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重点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1840—1953)一、列强侵略中国的史实(一)军事侵略——发动侵华战争和制造军事事变1、发动战争(1)鸦片战争(1840—1842)影响:政治上——.中国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中国人民革命任务、中国革命性质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革命开始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济上——中国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挣扎产生。思想文化上——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惊醒,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因此,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影响: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3)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19世纪60—80年代)如美日侵略台湾,俄英侵略新疆,英国进犯西藏。(4)中法战争(1883—1885)(5)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影响: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影响: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7)日本侵华战争(1931.9.18—1945.8.15)(8)美国发动朝鲜战争(1950—1953)2、制造事变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一.二八”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1937年“八一三”事变(二)政治侵略——强签不平等条约、侵犯中国主权和干涉中国内政1、强签不平等条约(近代不平等条约的类型)①割地类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改定条约》及五个勘界议定书;中日《马关条约》。其中俄国占有我国领土最多。②赔款类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中英、中法《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赔款额呈上升趋势。《辛丑条约》赔款最多。③开埠通商类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趋势是由南而北,由沿海到内地。《天津条约》开埠通商最多。④侵犯中国关税和贸易主权的条约:《南京条约》及附件、《天津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⑤攫取特权类条约:《南京条约》附件,英国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特权;《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日本通过《二十一条》攫取了大量特权;《凇沪停战协定》日军取得留驻上海的特权;《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攫取了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各方面的特权。2、侵犯中国主权(1)割占领土:英国割占香港,俄国割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日本割占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2)开辟租界:列强在上海等通商口岸开辟租界,夺取那里的各项主权。(3)控制关税:严重破坏中国的海关税收主权。(4)破坏司法权:蛮横规定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5)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3、干涉中国内政(1)扶植代理人①扶植清政府,以华治华: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外反动势力正式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1861年总理衙门的建立,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②扶植袁世凯及其北洋军阀政府:辛亥革命,清政府土崩瓦解,帝国主义看中了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把他作为新的代理人和统治中国的工具,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为了大搞复辟活动不惜卖国。袁世凯死后,扶植各派军阀“分而治之”③扶植蒋介石及其南京国民政府:北洋军阀统治结束后,帝国主义又选中蒋介石作为代理人,蒋介石对内实行一党独裁,对外投靠帝国主义。④日本扶植伪满洲国政权和汪伪政权(2)破坏和镇压中国人民革命①从1861年起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绞杀太平天国运动②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勾结清政府镇压义和团运动③1911年武昌起义后支持袁世凯破坏辛亥革命④帮助北洋军阀破坏反袁斗争⑤支持军阀破坏中国工人反帝斗争和北伐战争,制造一系列惨案⑥支持蒋介石背叛革命和发动内战⑦对新中国实行干涉和封锁(3)制造血案:①1894年旅顺大屠杀②1900年八国联军北京大屠杀③1925年五卅惨案④1928年济南惨案⑤1937年南京大屠杀(三)经济侵略——商品输出、资本输出和掠夺原料和资源1、商品输出(甲午中日战争前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1)勒索赔款:主要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勒索(2)倾销商品:主要是鸦片和工业品(3)掠夺原料、土地、劳动力、资源等2、资本输出(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1)政治贷款:开设银行和强迫贷款(2)直接投资:投资铁路和开矿设厂3、掠夺原料和资源:主要掠夺中国的农土特产品、劳动力、矿藏和土地等,使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使中国重工业无从发展。(四)文化侵略通过设立教堂、传播宗教、学校教育、办慈善机构等方式推行殖民主义奴化教育。二、中国近代的社会巨变及其启示1、巨变表现(1)社会性质上: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又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完全主权、独立自主的国家。(2)社会主要矛盾上: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其中民族矛盾是最主要的。(3)革命性质和任务上:旧式的农民革命进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4)阶级结构上:从单一的地主与农民的阶级结构变成多个阶级并存的复合结构。(5)经济结构上:由原来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发展为半封建与半资本主义并存局面,形成多元的经济结构。(6)国际地位一落千丈:由独立自主的世界大国沦为任人宰割的东方弱国,特别是在甲午战争后,急剧下降,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就是一个明证。(7)外交国防观念逐步更新:由闭关自守走向世界,国防观念也由重陆轻海转向海陆并重。(8)思想文化上:由盲目自大转为向西方学习。(9)政治制度上:由封建君主专制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由国民党一党专政到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人民民主专政。2、百年巨变的启示一部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它警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闭关必然落后。一个国家只有对外开放才能不断进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部近代史又是一部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屈不挠、不畏强暴的民族,御侮自强、救亡图存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前进动力。一部近代史还是一部探索史,它昭示我们:反帝反封建必须同时进行,缺一不可;只有代表先进生产力和大多数人民利益的无产阶级才能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这一历史性巨变。巩固训练1、观察下列图片图片1图片2图片3图片说明:图片1为2004年9月21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的第59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上发表讲话,正式提出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要求。图片2为2004年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图片3为日本二战老兵招摇过市为军国主义招魂。回答:(1)联合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产物,它是在哪一次国际会议中决定成立的?日本要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反映了日本近年来在外交上谋求什么地位?(2)图片2、3反映了当前日本社会怎样的政治动向?(3)日本法西斯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标志是什么?以日军侵华暴行为例驳斥图二的谬论。(4)日本要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遭到亚洲许多各国人民的反对。根据材料二反映的现象,谈谈日本政府应持有怎样的态度?答案:(1)雅尔塔会议;政治大国。(2)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抬头(或日本右翼势力抬头)(3)“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如列举其它史实,也可给分)(4)①正视历史;②以史为鉴,反省战争中犯下的罪行;③信守和平承诺;④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⑤与周边地区、国家友好相处。(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即可给分。)2、请仔细观察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熊”和“虎”分别把中国的什么地方强占为“势力范围”?(2)图中的“鹰”在当时提出了一项严重损害中国主权的主张,请说明这项主张的名称,并简述其危害。答案:“熊”——长城以北和新疆;“虎”——长江流域。(2)“门户开放”政策。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从此,美国在中国的侵略势力一天天膨胀起来。二、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一、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抗争与探索史(一)清朝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1、1839年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2、鸦片战争中,关天培、陈化成等爱国将领为国捐躯。3、中法战争中,刘铭传在台湾击退法军,冯子材领导取得镇南关大捷。4、甲午中日战争中,左宝贵、邓世昌、徐邦道、丁汝昌等英勇杀敌或壮烈殉国。(二)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斗争和探索1、三元里抗英斗争(1841)2、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1)意义(略、见课本):(2)失败原因:①农民阶级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②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3、义和团运动(1898—1900)(1)口号:“扶清灭洋”(具有爱国性质,但却有致命的弱点:笼统排外的性质和对清政府的警惕性不足)(2)意义:是中国近代一次以农民为主的反帝爱国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强调:※农民阶级由于其阶级的、时代的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作为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发挥了重要作用。(三)地主阶级探索强国之路的主张和实践1、鸦片战争时期,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开始面向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但未能付诸实践。2、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1)代表人物:(2)根本目的、(3)主要内容、①前期、②后期、(4)影响。(看课本复习明确)(四)资产阶级的探索和实践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土壤中产生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甲午战争后,随着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资产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1、维新派进行戊戌变法(1898、6、11—9、21)(1)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2)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3)意义。2、革命派掀起辛亥革命(1911)(1)代表人物:孙中山(2)革命纲领:三民主义(3)意义。(4)失败根本原因:由于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没有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群众。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继续坚持民主革命立场。维护共和民主,但也屡遭失败,在苏联和中共帮助下,孙中山实现伟大转变,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发展。3、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发起新文化运动(1915年开始)(1)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2)口号:“民主”与“科学”(3)主要内容:①前期……②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成就最高)(4)影响:①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②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五)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1、意义:①使中国人民结束了被压迫被奴役的悲惨命运,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②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代。③使占世界1/4的人口摆脱了殖民主义统治,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也使亚非拉人民增强了民族解放斗争的胜利信心。2、基本经验(胜利原因):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党领导革命军队开展武装斗争;③组织了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④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五个阶段①1919年5月至1923年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阶段,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时期。②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是国民大革命时期,也称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掀起了近代前所未有的国民大革命高潮。③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又称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④1937年7月至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