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_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主备人:高会营参与集体备课人员:刘晓梅宋晶晶逯青【单元教材简析】本组教材是以语言艺术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包括两篇精读课文文言文《杨氏之子》和历史小故事《晏子使楚》,两篇略读课文是剧本《半截蜡烛》和相声《打电话》。《杨氏之子》一文,写了九岁孩童与客人笑谈的经过,孩子那机智巧妙的对答,令人拍案叫绝;《晏子使楚》写了晏子针对楚王的侮辱,机智应答,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有力地回击了楚王;剧本《半截蜡烛》写了母亲和两个孩子为了保护半截蜡烛里的秘密与德国军官的机智周旋,在不动声色的话语中充满了胆略和智慧;相声《打电话》则通过夸张的语言,说明了打电话时,说话要简练,这样不仅节约时间,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凡是精炼、幽默、生动的语言都是被艺术化了的语言,都充满了艺术的魅力。【单元总体目标】1、会写本单元的生字、生词。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在语文学习中积累语言。4、本组教学要和本次综合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教学的完美。【单元教学建议】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二是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表达方式。三是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单元教学时间】《杨氏之子》2课时《晏子使楚》2课时《半截蜡烛》1课时《打电话》1课时口语交际·习作三2课时回顾·拓展三1课时沂南县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网络集体备课时间2011年1月12日单位岱庄中心小学主备人刘晓梅课题第三单元《杨氏之子》第一课时课型文言文参入备课人员逯青宋晶晶高会营李高峰教材简析《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杨氏之子》一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户九岁男孩机智聪慧地应对别人的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令人拍案叫绝。《杨氏之子》是孩子们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教材这样编排,目的有三: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能初步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在引领孩子走进这个故事时,我着力引导学生去感受杨氏之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氏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杨氏之子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难道杨梅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我想,这样的故事必能激发学生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能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读出自己的感悟。过程与方法1.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2.创设情境,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对话来体会杨氏子应对语言的巧妙和他的机智聪慧。情感、态度、价值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通过古今文对照背诵课文。2.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重点能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读出自己的感悟,来体会杨氏子应对语言的巧妙和他的机智聪慧。教学难点创设情境,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对话来体会杨氏子应对语言的巧妙和他的机智聪慧。课前准备学生吟诵古诗引课,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备课一预习探究1.导语:同学们,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文化瑰宝。让我们一起吟诵古诗词,引出今天学习的一篇古文。(板书:文言文)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古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姓杨人家的儿子)这是古人的说话方式,请你也试着用这种方式来介绍自己。(对古文中的“??氏”迁移运用)1.学生吟诵古诗2.学生根据自己的姓用这种古人的方式来介绍自己。(张氏之子,董氏之女??)一堂“文化”课自然以一种文化的方式来引承。这样使学生未识课文,首先就置身于一个宏大的文化背景之下,从而自然引出文言文《杨氏之子》。以学生的姓切入,抓一个古文中典型的语言点,使其对“??氏”能够迁移运用,同学们,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文化瑰宝。让我们一起吟诵古诗词,引出今天学习的一篇古并做到情趣与理趣的有效融合。二合作交流1.检查预习情况:指名读课文,从中发现问题,随时范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的读音,读通词句,注意停顿断句。2.重点指导朗读的句子:如课件出示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读课文联系注释,试着疏通文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小组合作学习:组内交流学习情况,互相补充,疏通文意,研究解决开课时提出的问题,初步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的文言文。学习本文应重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特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而学生读得不一样的地方正是他们感到困惑之处,教师将其定格。让学生在下面的朗读中能不遗余力地直指读懂、读通课文的目标,让学生的读书有更强的指向性。点指导朗读的句子:如课件出示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三品读体验1.师生对读,体味巧妙。(1)创设情境,师生角色定位后合作对话。(2)结合情境,对词句再解读。“此”──学生:这个(杨梅)。“果”──学生:水果。“君家果”──学生:你家水果。“此是君家果”──学生:杨梅是你们杨家的水果。我说“果”,学生对:禽。我说“君家”,学生对:夫子家。我说“君家果”,学生对:夫子家禽。我说“杨梅是君家果”,学生对:孔雀是夫子家禽。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需要一个情境,一个语境。在师生之间的一次次对读中,为学生搭设一个语言实践的平台。在这样一个由情境与语境共同搭设的平台之中,没有老师生硬的说教,有的是学生在语言实践过程中真切的体验学习古文,一味单独1)创设情境,师生角色定位后合作对话。2)结合情境,对词句再解读。(3)对读词句,体味聪慧。(4)引导学生从对话中去发现巧妙之处。((①都是以姓作文章②孩子漂亮地回击)从而体会其机智智慧。引读第一句:多么聪明的孩子,所以文章的开头这样写道: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学生齐读第一句:“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随机点击:“惠”通“慧”,通假用法)2.对比朗读,品味“未闻”,迁移运用。(1)比较朗读:对比读体味语气的不同。导语:同学们,刚才大家都对上了,而且对得很工整,但是你们有没有发现,杨氏之子在回答孔君平时,还有两个字──未闻。(2)指导学生带着不同的语气,读出意味。(3)再造情境,迁移运用“未闻??”师:杨氏子,(手指自己)在下柳君平。(板书:柳)我手指着杨梅说道:此是君家果。学生应对:未闻柳树是夫子家树。地解词释句,只能引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倦怠,从而失去对学习古文的兴趣。本课在这个环节中加入了对“未闻”的品读,而后再有滋有味地读。在此情境中,迁移运用“未闻??”这样一个古文中较为典型的语言现象,增强了学习古文的情趣,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作了很好的诠释。在这样的情境中,尝试变化不同的角色。2.对比朗读,品味“未闻”,迁移运用。(1)比较朗读:对比读体味语气的不同。(2)指导学生带着不同的语气,读出意味。(3)再造情境,迁移运用“未闻??”师:果然聪明!接着又来了个姓梅的。(板书:梅)手指着杨梅对你说道:此是君家果。学生应对:未闻梅花是夫子家花。(1)同桌对读对话,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指名读后,着力在语气、神情上点评,让对话更有情趣。(继而在评价中引出“应声答曰”)师生合作读,读出“应声答曰”的感觉。(2)由“应声答曰”,再次回扣到孩子的聪慧。引:一个九岁的孩子,就有这般机智,这般聪慧,让我们由衷地钦佩,难怪作者在开头这样写道──生齐读第一句:“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3)回归整体读全文,读出韵味。再次进行对读,在语言实践中悄然走近杨氏之子,体会他的机智与智慧,为古文的学习更添一缕情趣,激发学生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3.品味“应声答曰”,回击聪慧,念出“韵味”。(2)由“应声答曰”,再次回扣到孩子的聪慧。四、巩固延伸1.了解出处。今天学习的《杨氏之子》选自于南朝刘义庆的小说《世说新语》,里面有很多故事是写人的,该书以其言简意赅的语言风格将人物描写得惟妙惟肖。课下搜集有关的小故事进行阅读。2.拓展阅读。推荐《口中狗窦》。结合注释自己读读,争取读懂,然后讲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你阅读的快乐。口中狗窦张吴兴,年八岁,口中缺一齿。人因戏之曰:“君口中何为开狗窦?”张曰:“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耳!”人莫能答。【注释】1.张吴兴:即张玄之。字希祖,东晋人。曾做过吴兴太守,故被称为张吴兴。2.因:因此。3.窦:孔,洞。4.耳:语气词。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一个九岁的孩子,就有这般机智,这般聪慧,让我们由衷地钦佩,难怪杨氏子杨梅10杨氏之子孔君平孔雀作者在开头这样写道“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沂南县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网络集体备课时间2011年1月12日单位岱庄中心小学主备人刘晓梅课题第三单元《杨氏之子》第二课时课型文言文参入备课人员逯青宋晶晶高会营李高峰教材简析《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杨氏之子》一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户九岁男孩机智聪慧地应对别人的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令人拍案叫绝。《杨氏之子》是孩子们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教材这样编排,目的有三: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能初步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在引领孩子走进这个故事时,我着力引导学生去感受杨氏之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氏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杨氏之子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难道杨梅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我想,这样的故事必能激发学生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能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读出自己的感悟。过程与方法1.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2.创设情境,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对话来体会杨氏子应对语言的巧妙和他的机智聪慧。情感、态度、价值观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通过古今文对照背诵课文。4.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重点能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读出自己的感悟,来体会杨氏子应对语言的巧妙和他的机智聪慧。教学难点创设情境,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对话来体会杨氏子应对语言的巧妙和他的机智聪慧。课前准备学生吟诵古诗引课,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备课一巩固延伸1.欣赏《杨氏之子》flash动画,回味幽默风趣的故事。2.交流对《口中狗窦》的学习理解,并讲这个故事讲给其他人听,分享你的阅读经验。3.交流搜集有关的小故事,进行展示,师生评价。4.指名读文言文,再次对文言文读法给以指导。5.指导背诵。1.欣赏《杨氏之子》flash动画,回味幽默风趣的故事。2.交流对《口中狗窦》的学习理解。3.展示故事搜集,同学进行评价。4.尝试背诵。1.交流搜集有关语言机智应对的小故事,并谈出个人理解。既是对语言的积累,也是锻炼学生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交流对《口中狗窦》的学习,既是对上节课作业的检查,也是对课文内容解读情况6.通过本课学习,你认为以后应怎样学习文言文?7.教师补充总结。5.学生交流的了解。3.有课内延伸到课外,通过说、写来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板书设计《口中狗窦》10杨氏之子幽默小故事教学反思沂南县小

1 / 4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