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对区域的影响知识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考点1主要交通运输方式1.现代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方式优点缺点适合运输的货物发展铁路运量大,运速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大量、笨重、长途运输,如矿石、牲畜、金属等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高速化公路发展快,应用广,机动灵活,周转快,装卸方便,对自然条件适应性强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高短程、量小的货物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水路历史悠久,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速度慢,灵活性、连续性差,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大量、远程、时间要求不高的货物,如粮食、矿产等历史最悠久,目前国际间大宗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大型化)航空速度快,效率高运量小,耗能大,运费高,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贵重、急需、数量不大的物品大型化、高速化管道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安全,管理方便,运量大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等流动状货物用新材料替代钢管铺设管道(2)世界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网络化高速化专业化大型化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分析1.交通运输线(铁路、公路)的区位因素分析2、交通运输线的布局设计原则区位因素主要影响自然因素地形平原尽量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山地尽量沿等高线修筑,避开地形复杂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或开凿隧道水文应避开沼泽、尽量避免跨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地质避开断层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区,开凿隧道选背斜部位气候注意沿线暴雨、大风的强度和频率,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经济因素铁路和国道以直达为主,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边缘通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为主,可通过居民点、车站码头等社会因素巩固国防、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及革命老区经济发展技术因素扩展运输网,克服自然障碍[特别提示](1)虽然自然因素的影响逐步减弱,但仍是基础因素。(2)目前,经济因素的影响明显已成为决定性因素,而技术始终是保障因素。(3)“交通运输布局”注重宏观、强调主观安排;“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分析”注重微观、强调客观存在。二者都强调交通运输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某地交通运输发展条件的评价思路评价某地交通运输发展条件一般从区位条件、自然条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科学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1)区位条件某地交通建设的区位条件包括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和战略区位等方面。(2)自然条件某地交通建设的自然条件可从地质条件、地形条件、气候条件等方面来分析。①地质条件:地质构造活跃地区,多断层,地震、滑坡、泥石流频繁发生,交通建设难度大、安全性差,应尽量避开。从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地下水的运动等方面来考虑,在背斜和向斜两种地质构造中应选择背斜,避开向斜。②地形条件:平原地形对交通线路的限制较小,工程造价较低,选线时要注意少占好地处理好交通建设和农田水利设施、城镇发展的关系。山区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对交通线路的限制很大,工程造价高,应尽量避开沼泽地、陡坡,无法避开陡坡、山地的地方可修建盘山公路和隧道。③气候条件:湿润地区应注意排水,干旱地区应注意防风固沙,高寒地区应注意克服冻土和缺氧带来的不利影响。航空港应选择能见度比较好的地区。(3)资源条件丰富的资源对交通运输具有很大的潜在需求。资源的开发需要便利的交通作保证。(4)社会经济条件交通运输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必须先行一步,以适应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5)科学技术因素先进的科技是交通运输建设的保障。以京九铁路为例分析铁路线的区位因素①区位因素:合理布局交通网,促进沿线经济发展,维持香港的长期稳定与繁荣;先进的技术是保证②最大意义:激活全国交通网,带动沿线地区发展经济铁路建设的区位分析:1自然条件2经济因素3社会因素4技术因素5资源开发铁路修建的意义:1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2经济因素3社会因素4资源开发公路选线●地形:1平原,尽量少占好地,处理好农田水利设施的关系和城镇发展的关系2山区,避开陡坡,沿等高线修筑;道路在陡坡上成“之”字形弯曲。●水文:应避开沼泽地;尽量少跨越河流,减少投资。●地质:避开断层、滑坡、泥石流多发地段。开凿隧道时,避开断层带,选择背斜。●社会经济:1.国家干线公路,路线基本以直达运输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尽量缩短线路长度,以节省时间。2地方性公路,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的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港口的区位分析港口:具有一定面积的水域和陆域,供船舶出入和停泊、货物和旅客集散的场所。1、自然条件:通航、停泊、筑港2、社会经济条件:腹地、城市、技术水域条件(航行条件、停泊条件)陆域条件(筑港条件、腹地条件)理想的港口:港阔水深,风平浪静腹地广阔,城市依托以上海港为例分析港口的区位因素思路: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1、自然条件:地形:三角洲地形,地势平坦;气候:湿润、河流水量大,长江、黄浦江提供了淡水资源河流:河道宽阔,使船舶入港航道的宽度和抛锚空间有保证2、社会经济条件:类型:河港兼海港,沿黄浦江分布腹地: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交通:便利的交通,与全国各地相连依托城市: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和外贸基地3、不利条件:(问题)三角洲坡度缓、水流分叉多,流量分散,易淤塞航道4、解决措施:采用挖沙船作业以保证航道畅通汽车站区位的一般要求车站要与市内干道系统有其他对外交通有方便、直接的联系,能够最大限度的方便旅客或货物的集散。影响汽车站建设的主要因素(1)面积较大、平坦的地方(2)与城市交通有直接联系(3)与市外交通有直接联系航空港建港条件:1地面平坦开阔,占地面积大,有利于机场建设和净空条件。2地势平坦开阔、坡度适当的地形,以保证排水。3要有良好的地质条件,以保证地基稳定。4机场周围不应存在高层建筑物及其他障碍物。5跑道沿盛行风方向,有利于飞机逆风起飞和降落。考点二交通运输对聚落的影响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2.交通运输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我国古代南北交通差异与聚落分布差异北方南方交通工具马车船交通方式陆路水运聚落分布陆路干道附近临水分布聚落形态团块状带状(2)表解交通运输对城镇分布及其发展的影响交通运输的影响交通运输种类举例城市的形成古代著名的大都市多诞生于河流中下游平原水运我国南方沿河设城城市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市与交通运输布局的联系日趋密切,影响城市的正常运营、对外交流和发展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石家庄、郑州、株洲、怀化与铁路枢纽区位密切关联城市的变化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会给这个地区城市的布局和发展带来很大影响水运、铁路、公路等扬州、济宁、聊城因运河淤塞,发展受阻(3)河流由于其便利的运输功能,对城市的分布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如下:3、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1)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2)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比较商业中心商业网点组织形式商业街、商业小区若干个商店交通条件便捷、对交通运输要求高对交通运输要求较低主要职能城市和地区的物资集散中心和综合服务中心为消费者提供日常购物服务商品种类多少专业性能突出较差特别提醒:(1)商业网点的布局区位(位置):市场最优——城市中心,多条交通干线交会,多种交通工具都可方便到达,服务范围遍及全市,形成商业区;交通最优——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对内对外交通便利,形成很多商业网点。(2)商业网点的密度:平原地区,交通运输便利,商业网点沿交通干线两侧分布,密度大;山区地势起伏,交通运输线路少,交通运输方式单一,商品流通,尤其是区际商品流通很难建立和发展,商业网点很难伸展到那里,商业网点密度小。(3)交通运输条件变化对商业网点的影响:一个地区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吸引大量消费人口,促进商业网点的形成、发展和繁荣;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线路的调整,使其交通区位发生改变,会导致商业网点的衰落和密度的下降。商业中心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在它的周围要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和销售区(前者决定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后者决定于人口密度、数量和消费水平);(2)要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商品的集散。商业网点的形态与其交通位置之间有密切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商业网点的布局原则有两个:一是交通最优;二是市场最优。市场最优是把商业网点布置在城市的几何中心处,交通最优原则的体现如下图所示:影响南昆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地势起伏大,地形崎岖(两广丘陵到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多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2经济因素:加强西南内陆与沿海地区的经济交往和区域合作,实行优势互补,带动西南地区特别是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快西南地区的对外交流,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3社会因素:促进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强民族团结。4技术因素:克服自然条件等对线路建设的障碍和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证。5资源开发:沿线矿产,农林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铁路的修建促进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影响河流航运价值大小的因素自然条件1、地形——平坦,流速缓,易于航运。2、气候——①降水丰富,水量充沛;②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流量稳定有利于航运;③冬季气温高于0℃,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3、河道——植被覆盖好,土质紧密,水土流失少,河流含沙量小,航道深4、通航里程社会经济因素——流经区域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资源丰富,运输需求大。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