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屈原——爱国的诠释者•屈原(前340年-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人,芈姓,屈氏,名平,字原,一字行;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1]。约于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市秭归县),自称颛顼的后裔。屈原明知忠贞耿直会招致祸患,但却始终“忍而不能舍也”;他明知自己屈原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诗人为后世所景仰。他那深厚执着的爱国热情,在政治斗争中坚持理想、宁死不屈、追求真理和对现实大胆批判的精神,给后世作家作出了示范。在《离骚》中有许多表现屈原拳拳爱国之心的诗句。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危险,在“楚材晋用”的时代完全可以去别国寻求出路,但他却始终不肯离开楚国半步。表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及其“可与日月争光”的人格与意志。•社会一撇看后有什么感想呢?•我们可以看到,在公共场所,人们肆意地高声喧哗和乱吐乱扔;在公共汽车门口,人们相互拥挤;在经济交往中,虚假广告满天飞,坑蒙拐骗、假冒伪劣商品无所不在开车不愿礼让,都想抢先争道,不懂得与人方便与己也方便的道理;乘公交车不排队、争先恐后抢位置;不懂照顾老弱病残者;只注重小家庭的卫生和美化,而随意糟蹋公共卫生;在开会、看文艺演出时使用手机或电话,甚至打游戏、睡觉;看望朋友、同事、上司不预约时间;接电话不愿先报自己的姓名;至于随地吐痰、乱丢垃圾、说脏话恶语、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者更是常见。重新捡起传统美德——礼•为人要有礼貌,这是做人处世的最起码的要求。礼貌是尊重自己的表现。对人有礼貌表现了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情感和态度。中国古代思想家十分强调礼节礼貌的重要性。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礼要求人们要仪表端庄,举止文雅,言谈谦虚,待人和气,亲切热情。彬彬有礼的人,必然赢得人们的依赖和尊重。天行健地势坤•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人之所助者,信也——《周易》•信不足,安有信——《管子》•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墨子》•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论语·为政》诚实守信,践诺履约,言必信,行必果,是中国社会的传统美德。做不到就不要随便说,说出过的话就一定要做到。我们都应该做一个笃实守信之人。•总策划:周涛•主讲人:周涛•编辑人:李恒威•背景设计:吴智威•场景剧导演:王宥天•摄影师:吴晋平,叶晋源•课堂设计:张关平•音频灯光道具:张远航•教案编写:周涛•演员:周涛张关平吴晋平董芷蒙•视频、PPT制作:叶晋源天津城建大学土木二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