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产物性致病因素病理产物性致病因素是继发于其他病理过程而产生的致病因素,又称为继发性病因一、痰饮水湿(一)、痰饮水湿的概念:痰饮水湿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属于继发性病因1、湿聚为水,水停成饮,饮凝成痰;2、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更清者为水,而湿乃水气弥散的状态3、痰的分别:(1)、有形之痰:视之可见,闻之有声,触之可及,有形质的痰液而言(2)、无形之痰:痰饮病理变化所引起的临床表现而言(二)、痰饮水湿的形成:1、外感六淫、疫疠之气,内伤七情、饮食劳逸,瘀血、结石是形成痰饮水湿的初始病因2、肺、脾、肾、三焦等脏腑对水液代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功能失常是痰饮水湿形成的中心环节(三)、痰饮水湿的致病特点:1、阻碍气血运行:痰饮水湿多为有形的病理产物,一旦形成则常阻碍气血的运行,日久可致瘀血形成,故多挟瘀为病2、影响脏腑气机:3、易蒙窍扰神4、致病广泛,变化多端5、病势缠绵,病程较长二、瘀血(一)、瘀血的概念:又称为恶血、败血、蓄血,既包括脉管中凝聚不行之血,又包括体内存积的离经之血(二)、瘀血的形成:气血运行失调是形成瘀血的病理基础1、气虚致瘀:气能行血、摄血,气为血之帅,气虚推动无力则血行迟缓涩滞;固摄无权则血溢脉外2、气滞致瘀: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3、血寒致瘀: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4、血热致瘀:外感火热之邪,或体内阳盛化火,入舍于血,煎熬津液则血液黏稠,血行不利,灼伤脉络则血溢脉外,停机体内而成瘀血5、血虚致瘀:阴血亏虚,脉道失于充盈柔养,经脉不能滑利通畅,血液运行不畅而致瘀血6、出血致瘀:(1)、各种内外伤、撞击挤压伤,致脉道损伤,可使血离经脉(2)、气虚失摄或血热妄行,致血溢脉外(三)、瘀血的致病特点:1、瘀血致病的病机特点:阻滞气机瘀阻经脉病位固定病症繁多2、瘀血致病的病症特点:(1)、疼痛:瘀血所致的病痛多为刺痛,痛处固定、拒按、夜间痛势尤甚(2)、肿块:肿块固定不移,在体表局部青紫肿胀,按之有形,质地较硬,位置固定不移(3)、出血:血色紫暗或夹有瘀血块,或大便色黑如漆(4)、发绀:面色紫暗,爪甲、肌肤、口唇青紫(5)、舌象异常: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6)、血脉异常:脉细涩、沉弦、或结代,或无脉(四)、常见的瘀血病症:1、瘀阻于脑,脑络不通2、瘀阻于心3、瘀阻于肺4、瘀阻于肝5、瘀阻胃肠6、瘀阻胞宫7、瘀阻肢体经脉三、结石:(一)、结石的概念:指因体内湿热浊邪蕴结不散,或久经煎熬形成的砂石样病理产物,常见于肝、胆、肾、膀胱和胃。(二)、结石的形成:1、饮食失宜:(1)、嗜食辛辣,过食肥甘,或嗜酒太过,影响脾胃运化,蕴生湿热,内结于胆,湿热煎熬,日久可形成肝胆结石(2)、湿热下注,蕴结下焦,日久可形成肾或膀胱结石2、情志内伤:情志失调,肝疏泄失职,胆气郁结,气滞湿阻久而化热,郁蒸煎熬可形成结石3、服药不当:长期过量服用某些药物,致脏腑功能失调,或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残存体内,浊物、水湿、热邪相合,可酿成肾结石、胃结石4、寄生虫感染:虫体或虫卵往往成为结石的核心,蛔虫被公认为是引起胆结石的主要原因(三)、结石的致病特点:1、多发于肝胆、胃、肾、膀胱等脏腑:肝胆主胆汁的生成与排泄,胃主食糜通畅下降,肾和膀胱主尿液生成与排泄2、易阻滞气机,损伤脉络:结石为有形实邪,停留体内某些部位,易于阻滞气机,影响气血津液的运行3、病程较长,病情轻重不一:4、易致湿热为患:结石本由脏腑亏虚、湿热浊邪蕴结或煎熬日久而成,一旦形成,患者又易感湿热邪气,或内生湿热之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