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江苏苏高高中中学学业业水水平平测测试试生生物物知知识识点点归归纳纳必必修修33常常州州北北郊郊中中学学姜姜文文波波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A)生长素的发现:向性实验,植物尖端有感光性。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化学本质:吲哚乙酸)分布不均,背光一侧多,生长素极性向下端运输,使背光一侧生长快,植物表现出弯向光源生长。注意:光不是产生生长素的因素,有光和无光都能产生生长素2、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分布(A)生长素的产生: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着的种子;分布:比较广泛,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运输:极性运输(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成熟组织中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3、生长素的生理作用(B)生理作用: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a生长素的二重性:一般来说,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甚至杀死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反应不同,根最适浓度是10-10mol/L,芽的最适浓度是10-8mol/L,茎的最适浓度是10-4mol/L。b顶端优势:植物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的现象,因为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受抑制。打顶摘心使侧芽生长素降低,打破顶端优势4、生长素的功能应用(B)①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一定浓度)②促进果实发育。用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涂抹未受粉的花蕾,可长出无子果实③防止落花落果5、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与作用(A):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乙烯:促进果实成熟。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果实的衰老和脱落6、反射和反射弧(B)反射:在中枢系统的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反射活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7、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A)结构: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组成。神经元在静息时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功能:产生兴奋,传递神经冲动8、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特点(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双向。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2→↓刺激点←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9、突触的结构特点(A)突触分为: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10、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单向传递(B)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传递的,单向。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11、人脑的组成及各个部分的功能(B)大脑-------最高级中枢人脑小脑--------维持身体平衡下丘脑---------调节体温、水分平衡脑干---------维持呼吸等感知外部世界控制机体人脑的高语言--听、说、读、写的控制分别位于大脑皮层的H、S、V、W区级功能学习---积累经验记忆---经验的储存和再现思维12、人类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A)位于大脑皮层的S区----如果发生障碍不能讲话;位于大脑皮层的H区--发生障碍不能听懂别人的话位于大脑皮层的W区-----发生障碍,不能写字;位于大脑皮层的V区-----发生障碍,看不懂文字13、动物激素的调节(A)(1)体液调节概念象激素、CO2、H+、乳酸和K+等通过体液传送,对人和对动物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称体液调节(2)激素分泌不足或过多导致的症状(见下表)注意:糖尿病患者用胰岛素治疗时,不能口服314、单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A)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质调节与外界发生物质和信息交流15、内环境(B)人体内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组织细胞组织液血浆淋巴16、稳态的调节机制(B)内环境之所以能保持稳定的状态是因为正常机体可以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从而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稳态调节的主要机制17、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B)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使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18、神经和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B)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9、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A)1、血糖调节胰岛胰岛素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浓度过少:糖尿病胰高血糖素加速肝糖原分解,提高血糖浓度2、水盐的调节人吃进去的水和盐和排出的水和盐是相等的体内水少时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激素内分泌腺不足过多症生长激素垂体侏儒症(智力发育仍正常)发育期----巨人症成人后----肢端肥大症甲状腺素甲状腺幼时--呆小症甲亢胰岛素胰岛糖尿病低血糖4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3、体温的调节:体温调节是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20、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等)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等)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防卫(3道防线)、监控、清除(衰老、癌变等细胞)2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B)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经一系列的分化、增殖成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进入体液而形成的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T细胞在接受抗原的刺激后,通过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病原体失去了寄生的基础,因此能被吞噬、消灭。22、艾滋病的全称、病原体及其存在部位(A)艾滋病(AIDS)的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病原体:HIV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存在部位:精液、阴道分泌物、血液、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灸针、拔牙工具等。23、艾滋病的发病机理、症状(A)艾滋病的发病机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症状:开始症状象伤风、流感、全身疲劳无力、食欲减退、发热、体重减轻、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日见增多,如皮肤、粘肤出现白色念球菌感染,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紫斑、血肿、血疱、滞血斑、皮肤容易损伤,伤后出血不止等;以后渐渐侵犯内脏器官,不断出现原因不明的持续性发热,可长达3-4个月;还可出现咳嗽、气短、持续性腹泻、便血、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呼吸困难等。24、爱滋病的流行和预防(A)从1981年美国发现第一个患者后,2003年底全球已经有60000000多患者,被称为世纪瘟疫。三种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母婴预防:1、不吸毒2、洁身自好3、不与爱滋病人公用文身、剃须刀等器具25、种群的概念和基本特征(A)概念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基本特征:1、种群的密度2、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3、迁入和迁出率4、种群的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老年成年幼年老年成年幼年老年成年幼年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5(1)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2)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数目接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3)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26、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A)种群密度:单位空间内某种群个体数量。特点:面积相同,不同物种种群密度不同;同种生物不同条件下种群密度可能不同。调查方法:样方法(常用于植物)、标志重捕法(常用于动物)27、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J”型曲线(B)“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28、研究种群数量变动的意义(A)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临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都有重要的意义29、群落的结构特征(A)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阳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的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30、群落演替的过程和主要类型(B)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演替的过程:裸岩群落――地衣群落――苔藓群落――草本群落――灌木群落――森林群落主要类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31、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A)人类可以砍伐树木,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32、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A)6生态系统的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在结构上:生态系统由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构成。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在物质和能量上: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自然生态系统(如: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和人工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33、生态系统的结构(B)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各种生物之间的吃与被吃的一种联系。(举例:草——鼠——蛇——鹰)3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举例:对于草——鼠——蛇——鹰这条食物链来说,能量流动的时候只能从草到鼠到蛇到鹰,而不能倒过来流动,所以说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是指从前一种生物所包含的能量只有10%~20%能够传给下一种生物,其他的能量都损耗掉了。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4、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B)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2、可以帮助人们合理的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地方35、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概念和特点(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概念组成生物体的C、H、O、N、S、P等元素,都不断进行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有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由于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又叫做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特点:物质可以被反复利用,循环流动。36、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C)温室效应:因为把储存在地层里古代的碳元素(煤、石油等),经过燃烧在短时间内就释放到现在的大气中来,使现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迅速增加,从而产生“温室效应”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改用清洁的能源植树造林,增加CO2的吸收量37、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A)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如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化学信息如生物碱、有机酸等物质,信息素行为信息如动物的行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动物呼吸作用尸体粪便等分解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