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杂记导学案打印教师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狱中杂记》﹙方苞﹚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理清层次。3.体悟本文的主题思想。4.掌握本文叙事、议论相结合的写法。【学习过程】预习案【自主预习】一、方苞及成文背景:1、作者方苞:清代桐城派古文的创始人,字凤九,号灵皋,晚年又号望溪。桐城(今安徽桐城)人。康熙四十五年进士。为文主张一种“义法”,要求做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提倡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并重,并讲求词语的“雅洁”。这些主张在当时很有影响。在实践中,方苞以及其他桐城派作者成就虽然不很高,思想内容比较空虚,但大抵能够写得明白晓畅,在行文的结构、修辞方面有一些可取的地方。2、背景康熙五十年(1711),方苞因《南山集》案牵连入狱。《南山集》为桐城人戴名世所著。戴名世在《南山集》《与余生书》一文中提出写历史时应给明末几个皇帝立“本纪”。此事被御史赵申乔揭发,戴名世全家及其族人牵累定死罪者甚多。方苞也因《南山集》序文上列有名字,被捕入狱。开始在江宁县狱,后解至京城,下行步狱。两年后出狱,被编入汉军旗,以奴隶身份入值南书房。康熙死后被特赦,解除旗籍。后累官至礼部侍郎。本文是方苞出狱后,追述他在刑部狱中所见所闻的记录。二、解题:“杂记”,是古代散文中一种杂文体,因事立义,记述见闻。本文以“杂记”名篇,材料繁富,错综复杂,人物众多,作者善于选择典型事例重点描写,“杂”而有序,散中见整,中心突出。如用方苞提出的古文“义法”来衡量,繁富的材料就是“义”,即“言之有物”;井然有序的记叙就是“法”,即“言之有序”。三、导读提示:方苞因受戴名世的牵连而被捕入狱,他亲身体验、观察和了解到清王朝刑部监狱的种种黑暗现实,以严肃、质朴的文笔描写了牢狱的恶劣环境,揭露了狱吏的贪赃枉法、滥用酷刑和囚犯中的无辜者含冤蒙屈、痛苦无告的不幸遭遇。全文共分五段。第一段,自开头至“皆轻系及牵连佐证法所不及者”,写刑部狱中瘟疫流行情景,揭露造成瘟疫的根源。第二段,自“余日’’至“于是乎书”,写刑部狱中系囚之多的原因,揭露刑部狱官吏诈取钱财的罪恶。第三段,自‘‘凡死刑狱上”至“信夫”,写行刑者、主缚者、主梏扑者心狠手辣,揭穿刑部狱敲诈勒索的黑幕。第四段,自“部中老胥”至“人皆以为冥谪云”,写胥吏放纵主犯,残害无辜,主谳者不敢追究,揭露清代司法机构的黑暗与腐败。2第五段,自“凡杀人”至结尾,写胥吏狱卒与罪犯奸徒勾结舞弊,揭露刑部狱成了杀人犯寻欢作乐牟取钱财的场所。预习测试注音:窦()洪洞()令遘()牗()相薄()瘳()痼()疾不羁晷()刻主谳()者口呿()舌挢()矜诩()渫()奇()羡探究案1、牢狱生存条件之差表现在哪里?提示:二百多人挤在一排没有窗户的狭小暗室里,吃喝拉撒都在一处,人死后不能及时处理,传染病动辄流行。2、狱吏是如何贪赃枉法的?提示:恣意妄为,制作伪章,篡改公文,甚至调换主罪者名单,即使是良吏亦多以脱人于死为功,而不求其情,法律之正义公理荡然无存。3、描述监狱里的黑恶势力结成的网。提示:主管官员管理着狱中囚犯的一举一动,囚犯的命运可以说是直接操纵在他们手上。监狱中的狱霸虽然他们本身也是囚犯,但他们与狱吏内外勾结,也能赚大钱。作者笔下的狱霸最后都乐不思蜀了,这一奇怪现象足可见封建牢狱黑暗之一般。4、归纳主旨,本文的主题有何普遍意义?提示:本文表现吏之毒与民之苦,吏毒则民苦,而造成二者矛盾的根源是一个“利”字(不当之利),这既是清朝监狱黑暗的根源,又是封建王朝黑暗的根源,实质上也是绝大多数黑暗时代罪恶的根源,可以说,文中之“狱”是黑暗时代的缩影,是“利”字之恶的典型。训练案【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窦(dòu)穴遐迩(ěr)老胥(xū)B.户牖(yǒu)违(wéi)背矜(jīn)疑C.骈(pián)文俾(bǐ)使大辟(pì)D.罹(lí)难绞缢(yì)日晷(guǐ)2.下列加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是(这)疾易传染与饮食之气相薄(迫)B.俾(使)困苦不可忍而轻者、无罪者罹(遭受)其毒C.行刑者先俟(等候)于门外富者就(于是,就)其戚属D.贫亦罄(尽)衣装有郭四者,凡(总共)四杀人3.下列各组句中,加线词语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①旁四室则无之,而系囚常二百馀3②或同系,情罪重者,反出在外,而轻者、无罪者罹其毒B.①主缚者亦然②其上闻及移关诸部,犹未敢然C.①牖其前以通明②又某氏以不孝讼其子D.①余叩所以②无可旋避,此所以染者众也4.下列加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今天时顺正B.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C.吾辈无生理矣D.唯极贫无依,则械系不稍宽,为标准以警其馀5.下列加线词语发生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B.贫者则面语之C.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D.夜缒而出,见秦伯【基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康熙五十一年三月,余在刑部狱,有洪洞①令杜君者,作而言曰:“迩年狱讼,(刑部)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及书吏、狱官、禁卒,皆利系者之多,少有连,必多方钩致。苟之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置老监,俾困苦不可忍。然后导以取保,出居于外,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而官与吏剖分焉。中家以上,皆竭资取保。其次,求脱械居监外板屋,费亦数十金。惟极贫无依,则械系不稍宽,为标准以警其余。或同系,情罪重者反出在外,而轻者、无罪者罹其毒。积忧愤,寝食违节,及病,又无医药,故往往至死。”余同系朱翁、余生及在狱同官②僧某,遘疫死,皆不应重罚。又某氏以不孝讼其子,左右邻械系入老监,号呼达旦。余感焉,以杜君言泛讯之,众言同,于是乎书。部中老胥,家藏伪章,文书下行直省,多潜易之,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其上闻及移关诸部,犹未敢然。功令:大盗未杀人,及他犯同谋多人者,止主谋一二人立决;余经秋审,皆减等发配。狱词上,中有立决者,行刑人先俟于门外。命下,遂缚以出,不羁晷刻。有某姓兄弟,以把持公仓,法应立决。狱具矣,胥某谓曰:“予我千金,吾生若。”叩其术,曰:“是无难,别具本章,狱词无易,但取案末独身无亲戚者二人易汝名,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已。”其同事者曰:“是可欺死者,而不能欺主谳③者;倘复请之,吾辈无生理矣。”胥某笑曰:“复请之,吾辈无生理,而主谳者亦各罢去,彼不能以二人之命易其官,则吾辈终无死道也。”竟行也,案末二人立决。主者口呿(qū)舌挢(jiǎo),终不敢诘。余在狱,犹见某姓,狱中人群指曰:“是以某某易其首者。”(取材于方苞《狱中杂记》)[注释]①洪洞:洪洞县,在山西。②同官:同官县,在陕西。③谳(yàn):审判定案。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皆利系者之多利:获利B.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剂:(财产的)等差C.遂缚以出,不羁晷刻羁:停留D.情罪重者反出在外情:案情4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B.①然后导以取保,出居于外②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①而轻者、无罪者罹其毒D.①以把持公仓,法应立决②其孰能讥之乎②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众言同,(余)于是乎书B.(胥)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C.狱具矣,胥某谓(某姓兄弟)曰D.(某姓兄弟)复请之,吾辈无生理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写胥吏贪赃枉法的一组是①少有连,必多方钩致②械系不稍宽,为标准以警其余③文书下行直省,多潜易之④其上闻及移关诸部,犹未敢然。⑤中有立决者,行刑人先俟于门外⑥但取案末独身无亲戚者二人易汝名A.①②④B.③⑤⑥C.①③⑥D.②③④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掌管刑狱的官员枉法作恶的现象,不仅普遍见于下级官吏,还涉及许多“部”级官员。可见在“康熙盛世”时,吏治腐败的问题已很严重。B.封建家长以“不孝”的罪名对子女提起诉讼,左右邻居也帮着把“忤逆”之人捆入牢房。为这样的事都能坐牢受罪,作者为此感慨不已。C.胥吏之所以胆敢篡改判决书的内容,就是因为他摸准了上级的心理:主审官宁可让案子错下去,也不愿因为事后追究错案的责任而丢官。D.作者在狱中了解到许多黑幕,对于那些从他人口中听来的事实,作者也向同牢的犯人一一印证,体现了桐城派作家注重考据的行文特点。6.将选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狱具矣,胥某谓曰:“予我千金,吾生若。”②苟之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置老监,俾困苦不可忍③复请之,吾辈无生理,而主谳者亦各罢去,附答案:基础训练1C2C3C4D基本阅读1B2D3D4C5B56①案件裁定了,胥某对某姓兄弟说:给我一千金,我让你活下来。②如果入狱,不询问有没有罪,就一定先在手脚上戴上刑具,关在老监,使他们不能忍受痛苦。③如果再次请求审理,我们这些人就没有活下去的理由了,但是主审官也一个个要被罢免离职。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