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草原【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3、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学习难点】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学时安排】2课时第一学时【学习目标】1、我会认“渲、勒”等4个生字,会写“襟、貌、渲”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的顺序和主要内容。【知识链接】简介作者:老舍,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等。被誉为文艺2队伍中的劳动模范,人民艺术家。【自主学习】一、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自由朗读一遍课文,读准下列词语的字音,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渲染勾勒疾驰迂回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二、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脉络。浏览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文章按照_______________顺序,通过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描写了草原__________美,赞美了草原人民_________美,歌颂了民族大团结。【合作交流】轻声有感情地朗读1自然段。1、我能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概括草原的总体印象:空气()、天空()、草原()。2、我发现作者是通过这些景物依次描写出了草原的美丽风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能用红色笔画出第一自然段的比喻句、拟人句,用蓝笔批注自己的体会,组内交流。34、这些句子写得这么美,我要多读几遍。【课堂检测】一、看拼音写词语:yūhuílǐmàojūshùxiūsèdìtǎn()()()()()jīnpiāodàiwǔxuànrǎngōulèdīyín()()()()yíbìqiānlǐ()二、用“——”标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进了蒙(méngměng)古包,热情好(hǎohào)客的主人端来手抓羊肉,干(gāngàn)部们向我们敬酒,鄂温克姑娘们给了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xíngháng)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sìshì)乎比什么语言都更感人。三、按课文填空。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天底下,_______,而___________。四面都有小丘,________,__________。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________,就像只用_______,不用__________________,到处__________,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_________,又_________,既_________,又______________。4第二学时【学习目标】1、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重点)2、我能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难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自主学习】学习课文2---5自然段默读2----5自然段,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蒙古人民热情好客?请你用横线画出来,再读句子。(1)远道迎客——()(2)蒙古包外——()(3)蒙古包内——()(4)联欢话别——()【交流合作】1、面对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我们”有哪些表现呢?(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描写中,体会客人们的表现——有礼貌,亲热,一点儿也不拘束,依依惜别)。2、自读课文,用曲线画出第二自然段中的比喻句,并说出把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5阳”的意思。4、“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在文中的作用。5、有感情的朗读课文。6、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却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文章前面写了草原的_____美,后面写了_____美,从风光美,从人情美,表现了他对草原的_______和________。因此整体都是围绕着“草原”来展开的。)7、总结课文本文写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是的、、,赞美了草原的___________和民族____________。【拓展延伸】香醇的美酒、激跃的赛马、嘹亮的牧歌、狂欢的舞蹈,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啊!可是夕阳西下,主客要分别了。如果此时你就是蒙古族同胞,你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你是汉族兄弟,你想对蒙古族同胞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检测】1、“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意思是6---------------------------------------------------------------------------------------。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2、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总结与反思】72、丝绸之路【学习目标】1、认识9个生字,读记、理解“矗立、栩栩如生、不计其数、浩浩荡荡、五彩缤纷、崇山峻岭、美轮美奂、遐想”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西部丝绸之路的灿烂历史。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学习重难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激发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阅读链接】阅读资料袋【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自学生字,理解下列词语:矗立、栩栩如生、不计其数、崇山峻岭、美轮美奂、遐想。2.读通读顺课文,用四要素(时、地、人、事)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合作探究】默读课文,思考:1、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路,用文中的句子来说说?你是8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从文中画出来。2、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3、为什么说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它们和伟大的路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合课文上所讲的内容,说说“为什么丝绸之路是一条伟大的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最后一自然段和哪一个段落相照应?【拓展延伸】把丝绸之路的故事讲给家里的人听。【课堂检测】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崇()()岭()()如生五彩()()不计()()丰富()()美轮()()2、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1)巨型石雕矗立在______________,这里是汉代古都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2)用“____________”画出句子中有关联想的内容。(3)这句话与课文的尾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总结与反思】103、白杨【学习目标】1、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抚摸、介绍、边疆、沉思、陷入”,理解带点词语。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3、能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4、感受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学会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写物。第一学时【学习目标】1、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抚摸、介绍、边疆、沉思、陷入”,理解带点词语。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教学准备】1、教师搜集有关白杨的图文资料,制作相关课件。2、学生搜集有关新疆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资料。【自主学习】1、自学生字。2、小组内互读下列词语。戈壁清晰抚摸介绍边疆沉思陷入绿毯渲染勾勒低吟奇丽洒脱迂回疾驰拘束羞涩天涯11摔跤马蹄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3、检查朗读情况,指导书写,注意易错字:晰、伞、疆、陷。4、听写生字,同桌纠错。【合作交流】一、初读课文,感知文意。1、课文写了发生在什么地方的一段对话、试着概括课文内容。按“外形特点→内在品质→借物喻人”的提示把课文分成三段组内讨论交流。2、班内交流。3、课文哪些句子写到了白杨树,请你画出来。4、朗读写白杨树的句子。5、朗读写白杨树生长环境的句子,交流你的感受。明白什么是直接描写。(茫茫,没有,没有,没有,浑黄一体)二、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1、个人自由读2、同桌互读。3、教师范读。4、班级展示: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1)白杨树从来都就那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12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2)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时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课堂检测】1.看拼音,写词语。qīnɡxīxīnjiānɡfǔmō()()()jièshàolǚkèlǐjiě()()()2.下面哪一组没有错别字,在后面打“√”,在错字下面画“”,改在括号里。(1)混黄一体高大挺秀茫茫戈壁()(2)风砂雨雪界限清析飞快闪过()13(3)抚模孩子望着窗外一丝微笑()(4)陷入沉思举着雨伞新疆戈壁()3.选词填空。分辩分辨(1)到处浑黄一体,很难()出哪里是天,哪里是地。(2)他宁愿自己受委屈,也从不()。顽强坚强(3)遇到困难要(),不要被困难吓倒。(4)在激烈的比赛中,他()拼搏,终于夺得了冠军。第二学时【学习目标】1、能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2、感受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学会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写物。体14【自主学习】1、分角色朗读对话,会感情。2、划出文章中描写白杨的句子。读读感受白杨的特点。【合作探究】1、读课文1—3自然段,白杨树的外形特点是__________。(联系白杨生长的环境体会)2、读课文4—12自然段,用勾画文中爸爸的话,白杨的内在品质是()、()、()。(联系白杨恶劣的生长环境)3、读课文13—16自然段,从哪些语句看出文中的爸爸在表白自己的心,用画出来。爸爸的心思是(),爸爸的心愿是()。(前后联系,体会爸爸的心思、心愿只知道......不知道......只知道......不知道......)4、白杨与爸爸有什么相似之处?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5、班级内大交流。6、进一步研讨写作特点白杨边疆建设者哪儿…哪儿…服从需要、扎根边疆、15无私奉献不管…不管…总是…不畏艰苦借物喻人【课堂检测】1、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阅读链接《帐篷》。3、小练笔(任选一题):(1)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一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2)用借物喻人的写法写一种物体,如《扫帚赞》《粉笔赞》《蜡烛赞》,写作思路是:外形特点→内在品质→喻人喻理。【总结与反思】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学习目标】1.默读全文,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建设者对修筑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3.认识本课14个生字,搜集和交流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16重点:把握主要内容,弄清建设者们是如何克服冰冻土层、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这些困难的,并从中受到感染。难点:修建风火山隧道中的施工困难及科技攻关的方法。【自主学习】1、学生自学课文,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