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旅游者学习目的1.掌握旅游者、国际旅游者、国内旅游者、海外旅游者的概念性定义和技术性定义。2.了解旅游者的形成条件。3.掌握旅游者的基本类型及特征。重点:旅游者、国际旅游者、国内旅游者、海外旅游者的技术性定义难点:旅游者的基本类型及特征第一节旅游者的基本概念一、旅游者的概念性定义(1)离开常住地到异地旅行和访问的人,其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其外出目的可以是消遣性旅游,例如观光、度假等;也可以是非消遣性旅游,如公务、会议。但主要不是为了赚钱。(2)为满足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进行旅游消费活动的主体,是旅游服务活动的需求者和服务对象。(国家旅游局颁布《旅游服务基础术语》国家标准)二、旅游者的技术性定义(一)国际旅游者1.国际联盟定义(1937年)离开自己的居住国,到另一个国家访问至少24小时的人。2.罗马会议定义(1963年)除为获得有报酬的职业以外,基于任何原因到一个不是自己通常居住的国家访问的人。特点:(1)将国际游客分为(过夜)旅游者和(不停留过夜的)一日游游客(或短程旅游者)(2)根据来访者通常居住国(而不是根据国籍)来界定其是否属于国际旅游者。3、1975年世界旅游组织成立后采纳了罗马会议定义。即除为获得有报酬的职业以外,基于任何原因到一个不是自己通常居住的国家访问的人。并在1981年对罗马定义进行了补充。可以计算为国际游客的:(1)为了娱乐、医疗、宗教仪式、家庭事务、体育活动、会议、学习或过境进入另一国家者;(2)外国轮船船员或飞机机组成员中途在某国稍事停留者;(3)停留时间不足一年的外国商业或公务旅行者,包括为安装机械设备而到达的技术人员;(4)负有持续时间不足一年使命的国际团体雇员或回国进行短期访问的旅行侨民。1981年世界旅游组织对罗马定义的补充:国际游客不包括下列人员:(1)意图向目的国移民或在该国谋求就业的;(2)以外交官身份或军事人员身份进行访问的;(3)上述人员的随从人员;(4)流亡者、流浪者或边境上的工作人员;(5)打算停留1年以上者。4.中国(国家统计局的规定):凡纳入我国旅游统计的来华旅游入境人员通称为“海外游客”,包括:(1)外国人:外国国籍的人(包括加入外国国籍的中国血统华人)。(2)华侨:持有中国护照,但侨居外国的中国同胞。(3)港澳台同胞:居住在我国港澳台地区的中国同胞。不纳入“海外游客”统计之列人员:(1)应邀来华访问的政府部长以上官员及随行人员;(2)驻华使领馆人员和驻期已达一年以上的外国专家、留学生、记者、商务机构人员;(3)航班过境旅客;(4)边境往来的边民;(5)来华定居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胞。(6)归国的我国出国人员。(二)关于国内旅游者的概念(1)加拿大:离开居住地边界至少50英里(80公里)以外的地方去旅行的人。(2)美国:出于工作上下班之外的其他任何原因而离家外出旅行至少50英里(80公里)的人,而不管其在外过夜还是当时返回。(3)英国:基于上下班之外的任何原因,离开居住地外出旅行过夜至少一次的人。(4)法国:基于上下班之外原因离开自己的主要居所,外出旅行超过24小时但未超过4个月的人。(5)世界旅游组织定义:1984年为了娱乐、度假、体育活动、公务、集会、会议、学习、探亲访友、保健、慈善工作或宗教目的而在自己定居的国家对某个目的地进行至少24小时但不足1年的访问旅行者。(6)中国:国内旅游者:在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内游客。国内一日游游客:离开长住地外出距离在10公里以上,时间超过6小时但不足24小时,未在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国内游客。下列人员不在中国国内游客统计范围内:(1)到各地巡视工作的部以上领导;(2)驻外地办事机构的临时工作人员;(3)调遣的武装人员;(4)到外地学习的学生;(5)到基层锻炼的干部;(6)到其他地区定居的人员;(7)无固定居住地的无业游民;(8)到外地务工的农民。第二节旅游者的形成条件一、客观条件(一)收入水平可支配收入: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全部应交纳所得税之后的剩余部分。可自由支配收入: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所得税、社会保障性消费(养老金、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日常生活必须消费部分(衣、食、住、行等)之后所余下的部分。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价值的总和。所谓“常住单位”,其内涵与“常住居民”相同。“常住居民”包括:(1)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2)暂居(一年以内)外国的本国公民;(3)长期(一年及一年以上)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居民。国内生产总值的价值形态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增加值之和,增加值等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总产出减去中间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一般认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00美元,居民将普遍产生国内旅游动机;800~1000美元时进入国内旅游大发展时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美元,居民将产生邻国旅游动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居民将产生全球旅游动机。(二)余暇时间一般地说,人的时间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工作时间、生活时间、余暇时间。余暇时间有四种分布:每日余暇、每周余暇、公共假日和带薪假期。(以上主要针对在职人员的休闲旅游,公务旅游和离职人员的旅游不受时间因素的限制。)(三)其他因素旅游目的地国的社会条件:政治经济制度、政治环境以及社会治安等。可进入性:时空距离、入关签证、交通状况等。旅游者身体状况和家庭结构:国家旅游局统计50岁以下旅游者占总数的80%。另外,拥有4岁以下婴幼儿的家庭出外旅游的可能性较小。二、主观条件—旅游动机旅游动机主要来源于人精神上的需要。包括:1、受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1)生理需要。为了生存而对必不可少的基本生活条件产生需要。如由于饥渴冷暖而对吃、穿、住产生需要。(2)安全需要。指维护人身安全与健康的需要。(3)爱的需要或社交需要。参与社会交往,取得社会承认和归属感的需要。(4)受尊重需要。指在社交活动中受人尊敬,取得一定社会地位、荣誉和权力的需要。比较:居家生活与旅游生活(5)自我实现需要。发挥个人最大潜力,实现理想与抱负的需要。如考察旅游、会议旅游;如驾车或徒步游全国、全球等,以此显示其毅力,实现一种自我价值,引起人们的注目。2、其他需要(1)探新求异的需要。(2)逃避紧张现实,调节身心节律的需要。说明:旅游动机产生可能源于几种需要的某一种,也可能出于其中两种或多种需要。第三节旅游者的类型和特点一、不同购买目的旅游者及其特点1、消遣型旅游者:无任何负担、任务和压力,以游乐为主要目的,包括度假旅游者、观光旅游者、文化旅游者、探险旅游者等。1)需求特点。新鲜、好玩、舒适。2)数量大。3)季节性强。多为在职人员、学生和退休人员。4)自由度高。5)寻求经济实惠。2、差旅型旅游者:以业务为主要目的,兼顾观光旅游的人,包括公务旅游者、商务旅游者、学术教育旅游者等。1)需求内容上选择轻松愉快的旅游活动。2)出行次数频繁。3)服务质量要求高。4)不受季节气候影响。5)选择自由度小。3、家庭及个人事务型旅游者:探亲访友、联系调动工作、疗养治病、购物及其他家庭事务和个人事务而外出旅行的人。特点:1)利用带薪假期探亲访友,可节省个人费用的支出。2)具有合家消遣的特点。3)对出游时间、旅游目的地缺少选择的自由。4)对旅游消费精打细算。5)对旅游价格十分敏感。二、不同客源地旅游者及其特点国际旅游者:欧洲:1.经验丰富2.追求文化3.强调面对面服务美洲:1.遵时少礼2.好问坦荡3.幽默奋斗4.不爱谦让亚洲(东亚、东南亚、南亚):1.文化接近2.提问难答3.重视餐饮4.要求礼仪中东、非洲地区:(1)要求礼遇(2)喜欢参与(3)多游风光(4)学习经验俄罗斯和东欧地区:1.要求餐饮2.容易满足3.讲究理论4.文明度高大洋洲地区:(1)性格开朗大方(2)喜欢动物、植物(3)忌讳他人干预(4)讲究礼节友谊。华侨、港、澳、台市场:1.同胞亲情2.游子心态3.探亲访友4.寻故品尝2、国内旅游者广东1.收入高,出游意识强2.不讲究,强调吃、住、行3.少空谈,注重抓商机4.给小费,购物量大江浙:1.旅游意识强,导游要求高2.保险观念足,较爱写投诉3.身处大都市,了解海外情4.“商业气”很浓,“市场感”很强北方:以京、津为中心的黄河下游地区及其邻近市场1.重政治,关心时事2.收入低,架子很大3.文化厚,容纳性强三、不同心理类型旅游者及其特点1、理智型:有主见、不受外界影响、经验丰富、善于收集信息2、冲动型:学期、情绪易冲动、易受外界影响3、选价型:对价格敏感,分为论高价和讲低价两类四、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不同阶段的特点准备阶段旅游阶段回归阶段五、旅游者的共同特点1、异地性、2、享受性、3、消费性、4、业余性、5、地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