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1页中考数学题型变化的思考从《中考数学学科说明及样卷》中可以知道:今年中考卷的题型、题量和部分试题的分值有所调整,其中题型改变将是根本性的变化.故不得不引起我们去关注,据此笔者进行了如下些探索与分析.一.满足条件的多解题满足条件的多解型试题不但知识覆盖面广,综合性较强,题意构思精巧,而且在解答时需要灵活运用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分类讨论,因此,这种题型今年不但在综合题中会有所涉及(往年常会出现),而且还规定把原来的多项选择型的第16题调整为一道“满足条件的多解”型题,对于这一调整笔者认为是进一步强调分类讨论这一思想方法考查,明确要求在复习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多向思维的培养.同时也是为优化思维品质,克服思维的片面性,提高学生解题能力而出台一项具体措施.再则这类题的思维空间较大,解题时常出现考虑不全或不严谨,导致漏解、错解,因此我们应该熟练掌握这一题型的特征与解法.1.在非负数问题中,是正是负没有明确时,分情况讨论而产生多解例1.(2012江西样卷)已知a、b为实数,且ab≠0,那么22abab=.评析:本例是一道典型的分类讨论题.解答时首先根据公式“2aa”把原式化为:abab,由于ab≠0即a、b都不为0,但a、b中哪个是正,哪个是负呢?所以只能分:①都是正;②都是负;③a为负,b为正;④a为正,b为负这四种情况来分别求值.答案:0、2或-22.在一列数中,已知数与未知数没有明确大小时,分情况讨论而产生多解例2.(2012江西样卷)小明等五名同学四月份参加某次数学测验(满分为120)的成绩如下:100、100、x、x、80.已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平均数相等,那么整数x的值为.评析:由于一列数的中位数是先按大小顺序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那两个数的平均值;题中x的大小有三种可能:①120≥x>100,②80<x≤100,③0≤x≤80,结合中位数、平均数的定义,可获得整数x值.本例抓住了x相对100和80大小可能性来分类,这种分类只要不漏掉某种情况,应该是不会出错的.答案:110或60(有一个非整数值已舍去)3.在实际问题中,某方面的情境不明确时,分情况讨论而产生多解例3.“五一”期间,某超市推出如下购物优惠方案:(1)一次性购物在100元(不含100元)以内时,不享受优惠;(2)一次性购物在100元(含100元)以上,300元(不含300元)以内时一律享受九折的优惠;(3)一次购物在300元(含300元)以上时,一律享受八折的优惠.在此期间某顾客一次性购物付款252元,那么该顾客比平时购买总价相同的商品(没有优惠的时候)优惠了元.评析:题中情境有一个不明确的地方,即是:顾客优惠后的付款是252元,那么他所购买第2页共11页的商品的实际价格是在300元以下,还是多于300元呢?于是我们应分两种情况讨论.若是享受了优惠方案(2),则商品实价为2520.9=280元;若是享受了优惠方案(3),则商品实价为2520.8=315元.像本例一样的问题,分类时,一定要按可能出现的情境来分类,否则会出现漏解现象,或者陷于无法入手的情形.答案:28或63.4..在等腰三角形问题中,腰和底没有明确时,分情况讨论而产生多解例4.已知,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四边形OABC是矩形,点A、C的坐标分别为A(10,0)、C(0,4),点D是OA的中点,点P在BC边上运动,当△ODP是腰长为5的等腰三角形时,点P的坐标为.评析:题目给出了条件“△ODP是等腰三角形”,但未指明在△ODP中哪两条边相等,从而需要分情况考虑.但这里分类方法有几种:如:方法1:OD、DP、OP轮流为底边,同时要注意以OD为底边时OP、PD是腰,但不会等于5,易产生错解,以OP为底边时又易漏掉一种情况.方法2:∠POD、∠ODP、∠OPD轮流为顶角,这样分类同时还要考虑顶角可以是锐角、直角、钝角.本题由于腰为5的限制,故直角是不可能,∠POD为钝角不可能,∠PDO既可以是锐角,又可以为钝角.方法3:由于腰为5,矩形的宽为4,易联想到勾3、股4、弦5,所以在OA上,在O点的右边取一点E,使OE=3,则OP=OD=5,在D点的左边取一点F,使DF=3,则OF=2,DP=OD=5,在D点的右边取一点G,使DG=3,则OG=8,DP=OD=5,这样P点坐标可直接写出.这道题告诉我们,在抓住了分类讨论的特征后,还要学会掌握分类的标准(或说方法).而有了分类的标准,就要自始至终使用这一标准分类,同时在求满足条件的点的坐标时,画出相应的图形,使用图形分析求解也是十分必要的,还有一点值得强调的是,分类后还应注意题中约束条件,谨防出现不合要求的解或漏解现象.答案:1P(3,4),2P(2,4),3P(8,4).5.在直角三角形问题中.直角边和斜边没有明确时,分情况讨论而产生多解例5.线段AB的两端点的坐标为A(-1,0),B(0,-2)现请你在坐标轴上找一点P,使得以P、A、B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P点的坐标是评析:本例思考方法类似于例4,分类的标准也有几种,其中可以分别以AB、AP、BP为斜边来确定P点的坐标.答案:如图所示,P点的坐标可为:(0,0)或(0,12)或(4,0)6.在平行四边形问题中.边和对角线没有明确时,分情况讨论而产生多解例6.(2012江西样卷)如图2,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1,0)、B(-1,-2)、C(2,-2)三点坐标,若以A、B、C、D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点D的坐标可以是第3页共11页评析:题图中由于AB、BC、AC是平行四边形的边还是对角线是不确定的,因此理所当然要分情况讨论,方法显然是分别以AB、BC、AC为对角线,结合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及其它相关性质易获得点D的坐标.本例是一道分类思路清晰,知识涉及较广,结构清爽的分类讨论题.答案:(-2,0)(0,-4)(4,0)7.在拼接问题中,拼接的方式没明确时,分情况讨论而产生多解例7.已知矩形的长为3,宽为1,现将四个这样的矩形用不同的方式拼成一个面积为12的大矩形,那么这个大矩形的周长是评析:本题分类的标准不太好明确,从实践操作中可发现有4种方法拼接成满足条件的大矩形,如图3:答案:26或16或14对于“满足条件的多解”题,远不止上述那些方面存在,当然也不是只有小题才有多解,在综合题中也是常有出现,并且所涉及到分类讨论那部分其特点或本质也是相同的,就是处理方法或策略也完全一样.笔者希望同学们在复习备考中掌握其技能、技巧、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努力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培养自己的思维的条理性、缜密性、科学性.这是我们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之一.二.创新画(作)图题本题型是新增加在第三大题(原第三大题中有3小题,今年调整为共4小题)之中,也有可能放在第二大题中,这类题不但是考查对相关图形的性质掌握和合情合理的推理能力,同时也是检查相关的操作能力.1.不限工具,利用网格画出满足条件的图形例8.(2012江西样卷)如图4,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画有一个圆心为O的半圆,请在网格中以O为圆心,画一个与已知半圆的半径不同,且面积相等的扇形.评析:要画扇形,首先弄清所画扇形应满足哪些条件?①圆心为O,②面积为2,③半径必须大于2,④扇形要落在网格中.根据这些要求,结合扇形面积计算公式,定能确定扇形的半径长和它的圆心角的大小,在这个探索过程中,方法为“转化”,思维是“逆向”,考查的是“知识与能力”.第4页共11页答案:2.只用单项工具,作出满足要求的图形例9.题a:(2012江西样卷)如图5,AB=AC,AD⊥BC于点D,请你在△ABC内部,仅用圆规确定E、F两点,使∠BEC=∠BFC=90°.题b:(2012江西样卷)如图6,四边形ABCD是一个等腰梯形,请直接在图中仅用直尺,准确..画出它的对称轴.评析:本例有两个小题,题a只能用圆规作图,题b只能用直尺,这个要求是侧重对作图方法的探究考查.题a所要作的两点在以BC为直径的圆且在△ABC内部的一段弧上.要发现这一点,必须灵活运用等腰三角形和圆周角的性质定理.题b要作等腰梯形的对称轴,实际上就是作上、下底边的公共中垂线,故必须是找出两点,这两点分别到线段AD、BC的两端距离相等,具体作法如下答案图.答案3.不限工具,将一个图形按要求进行分割例10.把一个等边三角形分成四个等腰三角形,要求:1.除图a外再画出三种互不相同的分法,2.像图a一样,注明每个等腰顶角的度数.第5页共11页评析:本题初看确有一点不好入手,但只要静下心来,反复理清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判定,还是不难找到突破口,例如:应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这个性质,把等边三角形分成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再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可把直角三角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这不就获得一种分割方法吗?当然这个题在构造上与传统的作图不同,考查的重点是如何灵活运用相关的知识探求出怎样分割,更重要的是还要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答案:4.不限工具,已知一部分图形按要求添画或补充图形例11..如图8是由三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现再给你一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拼接在原图上,使原图形变为一个轴对称图形,请你分别在图a、b、c中画出不同的拼接方案,并画出对称轴.第6页共11页评析:本题要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结合对称图形相关概念,展开想象力,找到需补充的部分.才能顺利添画对称轴,这类题目难度虽然不大,但要有一定空间想象力.答案:5.不限工具,在数轴上找出表示无理数的点例12.甲同学用如图9所示方法作出了C点,在△OAB中,∠OAB=90°,OA=2,AB=3,且点O、A、C在同一数轴上,OB=OC.(1)C点所表示的数是;(2)仿照甲同学的做法,在如下所给数轴上描出表示-29的点C.评析:在甲同学的作图的启发下,先应构造一个斜边为29的直角三角形,如:OA=2,AB=5,斜边OB为29,于是在数轴上表示-29点就不难确定.这类题虽比较常见,但既体现作图原理,又有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构造法的探索经历.答案:(1)点C表示数13.(2).如答图:第7页共11页6.不限工具,画出图形变换后(或前)的图形例13.如图10,在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按要求画出△A1B1C1和△A2B2C2;(1)先作△ABC关于直线l成轴对称的图形,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A1B1C1;(2)以图中的O为位似中心,将△A1B1C1作位似变换且放大到原来的两倍,得到△A2B2C2.评析:本题是画出变换后的图形,画图时关键是根据相应的变换性质找出对应顶点的位置.答案:如图:通过上述例举,“创新画(作)图题”中的“创新”两字.其意思是说这类题不完全是指传统的尺规作图题.“画”或“作”也不是本质,本质是放在如何“画”,怎样“作”的层面上,这类题是试题改革不断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又一新题型.此类题型形式多样,既灵活又简洁,可以充分考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在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想象、推理、操作的过程中,不仅考查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考查了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另一方面还需理解的是:它既保留了尺规作图的严密的逻辑推理的要求,同时还需要结合几何推理,对所要作的图形进行作图原理的推究和作图方法的探索,这就是“创新画(作)图题”的特色之一.三.以二次函数知识为主体的二次函数综合题《课程标准》对二次函数这一知识点的学习要求比较高,它最能体现初中代数的综合性和能力性.因此二次函数在近几年中考试卷中已形成必不可少的题型,但有时只是把二次函数作为问题的背景,而真正探究的是三角形、四边形或其它些知识.所要考查的二次函数知识涉及得少之又少,因此今年对二次函数的考查角度有所调整,目的要将二次函数的性质和特征作为试题主体来考查,促使我们在复习中把二次函数作为最核心的内容之一来教学.1.抛物线的顶点在另一抛物线上运动而引发的相关问题的探究例14.甲、乙两同学对关于y、x的抛物线f:22222yxmxmm进行探讨交流时,各第8页共11页得出一个结论.甲同学:当抛物线f经过原点时,顶点在第三象限平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