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01.中医诊断学——是论述中医诊断疾病,辨别证候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的一门课程。02.主诉——病人就诊时陈述的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时间。03.壮热——病人高热不退,但恶热不恶寒,多见于里热证极期阶段。04.潮热——病人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如潮汐之有定时。05.气虚发热——长期低热,烦劳则甚,兼见少气自汗,倦怠乏力,因脾虚气陷,郁而发热。06.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见于半表半里证或疟疾病。07.自汗——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更甚者,多见于气虚、阳虚。08.盗汗——入睡时汗出,醒后汗自止,多见于阴虚内热证。09.战汗——病势沉重时,先见全身战栗抖动,而后汗出者,是邪正相争,病变发展的转折点。10.消谷善饥——食欲过于旺盛,多食而易饥,是胃火炽盛所致。11.除中——久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欲食,甚至暴食,是脾胃之气将绝之象。12.里急后重——腹痛窘迫,时时欲泻,肛门重坠,便出不爽,是湿热痢疾主症。13.癃闭——小便不畅,点滴而出为癃;小便不通,点滴不出为闭,统称癃闭。14.崩漏——不在经期,突然阴道大量出血,或持续淋漓不断出血者。15.得神——人之两目灵活,面色荣润,表情自然,体态自如,言语清晰,意识清楚者,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16.失神——病人目光呆滞,面色晦暗,神情萎糜,身重迟钝,语声断续,意识朦胧者,是精衰气脱神亡的表现。17.主色——凡人之种族皮肤的正常颜色。18.善色——病色有光泽者,称为善色,说明精气未衰,胃气尚荣,预后较好。19.戴阳——久病重病,面色苍白,但时泛红如妆者,是阴盛格阳之假热证候。20.萎黄——病人面色淡黄,枯槁无华者,是脾虚精亏的表现。21.阴黄——面色黄而晦暗如烟熏者,因寒湿内停,困扰脾阳所致。22.瘿瘤——颈前颌下喉结之处,有肿物如瘤,或大或小,可随吞咽上下移动,多因肝郁气结痰凝所致。23.瘰疬——颈侧皮里膜外肿起结核,形状累累如珠,历历可数者,多因肺肾阴虚,虚火灼痰,结于颈项。24.解颅——小儿囟门迟迟不能闭合,是肾气不足,发育不良的表现。25.乳蛾——咽部两侧红肿突起如乳突者,是肺胃热盛,外感风邪凝结而成。26.斑——点大成片,色红或紫,平摊于皮下,摸之不碍手者。27.热深厥亦深——是内有真热而外见假寒的证候,其内热愈盛则肢冷愈严重。28.肌肤甲错——皮肤粗糙如鳞,抚之涩手者,是血虚挟瘀所致。29.透关射甲——小儿指纹透过风、气、命三关,一直延伸到指甲端者,提示病情危重。30.染苔——若因某些食物或药物,致使舌苔染上颜色。染苔并非疾病所致,无临床意义。六、问答题01.简述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及诊法合参的理由。01.答: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是:一、整体察病,即在诊病的过程中,从整体上了解疾病的病因病机和脏腑气血阴阳的变化,从而全面地认识疾病。二、诊法合参,即在诊察疾病时,将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综合分析病情资料。三、从病辨证,即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诊断疾病。诊法合参的理由是:疾病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表现是在多方面的,而四诊正是从不同角度检查病情,只有四诊并用才能全面、详细地获取所需临床资料;此外,在复杂的、有时甚至出现“假象”的病证中,只有四诊并重,才能去伪存真,鉴别真假。02.中医诊断学包括哪些内容?02.答:包括四诊、辨证、诊病和病案四大部分。四诊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四个方面;辨证包括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等八种辨证方法;诊病主要包括对疾病诊断的基本知识,如命名、分类等进行阐述;病案包括对医案和病历的读写。03.何谓主诉?记录主诉时应注意什么?03.答:病人就诊时所陈述的最主要症状或体征及期持续时间称为主诉。记录主诉注意事项是:①抓准主诉;②问清主诉所述症征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③不要使用病名和病程,文字要精炼。04.恶寒和发热同时并见有何临床意义?04.答:恶寒与发热同时并见是外感病初期(即表证)的重要诊断依据。根据恶寒、发热的轻重不同,临床又可分为:①恶寒重,发热轻,主风寒表证;②发热重,恶寒轻,主风热表证;③发热轻,兼恶风自汗,是太阳中风证。05.如何从恶寒发热的轻重判断邪正之盛衰?05.答:一般来说,若恶寒发热均较轻者,是邪轻正衰;若恶寒发热俱重者,则邪正俱盛;若恶寒重,而发热轻者,则为邪盛正衰。06.何谓壮热?试述壮热的原因、机制和兼症。06.答:壮热是指病人高热不退,身热如灼,不恶寒反恶热的一种症状。其原因可以是风寒之邪入里化热,或风热之邪内传成里实热证。壮热的机制是因正盛邪实,邪正剧争,邪热鸱张,阳气亢奋,充斥于体内外所致;其兼症常有面赤,口渴饮冷,大汗出,脉洪大等症。07.表证有汗与无汗各见到哪些情况?07.答:①表证无汗,多属表寒证,因寒性收引,汗孔闭塞。②表证有汗,有三种情况。其一,属外感风邪之证,因风性开泄,腠理疏松而汗出;其二,外感风热之证,因热性升散,使腠理疏松而汗出;其三,为气虚外感之表证,因卫阳不足,肌表不固而汗出。08.亡阴、亡阳之汗各有何特点?为什么?08.答:亡阴之汗是大汗不止,汗出如油,热而粘手,由于体内津液枯涸,相对浓缩,邪热通过粘稠阴液从汗而泄,故热而粘手;亡阳之汗是大汗淋漓,汗稀而凉,因阳气将绝,元气欲脱,卫外不固,故津液自泄而见汗稀而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