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地区城市地理结构的基本框架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东北地区城市地理结构的基本框架研究王士君宋飏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2005年8月17日主要内容一、引言二、东北地区城市地理结构的形成和演变三、城市体系框架四、中心城市和大都市区五、城市密集区和城市组群一、引言基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的时代背景,对中国东北地区城市地理结构的基本框架进行梳理,既是对东北地区城市地理系统的一次全面总结,进一步验证和实践城市地理理论;更是新形势下分析东北地区发展总体状况,提出适应东北实际的“区域再造”和“区域创新”具体战略的根本前提。二、东北地区城市地理结构的形成和演变(一)古代城镇形成时期(二)近代城市形成时期(三)现代城镇体系形成发展时期古代城镇形成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历史时期。东北城镇的出现,大约始自战国中后期,是伴随着郡县的设置、长城的修筑、以及一些屯戍之所的开辟同步出现的。城镇规模较小,职能性质单一(主要是政治和军事职能),地域结构简单(多呈封闭式城堡,街道呈棋盘式和十字街市),城市呈稀疏点状分布。近代城市形成时期东北地区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化历史开始于清末,大约于19世纪60年代。铁路的修建、港埠的开放、工矿业和商业经济的发展,城市地理格局出现了崭新的面貌。至建国初期,已有城市24座,其中超过50万以上的大城市三座,城市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城市化初始阶段。1932年东北地区主要城市分布图DistributionofthemajorcitiesinNortheastChinain2000现代城镇体系形成发展时期建国后开始。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使原有大城市进一步扩大。矿业城镇、林业城市、农垦小城镇兴起,东北地区的现代城市地理格局逐步形成。口岸城镇、一批以疗养、观光为主要职能的旅游得到城市建设。截至2003年底,东北地区已有城市101个,其中非农业人口超过100万的特大城市有8个,城市化水平达到44.8%,仍居全国前列。2000年东北地区主要城市分布图DistributionofthemajorcitiesinNortheastChinain2000三、城市体系框架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东北地区城市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城镇体系结构完整,类型齐全,地域空间组合合理,也是目前我国各大区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2003年底,设市城市101个,城市平均密度为0.81个/万平方公里,高于0.69个/万平方公里的全国水平。三、城市体系框架东北地区人口密度GIS分析图GISanalysischartofpopulationdensityinNortheastChina东北地区GDP产出强度GIS分析图GISanalysischartofGDPIntensityinNortheastChina自上而下先快后缓的城市化进程东北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比较(1952~2003)ComparisonbetweentheprocessofindustrializationandurbanizationinNortheastChina(1952~2003)(数据来源:根据各地区历年统计年鉴计算整理)01020304050607080195219551958196119641967197019731976197919821985198819911994199720002003年份%工业化率城市化率东北地区城市化水平与其它地区的比较(2003)ComparisonbetweenNortheastChinaandothers(2003)(数据来源:根据各地区统计年鉴计算整理)05101520253035404550%东北西北华南西南全国“弱金字塔”型的等级规模结构东北地区城市体系规模构成(2003)ScaleformedofurbansysteminNortheastChina(2003)东北地区城市总数特大城市(人口超过100万)大城市(人口50~100万)中等城市(人口20~50万)小城市(人口小于20万)总数﹥400200~400100~200总数20~10﹤10黑龙江省312哈尔滨齐齐哈尔6617116吉林省282长春吉林1817125辽宁省314沈阳大连鞍山抚顺7713112内蒙古东四盟市1112835合计10181523553718资料来源: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4沿铁路分布的“T”型空间结构图22000年东北地区主要城市分布图[10]Fig2DistributionofthemajorcitiesinNortheastChinain2000由“单一”向“新型”发展的城市职能结构综合性城市、资源型工业城市特大城市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明显超过第二产业,沈阳、长春、哈尔滨等特大城市的非生产性职能日益增强。伊春、抚顺、辽源等矿产资源型城市的主导经济部门开始转向加工业,大中城市的工业增长率超特大城市,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基地。一批边贸型、商贸型、交通型、农产品加工型、来料加工型等新型小城镇,如西柳、五大连池、同江、抚远等专门性职能小城镇发展迅速,对东北地区小城镇发展起到了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四、中心城市和大都市区“四城市时代”到来051015202530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1991年2003年东北四市人口占本省比重的变化ChangeoftheproportionthatpopulationtakesthisprovincinNortheastChina(资料来源:根据各地区统计年鉴计算整理)东北四市GDP占本省比重的变化ChangeoftheproportionthatfourunbarsGDPtakesthisprovincinNortheastChina(资料来源:根据各地区统计年鉴计算整理)0102030405060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1991年2003年因应新形势选择不同主导方向哈尔滨将继续加强东北北部中心城市的地位;长春要充分发挥市场广阔的汽车产业基础优势,建设汽车产业基地;沈阳被确定为东北中心;大连借助开放中的优势,成为东北门户。东北四市市辖区GDP和人均GDP的比较ComparisonamongthedistrictGDPandthePercapitalGDPoffourunbarsinNortheastChina(资料来源: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4)0500100015002000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亿元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元市辖区GDP人均GDP大都市区正在形成和扩大“大哈尔滨”“大长春”“沈阳经济区”“大大连”“哈大交通经济带”“哈大产业带”“哈大城市带”五、城市密集区和城市组群“辽中南”城市群“吉中”城市组群“哈大齐”城市组群“黑东北”城市组群城市组群城市群东北地区城市组群分布图DistributionoflargeurbanagglomerationsinNortheastChina“四圈”的基本格局东北各大型城市组群的现状指标(2002年)IndicesofthestatusoflargeurbanagglomerationsinNortheastChina(2002)所辖城市辖区人口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城市化水平(%)相邻城市间的平均距离(㎞2)面积(万㎞2)占全省(%)总量(万人)占全省(%)总量(亿元)占全省(%)辽中南铁岭、沈阳、抚顺、鞍山、本溪、辽阳、大连、丹东、营口、盘锦8.3656.942749.966.185458.2290.0153.7584.8吉中长春、吉林、四平(不含双辽)、辽源和松原(不含前郭县和长岭县)7.5640.341772.1566.892054.5391.4742.71137.7哈大齐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和绥化15.1733.422314.560.702914.475.0765.4455.6黑东北佳木斯、伊春、鹤岗、双鸭山、七台河7.5616.66591.7815.52682.417.5874.97101资料来源:根据各地区统计年鉴计算整理存在的结构性和功能性问题对资源强烈依附的产业结构特征,导致了后续发展中的多种矛盾。其多数城市仍然保持老工业基地建设时期形成的基本功能,未能形成以市场机制为动力、以要素流动和产业分工为主体的、协调稳定的结构和功能关系。城市组群的结构调整和功能优化东北地区城市组群的协调发展关系和调控机制Coordinatingdevelopmentalrelationsandadjustmentmechanismofnortheasturbanagglomerations辽中南吉林中部哈大齐黑龙江东北部时空状态融合期网络空间启动期点线发展期点线启动期点线类型关系复合型经济型基础设施型经济型基础设施型经济型生态环境型协调模式要素-产业互补一体化综合要素—产业互补功能替代要素—产业互补一体化要素—产业互补行业选择重工业装备制造业汽车工业新兴工业资源接续产业新兴产业调控机制市场机制行政机制行政机制协商机制行政机制市场机制行政机制协商机制被组织结构自组织结构选择适宜的网络化发展模式。谢谢!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