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试题——地理(江苏卷)解析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1年高考地理试题(江苏卷)地理试题简评:2011年的江苏卷地理试题依据课程标准,坚持能力立意,贴近生活,贴近时代,通过真实与鲜活的材料创设新情景,着力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贯彻学科素质与能力培养的原则,注重考查考生多层次和多角度应用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在保持较高信度的同时,显现出良好的区分功能和导向作用。一、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图1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读图回答1~2题。1.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A.地壳活动加剧B.日地距离缩短C.黄赤交角增大D.全球气候变暖2.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1.D2.A考点定位:气候变化及可能影响解析:第1题,读图1,发现1992年格陵兰冰原面积明显变小,说明冰川大量融化,反映了全球气候变暖。第2题,冰川大量融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沿海低地被海水淹没,海洋面积扩大,陆地面积缩小,海岸线变短;故A项正确,C项错误;冰川水属于全球水量的组成部分,所以,冰川融化,并不能导致全球水量增多,B项错误;冰川融化是全球变暖的结果,大量冰川融化,吸收热量增多,会导致局部地区气温上升幅度变慢,并不能使全球气温下降,故D项错误。表1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回答3~4题。表一时当日次日间地点日出日落日出日落①9:0023:008:5823:02②7:1918:417:2018:40③5:4018:485:3918:493.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③②①4.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3.B4.C考点定位:地球运动解析:第3题,本题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解答:第一步,表格内容给定的是三地日出日落时间,根据同一天的日出和日落时间,可以计算昼长或夜长;计算公式:昼长=日落时刻—日出时刻,夜长=24—昼长,根据此公式计算可得当日三地昼或夜长分别为:①地昼长14小时,,夜长10小时,②地为昼长11小时22分,夜长12小时38分,③地为昼长13小时08分,夜长10小时52分;第二步,根据昼长或夜长进行半球划分;①地和③地昼长大于夜长,位于同一个半球,②地昼长小于夜长,与①、②两地所处半球不同;第三步,进行纬度排序;依据的规律:一个地点的夜长,等于不同半球但纬度数相同地点的夜长,如果某半球昼长大于夜长,则该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相反夜越长;故三地的纬度由高到低依次是①③②,故B项正确。第4题,如果③地为北京,当日昼长夜短,是北半球的夏半年,说明太阳直射北半球;次日北京的昼长为18:49—5:39=13:10分,比当日昼变长了2分钟,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故A项错误,C项正确;太阳直射北半球,且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说明此时的时间是在春分日(3月21日前后)之后,到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之前,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位置正逐渐远离近日点(时间1月初),靠近远日点(时间7月初),公转速度逐渐变慢,故B项错误;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时,应该是昼夜等长(昼夜长短相差0),而此时,表中三地的昼夜均不等长,故D项错误。图2是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读图回答5~6题。5.图中M地的风向是()A.东北B.东南C.西北D.西南6.产生图示区域降水的天气系统是()A.气旋B.反气旋C.暖锋D.冷锋5.C考点定位:大气的水平运动6.D考点定位:常见的天气系统解析:第5题,判定M地风向,可以按照如下步骤:第一,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的特点(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气压)找到M点处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指向,根据等压线分布图,M处等压线的走向,可以判定该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由西指向东(如下图所示);第二,判定地转偏向力的指向,图中纬度数向北增加,为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第三,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基础上,向右偏转大约30°~45°,即可得到风向,为西北风。故应选C项。第6题,图中降水区域位于低压槽附近,说明该降水区域应该为锋面,承上题可知雨区在西北风的吹动作用之下向偏南的方向运动,即向低纬度运动,为冷锋,故D向正确。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到野外考察。图3为考察区域地形图,虚线所示为考察线路。读图回答7~8题。7.下列描述可能与实地情况相符的是()A.①地附近的河流从西南流向东北B.②低坡度最陡C.③地分布有茶园D.④地是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8.该考察线路的高差可能是()A.450米B.500米C.550米D.600米7.C8.A考点定位:等高线分布图的阅读解析:第7题,河流流向是由地势高处向低处流动,根据图中等高线可以判定①处河流由东北流向西南,故A项错误;②处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故B项错误,④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地势较高,为山脊,不会有河流发育,更没有瀑布,故D项错误;图示③区域位于30°N以南山地的阳坡,所以可能有茶园分布,故C项正确。第8题,考察线路共穿越了4条高度不同的等高线,相邻等高线之间的等高距为100m,按照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4-1)×100≤H<(4+1)×100,可以确定考察路线的高差介于300m到500m之间,只有A项在此数值范围内,故A项为正确答案。图4为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9.日本以及附近海域震源深度的分布特点是()A.由北向南深度增大B.由南向北深度增大C.由西向东深度增大D.由东向西深度增大10.2011年3月11日,日本以东海域发生了9级地震,福岛核电站遭受破坏,其泄露的污染物随洋流扩散的主要方向是A.西南B.东北C.西北D.东南9.D考点定位:地震解析:结合图例,读图可以直接得出结论。10.B考点定位: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解析:福岛核电站沿岸为日本暖流,流向大致由西南向东北,故B项正确。某同学骑自行车自甲地向乙地持续行进,进行野外地理考察。该同学利用手持GPS接收机每隔60秒自动记录一次位置。图5是考察路线地质剖面图,图6是GPS所记录的位置分布图。据此回答11~12题。11.图5中①、②、③所对应的地质构造依次是A.向斜、背斜和断层B.断层、向斜和背斜C.背斜、向斜和断层D.背斜、断层和向斜12.与图6相对应的剖面图是A.a图B.b图C.c图D.d图11.C12.D考点定位:地质构造与地貌解析:第11题,①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②处岩层向下凹陷为向斜,③处岩层断裂,并且断裂面两侧岩层有明显的相对位移,为断层,故C项正确。第12题,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图6中点的疏密代表了自行车行进的速度,点稀疏说明自行车行进速度快,为下坡,相反为上坡,点密度居中者说明途径区域地形相对平坦,根据这一原理对照图5与图6可得结论。图7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13.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B.坡向朝南,温度高C.坡度大,纬度低D.海拔高,降水多14.我国西藏的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区,2010年12月15日,墨脱公路嘎隆拉隧道贯通,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史,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A.改变墨脱的生态环境B.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C.保持墨脱经济发展的特色D.促进墨脱的产业向外转移13.A考点定位:垂直自然带解析:影响垂直自然带丰富程度的因素主要有地理纬度和相对高度,地理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垂直自然带越丰富,故应选A项。14.B考点定位:交通运输线路建设的影响解析:墨脱县深居喜马拉雅山区,对外交通不变,所以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墨脱对外界的联系。表2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图8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回答15~16题。表2年份项目2000年2010年全省总人口(人)74382809786559903人口比例(%)苏南33.7141.38苏中23.1220.80苏北43.1737.8215.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B.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C.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D.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16.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①0—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②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③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④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A.②B.②③C.①③D.③④15.B16.B考点定位:人口数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解析:第15题,通过比较表2中数值可知,占全省人口比例变化最大的是苏南,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的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故A项错误、B项正确;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有人口的自然增长的原因,又包括人口迁移导至的人口数量增减,故C、D项都排除了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是错误的。第16题,读三角形坐标系图,比较2000年和2010年人口结构可得如下结论:1~14岁人口比重减少,15~64岁人口比重增加,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增加;故只有②③两项正确,应选B。图9为某城市地价等级分布图。读图回答17~18题。17.与图9中M—N一线地阶等级变化相符的是()18.图中P区域地价低于周边地区是因为()A.土地形状部规整B.交通不方便C.远离市中心D.受铁路影响17.C18.D考点定位:地租及其影响因素解析:第17题,图例中的一~六类土地中,一类土地位于市中心附近、城市干道最密集的区域,故应该为地价最高的一类六类位于城市外缘,应该为地价最低的一类,由此可以推断由一类到六类土地的价格依次降低,对照图9中M—N一线依次经过的土地类型即可得出结论。第18题,读图可知P区域位于市中心附近,靠近火车站,交通便捷,且面积较大,地块规整,故A、B、C三项均错误;地价低的原因与其位于火车站附近,人流量多,社会秩序难以保障,噪声污染严重有关,故应选D项。(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3分,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图10为豫西部分地区多年平均年干旱旬数分布图。一旬为10天,多年平均年干旱旬数与降水密切相关。据此回答19~20题。19.图示地区年干旱旬数的空间分布特点是()A.总体上自东向西北增大B.总体上自西向东逐渐减小C.自洛阳向南逐渐减小D.有高值和低值中心分布20.关于年干旱旬数分布特征成因,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区等值线向东北凸出主要是由于该地受地形影响,降水较多B.②地区干旱程度高于①地区的主要原因是纬度较高C.③地区等值线分布主要受河流影响D.图中等值线分布是季风和地形共同影响的结果19.AD20.AD考点定位:等值线的阅读与影响降水的因素解析:第19题,读图可知,干旱旬数整体上自东南向西北增大,A项正确、B项错误;自洛阳向南先增加后减小,故C项错误;读图可以找到高值和低值中心故D项正确。第20题,①地区等值线向东北凸出,即向高值方向凸出,说明其干旱旬数少,降水较多,原因是位于山地的迎风坡,A项正确;②地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干旱程度高,故B项错误;③地区等值线分布主要受地形的影响,故C项错误;由此可见图中等值线分布是夏季风和地形共同影响的结果,D项正确。图11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题。21.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洪水过程线是()A.①B.②C.③D.④22.防治城市内涝的措施有()A.兴建污水处理厂B.疏浚河道C.加强道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