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音乐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七课冬雪教学目标1.“雨”是大自然中的一景。音乐可以惟妙惟肖地表现各种各样的雨景:沙沙的小雨,哗哗的大雨,乃至狂风暴雨……它带给人们无限遐想,我们则从音乐中感受到各种各样的联想与想像,获得精神上的愉悦。2.用自制乐器等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主题为“雨”。3.进一步唱好二声部合唱。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唱《踩雨》;听《踩雨》。第二课时:听《雨滴》;唱《雨中》。第三课时:听《暴风雨》;创作“雨”的命题音乐。第一课时一、表演《踩雨》1.夏日的雨声——沙沙沙;赤着脚丫踩在雨中——叭叭叭。这声音能构成美妙的音乐吗?请听歌曲《踩雨》。2.聆听范唱。谁能模唱开始的两小节“沙里格沙”?说明他既非常认真地听,又代表他的记忆力非常强!3.我相信全体同学能自学唱出前面12小节曲调,注意轻声唱,不要影响周围同学。4.听钢琴弹接下去的8小节。尤其是这8小节中的最后两小节曲调,有些难度,有一个什么节奏?5.把歌曲的20小节曲调连起来唱一唱。6.最后8小节曲调很容易,但注意有两小节稍有变化,要看仔细,唱准确。7.要带着欢乐、活泼的心情,表现在夏天的雨中玩耍的情景,唱好这首歌。并用自制的下雨音响为歌曲伴奏。8.谁在夏天的雨中踩过雨?说说你当时的心情?9.我们大家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作为一次艺术实践活动,轻松地、甜美地唱一唱。10.小结:“沙沙沙、叭叭叭”这是多么美妙的音乐呵!一、听《踩雨》1.这首歌曲与本课表演的《踩雨》是同一内容,(同一词作者)但由于作曲者不一,所以歌曲的构思、风格也不一。如果说前者是几个人在玩踩雨的话,那么这首歌则是一群人在踩雨。2.欣赏《踩雨》。设问:歌曲表现出怎样的情景?什么地方能产生回声?3.再次欣赏《踩雨》。谈话:听了两遍《踩雨》,也唱过了另一首《踩雨》,能说出他们的同工异曲之奥妙吗?4.选择打击乐器及自制乐器,边欣赏歌曲边轻轻为歌曲伴奏。5.小结:不同人群的“踩雨”,不同的乐趣所在。2第二课时一、聆听《雨滴》1.主题名称导入:我们用欢快的歌声,表现了雨花,钢琴是怎样描绘雨滴声?2.初听乐曲的第一主题片断。你能听出钢琴弹奏的雨滴声吗?3.谁愿意到钢琴上来试试弹奏这雨滴声!4.欣赏乐曲第一乐段。设问:这一乐段给你什么感受?5.欣赏乐曲第二乐段。设问:这中间乐段在情绪上与第一乐段对比起什么变化?6.介绍肖邦创作背景及生平。(见乐曲分析)7.聆听全曲。如果班级中有学生能演奏此曲,请她(他)来演奏,效果更佳。8.小结:雨滴带给人们遐想……。二、表演《雨中》1.这是一首带有通俗音乐风格的校园歌曲。2.看着歌谱听一遍范唱。3.用不同的颜色把相同的节奏与相同的曲调涂上,这样便于学唱。4.再听一遍范唱。要求各声部的同学跟录音的范唱哼唱自己声部的曲调。5.分声部自学曲调。(1)把全歌分为两个部分:前16小节为第一乐段,其余是第二乐段,分乐段自学。学好第一乐段,巩固第一乐段。再学第二乐段。(2)跟伴奏音带唱二声部曲调。教师可参与第二声部给予支撑。6.因为歌曲是表现学生自己的生活,学生很容易投入。要求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轻松活泼、风趣地表现歌曲,第三课时一、聆听《暴风雨》1.复习四年级(上)《羊肠小道》的第一部分。设问:这段音乐你们听到过吗?它的名称是——?内容是——?师生回忆四年级(上)《回声》中及聆听过的《羊肠小道》。2.出示教学标题——暴风雨。这段欣赏曲是继四年级聆听的《大峡谷组曲》的第五乐章。3.初听第一部分。从乐曲的旋律中听到了你熟悉的主题吗?从本乐曲的标题名称中,你认为这段音乐是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暴风雨前的宁静)4.初听第二部分。从这段音乐的音响中,你想像是怎样的场景?(狂风暴雨、电闪雷鸣)5.聆听全曲(第五乐章)。要求:边听边用神态动作……表现你对音乐发展过程的感受。6.小结:这与《踩雨》、《雨中》就不一样了,是暴雨了,但还是表现了雨的主题。音乐的表现变化无穷。二、创作活动1.根据本课内容学到的“小雨”、“大雨”、“暴雨”……各人找自己伙伴或单独发挥自己的想像,创作音乐——命题创作。32.构思:从命题出发构思内容框架。根据框架选用素材进行创作。3.因为是命题的自由创作,所以各种形式不限。如:用各种音响的先后交织出现,组成一幅《狂风暴雨》;再如:用数首表现“雨”的歌曲串联起来,加上打击乐器、串联词等。还可以小品形式、艺术造型、舞蹈等等各种艺术形式进行创作。第一课春意教学目标:1、“春水”、“春雨”、“小鸟”都向人们“致春天”的来临,本课汇编了一组描绘春意的音乐作品。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2、聆听《春水》,感受拟人化的“春水”活泼、顽皮的形象。聆听《致春天》,感受乐曲对春天的描绘,尤其是第一与第三乐段,相同的曲调,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的情绪。让我们在聆听过程中体验音乐丰富的表现力。3、表演《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歌曲借景抒情,运用不同的节拍、节奏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在学唱过程中学习切分节奏及乐句的重复、变化(相似)重复的创作手法。教学内容:聆听《致春天》《春水》表演《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教学重、难点:1、聆听乐曲,感受相同曲调、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的情绪。2、继续用自然、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3、学习切分音。教学时间: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生态环保导入:同学们,平时我们都很喜欢小动物,哪些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加以保护。让学生说出关于春天的词语二、学习歌曲《小鸟小鸟》1、聆听范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拍子、拍号及情绪。2、学唱曲调:(1)老师范唱曲调:曲调每一乐句有什么规律?每起句的第一拍有什么规律?(2)学唱第一部分、复习6/8的指挥图式。(3)学唱合唱部分曲调。3、学唱歌曲4(1)完整地唱全曲曲调,要表达出欢跃、活泼的情绪。(2)用“LA”唱全歌。(3)填入歌词要唱的更有感情4、纠错:注意指导合唱部分的和谐;用稍快的速度表达喜悦的心情;注意休止符。5、表演歌曲:在完成以上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发表表演歌曲的处理。三、老师小结。第二课时一、复习歌曲《小鸟小鸟》1、分声部演唱歌曲。2、进一步指导学生用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二、欣赏《致春天》1、介绍作曲家的国籍及作品的创作背景为导入:挪威地处欧洲的哪里?那里的气候条件如何?2、讲解:春天对地处北欧的挪威人民是多么的美好,作曲家热情地谱写了这首钢琴抒情小品。3、初步聆听,想:你能根据伴奏及旋律的不同表现手法区分作品的段落。4、复听:要求学生在座位上用脸部表情或微小的动作,表达出三段音乐在发展过程中的情绪变化。5、全曲完整地聆听,再次感受音乐的美妙。三、小结。第三课时一、气象知识导入:春天里的“春光明媚”是一种天气的现象,天气不可能是永远“春光明媚”的日子,还有哪种天气现象?人们是怎样来形容春雨的?它能给大地带来了什么生机?二、欣赏歌曲范唱,思考: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刷刷刷刷”是什么声音?你能模仿唱一下吗?三、老师指导,练习模仿下雨声。四、师声接唱:教师唱歌曲的歌词部分,学生接唱雨声部分。五、学唱曲调,学习切分音。(1)老师范唱曲调(2)讲解切分节奏及切分音唱法(3)在教师指导下学唱开始的9小节曲调,学生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4)学生自学第17小节后的曲调:先弄清节奏,再学唱曲调,老师随即纠错。5(5)用小快板的速度抒情地抒发对春天的赞美,唱好全曲。六、学唱歌曲:(1)在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后,填入歌词歌唱(2)理解歌词的含义(3)再次有感情地演唱。七、表演歌曲。第四课时一、以自然现象的变化导入:同学们,春水从何处来?冬去春来,大地回春,冰雪融化,形成春水。春水又怎样活动,他们去向哪里?请听音乐。二、欣赏童声合唱《春水》(1)初听乐曲,思考:歌曲创设了一副怎样的画面?表现出怎样的情绪?(2)复听音乐,思考:合唱有几个声部?春水象什么?(3)再次聆听《春水》,边听边跟着歌声朗读歌词,并让学生在教材的歌词上划上小节线。三、儿歌和打击乐(1)按教材上标出的节奏,练习徒手拍击。(2)两人互相练习。(3)指导学生注意速度要与歌曲一样。四、徒手为歌曲伴奏。五、分组讨论:选择合适的节奏乐器按徒手打击的饿走去、为歌曲伴奏。六、音乐活动:(1)思考:能否设计其他形式表演,并说说意图。(2)重新设计节奏谱,并说说设计的思路与意图。(3)成果展示。第二课欢乐的村寨教学目标:1、我国是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本课介绍了苗族、彝族、藏族、佤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音调风格及其风土人情,以激发我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拓宽我们的音乐视野,并收集本地区民族歌舞,进行各族儿童联唱实践活动。2、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阿佤人民唱新歌》,从各种丰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在少数民族村寨里,当喜讯传来时他们载歌载舞的饿欢乐场景。2、用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巴塘连北京》、《迷人的火塘》,以表达藏族、侗族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在学唱过程中继续学习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以更好地表现该地区的民族音乐风格。教学内容: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塞》《阿佤人民唱新歌》表演《巴塘连北京》《迷人的火塘》教学重、难点:1、感受民族音乐的风格。2、学习切分音的音乐知识。教学时间:四课时6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猜谜导入:同学们给你们猜个谜语,听听下面一段音乐,考考你们的耳朵,这段音乐的风格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描绘的场面是热烈的舞蹈场景还是恐怖的战争场面?演奏的饿乐队是中国民族乐队还是西洋管弦乐队?演奏的形式是合奏还是独奏?(播放乐曲第一主题音乐)二、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1、揭示并解释课题。2、设问:为什么喜讯是从北京传出?“边寨”是什么地方?3、聆听、熟悉各主题音调,要求学生在播放某一主题时就在课本的谱例上指出是第几主题,并跟着录音轻声哼唱曲调,同时听辨是什么乐器演奏,完成练习。4、视听乐曲,了解作品的结构仔细聆听提取,同时根据刚熟悉的各主题音调,随音乐的演奏用手指表示出主题的序号。5、师生讨论:各主题都描绘了各种民族舞蹈。你能用动作、颜色或语言来表示各主题的舞蹈场面吗?6、复听全曲,各组选择某一主题边听边表演。(1)分组讨论选择五个主题中的某一主题设计简练的舞蹈动作。(2)聆听全曲,当进入某一主题时,相应的该小组同学到教室空间中表演这一主题舞蹈的场面。三、小结。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以地理地貌知识导入:青藏高原海拔几千米,世界屋瘠喜马拉雅山就在青藏高原。由于山高冰封的时间很长,公路的修筑是非常困难的。每当一地公路修筑起来,当地的人民的心情是非常激动的。歌曲《巴塘连北京》正是这样背景的反映。二、学习歌曲。(1)听范唱,初步感受音乐风格。(2)复习6/8拍的指挥图式,慢速度视唱前6小节,注意唱好连线及乐句的完整性。(3)学生分组视唱后5小节。(4)复习切分音节奏,找出歌曲中跨小节的切分音。(5)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好全曲。7(6)表演歌曲,用自制的道具及藏族基本舞蹈动作边唱边表演,表达藏族同胞欢乐的情绪。三、老师小结。第三课时一、导入:我国的云南省地处西南,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同胞,大家比较熟悉的饿有彝族、傣族等。在云南的西盟等地居住着另一个少数民族——佤族,他们世代在那里狩猎、耕耘,他们的音乐与他们的风俗一样古朴、粗犷,请听《阿佤人民唱新歌》二、欣赏乐曲1、初步欣赏,感受乐曲风格。2、学唱前6小节,思考:在曲调出现最多的音,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几个音?3、再次复听乐曲,在结束句时全体一起唱“江三木罗。”4、反复聆听,学生可以即兴舞蹈,可以选择打击乐,可以拍手、跺脚随音乐拍击。总之形成一个载歌载舞的场面,犹如身临其境,以欢乐的情绪表现少数民族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幸福生活情景。第四课时一、以民族的风情风俗导入:侗族同胞在喜庆节日的晚上,升起篝火围在火烫四周唱歌跳舞,抒发他们对生活的憧憬,火塘象征着欢乐的时光。这是侗族人民的风俗。你能举出几个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吗?二、欣赏《迷人的火塘》1、听范唱,初步感受旋律。2、老师在伴奏音带的伴奏下,分别范唱第一段歌词的两个声部,让学生对每一个声部都有一个初步的感受。3、解决切分节奏。4、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切分音的知识学唱第四乐句。5、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唱第一、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