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原【教学目标】1、学会14个生字,会认4个字,能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礼貌、拘束、摔跤、襟飘带舞等词语。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3、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初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体会句中所含的意思。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突破重难点的方法】1、带着想象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有层次的朗读,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2、运用音乐的情感引导作用体会文中美景及表达的情感。【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音乐铺垫、孕育情感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及见闻说说草原的美丽景象,与实践阅历相结合,缩短文本与生活的距离,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今天我们将在老舍先生优美文字的引导下走进那美丽的草原。二、自读感悟、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找出生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学生自由结成旅行伙伴,去“游览”草原的美景,在美景中细细观赏。2、汇报交流,共同感悟: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勾画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有怎样的感受?3、内容归纳,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说说作者老舍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草原?分别根据学生留下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得出介绍了草原的自然景色和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及民族间的团结友爱。三、分层朗读,感悟美景1、找出描写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段落,自己有感情地朗读,把你喜欢的词句勾画下来,细细品读。2、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自然风光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慨?3、是怎样的一种景象让作者有了如此的感慨呢?以此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天、地的景色各有什么样的特点?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4、找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天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说说天的特点。在这样的天空下你会有怎样的感受?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羊群和小丘的句子,说说给自己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读中评价,体味美感。6、在这样的境界里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自然段。7、齐读感悟、练习背诵。四、品味练笔: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两句描绘草原美景的句子或小诗。也可以用你手中神奇的画笔画出草原的美景。五、巩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第二课时一、回顾美景、导入新课引导回忆草原自然风光,今天让我们接着走进草原,继续我们的草原之旅。二、朗读理解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又看到了什么?2、行车在草原上所见到的景象、蒙古人民骑马几十里欢迎远到而来的我们的情景。3、请同学有感情地读一读,读中评议:看到这样的场面你有何感想呢?4、交流感受,齐读第二自然段。三、读中体会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3、4、5自然段,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抓住课文片段进行理解体会:⑴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用“”线标出、交流,引导学生从词句中体会。⑵自由读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把你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们听。找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有什么话要说,你又会做些什么呢?⑶学习第五段:说说你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理解。四、总结感悟1、总结全文谈谈你的感受。本文通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2、齐唱《爱我中华》。五、练笔拓展同学们,草原真的是美极了。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先生几十年前去访问内蒙大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今天的草原又是什么样的呢?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用精彩的文字描述草原新景象。【板书设计】1、草原风光美人情美高歌低吟2.丝绸之路【教学目标】1、认识“矗凹”等九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引导学生理解丝绸之路的伟大意义,激发民族自豪感,从而产生为祖国腾飞而努力奋斗的信念。4、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及思想感情,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丝绸之路的价值。【教具准备】古丝绸之路的路线图、表现当年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的图画或影像。【课前准备】鼓励学生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导语: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2、出示“丝绸之路”路线图,大致了解“丝绸之路”的地理位置。二、检查预习情况1、同桌检查生字词。2、和同学交流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最好能说说理由。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1、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⑴出示表现“丝绸之路”繁荣景象的图画或影像。⑵重点抓住“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这句话。2、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⑴安息国与中国进行交流的时候,两国人民都是怎样的心情呢?⑵小组内进行分角色朗读,注意模仿一些动作与表情,体会一下两国人民的心情。3、交流资料,深入理解:⑴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⑵介绍:张骞、班超、玄奘与丝绸之路。【板书设计】2、丝绸之路——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化发展的纽带陕西西安的巨型浮雕遐想大汉与安息互赠礼品的友好场面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3.白杨【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课文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精神。3、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白杨的图文资料。2、搜集有关新疆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文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在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古道,还有那茫茫的大戈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2、看课题激疑: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1、一读: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把生字新词标出,不理解的词用“?”划出。2、二读: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所出现的三个问句并用波浪线标出。⑴学生找出三个问句后全班交流。⑵出示三个问句。①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②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③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3、三读:默读课文,把找出的三个问句当成思考题,想一想,在文中找到答案。边读书边思考边在文中做适当的批注,把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个记号。⑴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老师巡视、点拨。⑵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三、初步感知,交流体会1、对这三个问题的理解,能从课文的字面上大体知道意思就可以了。2、指导学生初步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四、指导写字,示范书写。学生在写字本上抄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第二课时一、抓住“沉思”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白杨》这篇课文。请同学们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快速浏览课文,请找一找“沉思”这个词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用“△”号标出,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二、抓“沉思”一词学习课文1、学习爸爸第一次沉思的内容:⑴默读1~4小节:想一想爸爸第一次是看到什么而陷入沉思。(2)学习文章的5~11小节,分角色朗读,以读代讲。提出读书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3)学习文章第12小节,细细品读爸爸介绍白杨特点的三句话: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①学生抓关键词品读这三句话:A、学生品读“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一句后,老师引导学生深入品读“从来”一词后,老师启发学生:你从中读出了白杨的什么特点?B、学生品读“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启发学生:从这一句话里你又能读懂白杨的什么特点?C学生品读“不管遇到风沙还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从这句话里你还读懂了白杨的什么特点?D、当堂完成课堂小练笔:风沙刮来,白杨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雨雪打来,白杨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面对干旱,白杨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面对洪水,白杨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⑸学习第14小节,抓三个“只知道”体会爸爸的心:①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后启发学生:可他们却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到新疆去工作。你们知道吗?请把爸爸的经历和白杨联系起来考虑,谈谈自己的看法。②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可他们却不知道爸爸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去,你们知道吗?③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可他们却不知道新疆是个偏远、艰苦的地方,爸爸为什么要把孩子带到艰苦的地方去呢?2、学习爸爸第二次沉思的内容:⑴鼓励学生针对这段话大胆质疑。⑵归纳学生的质疑难点并让学生自读自悟自解疑难。⑶学生交流讨论。⑷理解爸爸的心:①出示“心”在字典里的两种解释:①指心脏。②指思想、感情等。②请学生为文中“爸爸的心”选择正确的解释条后用“心”字来扩词,③学生用上“心情、心思、心愿”这三个词来领悟“爸爸的心”。④小结:爸爸的心首先指的是一种心情,他是怀着崇敬的心情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爸爸的心还指的是一种心思,当他深情地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时他就怀着这份沉甸甸的心思,孩子们不知道,而你们已经从孩子们的三个“只知道”中知道更多的内含了;爸爸的心还指的是一种心愿,那就是──希望孩子也能和他一样建设边疆、扎根边疆。三、想象拓展,布置课后小练笔大胆想象四十年后,爸爸的第三次沉思,完成小练笔作业《第三次沉思》。板书设计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目标】1、认识“妖、娆”等14个生字。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体会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教学重难点】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到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课前安排】收集相关资料。【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用导语,揭示课题过去,为了西部的发展和繁荣,老一辈建设者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如今,为了加快西部的建设,新一代建设者正踏着他们的足迹,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课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就将介绍这些建设者们是怎样通过艰辛的劳动才取得的成绩。二、根据提示,初读课文1、自读导语,理清学习本文有三个方面的要求:⑴知道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⑵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⑶搜集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此项任务可放在学习完成后再做)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3、小组交流:⑴检查生字字音及组词情况。⑵把不理解的句子提出来,进行归纳,为全班交流作准备。三、再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1、全班分组合作读课文。2、提问:自读提示中哪个问题对理解全文最为重要?(第二个问题。文中有一句话反复出现,这句话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就强调了这一点。)3、指导读课文,着重理解在修建过程中,建设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请勾出课文中相关语句,联系实际或收集的资料进行批注,小组交流。4、全班交流遇到的困难:⑴困难一:“正在修建的是一条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⑵困难二:“恶劣天气和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