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华文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李道湘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教研部主任、教授好,大家好,今天我们讲的专题叫中华文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那么这个专题我们准备讲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第二个问题是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价值支撑。第三个问题讲一下中华文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想基础。第四个问题是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那么我们知道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来的改革的总目标,那么我们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一种价值支撑,提出这一命题本身在今天是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它清楚地表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须立足于中国的文化传统,而且要体现中国特色、中国品格、中国气魄。这里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习近平同志讲的“四个说清楚”,他说,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2014年9月5日,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在这次讲话当中再次强调,中国的政治制度是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是独特的。他说,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也不存在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各国国情不同,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独特的,都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都是在这个国家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为它是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过去和现在一直生长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之中,未来要继续茁壮成长,也必须深深扎根于中国的社会土壤。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将今天这个专题的重要意义所在。一、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下面我将第一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讲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这个《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完整理解和把握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总目标,这两句话是一个整体,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容那么什么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它的内容是什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规定了国家的方向和性质。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其他什么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已经被证明是唯一能够发展中国、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制度体系。我们应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2013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什么是颠覆性错误,就是改革中迷失了正确方向。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以来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强调的第一条就是“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定不移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社会主义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符合中国人民的意愿,是中国人民自觉自愿的选择,不是由少数人的意志决定的,而是社会客观发展的历史必然取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因此,在制度模式上,我们不能动摇,也不用动摇,我们站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土地上,吸允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亦即人的现代化,即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制度都更加成熟定型了,也不等于就能自然而然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以,正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呼唤着、倒逼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尽快实现现代化。这里面是讲的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与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系。在2014年2月17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习近平总书记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开始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国家治理体系问题,强调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这项工程极为宏大,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由此可以看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完整系统的表述,二者不能割裂开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提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性质和方向的定位。这就是说,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方向上进行。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的和归宿是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面深化改革,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全体人民的福祉。所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全面深化改革达成的目标内容,又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实际内容。(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那么第二个小问题讲一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们党提出的全新理念,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境界。它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把我们党和国家对现代化建设各领域的有效管理,同各种范畴、各种层次、各种形式的多元治理相结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化;二是强调提高治理水平,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那么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什么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它的涵义是什么。所谓国家治理体系,就是指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它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这些构成了一套紧密相连的国家制度。简而言之,所谓国家治理体系就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那什么是国家治理能力?就是指运用国家制度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能力,也就是制度执行力。就是你有再好的体系,再好的制度,还要有能力进行执行。这种能力体现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军等各个方面。治理能力的关键是人的素质,特别是干部素质。提高治理能力关键是全面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特别是建设适应现代化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那么我们在这里提到“治理”和“国家治理”。一般认为,英文中的“治理”概念源于古典拉丁文和古希腊语的“掌舵”一词,具有控制和操纵之意。20世纪90年代,西方学者采用治理一词,强调政府放权和向社会授权,实现多主体、多中心治理等主张,并且主张社会自我治理以及社会组织与政府共治。其针对的目标主要是具有强烈政治化倾向的“统治”行为和大政府时代强大的社会管理权,甚至由于垄断对社会的管理而形成单一的国家治理模式。从这个概念看,西方的“治理”概念及其理论,具有所谓的“社会中心主义”的取向。我们今天所说的“治理”,主要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基于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规定性,遵循人民的意志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按照科学、民主、依法、有效来优化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优化执政体制机制和国家管理体制机制,优化执政能力,实现国家和社会的协同和谐,达成政治的长治久安。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国家治理”,是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格局下的治国理政。那么上面我们讲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含义,那么我们还要进一步了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涵。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的讲话中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单靠哪一个治理国家都不行。治理国家,制度是起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作用的。然而,没有有效的治理能力,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发挥作用。同时,还要看到,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虽然有紧密联系,但又不是一码事,不是治理国家体系越完善,国家治理能力就越强。他认为社会主义是一种新生的社会制度,还处在实践和发展阶段的初期。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全新的社会,世界上没有成功经验,只能在实践中探索。我们党进行的艰苦探索,虽然发生了严重曲折,但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重大成果,总体上说是好的,是适应中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同时,我国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在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上需要下更大力气。面对这种现实,习近平指出,只有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尽快把各级干部、各方面管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工作本领都提高起来,尽快把党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的工作能力都提高起来,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更加有效运转。这就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什么是国家现代化问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的提出,使我们对什么是现代化、如何实现现代化有了新的认识。所谓国家现代化,就是指新的现代化要素不断增加,传统要素不断被改造并不断现代化的过程,即在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