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方临床运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医经方临床运用山东省立医院司国民经方不流行的原因不敢用不想用不会用第一、二种人不是很多,更多的是第三种。经方热的思考应用准确疗效确切灵活加减主治扩大盲目跟风唯我自大支持第一、二种人,防止第三种人。定义特点理解应用举例经方中医经方概念其说有三:1.汉以前临床医方著作及方剂的泛称。《汉书·艺文志》:“方技略”:“经方十一家,二百七十四卷。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结,反之于平。”2.经典医著中的方剂。指《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方剂。3.专指《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方剂。即张仲景方。《金匮心典·徐序》:“惟仲景则独祖经方,而集其大成,惟此两书,真所谓经方之祖。”通常所说经方,多指第三说。经方与时方、成方、现代方•经方就是古方,主要指汉唐以前的方剂,以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方为代表。《伤寒论》载方113首,《金匮要略》载方262首,除去重复的,共计178方,用药151味。后世中医学家称《伤寒杂病论》为“活人之书”、“方书之祖”,赞誉张仲景为“医圣”。•时方——是指宋元以后的方剂,也指近代医生师承授受的常规方、流行方、通套方。•成方(传统方)——包括古方、经方、时方•现代方——建国后的处方经方的特点经方的特点•配伍严谨•主药突出•方证明确•注重胃气•将息有法•煎服特色配伍严谨•纵观仲景诸方,大多药味精简,一般方剂多5-7味中药组成,药物的选择也非常精悍,往往一药多能,方中的君臣佐使的配伍也非常严谨。•加减严谨,一药变化即成新方•比例严谨,加减一药方中剂量亦变•剂量严格,比例不同亦为新方配伍严谨•如《伤寒论》中麻黄汤,主治外感表实证,•麻黄既能发越人体阳气,又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为之君;•桂枝既能温经散寒,又能透营达卫,为之臣;•杏仁既能降肺气,又能散风寒,为之佐;•炙甘草既能调和宣降之麻、杏,又能缓和麻、桂相合的峻烈之性,使汗出不致过猛而伤耗正气,是使药而兼佐药之义。•廖廖四味,君臣佐使配伍严谨,堪称经方中之经典之方。配伍严谨•再以桂枝汤为例。•组成: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治疗太阳中风表虚证。•芍药加到六两——桂枝加芍药汤——治疗太阴病腹满时痛者;•去芍药——桂枝去芍药汤——治疗“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配伍严谨•加葛根四两——桂枝加葛根汤——治疗太阳中风兼颈项强直不舒者;•加炮附子一枚——桂枝加附子汤——治疗“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增加剂量,减少剂量,增一味药,减一味药,治疗的病证均有不同,都有明确的依据或说法。配伍严谨•再如经方四逆汤与通脉四逆汤,二方都由附子、干姜、炙甘草三味组成。•前方姜、附用量比较小,主治阴盛阳微而致食入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手足寒,干呕,脉弦迟等证候,有回阳救逆的功用。•后方姜、附用量比较大,主治阴盛格阳于外而致四肢厥逆,里寒外热,身反不恶寒,下利清谷,脉微欲绝的证候,有回阳逐阴,通脉救逆的功用。由此可知,经方药量的增加或减少,可以是单纯的改变,也可以随着组成的配伍关系的改变而改变。配伍严谨•用经方时某个病的一组症状中有一两个兼证,这个方子不能涉及则加上一味治这个兼证的药物,如:小柴胡汤治少阳病时,见腹痛加芍药;桂枝汤解外见喘者加厚朴杏子;栀子豉汤治心烦见呕者加生姜,•再则所加药物不可与原方相违,如:桂枝汤解外,即使见咳喘,也不可加收敛之剂;小建中汤补中,既使见失眠亦慎用重镇之品。•加味不应全面统筹,能少加不多加,如:白虎汤口渴加人参,是因其生津又益气,而不用瓜蒌根和党参。配伍严谨•另一方面,用经方时其方中某一味药(不是主药)妨碍病中某个症的去除则把此药减掉,如:理中汤见下利用白术而呕者去白术,是因为白术药势向上,呕则不宜,故去之;小青龙汤治外感有水气,用麻黄宜发,若小便不利,水溢在下又当去之。主药突出•《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纲,其所出113方分属于六经,方随证设,证药合机,组成各病各症的主方。然六经病机不一,故各自有本经的主方,如:太阳病的麻黄汤、桂枝汤;阳明病的白虎汤、承气汤;少阳病的小柴胡汤、黄芩汤;太阴病的理中汤;少阴病的四逆汤;厥阴病的乌梅丸。主药突出•所谓主药,一是指药物在方中起主导作用,一是针对病机起主治作用。论中共计98味药,其中可称主药者,按六经病证的主方来分,如:太阳病的麻黄、桂枝;阳明病的石膏、知母、大黄、芒硝;少阳病的柴胡、黄芩;太阴病的人参、白术;少阴病的附子、干姜;厥阴病的吴茱萸、当归;即是各经的主药。方证明确•经方运用,常常灵活多变,方随法变,药因证异,有的放矢,灵活而不离辨证论治的原则。如治胸痹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用栝蒌薤白白酒汤治疗;在此基础上出现不得卧,便用栝蒌薤白半夏汤治疗;出现心中痞气,胁下之气逆抢心,便改用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唐容川谓仲景用药之法“全凭乎证,添一证则添一药,易一证亦易一药”。方证明确•立方以辨证为准绳太阳病,病位在表,总应“汗而发之”,但同时风寒表证,却有表实、表虚之异,至于太阳病的兼证、合病、并病及误治后的变证、坏证,亦每随证立方。如伤寒表实,兼里有郁热、不汗出而烦躁者,设大青龙汤内夹饮邪,咳嗽而喘者,设小青龙汤。结胸证,为邪热与有形之痰水互结在胸,故用大陷胸汤泻热逐水。痞证,为无形之邪滞留胸膈,故以五泻心汤开结散痞协热利者,用葛根芩连汤解表,兼清肠热表热里寒之力,又以桂枝人参汤解表温中。注重胃气•桂枝汤中:桂枝辛甘健胃,生姜味辛开胃,同时配合甘草、大枣纯甘之品,甘入脾,能补脾健胃,起到补益胃气的作用。芍药防发散太过进一步伤正。这五味药配伍,既能发汗解表,更能保胃健胃,安中养液。服桂枝汤后“需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药用辛甘性温之品鼓舞胃气,再啜粥补充化源,如此则精气充足,正气强盛,再一有汗,表邪即解。•白虎汤中有大寒的石膏,再配以粳米六合以保胃气,白虎加人参汤证,是在津液大伤,大渴,舌上干燥而烦的情况下,加人参保胃气生津液。煎服特色•经方的煎服法是非常讲究的,必须按方后煎服的要求去实施,才能增强其临床效益。•首先是煎药法。根据药物的性能和配伍的需要,有轻煎、久煎、先煎、后煎等不同煎法。如论中用麻黄多数是先煎去上沫,麻桂各半汤等三个麻桂合方中,麻黄只是先煎一二沸,取药味轻扬,宣肺达表。又如半夏泻心汤煎两次合煎混合,黄连汤煎一次不混合,两者除药味增减外,还赖不同煎法以体现其差异。此外,在一剂药中分别煎煮的,如大承气汤之先煮厚朴、枳实,去渣内大黄,更煮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尔后分服,这样四味药都恰当汲取其有效成分。煎服特色•其次是服药法。服药方法,有顿服,有2次分服,有一剂分3次服,有昼夜周12时服药等法。如桂枝汤的服法,有一剂分3次服,有昼夜周12时服药等法。如桂枝汤的服法,有初服一升,汗出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三服,病重昼夜服。若1剂病犹在,更作第2剂,乃至3剂,继续分服。凡此服药之法,与今之临床千篇一律的1剂2服、日服1剂,显然大有区别。如何理解经方•现行的失误•有些人不理解经方本义,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比如只知五苓散治水肿,真武汤治肾炎,炙甘草治冠心病,而不了解它们为什么能治,治哪一种类型,盲目用之则有的有效,有的无效;也有些人用经方加减治病,用经方之义而非经方之药,加减后的经方面目全非。如有用射干麻黄汤治哮喘者,方中只射干、麻黄两味,余药皆为加减,用之无效,实为失经方之原义。•理解要点•①要看其出处;•从经方出现的原条文或原著,原病案中去看,原作者为什么用此方,道理何在,亦即了解这个方子产出的背景,从病证两方面认识它。•如:五苓散,仲景用之是为太阳病汗不得法伤及三焦气化而成的微热消渴而设,因而不可见水就用五苓散。其治消渴这个症状,现代临床多与糖尿病相联系,临床时则完全不一样,糖尿病的消渴是随饮随消,多饮多尿,而五苓散所治消渴是气化不利,随饮随消但小便不利,饮多则吐名曰水逆。•②要看方义:•药有个性之长,方有合群之妙,妙在何处,那就是数药组合形成了一个方义(灵魂)。看中医经方就要看方义(凡经方皆有方义,无方义的方子绝不会成为经方),•看方义,就要看配伍及用量,配伍应有君臣佐使,用量应主次之分,全方组合有一个主题。•如桂枝汤;桂枝三两为君,芍药三两为臣,佑以姜枣,使以甘草,配伍是一文一武,一阴一阳,意在调营卫和阴阳。•如半夏泻心汤为辛开苦降,黄连汤为清上温下。具体到量,主药量应大,•如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枢转气机,柴胡必须重用,而人参、甘草的量不应大于柴胡量的一半。•③要看煎服法;•经方每于方后皆有方后注解,不可不看,其煎煮时间,先煎某药,后入某药,或煎两次,或煎一次,或渍而不煎,以及服药次数等,皆有法度,违其法则减效。•④要看性、位、势:•中医经方应有定性、定位、定势,其性有寒热如白头翁汤、桃花汤,位有上下内外,如陷胸汤、四逆汤、理中汤、桂枝汤,势有升降,如瓜蒂散、承气汤,应因病而投。如何应用经方原方应用拓展病1方药加减拓展证2合方应用拓展范围3现代药理研究拓展依据4•原方应用拓展病:《伤寒论》中的第101条所述:“伤寒中风,柴胡证,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如小柴胡汤有四大证,七或然证,一主脉,临床上不可能都出现,只要有一两个证即可应用,白虎汤有四大证,临床上有一证亦可应用,但应用经方的前提是这个证必须是主证,且这个证的病机必须符合经方的方义,亦即临证时应抓主证,析主证,如低热用小柴胡汤,这个低热应是由于少阳枢机不利;口渴用白虎汤,这个口渴一定是由内热伤津所致。•经方原适应症状往往较多,临证时不需要等到主要症状明显才用此方,如果出现一至两个可以反映患者基本病机时即可用之。•如真武汤,有心下悸、头眩、身颤,振振欲擗地、腹痛、小便不利或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乃至或呕、或咳等等。•但其病机皆缘于阳虚水泛。临证只要见到上述一两个主症,求其病机乃因阳气虚衰,水邪泛溢者,即可用真武汤治愈。•方药加减拓展证:经方通过加减,其适应范围扩大,更有益于临床,但加减是有序的,《药治通义》言“用方之妙莫过于加减,用方之难亦莫过于加减”。•药味--如小柴胡汤治少阳病时,见腹痛加芍药,桂枝汤解外见喘者加厚朴杏子;栀子豉汤治心烦见呕者加生姜,理中汤见下利用白术而呕者去白术,是因为白术药势向上,呕则不宜,故去之,小青龙汤治外感有水气,用麻黄宜发,若小便不利,水溢在下又当去之。•药量--如中阳虚而寒凝脾络之大腹弥漫性疼痛,可用桂枝加大黄芍药汤,若见下利则大黄芍药减量。再者体质因素决定药量多少,经方有强人加赢者减的注解,如十枣汤“强人服一钱匕,赢者服半钱”,原方出入加减[例1]患者女,40岁,荨麻疹。大块风疹,易出汗,压迫处风疹尤甚。桂枝汤加白鲜皮、丹皮等。桂枝6g赤芍6g甘草3g生姜3片大枣6g丹皮6g白鲜皮15g提示: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原方出入加减[例2]患者女,46岁,颅内肿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已失去手术机会,每6小时用一次甘露醇,中间2次交替使用高渗糖,但仍头痛、恶心、呕吐,渴欲饮水,水入即吐。五苓散加减。猪苓60~90g茯苓15g白术9g桂枝3g白茅根30g泽泻15g酒军10~15g提示: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金匮要略》•合方应用拓展范围•经方与经方•经方与时方•经方合用,联合作用:•如《伤寒论》中没有适应湿热下利兼有表寒的专方,若把葛根汤与葛根芩连汤合二为一,就可补仲景之不逮,临床运用效果甚佳。•如柴胡陷胸汤、柴苓汤、柴白汤等,皆是几个《伤寒论》方化裁而成,以解决单方解决不了的问题。•仲景已示范,如桂枝麻黄各半汤、柴胡桂枝汤等。•分解夹杂证的辨证方法•①有者求之——毋面面俱到,只要有主证及病机与其经方主治相和者;•②无者求之——并排除该方的禁忌证;•③相关者求之——掌握相关病机,分析各组合证间是否具有相关性及其程度。•④对应方孰轻孰重(剂量)•经方与时方合用,增强其适应证和疗效。•桂枝汤合玉屏风散,治虚

1 / 6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