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重点热点及主干考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页(共16页)历史中考重点热点及主干考点解读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1、中华文明的起源(A)(1)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①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②距今约70万~20万年,“北京人”。③距今约1.8万年,“山顶洞人”。(2)氏族聚落①距今约6000多年的黄河流域的半坡聚落。已会种植粟、白菜或荠菜等农作物,所以我国是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②距今约7000年的长江流域的河姆渡聚落。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主要种植水稻,所以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3)炎帝和黄帝①相传炎帝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因此号称神农氏。相传黄帝造出富室、车船、兵器、衣裳,还让下属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②炎帝和黄帝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人文始祖”。2、夏朝的建立和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A)(1)夏朝的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我国历史开始跨入文明时代。(2)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桀,建立商朝。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牧野之战后灭商纣,建立西周。公元771年,犬戎攻破镐京,灭西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包括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3、禅让制、王位世袭制、分封制(B)(1)禅让制:以相对和平方式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继承人的制度。传说时代,尧传给舜,舜又传给禹。(2)王位世袭制的形成:禹死后,其子启继承父位,开始“家天下”历史,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3)西周的分封制:①目的:周王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②主要内容:“授民授疆土”,并规定受封者相关义务。受封对象:亲属、功臣和前朝贵族。③作用:加强了周王室与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维护了周朝的统治;密切了与边地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与文化的发展。4、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A)(1)春秋五霸:春秋时期在争霸战争中先后称霸的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原因:一是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军制,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有争霸实力;二是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三是拥有山海渔盐之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标志:齐桓公于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2)战国七雄:齐楚燕赵韩魏秦。5、孔子及“百家争鸣”(A)(1)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春秋末年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主要思想“仁”和“礼”。在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开平民教育先河;主张“因材施教”等。其言论被整理成《论语》。(2)百家争鸣:①出现背景:春秋战国社会变革。②主要派别:儒、墨、道、法等。③思想争鸣:如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墨家以“兼爱”、儒家以礼、法家以法、道家以“无为而治”等主张相互影响,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6、商鞅变法(C)①内容: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②作用:秦国通过变法富强起来,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7、秦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及其意义(C)(1)秦统一:公元前221年,秦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都咸阳。第2页(共16页)(2)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措施:①采用“皇帝”称号,确立皇帝至高无上地位;②中央设“三公”,地方设郡县;③车同轨、书同文、统一货币和度量衡;④修筑长城;⑤焚书坑儒,加强思想统一。(3)意义:秦统一后推行的各项措施,加强了各地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些措施沿袭了两千多年,奠定了我国长期统一的基础,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8、汉武帝(C)(1)推进大一统措施:①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学说为正统思想;②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③加强监察制度;中央设立司隶校尉,地方设刺史。④加强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巩固边远地区统治。(2)影响:①出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大一统局面,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②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完善;③西汉进入鼎盛时期。9、张骞通西域(A)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受汉武帝委派,先后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10、丝绸之路(C)汉朝开辟的横穿欧亚的陆上商道,从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它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11、三国鼎立形成(A)220年,曹丕废汉献帝,改国号为魏,都洛阳,221年,刘备成都称帝,史称蜀,222年,孙权称帝,国号吴,都建业。12、江南的开发(A)(参照第19条相关知识,主要是了解江南开发的原因、过程及表现)13、北魏孝文帝改革(B)①目的: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②内容:494年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汉化措施。③作用:促进民族融合,有利于统治区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发展。14、贞观之治、武则天、开元盛世(B)(1)贞观之治:①措施:经济上:轻徭薄赋,并允许纳物代役,减轻人民负担;政治上:完善隋代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思想文化上:完善科举制,进一步巩固专制制度;民族关系上: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边疆各族发展(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派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联姻等);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外交上:对外开放(玄奘西游、国际大都市长安)。——促进社会发展;提高国际影响力。②评价:其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他也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封建皇帝。(2)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其统治史称有“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奠定基础。(3)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使唐朝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15、隋唐科举制度及明清八股取士(B)(1)隋唐科举制度①定义: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来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了以才能为选官标准的原则。在隋朝隋炀帝时期创立,唐朝时逐步完善。②主要内容: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人们普遍推重进士科。(2)八股取士: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命题,应考者不能自由发挥,答题必须按照固定的八个连续的部分即“八股文”形式。科举制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16、唐代中外文化交流(B)①遣唐使来华交流,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②鉴真东渡日本,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③玄奘西行成为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④唐都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中外文化交流特点:具有双向性)17、唐代的民族交往(A)唐太宗被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18、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A)(1)政权建立:916年,契丹阿保机建立政权,都上京,后改国号为辽;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都汴京;1038年,党项族元吴称大夏国皇帝,都兴庆;1115年,女真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政权,都会宁。(2)碰撞与交融:宋辽战与“澶渊之盟”;宋夏和战;金灭辽,“靖康之变”金灭宋;以岳飞为代表的南第3页(共16页)宋军民抗金斗争及宋金和议;北宋与辽、西夏的榷场贸易,辽、西夏接受中原先进文明;金统治者注意学习先进的汉族文化、习俗,推动女真族完成封建化的过程。(3)认识:北宋、辽、西夏是三个并立的政权,既有对立和斗争,也有共同发展、友好往来,相互学习,而后者是民族关系中的主流。中华民族在密切交往中进一步融合。19、宋代的社会生活、南方发展和古代经济重心南移(A)(1)宋代的社会生活:①城市:瓦子和茶肆;②丰富的节日生活。(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2)①促进经济重心转移的原因:①南方自然条件好;②政治中心南移;③北方战乱,南方安定,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④北民南迁,农业劳动力增加,并且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⑤统治阶级为保证国用,调整政策,注意兴修水利(太湖、江淮),重视生产的发展;民族融合,共同开发。②过程:开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淮河流域和江南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后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转移到南方;而到宋代已成定局(南宋时南方超过北方);清朝前期,经济重心不可逆转地移至南方,江南地区不仅是农业经济中心,也是工商业中心,在这里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③主要表现:①形成长江流域的经济已超越黄河流域的经济格局;②水利、农作物、经济作物产量、品种都有发展(占城稻);③手工业发展表现在煤的产量与使用均在世界首位;钢铁居世界水平。丝织业、棉织业、制瓷业,尤其在造船业上发展较快;④商业已成为南方政权的主要财政来源,纸币出现是世界最早;⑤南方人口超过北方;⑥海外贸易发展,广州等地设市舶机构(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在重要港口设“蕃坊”“蕃市”“蕃学”等。20、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及民族关系发展(B)(1)政权沿革: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1271年建立元朝,1272年都大都。(2)民族关系发展表现:①进入中原的契丹人、女真人等与汉族逐渐融合;②出现一个新的民族——回族。21、明清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B)(1)明朝时期:①朱元璋废除实行了1500多年的宰相制度,权分六部,直属皇帝指挥;②朱元璋设立锦衣卫,专门侦查官民言行;明成祖设立特务机构东厂,监视百官、百姓,“厂卫”,成为专制皇权的可靠支柱;③朱元璋设立廷杖制度,君臣成为主仆,皇帝树立绝对权威。(2)清朝:①雍正帝增设军机处,皇权高度膨胀到达顶峰;②文字狱:明清统治者对违背统治思想与触犯皇帝威严的言行残酷打击,实行文化专制。22、郑和下西洋(A)(1)过程与规模:1405~1433年,先后七次,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2)评价:①作用与意义: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是我国航海史上的壮观之举,比欧洲远航早半个世纪。②局限性:郑和下西洋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不计经济效益。23、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A)(1)戚继光抗倭:明中期海防松弛,戚继光受命浙东抗倭,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2)郑成功收复台湾: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地区。1662年,在打败殖民者后,台湾又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收复台湾,给荷兰殖民者以沉重打击,对亚洲其他国家也间接起到保护作用。(3)雅克萨之战:1689年,中俄在尼布楚谈判,签订了双方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24、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A)(1)巩固西北边疆:平定准噶尔部和回部大小和卓叛乱,重新统一新疆,促进了维吾尔族同中原地区的交流,对巩固西北边疆起到重大作用。(2)紧密与西藏联系:确立达赖和班禅中央政府册封制度;清朝设置驻藏大臣管理西藏,并制定“金瓶掣签”制度,密切西藏同内地联系,有利于西藏地区经济发展,进一步使西藏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3)清朝还在伊犁、吉林、黑龙江、盛京、乌里雅苏台等地设立将军,在西北各地设立参赞大臣等官职,兼管军务和民政,大大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25、闭关锁国的表现及影响(B)①表现:限制对外贸易,限制国产货物出口;减少通商口岸数量;禁止教外国人汉语;盲目自大;排斥西学;监视外商等方面。②影响: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面,它严重的后果是: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第4页(共16页)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闭关自守最终不能扭转中外力量的对比,不能从根本上抵挡殖民势力的侵略,反而进一步导致闭目塞听,社会保守,停滞不前和倒退,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26、古代数学、医学、青铜工艺成就(A)(1)数学:①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总结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②南朝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人,比欧洲早了约1000年。(2)医学:①东汉华佗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他研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上的创举,被誉为“神医”;②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