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数的大小比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活动中,了解最小公倍数,学会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能力目标:在经历认识最小公倍数和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学习方法的借鉴力,观察力及总结概括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提高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了解最小公倍数,学会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教学难点:经历认识最小公倍及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的过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手中三张不同的题卡(ABC)教学流程:(一)巧设情境,以“障”激趣。师生谈话:老师今天坐公交车来的时候,遇到这样一件事。开车的李师傅说他出门的时候和王师傅错拿了对方的包。李师傅来回一趟要40分钟,王师傅来回一趟要50分钟,因为是开公交车,也不能在站上等,所以想问问最快什么时候两人才能在起点碰面,交换彼此的包呢?(二)读讲探究,以“读”促思。这一环节分三步:读书、讲解、讨论。第一步:读书首先教师出示读书提示。读书提示:(1)自己试着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并比较你和红红、聪聪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2)什么是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如何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3)想一想,两个数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为什么?让学生有目的的读书,同时告诉学生读书的方法,让学生在边读时边分析边圈点出重点或不明白之处。第二步:讲解通过学生讲解,使学生明确两种方法的异同,在异同之中发现两个数的公倍数及最小公倍数的定义。在观察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的过程中总结出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在教师点拨及学2生互相补充的前提下明确两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没有最大公倍数。第三步:讨论出示讨论题:根据你的知识经验,你觉得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要注意什么?(三)初试验证,以“做”成知。出示练习题。(课本练一练第1题的1、2小题)求下面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12和1830和45(四)分组精练,以“练”巩固。1.首先解决引入时的问题。要指导学生理解每句话的含义。使学生知道每次到起点的时间正好是40和50的倍数。2.出示三组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题,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能力自由选择练习。第一组(练习基础题)1.求下面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24和1615和602.比较下面每组两个分数的大小。7/10和11/245/6和7/93.猜数游戏。一个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它最小是()第二组(练习发展题)1.求下面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24和1615和602.比较下面每组两个分数的大小。7/10和11/245/6和7/93.实际应用一篮苹果,每人6个或每人8个,都正好分完,这篮苹果最少是()个。第三组(练习提高题)1.求下面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24和162、3和42.从大到小排一排。7/10和11/244/15、2/5和1/33.实际应用。我们学校五年级的人数在40至50人之间,站队时,每排4人、每排6人都能排成整排。猜猜我们五年级有多少人。(五)互批互改,以“评”激励。3学生交换作业互相批改,通过对答案,自己查找差错及原因。(六)概括总结,以“感”拓展。通过这节课,我学会了……我懂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