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中科院)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前言关于阶级、阶层结构的分析和研究,向来是中国共产党在进行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毛泽东选集》的第一篇文章,就是《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在这篇纲领性的文献中,毛泽东同志通过对当时中国阶级阶层形势分析,指出了在进行民主革命时期要依靠谁,团结谁,打倒谁这一革命的首要问题,为我们党进行革命并取得胜利奠定了阶级路线基础。经过20多年的革命斗争,我们终于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践证明,这条阶级路线是完全正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经过土地改革,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经过国家工业化建设,我们国家的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大变化,逐步形成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结构。这是同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基本类似的,并没有形成现代社会阶级阶层结构。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有些阶层分化了,有些阶层新生了,有些阶层的社会地位提高了,有些阶层的社会地位下降了。整个社会阶层结构呈现出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社会分化和流动的机制变化了,社会流动普遍加快。各个社会阶层之间的经济、政治关系发生了并且还在继续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正在向与现代经济结构相适应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方向转变。正确认识目前社会阶层结构发生的变化,正确认识各个社会阶层的地位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趋向,正确认识各个社会阶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作用,从中得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阶层结构的科学结论,有利于加深我们对当代基本国情的认识,有利于我们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政策。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通过周密的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地认识社会阶层结构的新变化,认识这些变化对我们党和政府实行的政策和管理方面提出的新要求,并据以形成新的理论和新的经济社会政策,用以协调好党和政府同社会各阶层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应当指出,现阶段我们研究社会阶层结构的目的与革命时期不同,已经不再是为了革命斗争的需要去分清敌我友,而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目标,安排好协调好社会各阶层的地位和关系,以进一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促进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保证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长治久安。21998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同志,指示社会学研究所要进行社会结构变迁的研究。经过酝酿准备,在院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社会学研究所于1999年初成立了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从此开展了这个重大课题的研究。三年来,课题组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阶层和社会结构的理论,并对国内外有关社会阶级阶层问题的文献资料进行了分析和整理。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先后对湖北省汉川市、辽宁省海城市、福建省福清市。贵州省镇宁县、安徽省合肥市、江苏省无锡市和吴江市七都镇。广东省深圳市、北京燕山石化总厂、吉林省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和天津南开大学等市、县、厂、校,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人户访谈和召开各种座谈会、调研会,取得了11000多个样本和近千份各类成员的访谈记录。为了保证此项重大课题研究,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动的整体状况,从2001年6月开始着手进行全国规模的抽样问卷调查。课题组聘请抽样专家,按概率抽样方法,在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72个市、县、区进行6000份问卷调查,由课题组成员汇同这12个省、市、自治区的同行学者合作实施。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发表以后,社会上对当前社会阶层变动状况特别关注,有关方面要求课题组能及早提供调查数据和成果。课题组经过讨论,改变了原来打算在全国6000份抽样问卷调查完成后才写研究报告的计划,决定先根据上述各典型地区社会调查所得的数据和资料,再辅以全国的统计数据和已有的文献,撰写了这份《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这只是第一份研究报告,随着全国抽样问卷调查的完成,以及分析研究的深人,我们还将写出若干份研究报告。最后成果将是反映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的一整套丛书。本书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课题组集体研究讨论后撰写的《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研究总报告》,对当前社会阶层变化作了总体分析,提出了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占有状况,作为划分社会阶层的标准,把当今中国的社会群体划分为十个阶层,并对每个阶层的地位、特征和数量作了界定;对现有的社会阶层结构做了初步分析,指出了目前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正在向现代社会阶层结构变化,但还只是现代社会阶层结构的雏形,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第二部分是课题组部分成员分别撰写的关于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和社会中间阶层等4个专题报告。第三部分是由5个地区的分课题组,各自撰写的深圳、合肥、福清、汉川和镇宁等5个市县的社会阶层结构状况的地区个案研究报告。关于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一直是学术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十分关心的大问题。早在1981年第一个私营企业主出现的时候,《人民日报》3就在1981年9月开辟专栏,开展了全国范围的理论研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就有一批社会学家对社会分层、社会流动问题进行了比较深人的调查和研究,有一批学术论著问世,这些论文和著作多数是关于某一地区某一阶层的调查和研究。1987年11月,我国现阶段阶级、阶层研究正式被列为国家七五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课题。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社会分化、社会流动明显加快,一些新的阶层和群体逐渐形成,如私营企业主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和农民工等,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不仅是社会学家,而且还有文学家、新闻工作者、政治学家、经济学家也都来研究这个关系到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有大量的论文和著作出版,其中有几部著作是关于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总体性分析的研究论著。关于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研究,是一项重大的课题,也是一项最基本的国情研究,是党和政府进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的依据。这项研究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全国性的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写出全面、系统、深刻、真实的研究成果,是很大的难题,确非某一学者,某一单位的力量所能独立完成的。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有专门的机构,专门的人员和专门的经费进行此项研究,一般是每隔五年或十年进行一次。例如日本是每隔十年全国调查一次,被称做:关于社会阶层和社会移动的全国调查,出版的研究成果称为《日本社会的阶层结构》。这样的全国调查,日本是从1955年开始的,已经进行了五次,每次都有新的改进,其理论框架逐步成熟,研究内容逐步深人,研究方法逐渐完善。所以,这项调查的基本数据和研究结论,在社会上有权威性。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有好几位研究人员,长期从事社会阶层结构这一社会学核心问题的研究,但因条件限制,也都只能就某一阶层、某一社区的阶层、某一专题进行研究。虽有一些研究成果发表,但影响却是有限的。自李铁映院长亲自下达了社会学研究所要进行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的任务之后,这项重大的课题研究就进人了一个新的研究阶段。在院所领导的直接支持下,组成了十多人参加的课题组,使原来由单个个人分散的研究转变为有组织有领导的集体合作研究。项目被定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重大研究课题,得到了院科研基金的重点资助。课题组根据研究的需要,选定了汉川、海城、福清、镇宁、合肥、无锡、深圳等市县进行社会调查,都是和当地省市的同行学者合作共同完成的,有的还是主要由他们完成的。在进行社会调查过程中,得到了各地市(县)委、市(县)政府领导和干部群众的密切配合,热情帮助,有的还给予了人力、财力方面的支持。可以说,此项重大课题的研究,没有他们的积极参与,无私帮助,要完成这样艰巨的任务,是不可想像的。这个课题自开展调查研究之后,就受到了社会学同行学者的关注、帮助和支持,课题组先后召开过三次学术研讨会。清华大学的李强、孙立平教授,北京大学的杨善华教授,人民大学的郑杭生、李路路教授,北京社科院的戴建中研究员,天津南开大学的朱光磊教授,4上海社科院的卢汉龙研究员,广州社科院的蔡国萱研究员等都在百忙中来参加会议,并对此项研究贡献了宝贵的意见,使课题组的研究工作,能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给予很大的关注,社长兼总编辑谢寿光、总编助理范广伟多次参加课题研讨会,提出了不少积极的意见,尤其是在课题成果的编辑出版方面付出了心智和辛劳,也正是由于出版社的努力,使本课题成果得以列人国家十五重点出版项目。现在,本课题的第一批研究成果就要出版了,让我们藉此机会向上述给予课题组帮助、支持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谢意。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感谢李铁映同志,他一直十分重视和关心这项重大课题的调查和研究,多次听取了我们的汇报,并给予了明确的指示。感谢其他院领导和院科研局的同志们,感谢社会学所的领导和办公室、科研处、资料室的同志们三年来给课题组一贯的支持,在此,也向他们表示谢意。《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是本课题组的第一个研究报告,是阶段性的研究成果。由于时间紧迫,不仅还未能利用全国规模的抽样问卷的数据和资料,即使是已经进行调查的市。县和厂、校的调查资料,也未能完全运用,我们主要是选用了具有代表性的深圳、合肥、汉川、镇宁这4个县市的资料和数据。加上我们的水平有限,所以我们在报告中所提出的一些观点和判断,难免有偏颇不当之处,这只能作为一家之言,抛砖引玉,希望得到同行学者和广大读者给予批评指正,使以后的研究做得更好。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2001年11月8日《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引言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社会阶层结构。工业化、现代化社会的社会阶层结构和传统的农业社会的社会阶层结构是完全不一样的,虽然前者是由后者逐步演变而来。所以,我们判断一个社会的发展阶段,不仅可以从这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来判断,也可以从这个社会的社会阶层结构来判断。从某种意义来说,从社会阶层结构的特征去判断这个社会的发展阶段,可以更可靠、更确定。中国目前正处在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现代化社会转5变,正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1978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原来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分化了,产生了诸如经理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和农民工群体等新的社会阶层,各个社会阶层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也发生了并且还在继续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正确认识当前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可以拓宽和加深对于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有利于制定正确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本报告是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出的第一份研究报告,扼要概括了现阶段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基本构造与特征,初步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根据培育合理的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的基本要求,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对策。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雏形已经形成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社会阶层结构。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农民是最大的社会阶层,占总人口的绝对多数,地主、官僚、手工业者、小商小贩在人数上只占人口的很小比例,阶层结构相对简单。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阶段,中国对过去的社会阶层结构进行了革命性改造,结果只剩下“两个阶级和一个阶层”,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其中农民阶级占绝对多数(1978年为82%),仍然保留着传统社会的阶层特征。不论是传统社会的阶层结构,还是计划经济体制时代的社会阶层结构,都不是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都不符合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从宏观层面上来看待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就会发现,阶层结构的变化是中国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的最核心内容。在这二十多年中,中国经历着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经历着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这些转变最直接地体现在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现代化变迁上。由于缺乏历年的追踪调查数据,我们很难准确描述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详细演变过程。现根据历年的

1 / 3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