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旅游资源评价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旅游资源评价政史法律系旅游管理教研室主讲人:岳杰第一节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第二节旅游资源定性评价第三节旅游资源定量评价第一节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一、何谓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资源评价是选择某些因子运用一定的可行方法对旅游资源的价值作出评判和鉴定。二、旅游资源评价的意义旅游资源评价对于确定旅游地的性质和规模,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向,旅游景点、旅游景区、旅游区、旅游区域的建设,地区旅游规划的编制,旅游资源信息库的建立等等,都会产生直接影响。三、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一)旅游资源质量(二)旅游资源规模(三)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环境条件(一)旅游资源质量旅游资源质量旅游资源的特性与特色旅游资源的价值与功能旅游资源的节律变化旅游资源容量,是指在保持旅游资源质量的前提下,一定时间内旅游资源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量。一般从容人量和容时量两个方面来衡量。旅游资源规模旅游资源容量旅游资源密度(二)旅游资源规模C=(T/T0)·(A/A0)C:旅游资源的极限日容量T:旅游资源每日的开放时间。T0:人均每次利用时间。A:旅游资源空间规模。A0:每人最低空间标准旅游资源景观数量越多、规模越大、场地越开阔、景点布局越复杂、游程越长,它的容人量和容时量越大;反之,就小。(三)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环境条件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环境条件区位环境条件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社会经济环境条件投资施工环境条件客源市场环境条件1、旅游资源的区位环境条件二级客源市场一级客源市场旅游资源区二级客源市场一级客源市场相邻旅游资源区2、旅游资源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自然生态环境包括:①旅游景区内旅游资源以外的自然生态环境。②旅游地及其周围受旅游活动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自然生态系统环境。②①宗教信仰民情风俗生活方式地区国民总收入总消费水平主要经济收入渠道各项设施容纳能力投资和接受投资用于旅游开发的能力人口构成旅游资源的社会经济环境3、旅游资源的社会经济环境条件国家政治局势经济发展战略给予投资者的优惠条件地区政策地区社会治安状态投资环境供水供电土质气候设备材料地质地形施工环境4、旅游资源的投资施工环境条件5、旅游客源市场环境条件客源市场决定着旅游资源的开发规模和开发价值。一、何谓旅游资源定性评价旅游资源定性评价是指评价者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在旅游资源区的考察或游览及其对有关资料的分析推断之后,给以旅游资源的整体印象评价。第二节旅游资源定性评价二、旅游资源定性评价方法常用的定性评价方法有:1、一般体验评价2、美感质量评价3、美学评分法4、三三六评价法5、双向标准评价模型6、八度指标评价模型1、一般体验评价是评价者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对一个或多个旅游资源就其整体质量进行定性评估。2、美感质量评价是一种专业性的旅游资源美学价值的评估。通过对旅游者或专家的体验的分析建立规范化的评价模型,评价的结果多是具有可比性的定性尺度或数量值。目前公认的主要有四大学派:(1)专家学派(2)心理物理学派(3)心理学派(认知学派)(4)现象学派(经验学派)3、美学评分法代表人物是俞孔坚。三三六评价法三大价值三大效益六大条件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物地域组合条件景区旅游容量条件施工条件投资条件客源市场条件4、三三六评价法资源本身5、双向标准评价模型6、八度指标评价模型珍稀度知名度组合度审美度保存度规模度奇特度古悠度八度指标第三节旅游资源定量评价一、何谓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是指通过一定的统计、分析、计算,用具体的数量来表示开发区域的旅游资源及旅游环境等级的一种方法。一般分为技术性的单因子评价和综合性的多因子评价两类。二、技术性的单因子评价法技术性的单因子评价,是评价者在评价区域旅游资源时,集中考虑某些典型而又关键的因素,并对这些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进行适宜性或优劣评价。一般只限于对自然旅游资源的评价。目前比较成熟的的单因子评价方法有:地形适宜性评价、气候适宜性评价、旅游湖泊评价、海滩评价、海水浴场评价、溶洞评价、滑雪旅游资源评价等等。地形坡度适宜的旅游项目≥40°狩猎、攀登、缆车、眺望、游览、滑沙、滑草、升降梯、缆车、索道、栈道、蹦极30°~40°登山、滑雪、漂流、滑草、荡索、滑翔伞、狩猎20°~30°徒步旅行、滑雪、散步、漂流10°~20°野外赛跑、障碍赛跑、散步、漂流、滑水、溜索5°~10°自行车、畜力车、漂流、娱乐、野炊、野餐、野营、溜索、滑板0°~5°帆船、冰帆、滑板、海水浴、沙浴、器械娱乐表5-1地形与适宜的旅游项目三、综合性的多因子评价法综合性的多因子评价,是在考虑旅游资源所在特定区域空间的多因子的基础上,运用一些数学方法,通过建模分析,对区域旅游资源及其环境和开发条件进行综合评价。常见的综合性多因子评价方法有:层次分析法、综合价值评价模型、综合评分法、指数表示法、模糊数学评价法、风景质量综合评价、价值过程法、观赏型旅游地评价模型等。EF1F2F3S1S2T1T2T3T4T5T6T7T8T9S3S4S5S6S7S8S9T10T11T12T13E:观赏型旅游地评价模型F1:旅游资源评价,F2:旅游地区域条件评价,F3:旅游地区位特征评价;S1:质量,S2:规模,S3:自然生态,S4:用地条件,S5:城镇发布,S6:基础设施,S7:旅游设施,S8:可及性,S9:与其他旅游地的关系;T1:地形与地质,T2:水体,T3:气候,T4:动物,T5:植物,T6:文化古迹,T7:民情风俗,T8:景点集中程度,T9:景区容纳量,T10:连接客源地的交通条件,T11:与客源地间的距离,T12:与附近旅游地类型的异同,T13:与附近旅游地间的距离表5-2观赏型旅游资源评价因子权重评价因子代号观赏型旅游地分类海岸型河流与湖泊型山岳型平原型文化古迹旅游地质量地形与地质水体气候动物植物文物古迹民俗风情规模景点集中度景区容纳量S1T1T2T3T4T5T6T7S2T8T91.203(2.078)1.616(2.804)1.167(2.205)0.258(0.449)0.370(0.642)0.665(1.154)0.483(0.839)1.194(2.073)1.752(2.994)0.801(1.391)0.261(0.452)0.403(0.700)0.838(1.455)0.539(0.935)5.762(10.00)2.267(3.035)0.495(0.859)0.546(0.948)0.385(0.668)0.631(1.095)0.871(1.512)0.566(0.983)1.262(10.00)1.001(7.930)0,261(2.070)0.380(0.660)0.710(1.232)0.551(0.957)0.273(0.473)0.593(1.029)1.844(3.201)1.410(2.448)5.041(8.750)0.720(1.250)观赏型旅游地评价模型,是楚义芳建立的评价模型。为了能够反映出观赏型旅游地的内部差别,根据旅游区的区域地理环境将观赏型旅游地分为海岸型、湖泊与河流型、山岳型、平原型,将文化古迹旅游地独立列为一类。依据此评价模型,得出最后的评价结果为:在三大类评价因子中,旅游资源F1地位最为重要,而旅游地区域条件F2和区位特征F3有近似的权重值,重要程度基本相同。见下页表所示。表5-3山岳型旅游资源第一二层评价因子的权重评价因子代码权重值旅游资源F17.024(10.00)质量S15.762(8.202)规模S21.262(1.798)区域条件F21.481(10.00)自然生态S30.681(4.598)用地条件S40.159(1.037)城镇分布S50.164(1.105)基础设施S60.229(1.549)旅游设施S70.248(1.675)区位特性F31.495(10.00)可及性S81.273(8.514)与其他旅游地的关系S90.222(1.486)总计10.000引自楚义芳,1989表5-4山岳型旅游资源第二三层评价因子的权重评价因子代码权重值质量S15.762(8.202)地形与地质T12.267(3.935)水体T20.495(0.859)气候T30.546(0.948)动物T40.385(0.668)植物T50.631(1.095)文化古迹T60.871(1.512)民情风俗T70.566(0.938)规模S21.262(1.798)景点集中度T81.001(7.930)景区容纳量T90.261(2.070)自然生态S30.681(4.598)用地条件S40.159(1.037)城镇分布S50.164(1.105)基础设施S60.229(1.549)旅游设施S70.248(1.675)续接下页评价因子代码权重值续接上页可及性S81.273(10.00)联接客源地的交通条件T101.069(8.398)与客源地间的距离T110.204(1.602)与其他旅游地的关系S90.2222(10.00)与附近旅游地类型的异同T120.178(8.010)与附近旅游地间的距离T130.044(1.990)总计10.000——采用楚义芳建立的观赏型旅游地评价模型见下页武陵源和衡山旅游资源评价实例评价因子因子权重因子评分(满分取10)武陵源衡山旅游资源(F1):地形与地质(T1)2.26710.05.0水体(T2)0.49510.05.0气候(T3)0.54610.010.0动物(T4)0.3857.502.5植物(T5)0.63110.05.0文化古迹(T6)0.8712.507.5民情风俗(T7)0.5665.00.0景点集中程度(T8)1.00110.010.0景区容纳量(T9)0.26110.05.0区域条件(F2):自然生态(S3)0.68110.05.0用地条件(S4)0.1597.505.0城镇分布(S5)0.1647.07.5基础设施(S6)0.2295.07.5旅游设施(S7)0.2485.07.5续下页表表5—5武陵源和衡山旅游开发评价质量(S1)规模(S2)续上页表评价因子因子权重因子评分(满分取10)武陵源衡山区位特性(F3):联接客源地的交通条件(T10)1.0696.07.5与客源地距离(T11)0.2043.57.5与附近旅游地类型的异同*(T12)0.17810.0—*与附近旅游地之间的距离*(T13)0.0442.50—*评价结果武陵源衡山旅游资源(F1)59.9241.24区域条件(F2)11.549.02区位特性(F3)9.019.55总评价值80.4759.81*在邻近衡山的中尺度(省级)范围内,不存在对衡山有竞争或补充意义的旅游地,“可及性”成为评价衡山区位特性的唯一因子。评价时间为1998年。与其他旅游地的关系(S9)可及性(S8)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