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周边国家地缘政治关系发展变化趋势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中国与周边国家地缘政治关系发展变化趋势研究[摘要]中国与周边国家地缘政治关系,一方面暗藏危机,需要中国在崛起路上保持警惕,着力化解,另一方面优势突出,发挥好则可推动中国更好更快地崛起,成为世界大国,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而贡献自己独特而重要的力量。[关键词]中国地缘政治概说;中日关系;中俄关系;变化发展趋势一.中国地缘政治概说地缘政治是国际关系及其国际关系理论中的重大问题,是关于国际政治中地理位置对各国政治相互关系如何发生影响的分析研究,地缘因素在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和国家战略的制定中具有重要作用,并被视为影响乃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基本因素。它依据对一个国家在全球或一定区域的位置;地形地貌、海陆分布;疆域面积、形状;气候土壤类型;矿产资源种类,储存量;人口族群的地理分布;周边邻国的地理环境和大国的地缘政治来分析、把握该国的地理环境所能赋予和转换出的实力、政治能量,揭示地理环境对一个国家的国际行为、国际关系所产生的深刻而持久的影响。这是一个国家角色定位;确定建军路线和国防战略方向;衡量国际贸易风险、运输成本和经济对外依存度的坚实而可靠的基础依据。地缘政治既是国家力量的支撑点,也是国家力量的生长点。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部,太平洋西岸。从地理条件上讲,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具的国家。1.8万公里的海岸线居世界第四,三百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位居世界第五,还有6500多个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由于中国的疆域面积大,地处东亚的中部,其西北部伸入到欧亚大陆的中部。东北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与中国或陆地接壤或海域相连。有26个国家与中国相邻。与我国陆地直接接壤的周边国家共有15个,它们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1]与中国相邻的大国多,俄罗斯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日本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印度也是世界大国;东盟十国不仅是分别的十个国家,而且是一个不断一体化的国家联合组织;美国势力前锋已直逼中国的边境,而且是对中国能发生最大影响力的国家。在15个周边国家中,除俄罗斯外,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与中国在政治和军事上相抗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冷战时期,新中国曾是社会主义阵营里的主要成员之一。1989年,美、苏首脑在马耳他举行会谈,宣告冷战局面的结束,从此世界进入政治多极化的新时代,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和潮流,军事争霸转换为经济角逐,政治对抗让位于经济发展。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地缘政治关系,与世界政治大趋势一致,基本上是协商对话、友好相处、谋求合作、共同发展。90年代初,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俄罗斯与中国加强合作,确立睦邻友好伙伴关系,以求与西方的政治均衡。最近两年,中俄双方都认识到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国家高层领导互访频繁,加大了政治对话和协商力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个中亚国家原属前苏联,苏联解体后,三国相继独立,为独联体成员国。1997年哈、吉、塔三国和俄罗斯一起签署与中国的边界谈判协议,以及边境国防互相信任协议,裁减边防军队的协议。这些协议的签署,为中亚邻国与中国各方面的友好合作铺平了道路。朝鲜和巴基斯坦都存在潜在和现实的政治、军事对手。前者的对手是韩美联盟,后者的对手是印度。我国对朝鲜的革命和建设曾给予强有力的支援,现在仍在一定程度上给予经济援助,两国关系长期以来一直比较融洽。由于克什米尔问题,长期以来巴基斯坦与印度一直在2政治和军事对抗中相持不下。与印度相比,巴基斯坦实力较弱,为增强政治和军事上的安全性,积极与相邻的政治大国中国谋求合作,中巴在政治上相互支持和帮助,关系一直非常友好。印度和越南是与我国领土争端比较大的两个周边国家,中国和印度都是人口数量和土地面积很大的亚洲国家,两国不但领土争端难以很快解决,而且政治地位问题也具有一定对性。中越两国曾经是政治关系良好的伙伴,中国对越南的革命和建设给予过大力的支援,但越南方面在原苏联的支持下在边境地区寻衅滋事,70年代末中国给予回击。随后,越南又向我国提出南中国海某些岛屿的归属问题,这给两国政治关系蒙上阴影。蒙古人民共和国是仅与中俄两国接壤的内陆国家,冷战结束、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际地位下降,蒙古积极发展与我国的合作关系,两国保持政治合作前景乐观。缅甸、老挝和尼泊尔与我国有传统的友好关系。阿富汗政局动荡,内战不断,无暇顾及与邻国的地缘政治关系;锡金和不丹是处于喜玛拉雅山南麓的袖珍小国,有的已被印度吞并,有的又受印度控制,实际上属于印度的地缘系统。下面着重谈谈中国与日本、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关系。二.中国与周边国家(一)中日地缘政治中国和日本是东亚两个最重要的国家,中日双方关系不仅关系到东亚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也关系到中国的东亚安全战略目标能否实现。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与国际地位的大幅提升,日本对中国有着无名恐惧和矛盾心理,既希望中国保持稳定,又不甘接受中国的发展与影响,因而对中日关系的战略定位和对中国的政策,都存在着某种不确定性和易变性。以此为背景而展开的日本地缘战略,其首要特征是谋求进一步发展经济和扩大其国际政治影响。日本主动抓住机会挤进了解决朝核问题的六方会谈,加强与东盟及印度的各种战略关系,并抛出建立东亚共同体的试探性气球。其次是格外关注能源问题。为此,日本积极参与伊拉克重建,努力拓展在中亚的影响,其中不乏扩大石油来源的战略考虑;在东海油气资源问题上与中国发生争端;以能源合作为契机,用巨额投资诱惑俄罗斯。日本大力开展东南亚外交,与印度积极发展关系。日本对华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国的影响,其根本原因是它摆脱不了战后以来对美追随外交的阴影。从现实的国家战略角度看,日本要想实现其所谓正常国家的战略目标,介入诸如朝鲜半岛、台湾海峡、南沙群岛等问题,在东亚政治和安全事务中削弱中国并扩大其自身的影响,如果没有美国的支持,没有美日同盟作为其行动的理由和支撑点,都是难以如愿的。特别是随着新的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的正式启动和周边事态法、反恐特别措施法等一系列法案的出台,日本在东亚地区的军事影响渐趋突出,中日在安全保障领域的摩擦增大。有理由认为,在中国完全崛起之前,日本地缘战略中对华防范的一面还将维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这将成为影响中国东亚安全战略实施的主要外部障碍,不仅会给中日关系罩上阴影,而且不利于东亚地区政治、经济与安全合作的健康发展。在客观分析日本的地缘战略对中国实现东亚安全战略目标之消极影响的同时,也应注意到中日双方存在的共同战略利益。在地缘方面,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同处于一个政治、经济战略空间,地缘关系使双方的利益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两国都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大国,和两利,斗俱伤,互利与共赢应成为两国关系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和目标,只有在和平稳定的地区秩序中,两国自身才能得到顺利而充分的发展,才能在促进地区的政治多极化和经济一体化中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在安全方面,冷战结束以来,东亚地区积聚了大量不稳定因素,诸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导弹技术扩散,朝鲜半岛潜在的地区冲突,中等国家之间的各种矛盾,恐怖活动频繁,贩毒、国际走私、非法偷渡、环境污染等,解决这些问题,要求中日联手合作。在发展方面,中日两国分别是亚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3家,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需要稳定的经济安全环境,而日本谋求进一步发展经济也离不开中国的理解和支持。在全球层面,尽管中日两国在构建未来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主张方面存在各国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和由美日欧三方主导的差异,但在反对单极世界和一国独霸的利益诉求方面有相近之处,即都要求世界事务由各国共同协商解决,都主张发挥联合国在处理国际事务方面的权威作用。胡锦涛主席对日的成功访问,使中日关系开始步入正常化轨道。胡锦涛和福田康夫签署《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为中日关系克服障碍,进一步向前推进描绘了新的蓝图。只要中日立足大局,放眼长远,建立互信,两国关系就有可能健康发展。[2](二)中俄地缘政治从地缘政治角度讲,对于俄罗斯来说,与中国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可以起两个作用:一是能够防止第三国对俄罗斯实行有损俄利益的政策;二是可以降低俄联邦与中国关系恶化的可能性。[3]众所周知,中俄关系稳定发展的进程开始于苏联解体和俄罗斯成为独立国家。20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放弃了苏联对中国的“老大哥”态度,中国则仍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这就为平等的建设性伙伴关系的形成创造了条件。虽然俄罗斯方面非常愿意把两国关系提到更高层次,其中包括联盟关系,但莫斯科将尊重中国的意见。与此同时,中国的国际问题专家们认为,北约东扩将对亚太地区局势产生两种不同的影响。一方面,俄罗斯越是强烈地抵制北约东扩、在欧洲牵制美国,亚太地区的安全便越稳固,因为这将限制美国在亚太地区积极活动。另一方面,北约东扩将促使俄罗斯重新制定自己的亚太政策,随着俄罗斯的振兴和强大,亚太地区的安全状况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必须密切注视北约东扩带来的各种变化和后果。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和俄罗斯主要完成了各领域合作条约和法律基础的建设。1996年12月,两国建立了政府首脑定期会晤机制。中俄贸易、经济与科技合作委员会也启动工作,这为两国经贸和科技合作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从而推动了双方在原地踏步多时的经贸联系。1997年11月,中俄签署经济与科技合作基本方面相互谅解备忘录。1996年建立的上海五国合作机制也是俄罗斯的重要一步。后来,在上海五国基础上建立了上海合作组织,其成员国有俄罗斯、中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此后,六国的合作逐步扩展到抵制民族分裂主义、地区极端主义、国际恐怖主义、防止武器和毒品走私、打击跨国犯罪活动等方面。从2000年起,还建立了上海合作组织国防部长和司法机构领导人会晤机制。2002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在圣彼得堡举行峰会并签署了圣彼得堡宪章,从而为在联合国注册为区域组织铺平了道路。中国和俄罗斯于1996年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后,两国开始在平等基础上积极扩大相互协作的领域。1997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莫斯科时,两国领导人签署了《关于多极世界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宣言》。莫斯科宣言要求双方在伙伴合作精神的指引下“,为促进多极世界的发展和新国际秩序的建立而努力”。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俄罗斯,人们都把两大邻国目前的关系称为有史以来最好的关系。这种关系最重要的标志是两国边境地区的军事缓和,双方在军事领域的信任措施发挥着非常有效的作用。2005年9月,中俄两国首次举行军事演习。我们可以完全肯定地说,在中国和俄罗斯之间,已经建立起了充分的相互信任关系。近年来,两国领导人每年都要进行2~3次会晤,双方在国际舞台上的相互合作也在积极展开。值得指出的是,几乎在所有重大国际问题上,中国和俄罗斯都持有相同或相似立场。当然,随着中俄交流与合作的迅速发展,两国之间不可能不产生一些新问题。例如,在俄罗斯的非法中国移民问题,经贸合作中出现的问题等。但是,我们也看到,两国领导人都对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抱建设性态度。中俄之间合作的发展,双方确定的建设性伙伴合作方针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有很多迹象可以说明中俄两国关系在不断阔步前进,其中包括莫斯科向中国出售最为先进的苏30战斗机等军事装备。应当说,中俄合作的加强与深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抑制美国的超级大国野心,遏制日本觊觎政治和军事超级大4国的欲望。三.发展变化趋势目前我国与周边国家出现了空前的友好合作的局面,阻碍合作关系发展的因素正在逐步得到排除。原来关系较好的得到了加强,或者重新定位,开始了新的合作内容;原来关系较差的,得到了改善。可以预见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良好政治关系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沿边地区开放开发的周边政治环境是有保障的。当今世界总趋势是和平与发展,世界经济趋于区域化和集团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一个经济强大的中国正在崛起,周边国家都面临大力发展本国经济的艰巨任务。这些因素促进了周边国家与我国进行卓有成效的经济合作和联合,并在可预见的将来,这种合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