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旅游景区规划编制的技术程序一、组建规划领导班子,落实规划经费1建立旅游景区规划编制领导小组,以便及时与承接方沟通信息、交流观点、共同调研、督促进度,并进行大量的协调工作。规划经费是编制高质量旅游景区规划的保证,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支付给承接方的规划费用。其中包括调研、资料收集、交通、食宿、文本和图件制作等全过程的费用。二是委托方配套经费和评审经费。委托方在一定程度上要参与规划的编制工作,如调研、交通、食宿、资料、通讯等方面均会增加支出。评审工作由委托方组织,评审费由委托方掌握。包括确定编制单位和签订旅游景区规划编制合同。根据国家旅游局对旅游景区规划设计单位资质认定的有关规定确定旅游景区规划编制单位。二、规划任务的确定2通常通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直接委托等形式进行。公开招标是委托方以招标公告的方式邀请不特定的旅游景区规划设计单位投标。邀请招标是委托方以投标邀请书的方式邀请特定的旅游景区规划设计单位投标。直接委托是委托方直接委托某一特定规划设计单位进行旅游景区规划的编制工作。规划编制单位确定后,规划编制单位与委托方应参照《旅游景区规划通则》附录B签订规范的合同。三、规划的前期准备3(一)基础资料与现状调查基础资料与现状调查包括旅游资源的调查、旅游设施的调查、旅游社会环境的调查。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基础资料与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见表2-10。大类中类小类1、地形图小型风景区图纸比例为1∶2,000~1∶10,000;中型风景区图纸比例为1∶10,000~1∶25,000;大型风景区图纸比例为1∶25,000~l∶50,000;特大型冈景区图纸比例为1∶50,000~1∶200,000。一、测量资料2、专业图航片、卫片、遥感影像图、地下岩洞与河流测图,地下工程与管网等专业测图1、气象资料温度、湿度、降水、蒸发、风向、风速、日照、冰冻等2、水文资料江河湖海的水位流量、流速、流向、水量、水温、洪水淹没线;江河区的流域情况、流域规划、河道整治规划、防洪设施;海滨区的潮汐、海流、浪涛;山区的山洪、泥石流、土流失等3、地质资料地质、地貌、土层、建设地段承载力地震或重要地质灾害的评估;地下水存在形式、储量、水质、开采及补给条件二、自然与资源条件4、自然资源景源、生物资源、水土资源、农林牧副渔资源、能源、矿产资源等的分布、数量、开发利用价值等资料;自然保护对象及地段1、历史与文化历史沿革及变迁、文物、名胜古迹、风物、历史与文化保护对象及地段2、人口资料历年常住人口的数量、年龄构成、劳动构成、教育状况、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服务职工和暂住人口及其结构变化;游人及结构变化;居民、职工、游人分布状况3、行政区划行政建制及区划、各类居民点及分布、城镇辖区、村界、乡界及其他相关地界4、经济社会有关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计划及其发展战略;风景区范围的国民生产总值、财政、产业产值状况;国土规划、区域规划、相关专业考察报告及其规划三、人文与经济条件5、企事业单位主要农林牧副渔和教科文卫军与工矿企事业单位的现状及发展资料。风景区管理现状1、交通运输风景区及其可依托的城镇的对外交通运输和内部交通运输的现状、规划及发展资料2、旅游设施风景区及其可以依托的城镇的旅行、游览、饮食、住宿、购物、娱乐、保健等设施的现状及发展资料四、设施与基础工程条件3、基础工程水电气热、环保、环卫、防灾等基础工程的现状及发展资料1、土地利用规划区内各类用地分布状况,历史上土地利用重大变更资料,土地资源分析评价资料2、建筑工程各类主要建筑物、工程物、园景、场馆场地等项目的分布状况、用地面积、建筑面积、体量、质量、特点等资料五、土地与其他资料3、环境资料环境监测成果,三废排放的数量和危害情况;垃圾、灾变和其他影响环境的有害因素的分布及危害情况;地方病及其他有害公民健康的环境资料1、市场定位从旅游景区的区位条件分析入手,从地理空间相互联系上进行市场定位。通常以旅游景区为中心,按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为参考标准,确定第一客源地、第二客源地和第三客源地。2、预测潜在旅游人数。3、旅游季节旅游具有季节性,受气候、天气、个人余暇时间、国家或企业对休假日期的规定等因素的制约。4、旅游者消费行为包括旅游者旅游消费倾向、消费水平、旅游时间等。(二)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三)政策法规研究对国家和本地区旅游及相关政策、法规进行系统研究,全面评估规划所需要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及政府行为等方面的影响。(四)竞争性分析对规划区旅游业发展进行竞争性分析,确立规划区在交通可进入性、基础设施、景点现状、服务设施、广告宣传等方面的区域比较优势,综合分析和评价各种因素及机遇。四、确定规划的指导思想和技术路线4一般而言,旅游景区规划的指导思想包含以下主要内容:判断并确立旅游业在当地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客源市场为导向,研究旅游产品的开发,其中开发规模、产品特色及主题形象、产品的档次及精品化程度和主要客源市场分析是其中的四大要素;注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形成三位一体的和谐协调,创造良性循环的开发和运作机制;注意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的结合,具体而言,即远期目标的分阶段实施;注重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注重整体的综合配套,它包括软件建设,人才开发、产业结构调整、体制改革、法制建设、投资环境等一系列围绕核心产品开发的配套规划。技术路线是指规划循序渐进的程序和采用的科学方法。一般来讲,景区规划的技术路线有:市场问卷抽样调查;访谈;实地考察研究;资料收集;对比分析;相关的数学方法,如运筹学、系统力学、数理统计、矩阵分析等;投入产出分析等。规划的编制包括心下七个方面:•(1)拟定规划提纲。(2)确定旅游景区规划主题。在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确立规划区旅游主题,包括主要功能、主打产品和主题形象。(3)确立规划分期及各分期目标。旅游景区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10年至20年,同时可根据需要对旅游景区的远景发展作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对于旅游景区近期的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亦应作出近期规划,期限为3至5年。五、规划的编制5•(4)提出旅游产品的开发思路和空间布局。(5)确立重点旅游开发项目,确定投资规模,进行经济、社会和环境评价。(6)形成规划区的旅游发展战略,提出规划实施的措施、方案和步骤,包括政策支持、经营管理体制、宣传促销、融资方式、教育培训等。(7)撰写规划文本、说明和附件的草案,绘制图件。应注意几个问题:认真统稿,尤其是重要观点、资料、数据、分析、项目的一致性;对重点问题的强化分析论述;注意文本的精炼性;图件描制要细致精确,使人们通过图件能对规划有一目了然的全局性了解;图件通常由电脑出图。••规划编制中期,原则上应进行规划草案(“征求意见稿”)的中期评审,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目前,对于旅游景区规划的评估主要有以下四种手段:(一)列表比选法该法主要依靠经验判断,简易、实用。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提高比选质量,往往进行列表分解比选(见表2.11)。六、规划的中期评估6评估等级评估要素最好(ⅠⅡ)较好(ⅠⅡ)一般(ⅠⅡ)较差(ⅠⅡ)符合旅游总体发展目标体现整个国家或区域的发展政策体现旅游开支政策以合理成本取得最优化经济效益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并增加收入提供大量的外汇净收入有助于经济萧条地区的发展未占用其他重要资源对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最小有助于对文化古迹的保护有助于振兴传统艺术和手工艺不破坏现有土地利用和安居模式对环境的消极影响最小促进环境保护和公园的发展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最大程度地实现新基础设施多功能利用为分阶段发展提供机会注:该表格所列评估要素在实际应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增减(二)目标成果法该方法将规划目标量化,并按各阶层的重要性程度确定不同的权重,然后将之分别与完成目标所需的成本和所得效益相乘。(三)投入产出法投入产出法是权衡旅游系统各部分投入和产出之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按度量单位,可分为实物型、价值型、劳动型三种方法。(四)综合平衡法综合平衡法指在分别解决各部分问题的基础上,再从旅游系统的整体出发,通过各部门的必要调整,使用权旅游系统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形成合理的平衡比例关系,推动旅游系统健康、有序的发展。主要比例关系包括:旅游资源与吸引力平衡、资源配置平衡(旅游资源、水、土地、生态)、运输平衡、接待与供应平衡、资金平衡、劳力与技术平衡。七、旅游景区规划的修改7(一)各种资料、数据的补充修改(二)文本结构的修改(三)重点章节的修改(四)文字的修改八八、旅游景区规划的评审与报批(一)旅游景区规划的评审旅游景区经过中期评估并修改后形成评审稿,由规划委托方组织评审。在通常情况下,旅游景区规划如不经过专家评审委员会的评审或论证,则被视为无效,不能上报政府有关部门审批,也不得付之实施。评审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1、规划所依赖的资料的可信度评定资料的可信度是规划成败的最基本因素之一。一个规划表面上看起来可能完成合理,但如果所依赖的资料可信度差,那么这个规划就是毫无意义的。2、调查的全面性评定在制定规划的前期阶段所进行的调查工作全面,就能为正确、全面地制定旅游景区规划打下坚实基础。3、规划编制方法的科学性评定科学的规划方法是进行科学规划的充分必要条件。4、规划目标的可行性评定规划目标定得过高,往往超出规划地区潜在发展能力,使规划渴望而不可及,从而失去规划存在的价值。如果规划目标定得过低,往往又低估了规划地区的发展潜力,依照规划去执行,目标很容易实现,同样也失去了规划的价值,并且造成资源的浪费。5、规划的可操作性评定规划的价值就在于它对旅游经济发展的指导作用,通过实施规划可达到预期的发展目标。因此,规划的可操作性就成为规划的灵魂和价值所在。6、规划总体水平的评定规划总体水平不宜用“国际领先水平”或“国内领先水平”等来表示,而是用“一致通过评审”、“通过评审”、“原则上通过评审”等用语。(二)评审的方法根据《旅游规划通则》,评审的方法如下:1、旅游规划文本、图件及附件的草案完成后,由规划委托方组织评审。2、旅游规划的评审采用会议审查方式,规划成果应在会议召开五日前送达评审人员审阅。3、旅游规划的评审,需经全体评审人员讨论、表决,并有四分之三以上评审人员同意,方为通过。评审意见应形成文字性结论,并经评审组全体成员签字,评定意见方为有效。4、旅游发展规划的评审人员由规划委托方与上一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商定;旅游景区规划的评审人员由规划委托方协商当地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确定。旅游规划评审组由7人以上组成。其中行政管理部门代表不超过三分之一,本地专家不超过三分之一。规划评审小组设组长1人,根据需要可设副组长1—2人。组长、副组长人选由委托方与规划评审小组协商产生。5、旅游规划评审人员应由经济分析专家、市场开发专家、旅游资源专家、环境保护专家、城市规划专家、工程建筑专家、旅游规划管理官员、相关部门管理官员等组成。(三)评审意见书的主要内容目前,评审意见书尚无固定的格式,一般包含下述内容:评审会的时间、地点和与会人员概况;规划基本内容的简要介绍;对规划的基本评价。规划通过评审后,编制组应根据评委会的意见和建议,对规划作修改补充,使之更加完善。旅游规划如不能通过评审,由委托方与受托方按照协议书规定或双方协商决定处理办法。未通过评审的规划经修改后,须重新举行评审会。(四)规划的报批旅游景区规划的文本、图件及附件,经规划评审会议讨论通过并根据评审意见修改后,由委托方按有关规定程序报批实施。旅游景区规划批复后,由各级旅游局负责协调有关部门纳入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本章小结本章着重介绍了三部分内容:第一,概述了国内外旅游规划的主要思想方法,如综合法、系统法、社区法以及门槛分析法等。第二,介绍了旅游景区规划的主要方法和技术。重点叙述了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方法、旅游市场调查方法与分析技术、景区环境容量的核定指标与方法以及经济指标预测等。并介绍了三种规划方案的分析方法以及规划图件编制程序和方法技术。第三,详细地介绍了旅游景区规划编制的技术程序。它主要包括规划任务的确定、规划的前期准备、规划的编制、规划的中期评估、旅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