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时间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4马、毛之间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1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作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2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3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5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6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7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社会主义本质力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8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11科学发展观的形成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2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3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1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范畴之一,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社会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我们追求的发展,不是片面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竭泽而渔式的发展,而是全面发展、协调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统筹兼顾,即使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13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彻底的重大战略思想。14如何理解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之间的关系:实事求是是内在地包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15如何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1实事求是也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2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3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同样的,要做到实事求是,又必须求真务实。4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就是为了使我们在推进各项工作时能够更好地把握规律性、增加主动性、坚守盲目性、克服片面性。他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16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思想基础。政治路线是党委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而制定的总路线和总政策。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17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1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2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3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4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5无论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还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都以为这对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和不符合客观实际的主观偏见的突破,因而走自己的路,同时意味着开拓创新。1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19为什么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作为中国人民革命对象:1帝国主义是革命的首要对象,是中国2人民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和一切灾祸的总根源。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是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的前提。2在近代中国社会里,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也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3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部分官僚资本主义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地结合着,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和垄断性。严重地束缚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也是中国革命的对象。20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无产阶级的领导全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2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2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2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及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2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胜利行程: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25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指导思想,具有伟大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实践中反对“左”倾教条主义、右倾机会主义和其他错误思想倾向的过程中形成的。它是从这个革命的具体实际出发,不拘泥于已有的现成的结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独立自主地分析和研究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对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这个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这个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封建地主阶级剥削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26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1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形态。2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3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它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质的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社会化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的阶级力量。27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内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28党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具有实现的可能:1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2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制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3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4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29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0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3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4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在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也对个体手工业实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其三个步骤为:1办手工业供销小组。2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3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31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32赎买:国家有偿的将私有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赎买的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资金,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得一部分利润。33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在国家直接控制和支配下的资本主义经济。34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3用和平方式进行改造。35有两个事实是世界历史上各种革命大变动中罕见的1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2这样的变革没有引起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