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古代建筑类旅游资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九章古代建筑类旅游资源2第一节概述建筑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的建筑艺术在原始社会时期开始萌芽,在封建社会时期取得辉煌的成就,民族众多、幅员辽阔和5000年的中国文化,使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形式多样,内涵深厚多彩,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建筑文化体系。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中国人文景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现代旅游业开发的重要旅游资源。3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与演变1.原始社会建筑(距今6000年前至公元前21世纪)早在距今约5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初期,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群就利用天然岩洞作为居住处所,如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另据我国古代文献记载,巢居也是被采用过的另一种原始居住方式。旧石器时代人类的居住只限于对天然环境的直接利用,真正的人工建筑尚未出现。4从崖画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已有了固定的住宅∶一种是架在树木上的房屋,即所谓巢居式;另一种是架在地面木桩上的房屋,即所谓干栏式。5大约6000-7000年前,我国广大地区进入原始氏族社会,房屋建筑也大量出现,由于各地气候、地理、材料等条件的不同,营建方式也多种多样,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房屋主要有两种,黄河流域的木骨泥墙房屋和长江流域多水地区所见的干阑式建筑。黄河中游地区仰韶文化开始了定居生活,其典型代表是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和西安半坡遗址。长江流域的干阑式建筑,以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为代表,采用榫卯连接技术,形成架离地面的木构房屋建筑。4000年前进入原始社会晚期的龙山文化时期,出现了双室相连的套间式居所,平面作“吕”字形,住房遗址已显露出家庭私有的痕迹,反映了以家庭为单位的生活方式和私有制萌芽的出现。龙山时期在建筑技术方面的发展,是广泛地在室内地面上涂抹光洁坚硬的白灰面层,使地面防潮、清洁和明亮。6从巢穴居住发展到地面建筑,经历了几十万年的漫长岁月,简陋的原始房屋在建筑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和革命性的贡献。中国原始社会的建筑以木材为基本材料,形成了“人”字形的基本架构,但尚无人工建材的加工和使用,仅限于对自然建材的直接利用。2.奴隶社会建筑(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奴隶社会建筑技术不断提高,建筑的种类和形式愈加复杂多样。奴隶主阶级集中大量的社会财富,为自己营造城垣和宫殿。这一时期盛行高台宫室,在建筑下用夯土筑起巨大的高台,使建筑物更显高大雄伟。同时,在建筑材料方面出现了大型的砖、瓦等人工建材,配合土木材料使用,使建筑物更加壮观耐久。在建筑物上还使用了金、玉等贵重材料作为装饰,墙壁、柱子上使用锦绣装饰,并绘有彩画,建筑物逐渐变得壮美华丽。社会分工出现专业匠人,创制出规、矩、罗盘、水平等仪器,增强了建筑的精确性。7奴隶社会时期在建筑上突出的成就是城市和宫殿建筑,如河南偃师二里头夏代宫殿遗址、河南安阳殷墟遗址、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遗址等。在这一时期,基本上形成了中国建筑的独特建筑体系和艺术风格。华夏第一都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8河南安阳殷墟遗址93.封建社会建筑(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19世纪)漫长的封建社会我国经历了十几个主要封建王朝,历时2000多年。中国建筑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出现了大量的都城、宫殿、坛庙、衙署、寺观、宅第、园囿、陵寝、桥梁、堰坝等建筑和工程。这一时期是我国古代建筑发展中最重要的阶段。阿房宫大殿10曲阜孔庙大成殿11避暑山庄全景12古代工匠根据不同的功能需要创造出一些新的建筑类型,如书院、场、文庙等儒家建筑,佛寺、石窟、塔、天主教堂等宗教建筑,城防建筑工程有了许多创新,长城便是突出的例子。其他各种建筑物如住宅、园林、宫殿、陵寝等,其形式结构也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演化和发展。山西应县木塔13建筑材料进一步多样化,主要是处理木材和土质建筑材料。随着建筑类型的丰富和建筑用途的需要,出现了砖、瓦、石料以及铜、铁、石灰等建筑材料,进而使建筑结构有了较大的发展。出土的秦砖汉瓦,反映了当时制作技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木结构技术的发展,是这一时期建筑技术的最显著成就。当时的高楼飞阁,不计其数。在长期的实践中,古代建筑匠师们不断总结经验,创造出以“材、架”、“斗口”为标准的木结构“模数”,为预制材料构件、现场安装开辟了道路。同时,砖石结构技术也有很大发展。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建筑理论和技术专著,如成书于战国的《考工记》、宋代的《营造法式》和《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对建筑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14随着封建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不仅帝王们的宫殿、园林、王府雕梁画栋,大加装饰美化,就是地方官府、地主乡绅们也大兴土木,装饰宅第,美化园圃。建筑物的艺术造型从早期简单的外轮廓发展成为各式各样的亭台楼阁,形制多样的屋顶和平面,优美的轮廓和曲折的变化成为东方建筑形象的特色。此外,建筑色彩、彩画装饰和雕刻装饰的发展也随着时代的要求崇尚而不断变化,从简单质朴向繁复精细发展演化,并确立了严格的做法和等级制度。15二、中国古代建筑设计思想中国古代建筑设计有着很高的造诣,有许多精辟的理论与成功的经验。古建筑本身不仅反映了古代建筑设计和建造技术成就,同时也蕴含着当时推行的礼制制度,以及当时人们的思想意识、审美观念、社会风俗和道德规范等内容。讲究阴阳五行的“堪舆”即“风水”学说。古人不仅考虑建筑物内部空间组织,而且也很注重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因天时,就地利,因地制宜,巧借周围环境设计建筑,对山川形势、地理特点、气候因素、采光条件、林木植被等因素加以考虑,务使建筑的布局、形式、色调、体量等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16严格遵循九五七三数,奇偶阴阳尊卑等礼制思想,崇古尊祖,等级分明。建筑物的规格、方位、顺序、大小、造型、装饰等各个方面的设计都要反映一定的等级差别,以强调统治阶级的特权思想。“象天法地”、“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即地面建筑与宇宙图景相对应,师法自然,古人对天、地、万物同形同构宇宙法则的把握,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此外,古人对单体建筑、建筑群之间的配合协调也极为重视,巧借自然环境修建庞大的建筑群,并通过楼阁、回廊、亭台,将它们联成一个有机整体,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层次分明,象征帝王至高无上的皇权,使建筑物的实际效用和整体美观达到了和谐、庄重、雄伟、神圣的完美统一。17三、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点1.富于弹性的结构体系古代建筑以木材为主,由柱、梁、檩等主要构件组成,各构件之间以榫卯相接,共同构成富有弹性的木框架结构体系。创造了“斗拱”这种中国独特的结构形式,并成为中国古代建筑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墙倒屋不塌”充分说明了古建筑的木构架结构体系的特色,即梁柱承载重量,墙壁仅为空间分隔之用,同时该结构体系还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2.美妙优雅的艺术造型中国古代建筑以它优美柔和的轮廓和变化多样的形式,令世人赞叹不已,如建筑平面在方形基础上的折角、曲线变化,建筑立面上的飞檐翘角,屋顶的各种形式。别致的外形不但适应和满足建筑功能的实际需要,而且塑造出了古建筑优美的曲线形式,将实用与美观恰当地结合起来,是形式与内容完美统一的典范。183.整齐划一的平面布局我国的宫殿、庙宇、民居等建筑物基本上是采取群体组合的布局。它在平面布局上,以“间”为单位组成单体建筑,再以“院”为单元进行建筑群的组合。中国众多建筑群遵循的是沿中轴线展开两翼对称的布局原则,使建筑群形成左右对称,前后均衡,整体联系而为一个统一有机体。中国古代建筑的这种群体格局,反映了中国古代讲究和谐与对称的审美观念。4.绚丽华美的装饰风格中国古代建筑从整体到局部都十分注意建筑的装饰。主要是建筑色彩的运用、彩画的粘贴,有的色调鲜艳,对比强烈;有的色调和谐,朴素淡雅。工匠们根据不同的需要和当时风俗习尚而灵活运用。除了重视色彩的装饰效果外,古建筑还十分讲究内部的装饰、陈设和外部空间的点缀。内部常用雕梁画栋、图案花纹、匾额楹联及壁画等进行装饰,以增加绚丽华美的风格。外部空间常用石狮、照壁、华表以及花卉等加以点缀装饰。19中国古建筑-龙生九子各不同20第二节中国古代建筑构成与等级制度一、古代建筑结构类型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建筑结构,创造了与这种结构相适应的各种平面和外观,其历史悠久,一脉相承,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和结构体系。我国古代木构架大致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其中抬梁式应用最为广泛和普遍。1.抬梁式建筑这种木构架形成于春秋时期,是沿房屋进深方向在屋基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重叠数层短柱(瓜柱)和梁,梁的两端承檩,在最上层梁中央立脊瓜柱以承脊檩,构成一组人字形木构架。平行的木构架之间利用柱头之间的枋木和梁之间的檩木,构建起整个屋架。这种木构架可以建造三角、正方、五角、六角、八角、圆形、扇面、字、(万)字及其他特殊平面的建筑和多层楼阁,这在我国古代建筑中应用最为广泛,特别在北方更是普遍。212.穿斗式建筑穿斗式建筑构架,是由柱距较密、柱径较细的落地柱直接承檩,柱间不施梁,而用数层穿枋贯通连接各柱,并以挑檐枋承托出檐。该方法形成于汉代,为我国南方诸省建筑所普遍采用。其特点是可以用较小的木材构建出较大的构架,缺点是内部立柱较多,不便于空间的使用。因此往往形成山墙面用穿斗式,中央诸架用抬梁式的混合木构架。223.井干式建筑井干式建筑是将天然圆木、半圆木或方木两端开卯榫,组合成为矩形木框,层层相叠,构成房屋的木承重结构墙。井干式木构架出现于商代后期墓葬的木椁,汉代宫苑之中有井干楼,现在除少数森林地区外很少使用。二、古代建筑构成要素及等级1.建筑台基古建筑的台基用于承托建筑的荷载,防水隔潮,同时抬高建筑的高度,给人以雄伟庄严之感。台基可分为普通台基和须弥座两类。一般房屋用单层,隆重殿堂用两层或三层。普通台基多用素土、灰土、三合土夯筑而成,外包砖石,高度较低,常用于普通或小型建筑。须弥座又叫金刚座,是由佛座演变而来,形体比较复杂,一般用在高级的建筑,如宫殿、坛庙的主殿,及塔、幢的基座。其造型座角折收,座腰束收,下有线脚,出现莲瓣、卷草纹饰、力神、角柱等,上有围栏环绕,华丽无比,复杂重叠,具有很强的装饰性。232.柱柱是建筑的承重构件,按结构所处的部位可以分为檐柱、金柱、中柱、山柱、童柱等。同时柱的断面、高度与建筑尺度的关系以及柱的拼和方面,在古代建筑规范《营造法式》中都有明确规定。金柱243.枋包括额枋、平板枋、随梁枋、檐枋、金枋、脊枋以及雀替、角背等形式,主要用于柱与柱之间上端联络、柱与梁之间承重连接和柱与枋之间的连接的构件,在增大木构件接触面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装饰作用。檐枋254.斗拱斗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构件,处于梁柱结合部、屋檐下、腰栏下等部位,其主要作用有三:一是增大建筑构件的接触面,加强结合部的牢固性;二是向外挑檐,增大屋檐出深;三是装饰檐下、栏下部位,纵横交错,彩绘雕刻,增加了建筑物的美观度。斗拱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最复杂的构件,方形的木块为斗,上刻十字形凹槽,凹槽上架嵌的弓形的木块为拱,斜伸向前的构件为昂,拱上可以再加斗、拱,形成多层结构的斗拱组合,称之为铺作,可分为柱头铺作、柱间铺作和转角铺作。建筑物出挑斗拱的层次越多,等级越高。265.开间我国木构建筑中将四柱合围的空间称为开间,是古代建筑的基本单位,构成不同规模和尺度、也反映不同等级的建筑单体。所以建筑物的体量可以用开间来反映,开间越多,建筑体量越大,等级越高。正面开间的多少称为“面阔”,侧面开间宽度的总和称为“进深”。建筑的开间在汉以前有奇数也有偶数,汉以后用十一以下的奇数间。民间建筑面阔常用三开间、五开间,宫殿、庙宇、官署多用五开间、七开间,十分宏伟的用九开间,至于十一开间的建筑,除西安唐大明宫含元殿、麟德殿遗址和北京明清故宫太和殿以外,还没有见到。276.屋顶和屋檐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最具特色的部分,具有排水、保温和遮阳的功能。它包括建筑的檐口、屋脊和屋面三部分。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按等级依次为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其他屋顶形式有攒尖顶、卷棚顶、穹隆顶、盔顶。此外还有单坡和平顶两种,前者多为辅助建筑,常附于围墙或建筑的侧面,后者常用于气候干旱雨量很少的地区。结合单檐、双重檐、三重檐的屋檐形制,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按等级高低形成九种主要形制:重檐

1 / 8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