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2016年6月考试《中医护理学基础》考查课试题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20分。)V1.急性胃痛应首选下列和穴A.中脘B.足三里C.梁丘D.胃俞满分:1分2.关于肾病的生活起居护理措施,错误的是A.病人都需绝对卧床休息B.节制房事C.注意保暖,严防感冒D.多休息,勿劳累满分:1分3.提插补泻的泻法叙述正确的是A.频率慢B.重提轻插C.幅度小D.先浅后深满分:1分4.异气是指下列哪种病邪A.六淫B.风邪C.暑邪D.疫毒满分:1分5.循行“连舌本散舌下”的经脉是A.手少阴经B.足太阴经C.足厥阴经D.足少阴经满分:1分6.双侧髂嵴高点间水平线,相当于A.第1腰椎B.第2腰椎C.第3腰椎D.第4腰椎满分:1分7.引导方中药物的药力直达病所的药物属于A.君药B.臣药C.佐药D.使药满分:1分8.十二经脉中,同名的阳经与阳经交接部位是A.手足末端B.胸部C.腹部D.头面部满分:1分9.具有剂量少,吸收较快,服用方便,口感适宜特点的剂型是A.汤剂B.散剂C.酒剂D.口服液满分:1分10.下列各项,属于母子关系的是A.金和木B.金和水C.金和火D.木和土满分:1分11.肝开窍于A.目B.耳C.舌D.爪满分:1分12.方中不可缺少的药物为A.君药B.臣药C.佐药D.使药满分:1分13.一般不宜留针的是A.痉挛性疾病B.小儿患者C.顽固性疾病D.疼痛性疾病满分:1分14.八会穴中之血会是A.血海B.太渊C.膈俞D.绝骨满分:1分15.推动血液运行的基本动力是A.心的功能B.脾的功能C.肝的功能D.肺的功能满分:1分16.适用于手指关节的推拿手法有A.揉法B.捏法C.拿法D.捻法满分:1分17.接触的面积大,压力轻柔,故适用于面部的手法是A.掌按法B.抹法C.大鱼际揉法D.指揉法满分:1分18.提示疾病发展转折点的是A.自汗B.盗汗C.大汗D.战汗满分:1分19.下列哪项不属于气机升降失常A.气虚B.气滞C.气逆D.气脱满分:1分20.内脏下垂主要是因为A.气滞B.气逆C.气陷D.气脱满分:1分二、主观填空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V1.气运动的基本形式是升,降,出,入。试题满分:4分第1空、满分:1分第2空、满分:1分第3空、满分:1分第4空、满分:1分2.《类证治裁·喘症》说“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试题满分:2分第1空、满分:1分第2空、满分:1分3.肝与脾生理上的关系,主要在于肝的疏泄功能对脾的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在血的生成、贮藏及运等方面的密切联系。试题满分:2分第1空、满分:1分第2空、满分:1分4.按骨度分寸法,印堂穴到大椎穴为18寸,小海穴至阳谷穴为12寸。试题满分:2分第1空、满分:1分第2空、满分:1分5.五行相乘的顺序与相克一致;五行相侮的顺序与相克相反。试题满分:2分第1空、满分:1分第2空、满分:1分6.健胃药的服药时间应在饭前,消导药的服药时间应在饭后。试题满分:2分第1空、满分:1分第2空、满分:1分7.心与脾生理上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生成和血液运行方面。试题满分:2分第1空、满分:1分第2空、满分:1分8.阴阳的相对性主要表现在相互转化性和无限可分性两个方面。试题满分:2分第1空、满分:1分第2空、满分:1分9.肝阳上亢的护治原则是平肝潜阳。试题满分:1分第1空、满分:1分10.能够根据病情的变化而随证加减的剂型为汤剂。试题满分:1分第1空、满分:1分三、名词解释(共5道试题,共25分。)V1.直接灸答:直接灸是艾炷灸的一种,又称明灸、着肤灸。是将艾炷直接放在穴位皮肤上施灸的一种方法。根据灸后对皮肤刺激程度的不同,分有瘢痕灸和无瘢痕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满分:5分2.既病防变答:既病防变,又可以说是有病早治,防止病变。古称“差后防复”,是指疾病刚痊愈,正处于恢复期,但正气尚未得元,因调养不当,旧病复发或滋生其他病者,事先采取的防治措施。或指疾病症状虽已消失,因治疗不彻底,病根未除,潜伏于体内,受某种因素诱发,使旧病复发所采取的防治措施。总之,是指人体在患病之后,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截断疾病的发展、传变或复发,同时注意疾病痊愈后预防复发,巩固疗效。尤其是对传染性疾病,更应防止恶性或不良性变化,以防止传播条件的产生。疾病防变在临床上可应用于多种急、慢性病中,中医药防变对于咳喘、慢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胃炎、胆石症、高血压症、脑血管意外、癌症等,均有积极作用,可有效阻止或减缓疾病向不良方面转化。满分:5分3.疠气答:疠气又名戾气,病因学名词。见《瘟疫论》等。即疫疠之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邪。是温疫病和某些外科感染的在中医文献中,又有“瘟疫”、“疫毒”、“戾气”、“异气”、“毒气”、“乖戾之气”等名称。戾气有多种,某一特异的戾气可引起相应的疾患。通过空气传染或直接接触传染,既可散发,又可成流行之疫。《诸病源候卷十:“人感乘戾之气而生病,则病气转相染易,乃至灭门。”疠气侵人,导致多种疫疠病,又称疫病,瘟病,或瘟疫病。疠气致病,具有发病急聚、病情较重、症状相似、传染性强、易于流行等特点。满分:5分4.方剂学答: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药学各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方剂学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选择恰当的药物合理配伍,酌定合适的剂量、剂型、用法。方剂学于20世纪50年代方剂理论体系才得以初步形成,方剂学才逐渐地从中医药学中分化出来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基础和临床的双重属性,联系中医基础和临床,沟通中医和中药,衔接传统中医和现代生命科学。方剂学的基本任务是阐明方剂与病证之间治法的关系,揭示构成方剂的诸要素与功效之间的关系。方剂学研究指导原则以中医学术思想为基础,以科学方法论为指导,以方剂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揭示方剂学科规律的研究方法。方剂学与现代药理、化学、制剂及生命科学等多学科的渗透,运用实验研究的手段,从实证的角度认识方剂效用与方内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阐明方剂效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发现方剂的潜在功效和新用途以及改进传统剂型,研发复满分:5分5.寒证答:因感受寒邪,或内伤久病,阳气亏虚,或过服生冷,阴寒内盛而引起的,并以寒冷为临床特点的一类病证。寒证是人体基础代谢偏低的一种病证,常可以导致畏寒怕冷,四肢不温等病症产生,并且由于代谢偏低而血管收缩,所以可能会出现寒痛,或者会导致消化道蠕动加快,出现寒泻等等。某些器官功能减退,可能会导致寒证,如肝肾功能减退则容易出现寒证。而饮食不足也会导致寒证出现。寒证还有表寒和里寒之分,上述的可以看作是里寒。表寒常常由外感风寒所致,表寒可以导致很多病症出现,如尿频尿急满分:5分四、简答题(共4道试题,共35分。)V1.女子胞的生理功能主要与哪些内脏有关?试作具体说明。答:女子胞,又名胞宫、胞脏、子宫、子脏等。为奇恒之腑之一,主月经和孕育胎儿。从现代生理学来看,它应包括妇女整个内生殖器官。女子胞与肾脏及冲脉,任脉关系最为密切,因为人的生殖发育机能由肾的精气所主,而冲、任二脉同起于胞中,当肾中精气旺盛,冲任二脉气血充盈时,则月经守信按月来潮,便具有生殖和养育胞胎的能力。《素间·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若肾中精气不充,冲任二脉气血不足,就会出现月经不调,经闭或不孕等症。此外,女子胞与心、脾、肝三脏关系也很密切,因月经来潮,以及胎儿的充养均依赖营血。心主血脉,肝主藏血,脾统血又是生血之源,所以当心、肝、脾三脏上述功能失调时,亦往往影响胞宫的生理功能。如常见的心脾两虚证,因化血无源,或思虑太过,心血暗耗,而月经量减少,衍期或经闭,若脾气虚不能统摄血液,而致月经淋漓不止,若脾气虚而中气下陷,还可导致胞宫脱垂,若肝气郁结疏泄失职,致血瘀不行,则经闭,或血瘀胞中等。满分:7分2.火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答:1、火热为阳邪,易伤津耗气火热伤人,机体阳气亢盛,临床上表现出高热、恶热、面赤、脉洪数等明显现象。火热既可以迫津液外泄而多汗,又可以直接消灼津液,出现口渴喜饮,咽干舌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伤津的症状;由于“壮火食气”和气随津耗,临床上还可出现体倦乏力少气等气虚症状。2火热之邪炎上火热具有向上燔烧的特性,故临床上病症多见于上部,如头痛、面红、咽喉红肿、牙龈肿痛、口腔糜烂等病症。3火热易生风动血火热燔灼肝经,劫耗津血,导致经脉失养而肝风内动,及热极生风,出现高热、神昏、四肢抽搐、两目上视、角弓反张;火热之邪,迫血妄行,或灼伤脉络,引起各种出血的病症。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皮肤发斑、崩漏等病症。4火热易扰心神火热与心相通应,入于营血,扰乱心神,可出现心烦失眠或者狂躁不安,神昏谵语等病症。满分:8分3.试述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其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答: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学说认为阴阳对立统一的运动变化,是自然界万物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本规律。相互关联的阴阳对立双方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运动变化中,具有交合感应、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几个方面的关系。一、阴阳交合感应,指阴阳二气相互感应而交合,亦即相互发生作用的过程。二、阴阳对立制约,是指阴阳双方既存在着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又存在相互制约、相互抑制的关系。三、阴阳互根互用,是指阴阳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为用,互为根本的关系。四、阴阳消长平衡,是指阴阳对立双方不是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而是在一定程度、一定时间始终处于此盛彼衰,此增彼减,此进彼退的运动变化之中,并在动态的过程中保持着相对的平衡。五、阴阳相互转化,是指阴阳对立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对立的另一方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满分:10分4.消化功能障碍,为什么可以从肝论治?体阴而用阳,集阴阳气血于一身,成为阴阳统一之体。故其病理变化复杂多端,每易形成肝气抑郁,郁久化火,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等肝气、肝火、肝阳、肝风之变,且肝之阴血又易于亏损。中医讲究五行,五行相生相克,木克土,肝属木,脾属土,故肝克脾,所以治肝才能防止其克脾,使脾的功能恢复。因此临床多法“治肝以安胃”之说,从肝论治。3.脾为五脏之一,位于中焦,居于上腹部,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和主统血,是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是说脾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不溢出脉外的功能,即人体统血机制主要由脾调控。生成血液的基本物质是水谷精微所化生的营气,津液以及肾精。其中营气与津液都是脾胃运化传输水谷精微所产生的,“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古代中医文献记载:“脾主裹血,温五脏,主藏意”。明代御医薛立斋先于张景岳,指出:“心主血,肝藏血,亦能统摄与脾,补脾与胃,血自生矣”。由此可见,传统中医对消化功能障碍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故可以从肝论治。满分: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