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防治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学科。2.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颞颌关节脱位复位,论述开放性伤口早期处理重要性。3.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现存最早骨伤专著,分述骨折、脱位、内伤三大证型,提出正确复位、夹板固定、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炼的治疗大法。4.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用“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5.清·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手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摩。6.内伤是指脏腑损伤及暴力所引起的气血、脏腑、经络功能紊乱而出现的各种损伤内证。7.急性损伤是指急骤的暴力所引起的损伤。慢性劳损是指劳逸失度或体位不正确,导致外力长期累积于人体所致的损伤。8.外伤四因: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过度强烈收缩、持续劳损。9.病机:①气滞:多见胸部屏伤或挫伤。特点是外无肿形,痛无定处,自觉疼痛范围较广,体表无明确压痛点。②血瘀:血瘀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疼痛性质如针刺刀割,痛点固定不移,是血瘀最突出的一个症状。10.肝主筋(手足拘挛、肢体麻木、屈伸不利),肝藏血,肾主骨。11.颈部:颈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胸腰背部:直腿抬高试验;肩部:搭肩试验(肩关节内收试验);膝部:挤压研磨试验。12.骨伤初期:伤后1-2周内;中期:伤后3-6周期间;后期:伤后7-8周后。——13.夹板固定适应证:①四肢闭合性骨折;②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经处理伤口闭合者)③陈旧性四肢骨折运用手法整复者14.夹板固定后注意事项:①抬高患肢,以利肿胀消退②密切观察伤肢血运情况③注意询问骨骼突出处有无灼痛感④注意经常调节扎带的松紧度⑤定期进行X线检查了解骨折是否发生再移位⑥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15.骨牵引:又称为直接牵引,系利用钢针或牵引钳穿过骨质,使牵引力直接通过骨骼而抵达损伤部位,并起到复位、固定与休息的作用。16.①颅骨牵引:适用于颈椎骨折脱位;②胫骨结节牵引:适用于股骨干骨折、伸直型股骨髁上骨折等。一般骨牵引维持量为3-5kg17.创伤救护步骤:保持呼吸道通畅、止血、包扎、固定、正确搬运、及时转运。前五者称为现场急救五大技术。18.止血方法:①加压包扎止血法②指压止血法③止血带止血法(要计时)④钳夹止血法⑤血管结扎法19.桡神经损伤出现腕下垂,尺神经损伤出现爪形指,正中神经损伤出现“猿手”,腓总神经损伤出现足下垂。20.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遭到破坏者,称为骨折。——1)外因:直接暴力、间接暴力、筋肉牵拉、疲劳骨折(行军骨折,第二、三跖骨及腓骨干下1/3疲劳骨折多见)2)移位方式:成角移位、侧方移位、缩短移位、分离移位、旋转移位3)压缩骨折:松质骨因压缩而变形,如脊椎骨及跟骨等4)伤后2-3周以内就诊称为新鲜骨折,伤后2-3周以后就诊称为陈旧骨折。5)骨折特征: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21.骨折早期并发症:外伤性休克、感染、内脏损伤、重要血管损伤、缺血性肌挛缩、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脂肪栓赛。22.骨折晚期并发症:坠积性肺炎、褥疮、尿路感染及结石、损伤性骨化(骨化性肌炎)、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缺血性骨坏死、迟发性畸形23.骨折愈合过程:血肿机化期、原始骨痂形成期、骨痂改造塑形期——24.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①局部无压痛,无纵向叩击痛;②局部无异常活动;③X线照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④功能测定:在解除外固定情况下,上肢能平举1kg达1min,下肢能连续徒手步行3min,并不少于30步;⑤连续观察2周骨折处不变形,则观察的第一天即为临床愈合日期。(②④测定须慎重,以不发生变形或再骨折为原则。)25.骨折的骨性愈合标准:①具备临床愈合标准的条件;②X线照片显示骨小梁通过骨折线。26.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1)全身因素:①年龄,小儿组织再生和塑形能力强,愈合快;老年人慢;②健康情况,有慢性消耗性疾病愈合迟缓。2)局部因素:①断面的接触;②断端的血供;③损伤的程度;④感染;⑤固定和运动。27.解剖复位:骨折之畸形和移位完全纠正,恢复了骨的正常解剖关系,对位(指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指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时,称为解剖复位。——28.功能复位:骨折复位虽尽了最大努力,某种移位仍未完全纠正,但骨折在此位置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妨碍者,称为功能复位。功能复位标准:A.对线:骨折部位的旋转移位必须完全矫正。成角移位日后能矫正适应,成人角度不宜超过10°,儿童不宜超过15°;若不能,则须完全复位B对位:长骨干骨折对位至少1/3以上,干骺端骨折对位至少3/4左右。C长度:儿童下肢骨缩短2cm以内,成人不超过1cm。29.骨折迟缓愈合:骨折经处理后,愈合速度缓慢,已超出该类骨折正常临床愈合时间较多,骨折端尚未连接,且患处仍有疼痛、压痛、纵轴叩击痛、异常活动现象,X线片上显示骨折端所产生的骨痂较少,骨折线不消失,骨折断端无硬化现象,而有轻度脱钙,但骨痂仍有继续生长的能力,只要找出发生的原因,作针对性的治疗,骨折还是可以连接起来,称骨折迟缓愈合。30.锁骨骨折,常用“∞”字绷带固定。——31.肱骨外科颈骨折:1)外展型骨折2)内收型骨折3)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32.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或外翻):1)伸直型2)屈曲型3)粉碎型33.桡骨远端骨折伸直型:又称Colles骨折,最多见,腕部侧位观察,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时,可见“餐叉样”畸形。复位切记“尺偏掌屈”34.下肢的主要功能是负重和行走,为有良好的稳定结构,故两下肢要等长。35.股骨头、颈部血运三途径:①关节囊的小动脉②股骨干滋养动脉③圆韧带小动脉。主要依靠1、3,因血运较差,治疗存在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两个主要问题。36.股骨颈骨折分为:头下部、颈中部、基底部。——37.股骨颈的骨折线越高,越易破坏颈部的血供,因而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就越高。38.坐骨神经和股动脉、股静脉,在股骨下1/3处紧贴着股骨下行至腘窝部,若此处发生骨折,最易损伤血管和神经。39.治疗髌骨骨折时,要求恢复伸膝装置的功能,并保持关节面的完整光滑,防止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40.胫、腓骨干骨折的治则主要是恢复小腿的长度和负重功能。——41.第4—9肋较长且固定,在外力作用下较易发生骨折。用胶布固定法。42.脊柱具有负荷重力、缓冲震荡、支撑身体、保护脊髓及体腔脏器的功能。43.脊髓震荡:是脊髓神经细胞遭受强烈刺激而发生的超限抑制,脊髓功能暂处于生理停滞状态,随着致伤外力的消失,神经功能得以恢复。44.脊髓不完全横断损伤:脊髓遭受严重损伤,但未完全横断,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括约肌和反射的不同程度的保留,是临床最常见的实质性损伤。45.脊髓完全横断损伤:脊髓本身遭受脱位或异物损伤,发生神经破坏,神经纤维断裂甚至脊髓完全横断的病变。46.凡构成关节的骨端关节面脱离正常位置,引起关节功能障碍者,称为脱位。47.脱位病因:外伤性脱位、病理性脱位、习惯性脱位、先天性脱位。——48.脱位方向:前脱位、后脱位、上脱位、下脱位、中心性脱位。49.脱位体征:关节畸形、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骨端脱出。50.脱位并发症-早期:①骨折②神经损伤③血管损伤④感染;晚期:①关节僵化②骨化性肌炎③骨的缺血性坏死④创伤性关节炎51.肩关节脱位,亦称肩肱关节脱位,古称“肩胛骨出”、“肩膊骨出臼”或“肩骨脱臼”。52.肩关节脱位分类:前脱位(盂下、喙突下、锁骨下、胸腔内)、后脱位。——53.肩关节复位手法:手牵足蹬法:在肩关节外旋、稍外展位沿患肢纵轴方向用力缓慢拔伸,继而徐徐将患肢内收、内旋,将肱骨头撬挤于关节盂内。当有入臼声时,复位即告成功。54.肘部的三点骨突标志是肱骨内、外上髁及尺骨鹰嘴。伸肘时这三点成一直线,屈肘时这三点形成一等边三角形,故又称“肘后三角”。55.肘关节后脱位与肱骨髁上骨折鉴别点:脱位多见于青壮年,骨折好发于10岁以下儿童。脱位时,压痛较广泛,肘后三角关系失常,伴有弹性固定;骨折多伴有皮下瘀斑,压痛位于髁上且明显,肘后三角关系正常,有骨擦音或异常活动,但无弹性固定。56.各种暴力或慢性劳损等原因所造成筋的损伤,统称为筋伤。57.筋伤并发症:小骨片撕脱、神经损伤、损伤性骨化、关节内游离体、骨关节炎——58.颈椎病常见有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59.5-6及6=7颈椎之间关节活动度较大,发病率较高。60.腕管综合征是由于正中神经在腕管中受压,而引起的以手指麻痛乏力为主的症候群。——61.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回旋挤压试验、挤压研磨试验阳性。62.慢性滑膜炎:膝关节肿胀、胀满不适、下蹲困难或上下楼梯疼痛,劳累甚,浮髌试验+63.髌骨软骨软化症:髌骨研磨试验阳性,挺髌试验阳性、下蹲试验阳性。——64.椎间盘突出症,又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因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在外力的作用下,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而引起的以腰痛及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等症状为特征的腰腿痛病患。65.腰痛和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腰腿疼痛可在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等腹腔内压升高时加剧,步行、弯腰、伸膝起坐等牵拉神经根的动作亦使疼痛加剧。66.腰3、4椎间盘突出压迫腰4神经根,引起大腿前侧、小腿前内侧皮肤感觉异常;腰4、5椎间盘突出,压迫腰5神经根,引起小腿前外侧、足背前内侧和足底皮肤感觉异常;腰5骶1椎间盘突出,引起小腿后外侧、足背外侧皮肤感觉异常。67.鉴别:腰椎椎管狭窄症、腰椎结核、腰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脊柱转移肿瘤。68.以手法治疗为主,配合牵引、药物、卧床及练功等治疗,必要时行手术治疗。——69.腰椎椎管狭窄症:间歇性跛行为特征,症状多体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