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论治概述》辨证论治——中医学的灵魂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辨证论治的历史孕育于《内经》发挥于《伤寒杂病论》一、辨证论治的含义1、什么是辨证论治?辨——辨别、明察证——证候论——评定、决定治——治疗(1)对证的认识是理解辨证论治的关键证(Syndrome)——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特性概括,包含着病因、病位、性质、正邪力量对比状况等。(疾病的本质反映)(2)辨证论治的概念辨证的过程,是对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所搜集的症状、体征、患病过程等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和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的过程。论治的过程,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对病证具体施治的过程。(3)辨证与论治的关系辨证是论治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治疗结果又可以检验辨证的正确与否辨证和论治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是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统一。2、证与病和症的关系症(Symptom)——指单个的症状,如头痛、发热、腹痛等。(疾病的外在表现)证(Syndrome)——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特性概括,包含着病因、病位、性质、正邪力量对比状况等。(疾病的本质反映)病(Disease)——是指病名,反映疾病的全部过程和基本规律,如感冒、黄疸。(疾病全过程基本矛盾的概括)认识疾病的过程治疗疾病的过程3、证的现代研究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科技部、中医药管理局历年均将证的研究作为重点资助领域;证是机体整体对致病动因作出反应所处的状态;血瘀证、肾虚证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4、中医常见的辨证方法八纲辨证——总纲脏腑辨证——内伤杂病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外感病三焦辨证各有侧重,相互补充二、辨证论治的特性1、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同病异治(TreatingtheSameDiseasewithDifferentMethods)同一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其表现出的证不同,因而应采取不同的治法加以治疗。异病同治(TreatingDifferentDiseaseswiththeSameMethod)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相同的病机,表现相同的证,则应采取相同的治法进行治疗。2、强调个体特异性辨证论治要求诊治疾病因人而异,强调个体特异性。3、恒动变化的观点三、辨证与辨病的关系1、中医临床中辨证与辨病的关系中医强调辨证为主;辨病论治是辨证论治的重要补充。证与病和症的关系示意图症证病辨病有助于提高辨证的预见性、简捷性,重点在全过程;辨证又有助于辨病的具体化、针对性,重点在现阶段。因此,辨病辨证相结合可以相互补充,相得益彰。2、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的关系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即以西医的诊断为纲,先确定病种的范围,然后以中医的辨证为目,予以分型,并从病、证双方考虑其治疗)是当今最通行的中西医结合形式之一。小结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中医学的灵魂;辨证论治要求证同治也同,证异治也异,其特性表现为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强调个体特异性及恒动变化。《病邪辨证》一、风证(一)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2、风性善行而数变3、风为百病之长(二)风证的特点上——易犯高位,易袭肌表。(如:头痛,鼻塞咽痒,身背项疼,汗出恶风)急——发病急,变化快。(如:风疹)动——症状具有震颤动摇的特点。(如:眩晕、振颤、抽搐等)二、寒证(一)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2、风寒性凝滞,主痛3、寒性收引(二)寒证的特点风证外风证:风邪经皮肤肌腠或口鼻、咽喉侵犯人体而产生的病证。内风证:体内阳气亢逆变动而产生的病证。寒证外寒证:感受寒邪所致的病证。内寒证:机体阳气虚衰,导致阴盛而产生的病证。伤寒:寒邪伤于肌表,阻遏卫阳。中寒: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寒——恶寒、四肢不温等痛——头身疼痛、腹痛等收——无汗、肢体蜷缩等白——排泄物清稀无色,面色及舌质舌苔白三、暑证暑邪纯属外邪,暑证只有外感而无内生。暑证独见于夏天。(一)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2、暑性升散,伤津耗气3、暑性夹湿(二)暑证的特点夏季热症——高热,多汗,烦渴,脉洪数伤津耗气——口渴喜饮,倦怠无力,尿赤短少脉数无力暑多夹湿——身热不扬,头身困重,胸闷、呕恶、便溏四、湿证(一)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湿性重浊2、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3、湿性粘滞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二)湿证的特点重——头重如裹,周身困重,关节疼痛重着,易袭下位。着——小便混浊,大便溏泻,下痢粘液,舌苔厚腻。滞——病程缠绵难愈,大便粘滞不爽,小便淋漓不畅。五、燥证(一)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2、燥易伤肺(二)燥证的特点肺胃津伤——口干鼻燥,干咳无痰,或少痰,或痰中带血等阴血不足——毛发干枯不荣,肌肤甲错,大便干结,舌光无苔等湿证外湿证:感受湿邪所致的病证。内湿证:机体津液代谢失常,聚而成湿而产生的病证。燥证外燥证:感受燥邪所致的病证。内燥证:由于热盛伤津耗液、或汗、吐、下太过,或失血过多,致机体阴津亏虚而产生的病证。六、火(热)证(一)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火为阳邪,其性炎上2.易伤津耗气3.易生风动血4.易致肿疡5.易扰心神(二)火证的特点炎上发赤——面红目赤,口舌糜烂,牙龈肿痛,咽喉红肿,疮疡痈肿、发热、小便短赤、舌质红消灼阴津——汗大出,口渴喜饮,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苔黄燥火性急迫——热极生风,迫血妄行,心神受扰七、郁证郁证的临床特点1、气郁则胀——轻者胀闷,可兼隐痛,症状时增时减2、气郁则痛——重者疼痛,时作时止。3、气郁则聚——更甚者痞满,发作有时,聚散无常,部位不定。八、瘀证瘀血——是指体内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瘀证——是瘀血所产生的病证。(一)瘀血形成的原因1、阻滞于血脉中的瘀血气虚、气滞推动障碍血行不畅;血寒血液凝滞不畅;血热血受热邪煎熬而粘浓血行结滞。2、离经之瘀血外伤、气虚统摄失职血溢出于脉外;血热迫血妄行血溢出于脉外。(二)血瘀证的临床特点疼痛——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夜间更甚。肿块——肿块固定不移,在体表局部青紫肿胀,在体内多为肿块,质硬,位置固定不移。出血——血色紫暗或夹有块状。紫绀——面色紫暗,口唇、爪甲青紫。舌质——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舌下静脉曲张。脉象——脉象常见为沉涩、细涩、弦涩等。九、痰证火证外火证:感受火热之邪所致的病证。内火证:由火热内生而产生的病证。痰——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病理产物。有形之痰——视之可见,触之可及,闻之有声者。无形之痰——不能直接觉察,而是通过辨证求因的方法来判断出的病因。痰证——泛指痰涎停留于体内而引起的各种病证。(一)水、湿、痰、饮之间关系湿为水液弥散浸渍于人体组织中的状态,湿聚为水,积水成饮,饮凝成痰;稠为痰,稀为饮,更清者为水。水、湿、痰、饮不能截然分开,常统称“水湿“、“水饮”、“痰湿”、“痰饮”。(二)痰证的成因肺、脾、肾功能失常,人体津液输布和排泄障碍。(三)痰证的致病特点1、阻滞气机、气血2、致病广泛,变化多端3、重浊粘滞缠绵十、食证食证——饮食不节所致的病证,又称食滞或食积。食滞的致病特点1、不纳2、不运3、积滞《八纲辨证》概述八纲(EightPrincipalSyndromes)——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八纲辨证(DifferentiatingPathologicConditionsinaccordancewiththeEightPrincipalSyndromes)——是根据四诊取得的材料,进行综合分析,以探求疾病的大体类别、部位、性质、正邪盛衰等情况,归纳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八纲辨证——各种辨证的总纲阴阳两纲——八纲中的总纲一、表里辨证(DifferentiationofExteriorandInteriorSyndromes)表里是说明病变部位内外和病势深浅的两纲表里辨证的概念:表——皮毛、肌肤里——脏腑、血脉、骨髓表证——指病在皮毛、肌肤,病位浅在者。病情轻里证——指病在脏腑、血脉、骨髓,病位深在者。病情重表里辨证——以表里为纲来分析归纳临床证候,以辨别疾病部位和病势深浅的辨证方法。适用于外感病表里辨证的意义:可察知病情的轻重深浅及病理变化趋势。表证——病浅而轻表邪入里——为病进性质病位类别邪正盛衰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疾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里证——病深而重里邪出表——为病退1、表证(exteriorsyndrome)表证是病位浅在肌肤的证候。一般指六淫外邪从皮毛、口鼻侵入机体而引起的外感病初起阶段。【特点】:起病急、病程短。【临床表现】:以发热恶寒(或恶风),舌苔薄白,脉浮为主。常兼见头身疼痛、鼻塞,咳嗽等症状。【治法】:辛散解表“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2、里证(Interiorsyndrome)里证是病位深在于内(脏腑、气血、骨髓等)的证候。多见于外感病中、后期阶段或内伤杂病。里证的成因:表邪不解,内传入里;外邪直接入侵内脏而成;情志内伤、劳倦、饮食等因素,直接引起脏腑机能障碍而成。【特点】:起病缓、病程长。【临床表现】:病因复杂、病位广泛,症状繁多。【治法】:随具体证侯而定3、外感病表证与里证的鉴别二、寒热辨证(DifferentiationofColdandHeatSyndromes)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纲,是用以概括机体阴阳盛衰的两类证候。“阴盛则寒”——实寒证“阳盛则热”——实热证“阳虚则寒”——虚寒证“阴虚则热”——虚热证寒热辨证——以寒热为纲来分析临床证候,说明疾病性质的辨证方法。1、寒证(Coldsyndrome)胸腹症状及二便变化头身疼痛脉大而数脉浮舌苔常有异常表现舌苔常无变化咳咯浊痰、喘息气粗或有胸痛鼻塞流涕、咽痛咳嗽但热不寒发热恶寒里证表证寒证是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机体的机能活动衰减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恶寒喜暖、口淡不渴、面色苍白、肢冷踡卧,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迟或紧。【治法】:温以祛寒2、热证(Heatsyndrome)热证是感受热邪,或阳盛阴虚,机体的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发热喜凉,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烦躁不宁、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质红,苔黄,脉数。【治法】:清热泻火(或清热养阴)3、寒证与热证的鉴别三、虚实辨证(DifferentiationofExcessanddeficiencySyndromes)虚实是辨别人体的正气强弱和邪气盛衰的两纲。正气不足邪气过盛虚证实证邪气不盛正气未衰《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虚实辨证——以虚实为纲来分析归纳临床证候,说明邪正双方力量对比及斗争情况的辨证方法。1、虚证(deficiencysyndrome)虚证是正气不足所表现的证候。先天不足饮食失调,后天之本不固数或兼洪大迟或沉细脉象舌红,苔黄干舌淡,苔白润舌象混浊灼热,黄稠臭秽澄沏清冷,无色无味排泄物小便短赤、大便燥结小便清长、大便稀溏二便热冷四肢红白面色渴喜冷饮不渴口渴恶热喜凉恶寒喜温寒热热症寒症见症成因七情劳倦,内伤脏腑气血房劳过度,耗伤肾脏元真久病失治误治,损伤正气【临床表现】:包括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等不同证侯,临床表现不一。常见有:面色苍白或萎黄,精神萎靡,身疲乏力,气短,形寒肢冷或五心烦热,自汗盗汗,二便失禁,舌少苔或无苔,脉虚无力等。【治法】:补虚扶正。“虚则补之”(温阳益气、养血滋阴)2、实证(Excesssyndrome)实证是由邪气过盛所表现的证候。(正气犹能抵抗,未至亏损)成因:外邪侵入人体。脏腑功能失调,代谢障碍,以致痰饮、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停留体内所致。【临床表现】:由于病邪的性质及其侵犯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不一。常见有:高热,腹胀痛拒按,胸闷烦躁,甚至神昏谵语,声高气粗,痰涎壅盛,大便秘结,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