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能源与控制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214wq修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基本信息表中心名称中文名特种能源与控制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英文名CollaborativeInnovationCenterforSpecialenergyandcontroltechnology中心类型面向区域发展所属领域兵器科学与技术推荐部门牵头单位情况单位名称西南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学院牵头单位法人代表牵头人姓名刘成安年龄职务/职称院长/教授联系电话08166089878电子邮箱lch@swust.edu.cn主要参与单位北京理工大学兵器工业204所中国北方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255厂四川雅化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宏宇精密工业有限公司联系方式通信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青龙大道中段59号邮政编码621010联系人手机中心联系人宋绵新联系人电话0816-6089998电子邮箱传真0816-6089121主体学科兵器科学与技术支撑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信息对抗技术—2—协同创新的思路和目标体系(包括:重大需求分析、开展协同创新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协同创新的目标体系设计以及已有基础和条件等,限1000字内)含能材料是武器装备的核心材料之一,在国防工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武器系统的起始发射和终点毁伤能源,含能材料是提高武器系统高效毁伤、远程压制及战场生存能力的核心和关键,含能材料技术的发展对提高武器火力系统作战能力具有直接和有效的推动作用。由此决定了含能材料技术未来应围绕武器系统高效发射、推进、毁伤和提高战场生存能力的需求,进一步发展高能量密度、高能量利用率和低敏感的发射药技术,高能量、钝感和低特征信号的固体推进剂技术,高能和低敏感度的炸药技术,以安全、环保、高端化和个性化的火工烟火药剂技术。而含能材料工艺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安全、绿色、高效和精密化制造,在进一步提高工艺本质安全性、消除或降低环境污染的同时,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尽管我国一直在积极推进含能材料的发展,但含能材料技术发展的协同创新能力匮乏,依然面临着诸多瓶颈。由于技术复杂、难度高和安全敏感性强,该领域存在的科学技术难题在短期内仍然无法突破;同时该领域缺少协同创新的组织能力和技术集成能力,从而使科学研究与应用相脱节,技术开发与利用相脱节,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施协同创新是解决当前含能材料领域面临问题的有效途径。瞄准国家特种能源领域研究战略和西部及绵阳科技城在特种能源领域的技术需求,中心针对含能材料中的关键问题,围绕特种能源与控制技术的探索,按照“一个中心,四大方向,五项协同,八项突破”的整体思路,积极开展协同创新。在科研组织方面,中心将形成新型含能材料助剂及性能研究、含能材料绿色合成工艺及炸药废水处理技术、高能低感含能材料制备技术,智能弹药技术四大研究方向。在机制体制改革创新方面,中心将努力实现组织管理、人员团队、人才培养、科研组织、资源共享五个方面的协同,并在协同管理机制、创新文化建设、跨校人员聘任、人员评价激励、学生联合培养、协同研究、资源成果共享、合作交流等实现突破。中心的协同单位有西南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兵器工业204所、四川雅化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重庆红宇精密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北方化学工业集团255厂。其中两所高校在基础研究方面已经累计了较强的基础研究实力;204所长期从事含能材料研发及应用研究,是我国含能材料领域的重要科研力量;重庆红宇精密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对武器战斗部研制生产、255厂在发射药研制生产方面均具有领先地位;雅化集团拥有国家级爆破中心,在工业炸药等民用爆破器材研究方面研发经验丰富。中心拟在含能材料研发、生产、人才培养方面,通过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体系来实现目标体系的基本目标和任务。—3—协同创新中心组建情况(包括:参加协同创新的单位选择与分工、人才团队结构与规模、中心构建与组织管理、资源汇聚与重大任务以及机制体制改革与制度安排等,限1000字内)特种能源与控制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根据各协同单位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方面特色,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分工明确。中心协同创新的单位包括:西南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兵器工业204所、重庆红宇精密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雅化集团、北方化学工业集团255厂,均是我国武器弹药主要研究、生产、人才培养主体单位。协同创新中心充分发挥高校在含能材料学科建设、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为武器弹药研究提供技术储备和支撑;利用研究院所在重大技术攻关和项目工程化研究的技术和科研优势,突破工程技术瓶颈,参与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结合兵器企业与行业需求参与技术建设,侧重于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促进军民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中心以国内火炸药专家为科技顾问、首席科学家为负责人的研究团队,高层次研究人员规模达到20人,形成了一支以博士学位获得者为主体的高效研究团队,整合了特种能源与控制技术领域的重要资源和研究平台,促进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拔尖人才培养。中心实行由中心理事会统筹决策、学术委员会指导咨询、中心主任委员会管理执行的协同运行模式,各协同单位共同管理的机制。以中心章程为宗旨,以重大任务为导向,协同单位间以签订协议的方式,约定中心、创新平台统筹运行、资源共享、人员交流、人才培养、协同攻关、知识产权和利益共享等事宜。通过整合协同单位的人才、平台、信息、成果、仪器设备等资源,实现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吸引相关企业向中心的投入,确保中心可持续发展。中心瞄准新型含能材料助剂及性能研究、含能材料绿色合成工艺及炸药废水处理技术研究、高能低感含能材料技术研究和智能弹药技术研究四大研究方向大力开展协同创新,利用各协同单位的优势,解决行业面临的急迫需求。中心构建了科学有效的协同创新中心组织管理体系,积极探索促进创新的人事管理制度,努力健全“寓教于研、军民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协同创新科学研究评价机制,建立了持续创新的特种能源与控制技术科研组织模式,逐步优化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导向的特种能源与控制技术协同创新资源配置方式,积极开展创新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模式,营造有利于特种能源与控制技术协同创新的文化环境。—4—培育组建的实施成效(包括:协同创新阶段性目标的完成情况与代表性成果、中心培育组建与运行状况以及机制体制改革实施成效等,限1000字内)1、阶段性目标在科研方面,中心将形成新型含能材料助剂及性能研究、含能材料绿色合成工艺及炸药废水处理技术研究、高能低感含能材料技术研究、智能弹药技术研究四大研究方向。中心将集聚和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取得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成为具有区域重大影响的学术高地、行业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基地、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主力阵营。各方向瞄准国家兵器工业在特种能源(含能材料)与控制技术相关领域的技术需求,各协同单位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创新的原则,集聚各自优势力量,以科学研究为核心,机制体制改革为向导,人才资源汇聚为基础,人才培养为目标,深度协作,并将成果转化应用,解决当前特种能源行业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三年内,(1)在科研论文和发明专利方面,各方向将产生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和多项发明专利,至少有一项专利直接获得成果转化应用于国防兵工行业;(2)在科研课题方面,各方向将获得3项以上国家级或省部级或国防专项资助的纵向科学研究课题,横向课题不限;(3)在人才培养方面,各方向将培养至少1名拔尖创新人才;(4)在学生联合培养方面,协同创新中心将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基地。2、中心培育组建与运行状况国防科技学院自成立以来,校内与特种能源(含能材料)相关的学科即给予了大力支持,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资源共享等方面建立了良好的协同合作基础,形成了良好的协同合作氛围。国防科技学院已经与北京理工大学、北方化学工业集团255厂、兵器工业204所等多家国防科工院校和兵工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并聘任了多位国防军工领域的专家为特聘教授,已经搭建了协同合作的框架,将在人才联合培养、协同科研创新、资源和成果共享、成果转化等方面实现突破。3、机制体制改革实施成效等在机制体制改革创新方面,中心将努力实现组织管理、人员团队、人才培养、科研组织、资源共享五个方面的协同,并在协同管理机制、创新文化建设、跨校人员聘任、人员评价激励、学生联合培养、协同研究、资源成果共享、合作交流等实现突破。—5—目录一、概述...............................................................................................................................81.重大需求分析...................................................................................................................81.1重大需求形成的主要依据..........................................................................................101.1.1新型含能材料助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是确保国防军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柱.............................................................................................................................101.1.2含能材料绿色合成工艺与炸药废水处理技术是确保含能材料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条件.............................................................................................................111.1.3高能低感含能材料技术研究是提高含能材料综合性能的重要科学手段......121.1.4智能弹药技术是实现我国新一代高新技术武器系统发展与装备的关键科学技术.....................................................................................................................................131.2需求面临的主要科学与技术问题..............................................................................141.2.1新型含能材料助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141.2.2含能材料绿色合成工艺与炸药废水处理技术研究..........................................151.2.3高能低感含能材料技术研究..............................................................................151.2.4智能弹药技术研究..............................................................................................171.3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与趋势......................................................................................191.3.1新型含能材料助剂的合成与性能关键技术研究..............................................191.3.2含能材料绿色合成工艺与

1 / 8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