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第6课团扇教学目标了解团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教学重点制作团扇教学难点扇面装饰导学过程二次备课一、设置情境,感受中华民族古老的扇文化1.教师演示课件。2.学生欣赏有关团扇的古诗、古画及相关介绍。3.教师板书课题。二、讨论交流,了解团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1.提出活动要求:分组交流团扇的资料,并思考团扇的特点是什么。2.学生分组交流学习,教师参与。三、讨论分析,感受扇面画的形式美感1.继续演示课件,提出活动要求:(1)分组,每组重点讨论教材中的一件团扇作品。(2)从扇面画的作者、内容、造型、色彩、风格、构图特点等方面展开讨论分析,根据不同的扇面画可以有所侧重。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3.每组选派代表上台评述。4.教师鼓励学生,并与学生交流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四、制作团扇,根据扇面的形状合理安排画面1.指导学生剪出团扇的形状。2.观察教材小训练中的两个扇面,说说哪个扇面更美?为什么?3.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前者更美,因为蝴蝶图案的大小、布局更适合于扇面的形状。4.引导学生根据扇面的形状安排画面。播放背景音乐。五、教学评价与延伸21.展示作品,自由欣赏,自由交流。2.自评、互评。3.多媒体欣赏折扇的扇面画。板书设计团扇制作工艺团扇特点教学反思15*金色的鱼钩课题五年级下册15*金色的鱼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无边无涯”等17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感受舍已为人等品质。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课文。教学重点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3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教具准备1.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或视频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2.课文重点语段的课件。导学过程二次备课预习提纲1、初读课文,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抽噎、红锈、宿营地、青稞面、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2、自由读课文3遍,想想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用一两句话概括一下。3、把令你感动的部分找出来,有感情地多读几遍,再说说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理解。一、诗歌导入,情境渲染1.找生背诵毛泽东《长征》诗。2.同学们,谁能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长征故事。学生自由发言3.是的,长征是世界军事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同学们可知道,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吧。──板书:金色的鱼钩二、整体感知,感情铺垫1、生读课题——金色的鱼钩2、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看谁读得快,想得快,边读边想。(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课文是写老班长的故事,题目为什么叫”《金色的鱼钩》3、生练习快速阅读课文4、师生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1935年秋,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三个红军伤员,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自己却牺牲了。)4三、品读课文,重点赏析。1、课件出示句子: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2)齐读句子。(3)让学生说说,从老班长的外貌体会到了什么2、小组合作学习,请再读课文,找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划下来,深入体会理解。3、汇报交流,重点讲解◇“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4、指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皱紧”“硬咽”“皱紧”和“硬咽”说明咽时困难,因为老班长咽下的是草根和鱼骨头,把好吃的留给了生病的战士,把困难留给了自己。5、理解老班长前后两次笑有什么不同。◇“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了!’”◇“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师问:老班长先后两次笑,笑的一样不一样?师启发引导:老班长是一位对工作极为负责、对同志极为关心的人。今天他端来的鱼汤特别少,他心里只能是充满自责,怎么会笑呢?鼓励学生联系上下文,深入理解这两句描写思后交流:(第一次笑是他想到头一天晚上发生的事,想到同志们知道他从来不肯吃一口鱼,今天的鱼汤大家不吃,硬叫自己吃怎么办?因此,它故意做出一个笑来,动员大家来吃鱼。第二次笑是真的笑了,同志们把鱼吃下去了,老班长高兴得笑了。)6、继续交流: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写了老班长的样子,请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7、课文不少写小梁和两个小战士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①课件出示: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我端起塘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②让学生读一读这个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5③让学生谈谈为什么有这种感受?学生在组内交流其它句子总结:这是一位舍已为人的老班长啊!难怪战友们如此心疼他。8、让学生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深情的朗读几遍四、品味金色,升华迁移过渡语: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鱼钩。1.(出示小黑板)“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师: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生: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凝结了老红军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贵品质;长满红锈的鱼钩,体现了红军战士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长满红锈的鱼钩见证了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一心北上的艰苦历程,表现了战友之间伟大的爱……)2.让学生结合整节课的感受,谈自己的体会。五、作业布置:1、复述课文。2、为这枚陈列在军事博物馆里的“金色鱼钩”写一篇解说词。板书设计15*金色的鱼钩照顾病号──班长救病号──病号救班长──怀念班长舍已为人,无私奉献教学反思6课题回顾·拓展四汶城实小王静教学目标1、巩固本组课文学习所得,明白写文章要有真情实感才能感人,读文要入情入境才能被感动。2、积累20个成语,初步了解这些成语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3、懂得“程门立雪”的意思,懂得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激发学生尊敬老师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积累语言,体会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教学难点懂得成语的含义。教具准备词语卡片。导学过程二次备课预习题纲1、回顾本单元课文,找一找课文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2、自由读本课中的20个成语,通过成语词典加以理解。3、收集有关励志、艰苦奋斗的成语或成语故事。一、交流平台㈠创设情境,畅谈发现。1、教师出示“交流平台”中的对话。师:请同学们自由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想想从他们的对话中发现了什么?2、学生自由读对话,然后说说从他们的对话中发现了什么。3、小组内讨论交流。4、推荐代表全班交流。根据同学们的交流情况,教师归纳总结。①要让文章感动自己,必须入情入境地读,设身处地地想。②要让文章感动自己和他人,必须要写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③要注意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㈡选择典型句段,体会表达方式。1、出示课文中出现的的几种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7①直接表达情感。②在故事的叙述中表达情感。③借景抒情。2、出示典型句段。说一说这些句子分别采用了哪种抒情方式?①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不,永远不会。②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③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3、小组合作,拓展延伸。想一想,课文中还有哪些句段是用这样的表达方式来表达情感的?说一说这样表达的好处。交流自己在课外收集到的感人的文章,要求:入情入境地读,用自己的朗读打动别人:边听边思考,这篇文章什么地方令你感动,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4、全班交流听后的感受和体会。二、日积月累。1、创设情境,导入教学。做游戏“成语接龙”,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导入“日积月累”的教学。2、自由读“日积月累”中的词语。3、交流这些词语哪些自己认识,哪些是已经懂得的,哪些还不明白。4、再读词语,按照词语的意思进行分类。①形容坚强意志的成语。②形容艰苦奋斗的成语。③形容尽职尽责的成语。④形容不怕困难的成语。5、成语故事会。说一说自己了解到的成语故事,如:精卫填海、愚公移山,也可讲一讲有关历史名人和生活中劳动者的故事,如:周总理、诸葛亮鞠躬尽瘁、关羽赤胆忠心的故事等。可先在小组内交流,评选出代表参加“故事大王”比赛。8三、成语故事“程门立雪”1、创设情境,导入教学。板书题目,导入教学。2、自由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用一两句话概括主要内容。3、想象程颐醒来后看到两位“雪人”的情景。4、再读成语故事,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杨时尊敬老师?板书设计回顾.拓展四交流平台:表达感情的方式日积月累:坚强意志、艰苦奋斗尽职尽责、不怕困难程门立雪:尊敬师长教学反思课题五年级下册16课桥(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教学重点理解在洪水面前,桥的重要性。教学难点熟读课文,了解文中“桥”的内涵。9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过程二次备课预习提纲1、初读课文,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放肆、祭奠、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词语的意思。2、自由读课文3遍,想想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概括出来。3、提出不懂的问题。一、开门见山,切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6课《桥》(板书课题),谁能说说你所知道的桥?学生答。我们今天所认识的“桥”是一座怎样的桥呢?通过学习课文,我们会找到答案。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遇到读得不准确、不流利的地方多读几遍。2、(出示词语课件)自己认读课文中词语,然后读给小组的同学听。3、小组内交流如何记忆难写字的字形(指导写字)4、集体认读词语。5、思考概括: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再读课文,初步理解“桥”内涵1、小声读课文,想一想:本文中描写的桥是怎样的一座桥?2、学生回答:木桥、窄窄的、不结实的、洪水面前能挽救人们生命的……随着学生的回答,找出文中的依据,并一步步引导学生体会到一座窄窄的、不结实的的平日里不起眼小木桥,这里却成了人们的救命桥。3、文中有许多对洪水的描写,哪些地方让你感到了害怕?划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10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4、指名说。读出有关的语句,指导朗读。5、面对洪水的威胁,人们的哪些表现又让你感到了事态的严峻?划出文中的语句,读一读6、指名说。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7、你觉得种局面下,人们最需要什么?为什么?(有人指挥他们有秩序地过桥)8、这时,一位老汉出场了,这是怎样的一位老汉呢?我们下节课再讲。板书设计桥窄不结实唯一的道路桥洪水肆虐人们惊慌失措课题五年级下册16课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体会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从而感受共产党员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2、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重点想象画面,体会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从而感受共产党员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11导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讲到在洪水面前,人们表现得惊慌失措、毫无秩序。这时极需一个人来调控这个混乱的局面,以便有秩序地过桥,让人们脱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