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抗日战争重点及练习作者:尹志国转贴自:中学历史在线第六单元抗日战争时期一、阶段特征:1937年7月到一九四五年八月是抗日民族战争时期。这个阶段的基本特征是全民族抗战。有三条线索:1、一对主要矛盾:日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2、两条抗战路线和两个战场:国民党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智力投资路线;共产党执行全面抗战路线,人民战争的路线。在2条不同根本路线的指导下,分别出现了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负责的正面战场。3、三个发展阶段:战略防御阶段战略相持阶段和战略反攻阶段。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中国军队奋勇抵抗,全国性抗战爆发。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积极努力下,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正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抗击日军的大举进攻,先后组织了淞沪、太原、徐州的会战。国民党军队虽然英勇抗击,但由于执行片面的抗战路线不断丧师失地。中共洛川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了敌后战场。在敌后战场,共产党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使抗日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严重威胁敌人的后方。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后,由于日本的政治诱降,汪精卫集团公开叛国投敌,蒋介石集团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制造皖南事变,发动反共浪潮。中国共产党坚持敌后抗战,组织百团大战,今年的经济烦躁的斗争。同时抗日根据地还采取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措施,克服困难渡过难关。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军民成为中华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一九四四年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始经过反复为了争取抗战胜利中共召开七大,为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整顿条件。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二、分析下列的现象1、正确认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九一八事变以后,中日民族矛盾激化,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民族矛盾的激化是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主要动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国共合作基础上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从九一八事变到193年的八一宣言发表前是抗日反蒋阶段,从八一宣言发表到一九三六年的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是逼蒋抗日阶段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到一九三七年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是联蒋抗日的阶段看这是利好,由于国内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加上蒋介石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中关系逐渐脱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克服存在。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代表阶级利益的不同是导致统一战线破裂的主要因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虽然国民党在军事力量和政治地位上占据主导地位但中共始终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者和维护者,在思想上目前尚处于主导核心地位。特点:(1)具有广泛的民族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任务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因此统一战线中不仅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蒋介石为首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人士。(2)没有一个统一的正式的组织机构,也没有一个为国共两党所共同承认和正式公布的政治纲领。(3)国共两党都有自己的政权和军队,中共领导的军队和抗日根据地是民族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4)统一战线内部始终存在着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即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和中共的全面抗战路线。它们之间的斗争贯穿于抗日战争始终。2、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共产党敌后战场的主要区别和相互关系:只要区别抗战路线不同;他们坚决程度不同;依靠的武装力量不同;战场范围不同;作战规模的方式不同;战略地位不同.相互关系:它们是相互依存的驱逐日寇出中国的总目标是一致的。3、两条不同抗战路线的比较:依靠的力量不同;抗战的结果不同;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4、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①抗日战争的正义性竞争性和中国的地大物博人多兵多是长期战争知识抗战取胜的客观有利条件。②在国共两党合作的基础上实现了全民族抗战这是抗战胜利的最重要原因。坚持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和游击战军事原则,抓住日本的弱点发挥自己的长处最后赢得胜利。中共坚持党全面抗战路线在敌后根据地积极开展游击战,敌后根据地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利的援助。5、为什么说七大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会议。从背景上看,七大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战胜利的前夕召开,肩负着从民族革命向国内民主革命转变的历史任务。从政治上看,经过抗日战争的锻炼,中共在政治上更加成就,依据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变化和斗争形势的发展提出了正确的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了中国人民当时的基本要求对争取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从组织上看,七大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使遵议以来形成的领导集体更加团结,更加巩固。从思想上看,会议召开之前,通过延安整风,全党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使全党思想上统一了。从意义上看,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三、历史现象比较1、近代两次中日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比较:近代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基本形式都是敌强我弱但结局却完全不同: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立场乘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而他们在年终中国取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出现不同结局原因主要有:①战争领导:甲午战争时清政府腐败无能抗日战争中国共2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中的开辟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对敌。②民众动员:清政府的佳绩民族的抗日热情,抗日战争中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③战略战术甲午中日战争中清规戒律政府闭关保、消极避战的方针导致失败抗日战争中,两大战场互相配合中共制定了持久抗战的方针并把游击战争几个的战略地位最后赢得胜利。④国际环境:甲午战争时西方列强偏袒日本是日本侵略者的有恃无恐,抗日战争中世界反法西斯的进程中国抗战得到了苏美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有力支持和援助。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比较:从参加者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广泛的民族性,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蒋介石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人士;而革命统一战线是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从斗争任务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目标是打败日本侵略者,拯救民族危亡,而革命统一战线是反对北洋军阀和列强,统一中国;从组织结构上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正式的、统一的组织机构,而革命统一战线是在统一的政府机构即广东(武汉)国民(革命)政府的领导之下;从政治纲领上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一个为国共两党所共同承认的和正式公布的统一政治纲领,而革命统一战线有统一的政治纲领──新三民主义;从合作方式来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党外合作,国共双方各自拥有军队和政权,革命统一战线则是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军队和政权是由国民党掌握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始终存在着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的矛盾斗争,革命统一战线内部则存在着国民党右派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从结局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尽管存在着矛盾和斗争,但在中共的努力维护之下,最终坚持到抗战的全面胜利,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而革命统一战线则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而中途破裂,导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知识结构:单元测试题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统一战线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为实现党和国家的宏伟目标而团结奋斗。”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是A.维护世界和平B.打败日本帝国主义C.团结抗日D.壮大抗日力量2.毛泽东同志说:“……使阶级斗争服从于今天抗日的民族斗争,这是统一战线的根本原则。”下列中共的政策体现了这一“根本原则”的有: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②“三三制”政权的建立③坚决回击国民党的反共高潮④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⑤召开党的“七大”,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革命统一战线的相同点在于①共产国际的促进②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③目的都是反帝反封建④实现了所承担的历史任务A.②③④B.①④C.②③D.②④4.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反共倾向增长,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依然存在的原因是:①日本灭亡中国的政策不变②中共坚持抗战反对投降③蒋介石集团既想反共,又不敢彻底决裂④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影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标标志是: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B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C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建立D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6.在抗战初期,体现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的会战的是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关系对中国近代史具有重大影响。依据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事实:7.全民抗战开始后,国共两党先后发表通电和宣言,其基本精神的共同点是A.两党合作,共同抗日B.坚决抵抗日本的进攻C.希望国际组织出面调停中日争端D.发动人民,驱逐日本侵略者出中国8.国共两党合作的共同基础是A.社会性质决定的B.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C.两党的阶级性质决定的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9.抗战相持阶段,中共坚决回击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进攻,其根本用意是A.显示敌后抗日武装力量的壮大B.不愿意再同背信弃义的蒋介石集团继续合作C.以阶级斗争的方式来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0.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最大的区别是A要不要抗日B依靠哪些力量抗日C采取哪些方法抗日D是正面战场还是在敌后战场抗战时期,正面、敌后两个战场相互配合,互为依存,确保了抗战的最后胜利。11.抗战防御阶段,发生在正面战场上的战役有①淞沪会战②平型关大捷③台儿庄战役④枣宜会战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③12.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多次会战期最重要的意义在于A消灭日军大量有生力量B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C掌握了抗日战争的主动权D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速战速决的侵略计划13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洛川会议确定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其原因不包括A日本帝国主义是军事强国B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C八路军新四军人数少装备差D英法的绥靖政策14.抗日战争出现战略相持阶段的原因有①日本改变侵华方针②日本的侵略力量相对不足③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连续败退④人民抗日力量还比较弱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④15朱德赞扬百团大战“带有全国性的伟大战略意义”,主要是因为该战役:A给日本华北驻屯以沉重的打击B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C有利于克服投降危险,争取抗战形式好转D是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转折点16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意义有①渡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②支援了国统区的斗争③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④达到了空前的团结A①②B③④C①④D①③“一个政权的覆亡大都首先是由于内部原因,而政治上的反动是决定性因素”,结合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统治政策及结果17.国民政府实行片面抗战路线的根本目的是A.防止人民抗日力量的壮大B.维护英美在华利益C.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D.防止抗战成为人民的抗战列强的外交以自身利益为转移,这在中国抗战问题上有明显的反映。18.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英美极力对国民党进行劝降的主要目的是A.牺牲弱国利益,避战自保,推动日本进攻苏联B.借助日本消灭中国革命力量C.保护英美在长江流域的政治经济利益D.鼓动蒋介石国民政府消灭中共势力1938年,日本首相发表声明:“日满华三国应以建设东亚新秩序为共同目标而联合起来,共谋实现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合作。为此,中国方面首先必须清除以往的偏狭观念,放弃抗日的愚蠢举动和对满洲国的成见。同满洲建立完全正常的外交关系。其次……签订日华防共协定……。”19.这个声明发表的背景是①汪精卫已公开投降日本②日本由于侵占大片中国领土,兵力不足③中共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猛烈发展,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严重威胁日军后方④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反共反人民的倾向日益增长A.②③B.①④C.①②D.③④中共建立后,在长期的民主革命斗争实践中,十分重视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