析——中华民风民俗本组教材是围绕“中华民风民俗“专题编写的。选编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有节日风俗、戏曲形式、民居特色和维吾尔风俗。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民风民俗,感受这些民俗风情中蕴含的传统美德和民族文明。2.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方法。14《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15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细写和略写的好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感受北京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在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时所采用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结合我们这里的习俗,说一说春节都有哪些习俗,表达了人们一种怎样的心情。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指名读文,纠正字音3.交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作者写了春节的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三.再读课文,品读语言1.读文,标记出作者具体描写节日活动的句子,说说你感受到的年味。2.交流感受深刻的句子如:a腊八节喝腊八粥,这里把粥比喻成小型的展览会。泡腊八蒜,色如翡翠,色味双美;都是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腊八节这天的欢庆气氛。b除夕真热闹,找出具体体现热闹的地方,交流从中得到的感受,发现文章在这一段的写法是采用了总分的结构。c交流正月初一时的光景,通过写拜年、逛庙会体会人们高兴的心情d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上市,体会处处张灯结彩的高潮之处及人们高兴喜庆的一种心情。3.朗读感悟,读出感情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理清写作顺序结合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而写。二.读文领悟写法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哪些部分写的详细,哪些部分写的简练。你认为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加深印象)2.品读老舍先生的文章语言的特点;直白,通俗有趣3.自主阅读“阅读链接”,比较写法上的不同A文章在描写内容上的详略不同B文章表达的感情不同三.对照比较,锻炼口语四.课外拓展摘抄优美片段或是搜集其他节日的习俗。15《藏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词语,理解词语意思。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戏剧艺术的独特魅力和丰富的人文内涵。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教学重点:了解藏戏形成过程及其特色,感受戏剧艺术的魅力。教学难点:学习写作方法,领悟表达方式的不同。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我国著名的戏剧种类,如黄梅戏、豫剧、川剧,引入藏族的传统剧种——藏戏。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文,解决生字词,理解词义2.想想课文写了藏戏的哪些内容?3.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了藏戏的形成过程及藏戏的特色之处三.再读课文,品读感悟1.阅读藏戏形成的段落,说说藏戏的形成过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西藏高僧唐东杰布看到雅鲁藏布江没有桥梁,数不清的牛皮船掀翻在激流中,很多百姓被江水吞噬,于是他许下宏愿,发誓架桥,为民造福。他认识了能歌善舞的七位姑娘,组成了藏戏班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