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往年试卷总结名词解释进入壁垒:使进入者难以成功地进入一个产业,而使在位者能够持续地获得超额利润,并能使整个产业保持高集中度的因素。产业:是由提供相近产品和服务、或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在相同或相关价值链上活动的企业共同构成的集合马歇尔冲突:大规模生产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但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垄断的发展,而垄断将破坏价格机制,扼杀竞争,使市场经济丧失活力,损害资源配置的效率。政府规制:政府利用法规对其统治下的社会经济主体的活动和行为进行影响、干预及限制的综合表达产业布局: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各部门、各要素、各环节在地域上的动态组合与分布。策略性进入壁垒:即进入阻挠,是指产业内在位企业为保持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获取垄断利润,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一系列的有意识的策略性行为构筑起的防止潜在进入者进入的壁垒。产品差异:是指同一产业内不同企业生产的同类商品,由于在质量、款式、性能、销售服务、信息提供和消费者偏好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从而导致产品之间替代不完全的状况。沉没成本:是指企业在进入市场时所投入的资本,当企业退出市场时,不能收回的部分。价格歧视:对同一商品(或近似相同的商品)制定不同价格,即根据购买数量、购买者特征,或者各种销售条款确定相应价格的定价行为。研发:是指为了进行知识创造和知识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工作,是人们不断探索、发现和应用新知识的连续过程。网络效应:是指消费的外部性,即购买某种商品的消费者数量的增加将提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从而增加了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转售价格维持:通常是指供应商与零售商之间的上下游价格控制关系。如果零售商不按供应商的建议价格销售商品,供应商就拒绝供货。可竞争市场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在芝加哥学派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以完全可竞争和沉没成本等概念为中心,来推导和说明高集中度的市场结构是可以和经济效率并存的。产业结构:指各产业在其经济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技术经济联系,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数量比例关系。水平差异:也叫空间差异,是指产品在空间上的差异。另一种表述:若以相同的价格出售不同品牌的差异化产品,不同消费者偏好不同的品牌,那么,这些产品具有水平差异。水平差异表示不同消费者对于相同的产品的评价不同。转换成本:指消费者或用户从在位厂商处购买产品转向从新厂商处购买产品时而面临的一次性成本。不论消费者或企业,当从一种产品转向另一种产品时往往会受到转换成本的限制。掠夺性定价:在位厂商将价格削减至对手平均成本之下,以便将对手驱逐出市场或者遏制进入,即使遭受短期损失。一旦对手离开市场,在位厂商就会提高价格以补偿掠夺期损失。干中学:(learningbydoing,也称学习效应)是指随着企业所生产的累计产量的增加,由于在生产过程中生产经验的积累使企业生产的效率不断提高,生产的平均成本下降。市场结构:是指决定某一特定市场竞争程度的因素,主要是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和进入壁垒的高低。填空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和产业布局。2、根据消费者在购买之前能否确定商品的质量,经济学家将商品归纳为不同的种类,分为搜寻品、经验品和信任品。3、构成进入壁垒的结构性因素主要有规模经济、绝对成本优势、必要资本量、产品差别化、网络效应和政府管制等。4、市场结构,是指决定某一特定市场竞争程度的因素,主要是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和进入壁垒的高低。5、根据计量单位的不同,投入产出表分为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和价值型投入产出表。6、广告强度可以用来衡量不同行业的广告费用的不同,广告强度的指标之一是广告费用除以销售总额。(或广告的需求弹性除以价格的需求弹性)7、产品差异包括水平差异、垂直差异、服务差异、信息差异和策略性差异8、按照进入壁垒的成因把进入壁垒分为结构性进入壁垒和策略性进入壁垒两大类。9、产业结构的优化包括了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方面的内容。10、按被并购双方的产业特征,并购可以分为水平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11、在产业组织理论中SCP分析范式是遵循“基本条件—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逻辑关系依次展开的12、1959年贝恩发表了第一部系统阐述产业组织理论的经典著作《产业组织》,这标志着哈佛学派理论的正式形成。13、自然垄断产业规制的主要工具有:进入规制、价格规制和质量规制。14、网络效应分为两种:直接的网络效应和间接的网络效应。15、在寡头厂商明确地合谋时,产品异质性问题可以用两种商业策略来解决:共同成本手册和多产品定价公式。16、哈佛学派在分析特定产业时构造了一个SCP分析框架:市场行为、市场结构和和市场绩效。三者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17、横向并购为主是第一次并购浪潮的重要特征18、进入壁垒的判断标准是超额利润和高度集中。复习二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产业组织:产业经济学的微观领域,主要研究生产同类或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服务的企业组成的产业,分析市场和产业的运行,特别是企业之间的竞争和合作行为。产业结构:产业经济学的宏观领域,主要研究产业间的相互联系与联系方式。产业关联:产业经济学的“中观领域”,主要研究不同产业之间的投入品和产出品相互运动形成的实物或价值形态的技术经济联系。产业布局:主要研究产业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及规律以及产业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2、哈佛学派和scp分析范式在分析特定产业时构造了一个SCP分析框架: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市场结构,是指决定某一特定市场竞争程度的因素,主要是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和进入壁垒的高低。市场行为,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和相互博弈中所采取的策略和行为。市场绩效,是指市场运行的效率,即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企业的市场行为所形成的资源配置、技术进步和规模经济实现程度等方面的现实状态。哈佛学派的观点:结构、行为和绩效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即市场结构决定企业的市场和行为,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绩效。提出集中度---利润率假说:在哈佛学派看来,在具有寡占或垄断市场结构的产业中,由于存在着少数企业间的合谋、协调行为以及通过高进入壁垒限制竞争的行为,削弱了市场的竞争性,基本功结果往往是产业超额利润,破坏资源配置效率。哈佛学派的公共政策含义:应采取企业分割、禁止兼并等直接作用于市场结构的产业组织政策来调整和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限制垄断力量的发展,保持市场的有效竞争。政策影响:对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实施和强化反垄断政策产生过重大的影响。3、芝加哥学派和可竞争市场理论不认可“集中度--利润率”假说在SCP的逻辑关系上,认为并不是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再决定市场绩效,而应该是市场绩效和市场行为决定了市场结构。坚信唯有自由企业制度和自由的市场竞争秩序,才是提高产业活动效率、保证消费者福利最大化的基本条件,主张放松反托拉斯法的实施,尽可能减少政府对产业经济活动的干预4、可竞争市场理论(theoryofcontestablemarkets)是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在芝加哥学派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以完全可竞争和沉没成本等概念为中心,来推导和说明高集中度的市场结构是可以和经济效率并存的。5、产品差异及分类是指同一产业内不同企业生产的同类商品,由于在质量、款式、性能、销售服务、信息提供和消费者偏好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从而导致产品之间替代不完全的状况。水平差异:也叫空间差异,是指产品在空间上的差异。对于水平差异而言,在给定价格相同的情况下,消费者的最优选择与特定消费者有关。因为消费者的偏好不尽相同,比如不同的消费者喜欢不同的颜色,或者对于购物地址的选择,消费者更喜欢去附近的商店或超级市场购物。描述水平差异时,不存在“好”与“坏”的评判。垂直差异:最典型的例子是质量差异。消费者关于质量的偏好次序是一致的,都认为较高的质量是更好的。另一种表述:若以相同价格出售不同品牌的差异化产品,所有的消费者都会选择同一种品牌,那么,这些品牌具有纵向差异。例如:图书的精装本和平装本。信息差异:是指由于消费者和厂商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消费者对产品认识产生了差异。解决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最常见方法是广告。策略性差异:主要是指厂商通过空间先占或选址来遏制潜在进入者进入相关市场,从而享有相应的市场权力。如投资兴建最有效的工厂;在有限的产品集合中选择产品;在受到约束的地理位置集合中选择厂址。服务差异:是指厂商在售前、售中和售后提供的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方面的差异,如售后服务。产品差异的策略应用p33进入壁垒及分类使进入者难以成功地进入一个产业,而使在位者能够持续地获得超额利润,并能使整个产业保持高集中度的因素。按照进入壁垒的成因把它划分为两类:结构性进入壁垒和策略性进入壁垒。结构性进入壁垒:是指企业自身无法支配的、外生的,由产品技术特点、资源供给条件、社会法律制度、政府行为以及消费者偏好等因素所形成的壁垒策略性进入壁垒:即进入阻挠,是指产业内在位企业为保持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获取垄断利润,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一系列的有意识的策略性行为构筑起的防止潜在进入者进入的壁垒。构成进入壁垒的结构性因素主要有规模经济、绝对成本优势、必要资本量、产品差别化、网络效应和政府管制等。规模经济壁垒规模经济是指企业生产的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企业的最小有效规模(MES)是其长期平均成本最小时企业能生产的最小产量。在产业的市场需求有限,同时存在规模经济的前提下,一个或少数几个企业在最小有效规模进行生产并获得经济利润,如果再有新企业以同样的产量进入,则所有企业都可能亏损。绝对成本优势壁垒指在位企业在任一产量水平下的平均成本都低于潜在进入者。在位企业的绝对成本优势可能源于以下因素:(1)在位企业通过专利或技术秘诀控制了最新的生产工艺;(2)在位企业可能控制了高质量或低成本投入物的供应渠道;(3)在位企业可能控制了产品的销售渠道;(4)在位企业拥有具有特殊经营能力和其他技术专长的人才。必要资本量壁垒必要资本量是指新企业进入市场必须投入的资本。生产过程的资本密集程度越高,必要资本量越大,新企业筹措资金越困难,其资本费用就比在位企业高,因此新企业进入市场的难度也就越大,这就是必要资本量壁垒。新企业很难筹集到大量资本或者新企业的融资成本比在位企业高的原因为:金融市场的不完全性、信息不对称和风险。网络效应壁垒网络效应或网络外部性(networkexternality):是指消费的外部性,即购买某种商品的消费者数量的增加将提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从而增加了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卡茨和夏皮罗(KatzandShapiro)网络效应分为两种:“直接的网络效应”和“间接的网络效应”。产品差异化壁垒产品差异:指产业内相互竞争的厂商所生产的产品之间替代程度的不完全性。产品差异主要来源于市场中的消费者对有关企业的产品在长期中所形成的消费者偏好的差异,而且还会因企业的广告宣传活动以及商标法、知识产权法、专利法等法律的支持而得到加强。在位企业的产品差异优势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在位企业以专利或技术秘诀形式拥有在优良产品设计方面的有效控制权,使消费者把控制权与优良的产品等同化,企业成了高品质产品的象征,增加了消费者对该企业产品的偏好度。在位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在定价和销售服务等方面所树立的良好声誉,增加了消费者对该企业产品的偏好度。在位企业通过以往的广告宣传而建立的消费者忠诚以及对销售渠道的控制,使得新进入企业在销售成本上处于劣势。在位企业和新进入企业的产品质量的信息对消费者存在着不对称性。由于消费者已经了解在位企业的产品质量,而新进入企业的产品质量对消费者来说是未知的,因此新企业就必须向消费者提供更高的销售折扣率或比在位企业支付更高的单位营销费用来吸引消费者试用自己的产品,新企业在生产和营销成本上处于劣势,从而限制了新企业的进入。政府法律制度壁垒如果政府认为一个产业中只适合少数几个企业的生存,为避免过多企业进入引起的过度竞争,政府就会实行许可证制度来限制新企业的进入。1、在公用事业等行业,政府实行较严格的进入规制,通过特许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