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学总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中医妇科学总论第一章绪言第一节中医妇科学的定义和范围一、定义: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研究妇女生理、病理特点,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二、范围:1、基本原理——女性解剖、生理、病理特点妇科病的诊法、治法、预防2、疾病防治——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临产病、产后病、前阴病、杂病掌握西医妇产科基础理论,诊断方法、生理产科和计划生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2第二节中医妇科学发展简史一、夏、商、周——萌芽阶段1、对难产、不育的记载2、“种子”和避孕的药物3、原始的优生观点二、春秋战国——确立中医学理论1、对女性生殖器官、月经和妊娠生理、病理的认识形成妇科基本理论,记载首张妇科药方2、出现“带下医”3、对胚胎发育的认识3三、秦、汉时代——早期发展1、最早的妇产科病案(秦)2、设“女医”(汉)3、现存最早的妇产科专著《胎产书》4、仲景、华佗对妇产科的贡献5、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首载“子宫”之名,记载妇产科药物四、魏、晋、南北朝、隋代——脉学与证候学发展1、《脉经》记载妊娠脉、临产脉(晋)2、提出妊娠各期保健要点(北齐)3、《诸病源候论》对妇产科病机和证候的认识(隋)4五、唐代——医事制度完善,专科分化1、设“太医署”2、著名医家和医著:《千金要方》、《外台秘要》产科专著:《产宝》六、宋代——独立分科,产科迅速发展1、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内容全面、系统2、产科专著众多,记载对异常胎位的助产方法七、金、元时代——各家学说蜂起金元四大家对妇产科的观点5八、明代——肾与命门学说阐发1、妇科专著较多:薛己《女科撮要》、《校注妇人良方》万全《广嗣纪要》王肯堂《证治准绳.女科》张介宾《景岳全书.妇人规》2、赵献可《医贯》、《邯郸遗稿》,张介宾《类经》对命门学说的发挥3、李时珍对月经和奇经的认识九、清代、民国妇产科专著:《傅青主女科》、《沈氏女科辑要》、《达生篇》教科书:《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发展1、中医教育2、理论研究与临床研究6第二章女性生殖脏器一、阴户、玉门1、阴户——女性外阴(阴蒂、阴唇、阴唇系带)2、玉门——阴道口和处女膜功能:1、排出月经、带下、恶露;2、合阴阳;3、娩出胎儿的关口;4、防御外邪入侵(第一道防线)。7二、阴道、子门1、阴道(子肠)——与现代解剖学位置一致。功能:(1)排出月经、带下、恶露的通道;(2)合阴阳的器官;(3)娩出胎儿的通道;(4)防御外邪(第二道防线)2、子门——子宫颈口功能:(1)排出月经、恶露;(2)娩出胎儿的第一道关口。8三、胞宫(子宫)1、位置——直肠之前,膀胱之后2、形态——形如合钵,一系在下,上有两歧,一达于左,一达于右3、功能——(1)定期排出月经;(2)孕育胎儿9第三章女性生理特点脏腑、天癸、经络、气血与胞宫的协调作用产生女性的生理功能:经、带、胎、产、乳。第一节女性生理基础一、冲任督带与胞宫四脉的共同点:1、属奇经,有经络的形态,但不直接与脏腑连通;2、功能:蓄存气血;3、冲、任、督脉均起于胞中,带脉络胞而过,四脉相互连通;4、奇经之气血不再逆流于十二正经。10四脉的特点:1、冲脉:与十二经相通,与胃经和肾经关系尤为密切。“十二经之海”、“血海”。2、任脉:主一身之阴,为“阴脉之海”。为妊养之本而主胞胎。3、督脉:为“阳脉之海”。与任脉互相贯通,维持阴阳脉气平衡,主司孕育。4、带脉横行于腰部,与足三阴、三阳经相通,总束诸经。与冲、任、督交会,间接联系胞宫。11二、脏腑与胞宫(一)肾:胞络系于肾。与冲、任、督相通。主藏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二)肝:与冲、任、督交会。主藏血,疏泄,司血海。(三)脾:与冲、任交会。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统血,司中气。(四)胃:与冲、任交会。主受纳,化生气血。(五)心与胞脉、督脉相通。主血脉。(六)肺与督、任相通。主宣降,朝百脉。12三、天癸:是一种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物质。源于先天,藏之于肾,是“无形之水”。肾气盛,并受到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则天癸至。生理作用:促进任脉通、冲脉盛,并使血海充盈,下注胞宫,导致月经产生,并能孕育。四、气血:经、孕、产、乳以血为本,以气为用。13第二节女性特殊生理一、月经定义:胞宫周期性出血,月月如期,经常不变。(一)生理现象:初潮——14岁(11-18),绝经——49岁(46-52),周期——28天(21-35),经期——3-7天,经量——50-80ml,经色——暗红,经质——不稀不稠,不凝,无血块,无异味。特殊表现:并月、居经、避年、暗经、激经。14(二)月经产生机理肾—天癸—冲任—胞宫的调节机制1、肾:起主导作用。藏生殖之精,为元阴、元阳之宅,冲任之本。促使天癸成熟。2、天癸:促进生长、发育和生殖。随肾气的盛衰而“至”或“竭”,通过调节冲任而司生殖。3、冲任:在天癸作用下,任脉所司之阴精充沛,冲脉聚脏腑之血,并下注于胞宫。4、胞宫:受肾、肝的藏泄调控、冲任督脉的调节和带脉的约束,血海定期满盈,月经按时来潮。15(三)月经产生机理的临床意义1、肾气—天癸—冲任—胞宫调节以肾为中心环节,补肾为调经、助孕、安胎的重要治法;2、肝脾与冲任关系密切,调理肝脾在妇科有重要意义。3、气血是维持胞宫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质,调和气血也是妇科的主要治法。4、补肾、调冲任治法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有调节作用。16二、带下:有广义和狭义的概念。生理性带下——润泽女子阴户和阴道的粘液。特点:无色、无臭,质粘而不稠。初潮后出现,经前、经间期、妊娠期稍多,绝经后减少。带下产生机理:肾气盛,阴精在天癸作用下,通过任脉达于胞宫,以濡润阴窍,并受到督脉的温化和带脉约束。17三、妊娠定义:从受孕至分娩的整个过程,称为妊娠。(一)妊娠生理现象1、停经2、早孕反应3、乳胀、乳晕着色4、子宫增大,4-5月自觉胎动5、脉滑,尺脉按之不绝(二)妊娠机理1、肾气充盛,天癸成熟,冲任通盛;2、男精壮,女经调,3、适当的时机——“的候”18四、产育(一)分娩——胎儿和胎衣从母体阴道娩出的过程。1、预产期计算:末次月经之月加9,日加72、临产表现:胎位下移,腰腹阵痛,逐渐加重,小腹重坠,阴道少量出血,离经脉。鉴别:试胎、弄胎(二)产褥——分娩后6周为产褥期。生理特点:阴血骤虚,阳气易浮表现:1、产后1-2日内微热、自汗‘2、子宫缩复,小腹阵痛;3、排出恶露。(三)哺乳精神舒畅,营养充足,乳房清洁,按需哺乳。19第四章女性病理特点第一节病因一、淫邪因素1、寒——阴邪,收引、凝涩,易伤阳气。实寒:风寒、寒湿、饮食生冷虚寒:阳虚内寒2、热——阳邪,伤津、耗气、动血。实热:外热、湿热、热毒、五志化火、饮食辛燥虚热:阴虚内热3、湿——阴邪,重浊、粘腻,阻遏气机。外湿(实):湿邪、湿热、寒湿、湿毒内湿(虚):脾虚、肾虚20二、情志因素1、怒——伤肝,气滞、气逆2、思——伤脾,气结3、恐——伤肾,气下、气乱三、生活因素1、房劳多产——损伤肾气2、饮食失节——损伤脾胃3、劳逸过度——损伤气血4、跌扑损伤——直接伤冲任四、体质因素体质的形成:先天禀赋,后天营养,生活习惯对发病的影响:易感性、病症类型、程度、转归、预后21第二节病机妇科病机特点:直接或间接损伤冲任一、脏腑功能失常影响冲任1、肾:肾气不足——冲任不固封藏失职肾阴亏损——冲任血虚热伏冲任肾阳不足——胞脉虚寒气化失常2、肝:肝气郁结——冲任失常,胞脉阻滞肝郁犯脾,湿浊下注肝气犯胃,胃气上逆郁久化火,热伤冲任肝血不足——阴虚阳亢肝风内动223、脾:脾气不足——冲任不固,血失统摄化源不足,冲任血虚脾阳不振——湿浊内停,下注冲任痰湿内生,壅阻冲任二、气血失调影响冲任1、气分病变:气虚气逆气滞2、血分病变:血寒血热湿热寒湿三、直接损伤胞宫影响冲任1、外邪直中胞宫2、房事、外伤、手术损伤胞宫、胞脉23第五章妇科诊断要点第一节四诊要点一、问诊:1、年龄——注意各期生理特点2、主诉——主症及持续时间3、现病史——起因,发病经过,伴随症状,轻重缓急4、月经史——初潮,周期和经期,末次月经,经量、色、质,经期前后症状绝经年龄和绝经前后症状5、带下——量、色、质、气味,伴随症状6、婚产史——婚龄,孕、产、流产次数,产式、围产期情况流产原因、方式、胚胎或胎儿情况配偶状况,节育或绝育方法、时间7、既往史——与现病史相关疾病及诊治情况8、家族史——遗传病、传染病、肿瘤等9、个人史——职业、环境、嗜好、个性、习惯、社会关系、有害物质接触史等。24二、望诊:1、形神(1)神态——反映病之轻重(2)形体——反映脏腑虚实体格发育毛发乳房阴户2、面色——反映脏腑气血盛衰、邪气消长白——主虚、寒;萎黄——主血虚红——主热;晦黯、黑斑——主肾虚3、唇舌(1)唇色、润燥——反映脾胃、气血情况(2)舌质——反映脏腑寒热、虚实,邪气进退(3)舌苔——反映邪气的性质、深浅,津液之盛衰254、望月经经色深红,质稠——血热;鲜红——虚热;淡红,质稀——气虚、血虚、虚寒紫黯,血块——血瘀5、望带下色白,质稀——脾虚、肾虚色黄,质稠——湿热色赤或五色杂下——热毒6、望恶露7、堕胎、小产之胎块26三、闻诊1、听声音2、嗅气味——经、带、恶露之异味四、切诊1、脉诊:(1)月经脉——滑利为常(2)带下脉(3)妊娠脉——滑利,尺脉按之不绝(4)临产脉(离经脉)——浮大而滑,尺脉转急,中指中节至末端指侧脉动应指(5)产后脉——虚缓平和272、按诊:(1)腹部——腹壁之软硬、温凉、润燥,疼痛的部位、喜按或拒按包块之位置、大小、性质、压痛、固定或可移妊娠子宫之大小,胎位(2)四肢——温凉、润燥、肿胀28第六章妇科疾病治疗原则第一节补肾滋肾一、肾气虚弱——平补肾气(大补元煎、寿胎丸)脾肾气虚——补肾健脾(寿胎丸合四君子汤)二、肾阴不足——滋肾益阴(左归丸、六味地黄丸)阴虚阳亢——滋肾降火(知柏地黄丸)肝肾不足——滋肾养肝(杞菊地黄丸)肝肾为冲任之本,调补肝肾即益冲任之源。三、肾阳虚衰——温肾助阳(肾气丸、右归丸)肾阳虚,气化失常——温肾化气行水(真武汤)脾肾阳虚——温肾健脾(四神丸合健固汤)阴阳互根,滋阴与温阳需适当兼顾。29第二节疏肝养肝一、肝气郁结——疏肝解郁(柴胡疏肝汤、加味乌药汤)肝郁脾虚——疏肝理脾(逍遥散)肝郁肾虚——调肝补肾(定经汤)肝郁化火——清肝泻火(丹栀逍遥散)肝经湿热——泻肝除湿(龙胆泻肝汤)二、肝血不足——养血柔肝(四物汤、养精种玉汤)肝阳上亢——平肝潜阳(三甲复脉汤)肝风内动——镇肝熄风(羚角钩藤汤)30第三节健脾和胃一、脾气虚弱——健脾益气(补中益气汤)脾虚血少——健脾养血(归脾汤)脾阳不振——健脾扶阳(健固汤)脾虚生湿——健脾利湿(完带汤、白术散)脾虚痰浊——健脾化痰除湿(苍附导痰丸)二、脾虚胃失和降——健脾和胃(香砂六君子汤)胃寒受纳失职——温中和胃(理中汤)胃中郁热——清热和胃(白虎汤)胃阴不足——养阴和胃(玉女煎)31第四节调理气血一、气分病1、气虚、气陷——补气、升提;2、气滞、气逆——行气、降气3、气寒——温经扶阳4、气热——清气泄热二、血分病1、血虚——补血、固涩止血2、血瘀——活血化瘀、化瘀止血、破瘀散结3、血热——清热凉血、清营祛瘀、凉血止血清热祛湿、解毒杀虫4、血寒——温经活血、温经养血、温经止血散寒除湿32外治法一、作用:1、祛除病因——清热、解毒、杀虫、散寒、除湿2、缓解症状——止痒、止痛、止血、止带消肿、排脓、生肌二、方法:1、熏洗——用于外阴病变2、冲洗——用于阴道、宫颈病变3、纳药——用于阴道、宫颈病变4、贴敷——用于外阴、乳房病变三、注意事项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