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金融(第八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八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掌握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等经济现象的性质、成因与影响,是否掌握治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一般对策,并能够分析和把握国内外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运行态势和相关对策。通货膨胀概述通货膨胀的治理通货紧缩及其治理第一节通货膨胀概述考试内容:通货膨胀的涵义,通货膨胀的类型。通货膨胀的产生原因。一、通货膨胀的涵义通货膨胀是价值符号流通条件下的特有现象。通货膨胀的定义有两点是共同的:一是有效需求大于有效供给;二是物价持续上涨。马克思主义货币理论所谓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由于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必要量,从而引起的货币贬值、一般物价水平上涨的经济现象。物价上涨作为通货膨胀的基本标志。通货膨胀是在一定时间内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的现象。对于这个定义的理解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通货膨胀所指的物价上涨并非个别商品或劳务价格的上涨,而是指一般物价水平,即全部物品及劳务的加权平均价格的上涨。在非市场经济中,通货膨胀则表现为商品短缺、凭票供应、持币待购以及强制储蓄等形式。第二,在通货膨胀中,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是一定时间内的持续的上涨,第三,通货膨胀所指的物价上涨必须超过一定的幅度。二、通货膨胀的类型(一)爬行式、温和式、奔腾式与恶性通货膨胀【按通货膨胀的程度】,通货膨胀分为爬行式、温和式、奔腾式和恶性通货膨胀四种。爬行式通货膨胀不超过2%—3%,并且在经济生活中没有形成通货膨胀的预期。温和式通货膨胀是价格总水平上涨比爬行式高。奔腾式通货膨胀在2位数以上,且发展速度很快。恶性通货膨胀或称超级通货膨胀是物价上升特别猛烈,且呈加速趋势。此时,货币已完全丧失了价值贮藏功能,部分地丧失了交易媒介功能,(二)公开型通货膨胀与隐蔽型通货膨胀【按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货膨胀分为公开型通货膨胀和隐蔽型通货膨胀。(三)预期性通货膨胀与非预期性通货膨胀【按预期】,通货膨胀分为预期性通货膨胀和非预期性通货膨胀。经济学家将通货膨胀分为预期性和非预期性两种,主要作用在于考察通货膨胀的效应。一般认为只有非预期性通货膨胀才有真实效应,而预期性通货膨胀没有实在性的效果,因为经济主体已采取相应对策抵消其影响了。(四)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与结构型通货膨胀【按成因】,通货膨胀分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和结构型通货膨胀。在下面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中具体阐述。三、通货膨胀的成因:理论分析导致通货膨胀的压力主要是来自需求方面和供给方面。(一)需求拉上当经济中需求的扩张超出总供给的增长时,过度需求就会拉动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从而引起通货膨胀。“太多的货币追求太少的商品”。(二)成本推进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发达国家普遍经历了高失业和高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局面。该理论认为,通货膨胀的根源并非总需求过度,而是由于总供给方面生产成本上升所引起。因为在通常情况下,商品的价格是以生产成本为基础加上一定的利润而构成的。因此,生产成本的上升必然导致物价水平的上升。经济学家们还进一步分析了促使产品成本上升的原因;(1)在现代经济中有组织的工会对工资成本具有操纵能力。“工资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2)垄断性大公司也具有对价格的操纵能力,是提高价格水平的重要力量。“利润推进型通货膨胀”。(3)汇率变动引起进出口产品和原材料成本上升,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的原因。(三)供求混合作用(四)经济结构变化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在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平衡状态时,由于经济结构、部门结构的因素发生变化,也可能引起物价水平的上涨。这种通货膨胀被称为结构型通货膨胀。其基本观点是,由于不同国家的经济部门结构的某些特点,当一些产业和部门在需求方面或成本方面发生变动时,往往会通过部门之间的相互看齐过程而影响到其它部门,从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具体情况可以分为以下三种:1.需求转移一部分需求转移到其它部门,而劳动力和生产要素却不能及时转移。这样,原先处于均衡状态的经济结构可能因需求的移动而出现新的失衡。那些需求增加的行业,价格和工资将上升;另一些需求减少的行业,由于价格和工资刚性的存在,却未必会发生价格和工资的下降,最终结果导致物价的总体上升。2.部门差异部门差异型通货膨胀是指经济部门(如产业部门和服务部门)之间由于劳动生产率、价格弹性、收入弹性等方面存在差异,但货币工资增长率却趋于一致,加上价格和工资的向上刚性,从而引起总体物价上涨。还有一种情况是由“瓶颈”制约而引起的部门间差异。3.国际因素由国际因素引起的通货膨胀也叫北欧型通货膨胀,(一)需求拉上(二)成本推进(三)供求混合作用1.需求转移(四)经济结构变化2.部门差异3.国际因素四、通货膨胀的成因:现实分析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形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给过度,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一)财政原因因财政原因迫使过度供给货币的情况一般有两种,即发生财政赤字,或推行赤字财政政策。(二)信贷原因主要是指银行信用提供的货币量超过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货币数量的客观需求,而导致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现象,一般称之为“信用膨胀”。(三)其它原因主要有投资规模过大、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失调、国际收支长期顺差等。第二节通货膨胀的治理考试内容:通货膨胀对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的影响,对金融秩序的影响,对社会稳定的影响。治理通货膨胀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指数与币制改革政策。我国通货膨胀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和所采取的治理对策。一、治理通货膨胀的必要性(一)通货膨胀对社会再生产的负面影响首先,通货膨胀不利于生产的正常发展。通货膨胀初期,会对生产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这种刺激作用是递减的,随之而来的就是对生产的破坏性影响。其次,通货膨胀打乱了正常的商品流通秩序。第三,通货膨胀是一种强制性的国民收入再分配。一般来说,依靠固定薪金维持生活的职员,由于薪金的调整总是慢于物价上升,因此是主要的受害群体。雇主尤其是从事商业活动的雇主,是通货膨胀的受益者。通货膨胀对分配的影响还表现在债权债务关系中,那些以一定利率借得货币的债务人,由于通货膨胀降低了实际利率,使他们的实际债务减轻,因而是受益者;而那些以一定利息为报酬持有债权的人,则由于实际利率下降而受到损失。第四,通货膨胀降低了人们的实际消费水平。(二)通货膨胀对金融秩序的负面影响(三)通货膨胀对社会稳定的负面影响二、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一)紧缩的需求政策通货膨胀的一个基本原因在于总需求超过了总供给,因此,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总需求的政策来治理通货膨胀。紧缩总需求的政策包括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1.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增收节支、减少赤字。一般包括以下措施:(1)减少政府支出。一是削减购买性支出,包括政府投资、行政事业费等;二是削减转移性支出,(2)增加税收。(3)发行公债。2.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有以下措施:(1)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2)提高再贴现率。(3)公开市场卖出业务。(4)直接提高利率。(二)积极的供给政策积极运用刺激生产的方法增加供给来治理通货膨胀。倡导这种政策的学派被称为供给学派,其主要措施有:1.减税2.削减社会福利开支3.适当增加货币供给,发展生产4.精简规章制度(三)从严的收入政策确切地说,收入政策应被称为“工资—价格政策”。收入政策主要针对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通过对工资和物价上涨进行直接干预来降低通货膨胀。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收入政策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1.工资—物价指导线政府根据长期劳动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来确定工资和物价的增长标准,并要求各部门将工资—物价的增长控制在这一标准之内。实际效果并不理想。2.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政策政府规定一个恰当的物价和工资增长率,然后运用税收的方式来罚物价和工资超过恰当增长度的企业和个人。3.工资—价格管制及冻结(四)其它治理措施为治理通货膨胀,在一些国家还采取了收入指数化、币制改革等政策措施。1.收入指数化收入指数化政策只能减轻通货膨胀给收入阶层带来的损失,但不能消除通货膨胀本身。好处在于:第一,指数化政策可以缓解通货膨胀造成的收入再分配不公平的现象,从而消除许多不必要的扭曲。第二,指数化条款加重了作为净债务人的政府的还本付息负担,从而减少了政府从通货膨胀中获得的好处。由此可见,政府实行通货膨胀性政策的动机并不强烈。第三,当政府的紧缩性政策使得实际通货膨胀率低于签订劳动合同时的预期通货膨胀率时,指数化条款会使名义工资相应地下降,从而避免因实际工资上升而造成的失业增加。2.币制改革它一般是针对恶性通货膨胀而采取,【单选题】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会使商业银行的()。A.效益提高B.效益下降C.创造货币能力提高D.创造货币能力下降[答疑编号718080201]『正确答案』D【多选题】为治理通货膨胀而进行的币制改革,是指政府下令()。A.冻结存款B.废除旧币C.发行新币D.提高利率E.变更钞票面值[答疑编号718080202]『正确答案』BCE三、我国的通货膨胀及其治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了四次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和2007年的非典型性通货膨胀。下面对这几次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采取的对策及其效果进行分析介绍。(一)1978--1983年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的伴随关系并不很明显。计划价格体制下的严重的隐蔽型通货膨胀问题。(二)1983--1986年这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从“双松”到“双紧”的第一轮循环。(三)1986--1990年这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从“双松”到“双紧”的第二轮循环。1988——1989年,当时物价上涨率达到18.5%和17.8%。(四)1993--1996年“八五”期间,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基金增长过快,通货膨胀问题又接踵而至。1993——1996年,当时的物价上涨率分别为13.2%,21.7%(24%),14.8%。这一阶段通货膨胀的成因很复杂,国家采取“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于1996年基本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五)2007--2008年2007--2008年的物价持续上涨被称为非典型性的通货膨胀,主要是因为此次持续近一年的物价上涨结构性明显,持续时间不长,且成因也是多方面的。第三节通货紧缩及其治理考试内容:一、通货紧缩的涵义与标志(一)通货紧缩的涵义通货紧缩是指商品和服务价格的普遍持续下跌,表明单位货币所代表的商品价值在增加,货币在不断地升值。由于引起通货紧缩的原因不同,通货紧缩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通货紧缩是指由于货币供应量的减少或货币供应量的增幅滞后于生产的增幅,致使对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小于总供给,从而出现物价总水平的下降。广义的通货紧缩包括货币因素外,还包括许多非货币因素,如生产能力过剩,有效需求下降。价格下降的压力不断增大,从而可能形成物价的普遍持续下跌。判断某个时期的物价下降的是否是通货紧缩,一要看通货膨胀率是否由正变负;二要看这种下降是否持续了一定的时限。(二)通货紧缩的标志通货紧缩的基本标志应当是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通货紧缩的标志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第一,价格总水平持续下降。这是通货紧缩的基本标志。第二,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第三,经济增长率持续下降。二、通货紧缩的成因与危害(一)通货紧缩的成因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货币紧缩弗里德曼和舒瓦茨认为,美国1920--1921年出现的严重的通货紧缩完全是货币紧缩的结果。当然,货币紧缩往往是货币政策从紧的结果。不少学者认为,把货币政策目标定为零通货膨胀是非常危险的。2.资产泡沫破灭3.多种结构性因素全球的生产能力过剩和供给过剩,促使综合物价长期下跌。4.流动性陷阱凯恩斯把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并未带来利率的相应降低,而只是引起人们手持现金增加的现象叫“流动性陷阱”。货币政策将不起作用。货币供应量增加既然对利率没有影响,也就无法改变投资和消费,增加总需求。流动性陷阱的出现,使过量的现金转化为公众的手持现金或银行储备,并未使利率降低,不能刺激投资与消费增加,从而使经济萧条更趋严重。(二)通货紧缩的危害1.加速经济衰退通货紧缩导致的经济衰退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物价的持续、普遍下跌使得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