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例痰培养为白色念珠菌的病例分析林志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福建泉州362000)本文通过对2例肺部感染且痰培养为白色念珠菌的病例进行分析,以探讨痰培养为白色念珠菌时,是否需要抗真菌治疗。病例1:患者,男,53岁,2009年4月29日因反复咳嗽、咳痰、喘息5年,复发20余天入院,查体:T36.5℃、呼吸22次/分、脉搏110次/分、血压145/95mmHg,桶状胸、叩呈过清音,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啰音。辅助检查:4月2日DR:支气管炎并肺气肿,X线示:1、慢性支气管炎并肺气肿,2、肝脏平扫未见明显异常。心脏彩超示:1、三尖瓣轻度返流,2、左室舒张期顺应性减退。痰培养:肺炎克雷伯菌。入院后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7.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3.9%,复查DR示:双下肺炎症。肺功能:轻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此次发病20余天,当地给予大剂量激素及解痉药物治疗,症状好转。有血吸虫病史,吸烟35年,20支/日,已戒1年。入院诊断为:1.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2.阻塞性肺气肿、3.肺心病(代偿期)、4.肺部感染。入院后予美罗培南(1g静滴1/8小时)抗感染及解痉化痰等对症支持治疗。5月2日真菌培养报告:白色念珠菌,未予抗真菌治疗。5月4日患者体温38.6℃,予冰袋冰敷,查血象示:白细胞计数11.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6.7%,患者口腔出现白膜,予氟康唑(负荷剂量为0.8gqd,维持剂量0.4gqd)静滴,碳酸氢钠250ml加制霉菌素100万单位漱口。5月5日真菌(霉菌)涂片检查:阴性,5月10日痰真菌培养:未见真菌。5月9日因患者连续5天出现不明原因发热,考虑为药物热,停用抗菌药物及氟康唑。5月11日患者发热时间较前缩短,情况好转。5月15日患者病情好转予以出院。病例2:患者,男,54岁,2009年12月18日因咳嗽、咳痰、痰中带血18天,发热、气促14天入院,查体:体温:36.8℃脉搏:7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90/60mmHg,双下肺触诊语颤增强,双下肺叩诊呈实音,双中下肺可闻及少量湿罗音,左侧较右侧明显。心率70次/分。辅助检查:肺部CT:双肺渗出性病变:考虑感染。血沉:18mm/h;血常规:WBC12.1×109/L,NE71.9%,LY11.3%,MO14%,肝肾功能:总蛋白57.1g/L,白蛋白29.2g/L,总胆红素17.8umol/L,直接胆红素17.2umol/L,ALT49.4U/L。血气分析:PH7.487Pco230.3mmHgPO254mmHg。胸片:双肺感染。普通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在当地医院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化痰、护肝等治疗5天,症状无明显缓解。入院诊断为:重症肺炎。入院后予头孢哌酮舒巴坦(2g静滴1/8小时)、左氧氟沙星(0.5g静滴qd),氨溴索化痰、异甘草酸镁护肝等治疗。12月21日患者咳嗽较前有所减轻,咳痰,量不多,为白色痰液,无发热,食欲较前好转了,病情较前明显好转。12月22日复查CT,与上次肺部CT比较,双肺的病灶较前略有吸收,但病变性质不明确。12月21日、22日、23日三次痰培养示:白色念珠菌,不能确定肺部病变是否真菌感染,建议患者行肺活检检查以明确,但患者拒绝行肺活检,未予抗真菌治疗。12月28日患者未诉特殊不适,无咳痰,无发热。12月30日复查CT示:双肺病灶经治疗后较前明显好转吸收,继续抗感染治疗。2010年1月5日患者病情稳定予以出院。分析:美国感染病协会2009年《念珠菌病治疗指南》指出,气道分泌物常可分离出念珠菌,是气道或口咽部定植菌,大量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包括尸检均表明,对于侵袭性念珠菌病,呼吸道分泌物(包括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有念珠菌生长的预测价值极低,不应作为开始抗真菌治疗的依据。念珠菌性肺炎和肺脓肿极罕见,诊断需要组织学证据,不应仅依据气道分泌物分离出念珠菌而开始抗真菌治疗。因此,在病例1中使用氟康唑抗真菌治疗,一次痰培养示白色念珠菌并不是用药依据,而在病例2中三次痰培养示白色念珠菌,并未予抗真菌治疗。侵袭性肺真菌病的诊断需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考虑[1]:宿主因素、临床特征、微生物学检查、组织病理学。宿主因素包括:1、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计数<0.5x109/L,且持续>10d;2、体温>38℃或<36℃,并伴有以下情况之一:1)之前60d内出现过持续的中性粒细胞减少(>10d);2)之前30d内曾接受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3)有侵袭性真菌感染病史;4)患有艾滋病;5)存在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症状和体征;6)持续应用类固醇激素3周以上;7)有慢性基础疾病,或外伤、手术后长期住ICU,长期使用机械通气,体内留置导管,全胃肠外营养和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等。侵袭性肺真菌病的诊断分级可分为:拟诊、临床诊断、确诊。病例1中,患者5月4日开始出现发热,体温38.6℃,入院前曾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具备一项宿主因素,同时患者经积极的抗菌药物治疗后,效果不明显,具有肺部感染的症状及体征,具备两项次要临床特征。因此,该患者符合拟诊的诊断标准,可试验性地予抗真菌治疗。5月9日因患者连续5天出现不明原因发热,考虑为药物热,停用抗菌药物及氟康唑,患者病情逐步改善。因此,侵袭性肺真菌病的诊断不成立。病例2中,患者虽三次痰培养示:白色念珠菌,但患者不具有宿主因素,并且患者经积极的抗菌药物治疗后,效果明显,双肺病灶明显吸收,考虑到呼吸道分泌物分离出念珠菌的诊断意义低,因此未予抗真菌治疗。患者经积极地抗菌药物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予以出院。因此,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到的念珠菌不能作为开始抗真菌治疗的依据,需根据宿主因素、临床特征、微生物学检查、组织病理学进行分级诊断,以决定是否抗真菌治疗。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肺真菌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1):821-834.作者简介:林志强(1976-),男,主管药师,电话:0595-22277279,E-mail:lin-zhiqi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