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与策划专业商品学课程标准1.前言1.1课程性质关键词:课程地位、主要功能、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营销与策划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商品学的一般知识,商品的分类、商品质量、商品属性、商品标准、商品检验、商品包装、商品养护、商品与环境、资源等。培养学生介绍商品、鉴别商品、正确使用商品、保养维护商品的能力。它要以管理学基础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价格实务与零售实务的基础。1.2设计思路关键词:课程设置依据、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选择标准、项目设计思路、学习程度用语说明、课程学时和学分本课程是依据“营销与策划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销售管理中产品推销与促销项目设置的。伴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一个面对全球化的全方位开放的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建立起来,不断扩大的对外贸易迫切要求商品学这门科学推陈出新,为此而设置这门课。课程内容的编排和组织是以企业营销工作的实际需求、学生的认知规律、营销与策划教研室教师多年的教学积累为依据确定的。立足于实际能力培养,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做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经过深入、细致、系统的分析,本课程最终确定了以下的学习内容:商品标准、商品组成与性能、商品检验与质量认证、商品分类、商品包装、商品养护、商品资源和环境等内容。使从事与商品流通相关的各管理专业的学生研究和掌握商品使用价值,识别和判断商品使用价值,正确利用和发挥商品使用价值,以及在流通领域中如何保护商品使用价值。教学过程中,采取教学做一体教学,尽量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充分讲授商品学理论知识以外,还要求融入更多的实训教学环节,实施项目教学以改变学与教的行为。在每个商品学实训项目里,要求每一个实训项目最后都能提交一份科学、详细的商品调查分析报告,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本课程建议学时为54学时,3学分。2.课程目标关键词:知识、技能与素质要求通过理论及实训环节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编制企业营销目标与任务书;分析现有业务并编制发展计划;了解整个营销活动过程;根据不同需求水平采取不同的营销对策;根据新业务计划制定市场营销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分析、评估市场营销活动的效果与经验。2.1知识目标理解商品的本质及其属性;掌握商品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商品学的研究方法。掌握掌握质量与商品质量的含义,熟练掌握商品的一般质量要求和国际贸易对商品质量的要求;掌握决定和影响商品质量的主要因素;掌握商品分类的方法、商品的化学成分与结构、商品的物理、机械及化学性质。掌握商品分类的概念;熟练掌握商品的分类标志及常见的分类方法;掌握商品包装、商品养护、商品条形码等内容。2.2技能目标能熟练检验商品的质量,并具备在国内国际贸易过程中加强对商品质量的控制;掌握商品分类的方法,具备科学地商品分类的能力,并能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最佳的商品分类标志;能够灵活设计、选用各种商品的运输包装、销售包装、防护包装;能够区分国际贸易中常见的商品条形码,并能熟练计算商品条形码中的校验码。2.3素质目标养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德;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养成课后主动继续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3.课程的主要内容与要求关键词: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态度。序号工作任务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参考学时讲授实训1商品学的产生与发展1.掌握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2.了解商品学研究的意义1.了解商品的含义2.掌握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312商品的质量1.掌握质量与商品质量的含义2.掌握国际贸易环节对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3.熟练应用国际贸易中表示商品质量的方法4.能够在国际贸易合同中订立商品品质条款1.掌握质量与商品质量的含义2.熟练掌握商品的一般质量要求和国际贸易对商品质量的要求3.掌握国际贸易中表示商品质量的方法4.熟悉国际贸易合同中商品品质条款533商品的组成与性能1.了解商品的化学成分与结构2.掌握商品的物理、机械及化学性质1.了解主要商品的化学成分2.熟练运用商品的物理、机械及化学性质424商品分类与编码1.掌握商品分类的概念2.掌握商品的分类标志3.掌握商品分类体系和商品目录4.掌握商品编码的概念、意义与种类1.掌握商品分类的概念2.熟练掌握商品的分类标志及常见的分类方法3.掌握商品分类体系和商品目录4.掌握商品编码的概念425商品标准与标准化1.掌握我国商品标准的种类、级别和内容2.掌握商品标准的作用与采用3.掌握标准化的概念与标准化组织1.掌握我国商品标准的种类、级别和内容2.学会采用合适的商品标准3.掌握标准化的本质、目的和效果426商品的检验检疫1.掌握商品检验检疫概念、种类、依据与标准2.掌握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的内容和方法1.掌握商品检验检疫种类、依据与标准2.熟悉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的内容和方法427商品质量监督与质量认证1.掌握商品质量监督类型与方式2.掌握商品质量认证的含义及方式1.掌握商品质量监督类型与方式2.掌握商品质量认证的含义及方式并能熟练应用3.掌握农产品质量认证的标准428商品包装1.掌握商品包装的含义、类型,商品包装材料的类型,商品运输及销售包装的使用要求2.掌握常见的商品防护包装技法3.掌握运输包装标志4.掌握商品包装标准与安全法规1.了解商品包装的含义、类型,商品运输及销售包装的使用要求2.熟练运用常见的商品防护包装技法3.掌握主要的商品运输包装标识4.了解商品包装标准与安全法规429商标与商品条形码1.掌握商标的概念、特征和分类2.掌握商品条形码的概念、作用3.熟悉EAN和UPC条形码的结构4.掌握EAN系统的图书和期刊代码1.了解商品条形码的概念、作用2.熟悉EAN和UPC条形码的结构3.掌握商标的概念、特征和分类424.实施建议30%4.1教材编写①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②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从进出口贸易的角度研究商品,兼顾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特别针对国际市场对进出口商品的品质要求、标准化要求、检验检疫要求、包装要求,以及商品分类与编码、商品质量认证等要求,进行了独到的阐述。引入必须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实践实操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③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商品学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④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教材要贴近专业的发展和实际的需要。⑤教材中活动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4.2教学建议①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②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实训教学,可以直接进行小型实践销售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讨论、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对商品学知识理解得更透彻。③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景,同时应加大实践实操的容量,要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证,加强考证的实操项目的训练,在实践实操过程中,尽量互相之间找出各自的不足加以改正,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④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发展趋势,贴近企业、贴近社会。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4.3教学评价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关注评价的多元性,将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项目考核、技能目标考核作为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70%;将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作为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30%(实际操作考试占70%。应注意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4.4资源利用①注重实训指导书和实训教材的开发和应用。②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多媒体教室的应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建议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③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④产学合作开发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产学合作,实践“工学”交替,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⑤建立本专业开放式实训中心,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训、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的功能,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教学与培训合一、教学与考证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