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题内容第一章解题一、释“婚姻”二、释“婚姻风尚”与“中华文化”第二章形态一、聘娶婚以前二、一夫一妻制与一夫一妻多妾现象三、其它形式:掠夺婚、姑舅表婚等第三章六礼一、要略与原典二、流变三、婚书第四章余论一、婚姻风尚的官民互动与错位二、合理内核与负面因素第一章解题一、释“婚姻”1.“昏因”“婚姻”与原典2.后人的理解与阐发“婚姻”的两种基本含义(1)男女两性的结婚行为。“昏姻之道,谓嫁娶之礼”。—《诗丰篇小序》郑玄笺(2)夫妻关系。“婿曰昏,妻曰姻”。—《礼记经解》引郑玄注“东门之杨,其叶牂牂。昏以为期,明星煌煌。”—《诗经·陈风·东门之杨》“娶妻之礼,以昏为期”。—《礼记·昏义》叙昏昏“昏”→“婚”“因”与“姻”“妇人因夫而成,故曰姻”。—《白虎通·婚娶》甲骨文金文“婚姻”的另外两种含义(3)夫妇双方的父母。(4)两家的亲戚(兄弟姊妹等)。第一章解题二、释“婚姻风尚”与“中华文化”1.“风尚”、“风俗”与“婚姻风尚”2.“婚姻风尚”与“中华文化”“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现代汉语词典》p377“风俗”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现代汉语词典》p377“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诗序》“中华”古代称黄河流域一带为中华,是汉族最初兴起的地方,后来指中国。—《现代汉语词典》p1627古代华夏族多建都于黄河南北,以其在四方之中,因称之为中华。后各朝疆土渐广,凡所统辖,皆称中华,亦称中国。—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第1册p599“自强胡陵暴,中华荡覆,狼狈失据”。—桓温《请还都洛阳赋》“中华民族”我国各民族的总称,包括56个民族,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遗产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汉语大词典》1册p599“文化”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汉语大词典》4册p1515第二章婚姻形态一、聘娶婚以前1.从杂乱性交到族内婚2.从族外婚到对偶婚3.个体婚血缘家族期杂乱性交→氏族内群婚(同辈男女)“男女杂游,不聘不娶”。—《列子·汤问》“民知其母,不知其父”。—《庄子·盗跖》“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妇男女之别”。—《吕氏春秋·恃君篇》文明史前人们“过着群团的生活,实行杂乱的性交”。—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母系氏族期氏族外婚(同辈男女)→对偶婚“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吕氏春秋》【阿注婚】永宁纳西族,暮宿朝离,“望门居”。子女由女阿注一方照管。父系氏族期父系个体婚制→父系家长制下婚制甲骨文东巴文夏禹子启“始传父爵,乃能光治先君之基业”。—《史记·孝文帝本纪》集解引张晏说第二章婚姻形态二、一夫一妻制与一夫一妻多妾现象1.文献、民间传说2.考古遗迹、甲骨文【太昊伏羲】“三皇之首,百王之先”,中华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都宛丘,作网罟,兴渔猎,制嫁娶,画八卦,造琴瑟”。-《竹书纪年》又传说太昊伏羲定姓氏,其第一个为?“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绢画考古遗迹、甲骨文中所见一夫一妻制仰韶文化中期(约公元前4千年至前3500年)以前,尚无一夫一妻制资料。大汶口文化(公元前4000至前2000年)晚期墓葬图35号墓葬商代进入一夫一妻制时代出现了双间或多间套房、两成年男女及小孩的合葬墓。河北藁城台西商代中期遗址第三十五号墓、第一百零二号墓。山西灵石旌介商代晚期二号墓。殷墟甲骨文的记载辛丑卜,于河妾。—《后》上6.3侑于王亥妾。—《佚》206.2庚子卜,王,上甲妣甲,保妣癸。-《前》1.38.5辛丑卜,王三月侑示壬母妣庚,豸。—《合集》19806贞来庚戌,侑于示壬妾妣庚……—《佚》99癸丑卜,王,示癸妾妣甲。—《拾》1.8“一夫一妻”含义一妻唯许一夫,但男子可有多个配偶,特别是贵族男子。商王多妻。山西灵石县涟介商代方国贵族墓地一号墓,一夫双妻的贵族合葬墓。一椁三棺齐列,正中为男性墓主,仰身直肢。两侧两棺各为女性,侧身面向男性墓主,一人殉葬。三人头部或腰部放有玉器,随葬青铜器达40件,有酒器、炊器、食器、兵器等。第二章婚姻形态三、其它形式1.掠夺婚2.姑舅表婚3.媵妾婚4.烝报婚5.换亲婚6.招赘婚、冥婚等掠夺婚“匪寇婚媾”。—《易经》之《屯》、《贲》姑舅表婚“妇称夫之父曰舅,称夫之母曰姑”。—《尔雅·释亲》由母系时的氏族外婚而来。在父系制下,兄弟的子女与姊妹的子女(姑舅表兄弟姊妹)结婚。对女子,舅父即公公,姑母即婆婆;对男子,舅父即岳父,姑母即岳母。媵妾婚周代贵族男子娶嫡妻时,妻的侄(姪)、和娣(妹)陪嫁,叫做“媵”(“送”之义)。侄和娣会成为侧室,后渐与“妾”不分。其所生子女有为庶出。“卫人来媵共姬,礼也。”—《左传·成公八年》“韩侯取(娶)妻……诸娣从之,祁祁如云。韩侯顾之,烂其盈门。”—《诗经·大雅·韩奕》派生形式:奴婢陪嫁。《红楼梦》陪房丫头平儿。烝报婚源于氏族外婚期。古代文献上把父死后其子娶庶母称为“烝”,兄、叔死后,其弟弟或侄儿娶寡嫂或婶母称为“报”。春秋前期,淫荡的卫宣公死后,其庶子顽(昭伯)娶后母宣姜(母家齐国)为妻。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换亲婚甲家女嫁乙家子,则乙家女嫁甲家子。又叫以女儿换儿媳。汉代盛行,影响到门阀婚,唐代“一村为两姓,世世为婚姻”。民间则因之而节省财物彩礼。其它的其它招赘婚。童养媳婚。冥婚(鬼婚)。典妻婚。指腹婚等。第三章六礼一、要略与原典解读1.《仪礼·士昏礼》2.《礼记·昏义》《仪礼·士昏礼》解题—《中华文化》教材p138、p140,参看pp29-30。说“礼”甲骨文金文禮=示+豊“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也”。—《说文·示部》甲骨文金文“豊”象形,其甲骨文形似豆中放着丰盛祭品。王国维考证“豊”为一种祭祀鬼神的礼器。“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豊亦声”。—《说文·示部》“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记·冠义》“礼者,天地之序也。”—《礼记·乐记》“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涖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礼记·曲礼》“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钱穆以血缘关系及其宗法制为基础,由调整家族内部人际关系,扩展到社会与人际交往各行为规范的认同。礼文化表现为同宗不婚、男女有别、夫妇、父子乃至于社会政治生活等伦理。礼的由来与构成氏族社会礼俗→殷礼→周公制礼→孔子所定教材《礼》成为《仪礼》初本→东晋元帝以前易名为《仪礼》。《仪礼》记载15种礼,其中冠礼、婚礼、乡射礼、丧礼、虞礼(安魂)、特牲馈食礼为士之礼。其它为天子礼、诸侯礼、卿大夫礼。【影响】《大唐开元礼》、北宋《政和五礼新仪》、《大明集礼》、《大清会典》皆基于《仪礼》。“五礼”中的“婚礼”《尚书》言而不详。《周礼·春官·大宗伯》记为:吉礼(祭祀之礼)凶礼(荒礼和丧礼等)军礼(征战、军制)宾礼(天子、诸侯接待宾客礼和相见礼)嘉礼(饮食、婚冠、贺庆等诸多礼节)这种分类法在汉代和后世被普遍运用,北宋《政和五礼新仪》至《明会典》、《大清会典》皆然。朝鲜《国朝五礼仪》亦然。一般人冠礼男子20岁成年时加冠从纳采到婚后庙见士相见礼士阶层宾主间交往地方行政相关乡饮酒礼定期举行的酒会乡射礼宾主之间射箭比赛游戏燕礼诸侯宴会。燕通“宴”中央政府相关大射礼国君主持的射箭比赛聘礼国君派使臣访别国公食大夫礼国君宴请来访使臣觐礼诸侯觐见天子的礼节祭祀活动丧服祭奠死去亲人所穿丧服既夕从死到埋葬的礼节士虞礼安魂。既葬而祭曰虞特牲馈食礼诸侯之士岁时祭其祖祢少牢馈食礼诸侯之卿大夫祭其祖祢《仪礼》各礼中的“婚礼”“婚礼”要义1.礼之本也2.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礼记》卷七六礼的要略纳采男家派使者携求婚礼物到女家,表示已选择其女。问名向女家主人问明其女的名,以便回去占卜其吉凶。纳吉男家卜得吉兆,派使者携礼物往告女家,表示己方决定联姻。纳征男家派使者将聘礼送往女家,女家受纳,婚事确定请期男家卜得结婚吉日,派使者告知女家,请其同意。亲迎婚期当天,男子奉父命乘车往女家迎娶。女家父母在庙里设筵席,在自家门外拜迎女婿。女婿执雁而入,揖让,升堂,再拜,放下雁。女婿下堂出门,为妇驾车,车轮转三周后,交由御者代驾;自己另车前行,先到家门外等待妇车。备考1.六礼各程序均在庙祭告。2.除纳征外皆活雁为礼。大雁之象征平时成双领飞成行九月南迁鸿雁传书雁阵惊霞说“士”甲骨文金文先秦贵族等级:卿、大夫、士(国君以下三级)。—参看《中华文化》教材p140注[1]“士”象形,其甲骨文形似禾苗立于地。金文、小篆和楷书增加一横。本义为插苗地中,因其为男子之事,故而引申为指称男子。参看《中华文化》教材p140正文第一段注[11]媒妁男为媒,女为妁。“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诗·豳风·伐柯》“媒,谋也。谋合二姓者也”;“妁,酌也。斟酌二姓者也”。—《说文解字》“拜下,礼也”。—《论语·子罕》拜的甲骨文,双手持禾麦奉献给神祖,会向神祖拜祭祷告、祈求丰收之意,金文加义符“手”以突出拜祭。“揖深圆,拜恭敬。”—《弟子规·谨》“拱,谓沓其手,右手在内,左手在外”。—朱骏声《通训定声》功用备考姓本为母系氏族族称统其祖考之所自出妇人称姓别婚姻血缘三代之后姓与氏合二而一先秦时代士以上才有姓氏氏姓衍生的氏族分支别其子孙之所自分男子称氏别贵贱财产名自命/个人用按辈字起名生三月加名女以姓为名张良字子房萧何等无字诸葛亮字孔明韩愈字退之字个人用名的代称冠字/笄字表敬意古代姓、氏、名、字关系表[注]《周禮·春官·大祝》:“號為尊其名更美稱焉”。唐宋以后盛行之。“问名者,问女之姓氏,不问三月之名,……是问姓氏也。然以姓氏为名者,名有二种:一者是名字之名,三月之名是也;一者是名号名,……今以姓氏为名,亦名号之类也。”—《仪礼》注疏程序穿用者服饰备考纳采至请期女家主人、男家使者玄端亲迎主人(新郎)爵弁。纁裳缁衪(衣浅黑,裳浅红,裳下缘黑)女(新娘)纯衣纁袡(黑色丝绸深衣,边缘浅红)。一说袡为女用蔽膝。新郎从者新娘父亲玄端新娘从者玄色丝深衣,有黻纹。披肩纚、笄。姆宵衣(黑色深衣)。纚、笄。半百妇人。一说领用绡。次日见舅姑妇宵衣。纚、笄。士之妻常服六礼服饰表牲体各部位图妇至夫家后礼节夫作揖请妇入大门夫作揖请妇入寝门,自己从西阶升堂媵在室西南角为夫布席,御者在室东为妇布席陈放食物(夫妇同牢共馔图)夫作揖请妇入席,而后自己入席新婚之夜三部曲【第一部曲】室内一祭先人:夫妇都用腌菜、醋酱、黄米、小米和祭肺祭祀先人。二祭先人:夫妇都用赞者给的举肺和脊祭祀先人,然后尝一尝举肺和脊。三口饭、三喝肉汤:夫妇尝了举肺和脊之后,吃一口饭,喝一口肉汤,如是而三。一送酒:三口饭汤后夫向赞者行拜礼,接受赞者递来的爵,用爵中的酒漱口,妇随后亦然。三祭先人:赞者将酒和烤熟的两块猪肝递给夫妇,夫妇接受后用酒祭先人,而后饮酒,饮酒后行拜礼向赞者致谢。二送酒:赞者回礼答拜,第二次送酒给夫妇,礼仪如前,但不再送猪肝。三送酒:赞者第三次送酒不用爵而用卺,也不送猪肝。赞者到室外洗爵酌酒,进入室门,西拐,把爵放地上,行拜礼,夫妇回礼答拜。赞者坐下用酒祭先人,然后饮尽爵中酒,然后行拜礼,夫妇回礼答拜。赞者把夫妇吃剩的食物撤到东房去,像在室中那样陈设起来。夫出室后,在东房脱去礼服,递给媵。【第二部曲】室内妇在室中脱去礼服,递给御者(马车夫),傅姆把丝巾递给新娘。御者在室内西南角为妇铺好卧席,媵把夫的卧席铺在妇卧席的东边。夫妇卧席上都有枕头,都是头朝南而脚朝北。夫入室,为妇解下头上的五色带子。蜡烛从室中撤出。【第三部曲】东房媵在东房中吃新郎剩下的食物。御者在东房中吃新娘剩下的食物。赞者递酒给媵和御者漱口。媵在室门外等待,夫一有呼唤就可以听见。妇见舅姑翌日清晨,妇沐浴,丝带缠发髻,发髻插簪子,穿黑色丝衣,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