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花:激活自我-让知识为自我赋能-(含完整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陈春花:激活自我,让知识为自我赋能(含完整PPT)陈春花春暖花开2017-09-01写在前面2017年8月30日,陈春花老师在知乎LIVE做了“激活自我,让知识为自我赋能”主题直播,课程获得花蜜们广泛好评。以下是本次直播文字实录,由笔记侠协助整理。约9488字|13分钟阅读在知识的时代谈“知识”,就像我们很想搞懂“什么是一个人”,就像我是大学教授要跟大家讲“什么是大学”?这是很有挑战的话题,所以我选择了从“激活自我”这个话题切入讨论。这是一个聚变的时代,怎样才能使自己更有能力与时代同步呢?那么你需要知道时代最重要的核心价值在哪里。往前推,最早的核心价值是劳动力,接下来是技能,再往下是拥有的经验储备,推到今天,无论你的劳动力、技能和经验不太能让你面对现在的变化。那么最重要的价值点在哪里?今天我们选择用“知识”作为能力的载体。如果要为自己赋能,知识是最需要重要掌握的。激活自我,让知识为自我赋能。今天交流四个方面的内容:激活自我,让知识为自我赋能◆◆◆文|陈春花对于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来讲,最大的挑战是怎么去甄别知识。我们很多时候得到或关注的不是知识本身,也许是一个消息、信息、符号或没有任何意义却干扰你的东西,这些是知识吗?你能够去甄别的知识,它所产生的价值是什么?对于知识时代,你如何准备?我号称是知识工作者,大学毕业后就开始做老师,每年备课的时候,就算是同一门课,对它的理解和价值的确认都有所不同。我一个学生说他听了我13年的组织行为学课程,我吓了一跳,我说你每年都听,能听出什么?他说老师不一样了,我也不一一样。所以,对于同一门课程,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相差非常大。他触动了我对于知识和时代互动的挑战,也触动他在不同环境下自我认知的挑战,这也许是我们每个人要做的事情。我们面对的现实和我们理解的知识有什么关系?今天每个人都是知识工作者,你所有的一切几乎都要打上知识的烙印,无论是学习、工作:看电影要理解剧情,就要理解里面展现的所有变化;朋友之间交流,如果没有知识的传递,貌似也没有共鸣的东西。人们对知识的渴望比以往任何时代要剧烈,爆发的程度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充沛,你发现好像有些应接不暇。我认为有5个原因,让我们既渴望知识又应接不暇:首先有两点,一切都是不确定性的,这种不确定是因为技术和知识带来的,迭代速度非常快。我有时候也有点焦虑,我每年快到年底时会请我本科学生做一件事情,把他们这一年认为最新的词列出来(50个)。我从2013年开始做,当时可以认识一半的词,到了2016年,我只能认识其中的3个,才发现我其实离年轻人、创新的词非常远。这种迭代、加快、新增的知识给了很多人挑战,我是其中一个。第三呢,是认知盈余。太多东西很难选择,我被问得最多的问题不是“学不到、不知道”,很大程度是“不能下决定”。不能下决定不是因为不拥有知识,知识不充分,而是信息台充分,以前信息不对称可以让我们做很多选择,现在信息对称后反而让我们很难做选择。这一切导致我们对很多问题和事项出现一种没有办法做决定的情形出现。第四,我们的时间更加稀缺了。我们比较习惯说“碎片化”,一方面意味着时间增多,时间的区分分割更多;一方面意味着时间减少,有价值输出的集中时间更难控制。最后一点,对知识验证的要求越来越高。从前做老师是笃定的,学生都会认为老师做的知识都对,但是今天说的时候,你不能那么笃定,因为你拥有的充分信息都还没有学生多,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你要验证你说的知识,难度比过去高。这一系列的挑战让我们面对知识经济有两个态度存在,我引用一个人说的话:深深的焦虑和黯然的孤独。这个文绉绉的表述挺形象的。我们有非常多选择、可能性却不知道哪个选择、可能性和我相关,我们希望有真实的对话和定力。当你拥有的时候,你需要很强的自我独处和判断的能力,当你拥有这个能力的时候,你发现那是一种真正的孤独。我们变成一大批很深沉、拥有知识又孤独的人。这种情形导致了一个关键:你能不能真正理解知识。你可以识别、判断、价值互换、选择和自己目标及方向一致的东西,其前提是是否真正理解知识。我们要面向未来,靠什么面向未来?唯有知识,可面向未来。第一部分:我们是否真的认识“知识”?我先做的是自问,我以研究、写作为我的生活主干,我最喜欢别人对我的称呼是“读书人”,我也读了很多书,写了很多书,但读书是否就是知识?很多朋友骄傲地说自己经历和体验了很多东西,对很多事情可以去评价和评断,那么经验是否就是知识?还有人说我过往可以用很多事情证明我是成功的,这些所有的证明会内化为我个人的一种能力,这个能力是我不断迈向成功的基础。这个能力是知识吗?有关知识的讨论,我们到底要关心什么话题?你会发现这是一个人类久远的问题,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他一开始就问这个问题:知识到底是什么?人类一直在回问这个问题,而且希望拥有这个答案,关于这个问题,就是关于人和世界、人和自我的关系。它会涉及到四个最重要的恶内容:人能否认知、人如何认知、人的认知所能达到的程度和范围是什么、真理的标准是什么。当我们回溯这个部分,讨论知识概念的时候,当人类有智慧、有思考的时候,就在思考人与世界、人与自我、人与一切外在事物的关系。我们从最早问知识的人——苏格拉底开始回溯,知识是什么?他问泰阿泰德,泰阿泰德说:某人知道某事,以觉察的角度来说,知识就是感觉。这是有记录以来最早给知识下的定义。我们一提到知识,就会提到苏格拉底之问,这是关于知识的很有意思的一个视角。那么这种感觉是什么?我做了很长时间关于知识文献的梳理,能够把“感觉”表达出来。因为“感觉”是描述态的东西,我们能感受到却说不出来。非常多人回答了“知识是什么”这个问题,我梳理下脉络:第一种回答:知识是一种思想状态,得到正诚的、真的信念,就是知识。那么知识本身就是信念,你相信的东西,这是由你来定的,所以是你得到的信念。第二种回答:把知识变成一种对象,无论知识是不是有知觉,它可以拿来被衡量和认知,知识就是衡量和认知的标尺,这也完全取决于你。第三种回答:把知识当作认知和行动的过程。在现代领域,有一个日本著名学者野中郁次郎一直在研究知识管理,提出了这个观点,还提出另外一个视角:知识是获取信息的条件。最出名的表述方式是:隐形知识和显性知识,这就把知识获取的条件讲清楚了。第四种回答:知识会影响未来行为,也就是知识改变命运,通过知识来对人对事调整,德鲁克从这个角度下的定义是:知识是能够改变人或某种事物的信息。第五种回答:不会有知识,没有任何知识,知识是你想象出来的,这是不真实的。这些梳理給我了很大帮助,我们每个在认识和讨论“知识”,也许我们并没有那么清晰地想到知识有各种角度的阐述,比如思想状态、行为的选择、获取信息的条件、选择未来行为的能力,这都是我们要去理解的部分。这也让我对知识有一个很奇怪的感觉,也就是知识是一个很大的框,什么都可以放进去,你能理解的、不能理解的、想理解的、已经被验证的都可以放进去,它可能是我见过的最宽的定义。从苏格拉底到现在,给知识下定义一直没有形成共识,这类似于我之前研究的“文化”,概念宽泛却无法达成共识,有人说是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习俗、默认的规则、潜规则等等有无数个角度的定义。我把知识和文化两个放在一起,是想说明:它们是不断演化和验证的过程,你自身对知识的提升会帮助对外界的理解更加宽广,这是知识能够支撑你的厚度、改变你命运最重要的部分。我个人从学术的角度出发认为,这是一个集合定义,由三样东西构成:直觉、智慧、形式化的知识(常识、规律等),集合起来就是人类知识的全集。我是把学者们下的定义以概况的方式阐述給你,我发现知识是:第一,知识是广泛而抽象的概念,所有东西可以放进去,但只跟你相关。知识在某个程度上是完全个性化的,它只属于你,它宽泛到什么程度,和你相关。第二,知识是增强实体行为有效合理的信念。这两个定义不是我的,但我倾向于用这两个定义。因为我这样理解知识以及对知识的定义,所以我们要问:你真的拥有知识吗?很多人读非常多的书、上非常多的学,但是有效知识并没有被释放出来。我们会看到一些人没有你想象中读的书多,但是他有效价值的释放超过你的想象,我可能会认为后者拥有知识的能力更强,或者他已经拥有了知识,而前者没有真正拥有知识。第二部分:你真的拥有知识吗?在现实当中,我们看到四种关注的情形:第一种情形,我们常常听到有人说“喜欢这个、不喜欢这个”。这是分别心,不是你有辨识力。有辨识力的人,不会简单说喜欢和不喜欢,因为当你真正辨识价值之后,你会克服自己,如果没有这种辨识力的时候,你就会有分别心,你可能太多去做分别,却没有足够的辨别。第二种情形,“这个事情我做不到”。很多学生问我为什么每天晚上可以写3000字,这是很难的事情。我和他说:你先从每天晚上写3个字开始、写30个字开始,慢慢你就会写300个字、3000个字。这不是能不能写,而是对于自我设限和认知这个事情没有很认真理解,没有理解这个事情真正的原因是什么。第三种情形:世界变化太快了,我常问自己是否变得不够快。熟悉我的人知道,在微博时代我没有参与太多的活动,后来我发现我如果不动,我就会被淘汰。所以在微信时代我就开始动了,如果要上知识付费,我就赶紧上,主要的原因不在于我能不能上、世界变化快与慢,而是我变与不变、快与慢。第四种情形:大部分人认为我们很难应对信息聚变、事物不断迭代的时代。其实是你惯性导致你无法应对。除非上课,我也不是特别喜欢用视频方式和大家交流的人,但我都做了。有人问我什么是职业化?就是和自己的惯性、习惯就不懈地斗争。你就能成为一个非常职业化的人。你可能有更多别的角度和冲突谈拥有知识的困难,这四点是我面向的困难,为什么会成为困难?我认为和一个核心问题相关:你是否拥有知识?如果你拥有知识,你就有辨别力,不再有分别心,知道自我的界限都可以打破、任何变化都是机会,更重要的是知道所有的经验拿掉之后你会看到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这是我找到的解决方案。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真的知道,我们拥有的是知识,还是不是知识?数据、信息、知识,这三个概念要分清楚。在大数据时代、信息时代,我们更容易混淆这三个概念。我访问过很多企业,很多人说我们有大数据了,我们要做数字化转型,要成为数据公司。我觉得这些道理都是对的,但我都会问,你们要把数据拿来干嘛?他们几乎都回答不出来。1.数据。我们容易混淆,是因为我们不清楚知识的边界。数据的定义是未加工的信息和知识,数据是可以以不同角度来用的。我曾经到山东一个县级市,领导告诉我这是全中国县级市GDP水平最高的,我问他,人口总量是多少?他就不说话了,他应该是全国县级市人口数量最大的。那么换句话说,人均GDP在全国县级市是排得没那么靠前的,因此GDP总量最大是没有意义的。第二天我去了另外一个城市,领导告诉我他们在二类城市人均GDP最高的,我问说人口总数是多少?他说40万,我说那GDP总量一定不高。如果数据不加工,数据对我们做任何决策是没有帮助的,如果拿这个数据做决策,就会把自己害了,我们要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信息。2.信息。我去一家企业,他们说自己是行业第一,我就会问他说第一的位置多久了?他说是12年,我接着说,那你增长吗?他说最近5年没有增长,我说那你这个定义有什么用呢?为什么要从数据过渡到信息?没有处理过的数据,是没有办法做价值判断的。处理过的信息,是否做可以做价值判断了?还没。还要再走一步。这一步就是知识。3.知识。知识是处理过的信息之后再做鉴别产生的。我了解一个城市GDP之后,我还要接着了解它的产业结构,然后做一个经济整体的价值判断,这个城市就有知识了,就可以帮助这个城市作出选择。你是否拥有知识,需要做三件事:找到真实的来源、你要做处理、你要去鉴别它。你只有经历了这个过程,才可以讨论和拥有知识。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有效区分信息和知识。这个挑战的解决和调整,你需要退回到知识的定义中提到的“知识是属于你个体的”,当你记住这个事情的时候,我就能帮你区分信息和知识的关键点:你一定要拥有你个人化的信息,然后是对信息有梳理和加工的过程(你需要方法论,自行判断)。很多时候,我和人交流的时候,他们总是去转述别人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理解,那么你还没有

1 / 2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