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人教版历史知识点10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考点《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世界现代史)(一)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1、彼得格勒起义3页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了彼得格勒的起义的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领导起义。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2、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5页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3、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新经济政策7页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4、苏联的成立7页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当时加入苏联的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苏联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5、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8-10页1928~1937年,苏联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在全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苏联在1936年通过了宪法,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起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6、《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巴黎和会)5页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在巴黎召开了会议。操纵国是英、法、美。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等问题做出的规定包括:领土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7、《九国公约》与华盛顿会议1921~1922年,美、英、法、日、意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在这次会议上起主要作用的是美、英、日三国。7页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这个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这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华盛顿会议是凡尔赛会议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第4课经济大危机8、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21页1924~1929年间,资本主义世界基本上处于相对稳定时期。1929年,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终于在美国爆发。影响:经济危机中,人民群众深受其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就业工人的工资大幅度一降。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9、罗斯福新政23页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开始实行新政。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评价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10、国会纵火案和反犹狂潮26-27页1933年希特勒上台,集总统和总理大权于一身,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纳粹党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逮捕和迫害大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德国法西斯还掀起了迫害犹太人的狂潮。1936年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德、意、日在国法西斯相互勾结起来,形成侵略集团。这个集团称为“柏林—罗马—东京”,又称轴心国集团。(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1、慕尼黑阴谋34页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的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慕尼黑阴谋。12、绥靖政策的实质和影响35页20世纪30年代,德、意、日三国法西斯在世界各地不断进行侵略活动,这些侵略活动使西方大国的利益受到一定损害。西方须大国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不满,但又害怕法西斯国家的战争讹诈。它们想将战争的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因此,它们对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希望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人们把这种政策称为绥靖政策,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绥靖政策的影响极其恶劣,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13、德国突袭波兰1939年9月1日,德国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进攻。英法再也无路可退,只得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35页1941年6月,德国掉头向东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直逼苏联首都莫斯科。苏联军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英勇抗击侵略者,使德军占领莫斯科的企图没有能得逞。14、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军队出动大批飞机,不宣而战,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37页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15、《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39页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会议期间,各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16、雅尔塔会议40页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的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决定打败德国以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同时,还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17、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作用40-41页1942年7月,希特勒集中强大的兵力,分兵两路,进攻苏联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苏军进行了英勇抵抗,誓死保卫斯大林格勒。第二年2月,苏军开始向德军展开进攻。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18、诺曼底登陆的作用41页1944年6月6日凌晨,法国诺曼底附近的英吉利海峡突然万船齐发、万为炮齐鸣,美、英等反法西斯盟军向德国发动了猛烈攻击。盟军很快突破了德国的顽强抵抗,登上了欧洲大陆。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19、二战的结束的标志41-42页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1945年8月15日,走投无路的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四)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第8课美国经济的发展20、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48-49页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发展尤其迅速,呈现一片繁荣景象。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受到经济危机的严重打击,经济地位下降。8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政府调整经济政策,经济形势逐渐好转,但债务负担加重。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逐渐有了持续稳定发展,美国进入了新经济时代。新经济的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21、欧洲联盟52页20世纪60年代,法国和联邦德国西欧国家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组织,对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欧盟各国将逐步使用单一的货币——欧元;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成员国公民有统一的欧洲护照,不同国家的人可以自由地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等。它的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到2004年,它已拥有25个成员国。欧盟成立后,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欧盟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22、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主要史实54-55页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近二十年间,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在钢铁、汽车、船舶、电器等许多重要生产领域,日本都名列世界前列。1974年~1975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使日本经济受到重大打击,日本经济发展的速度一度减缓。80年代中期以后中,日本实行“科技立国”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1964年,日本东京成功地举办了奥运会。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也开始膨胀,军费支出不断增加,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五)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23、赫鲁晓夫改革的史实60-61页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担任苏联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后,开始进行改革。赫鲁晓夫主要是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他的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入60年代的,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24、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的解体61-62页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针对苏联经济发展面临的停滞局面,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80年代后期,戈尔巴乔夫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到政治方面家。此后,苏联的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其主要表现为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1991年8月19日,正当新联盟条约即将签署之际,由8名苏联高级官员组成的“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政变。不到三天,他们就失败了。这一次事件后,戈尔巴乔夫实际上失去了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苏联的分裂进步加快。1991年底,苏联解体。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25、匈牙利改革65页二战以后,一些欧洲和亚洲国家相继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走了不少弯路。它们先后进行了改革以推动经济发展。其中匈牙利的改革较为突出。改革的措施主要有:在政治上,改善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稳定政治局势。在经济上,针对国民经济比例严重调的现象,降低积累率,放慢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调整农业政策,废除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国家取消对合作社和国营农场的指令性计划,改用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进行调节;在工业方面也进行了管理体制的改革。(六)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第12课亚非拉的奋起26、印巴分治70页二战后初期,亚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涨,印度再次出现民族独立运动高潮。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但决定把原来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行印巴分治。印巴分治后,遗留下不少严重问题。印度教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更造成印巴之间的严重对立,产生了深远影响。27、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的及其回归72-73页1952年,埃及爆发了反帝反封建革命。以纳赛尔为首的革命力量发动武装起义,赢得埃及的真正独立。1956年,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巴拿马逐步从美国人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的海关、邮政、司法等权力。到1999年底,终于收回运河的全部主权。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28、中东战争76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建立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决议。1948年,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国建立;以色列国成立后至1973年,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国之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