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第1页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之《醉翁亭记》强化训练一.课文内容详解。环滁皆山也。[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环滁(chú),环绕着滁州城。滁州,现在安徽省滁州。]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它西南方向的那些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瑘山。壑(hè),山谷。蔚然而深秀者,琅瑘(lánɡyá)也,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玡山。蔚然,茂盛的样子。]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那从两座山峰之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翘膀一样,高踞在泉水边上的,这就是醉翁亭。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翼然临于泉上,四角翅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边。临,靠近。]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造亭子的人是谁呢?是山中的和尚智仙。]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给它起名的是谁呢?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自谓,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太守和客人来这里饮酒,喝少量的酒就醉了,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了个别号叫“醉翁”。辄(zhé),就]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水之间。意,情趣]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本段写醉翁亭的周边环境和命名缘由。作者从大处落笔,由全景到局部,由远而近,最后推出醉翁亭。接下来,作者用两个短句,自问自答,道出了亭的来历。行文至此,“太守”闪现,却不言明身份,成为全篇的一个悬念。“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全文的核心命意,为写景抒情定下了基调。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要说那太阳出来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早晚的景色。若夫,文言文中承接上文而引出另一层意思时常用,近乎“要说那……”“像那……”的意思。林霏(fēi)开,树林里的雾气散了。云归而岩穴暝(mínɡ),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晦(huì)明变化,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面下降露出石头,这是山中四季的景色。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香花。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秀,发荣滋长的意思。风霜高洁,就是风高霜洁,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早晨上山,傍晚归来,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无穷无尽。]这段写山中景色,先早晚,后四时。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的典型特征,用极其精练的语言将其再现出来,如用“野芳发而幽香”写春,《醉翁亭记》第2页用“佳木秀而繁阴”写夏,用“风霜高洁”写秋,用“水落而石出”写冬,文字都极为简约。作者写景用的是对偶句,写景之后则用散句收束,在整齐中显出变化,读来音韵谐美。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至于那些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弯着腰的老人,由大人搀着的孩子,往来不断,这是滁州人在游玩。至于,用于一段话的开头,相当于“说到……”,可不译出。负者,背着东西的人。伛偻(yǔlǚ)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搀着走。这里指老老小小的行人。伛偻,驼背。]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到溪水边钓鱼,溪水深而鱼儿肥,用酿泉造酒,泉水清而酒味香,野味野菜错杂地摆在面前,这是太守在举行宴会。洌,清澈。山肴(yáo)野蔌(sù),野味野菜。山肴,拿山野里打来的鸟兽做的菜,俗称“野味”。蔌,菜蔬。]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杂乱交错,人们时起时坐,大声喧哗,这是众位宾客在尽情地欢乐。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酣,尽兴地喝酒。丝,弦乐器。竹,管乐器。射者中,射的射中了目标。这里指宴饮时的一种游戏,射中的按规定的杯数喝酒。弈(yì),下棋。觥(ɡōnɡ)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觥,酒杯。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用的签子。]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苍颜,脸色苍老。颓(tuí)然乎其间,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乎,这里相当于“于”。]本段由景物转到人事,先写滁人游,再写太守宴。四个句子句式完全相同:先具体描写画面,后概括画面内容。作者通过一幅幅的画面,形象地表现了与民同乐的思想。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不久傍晚的太阳已落到山头,人的影子散乱,这是太守回去宾客们跟随着。已而,不久。]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树林茂密成阴,鸟儿到处鸣叫,游人一离开,鸟儿就欢乐起来了。阴翳(yì),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鸣声上下,意思是鸟到处鸣叫。上下,树的上部和下部。]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而不知道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而欢乐,却不知道太守自有他的乐趣。乐其乐,乐他所乐的事情,意思是自有他的乐趣。]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时能用文章来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太守是谁呢?是庐陵的欧阳修。谓,为,是。庐陵,庐陵郡,就是吉州,现在江西省吉安市。]这段写宴罢归去,揭示全文主旨。在这里,作者写了三种“乐”:禽鸟乐、游人乐、太守乐,太守之乐的境界最高。太守是谁呢?“庐陵欧阳修也”。直到篇末,作者才道出太守之名,解开悬念,文章至此也戛然而止,饶有余味。二.文学常识。《醉翁亭记》第3页1、本文出自作者是著名家,唐宋八大家之一。2、欧阳修,字,号,晚年号,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死后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3、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范仲淹、富弼、韩琦等人推行的“庆历新政”失败,相继贬职。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也受到诬蔑陷害,被迫辞去参知政事的职务,出任滁州知州。他到滁州的第二年,自号醉翁,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著名散文。三.语音环滁()林壑()琅琊()饮少辄醉()岩穴瞑()伛偻()酒洌()山肴()野蔌()觥筹()射者中()弈者胜()颓然()阴翳()蔚()潺()霏()四.一词多义。归:①云归而岩穴暝②太守归而宾客从也③微斯人,吾谁与归?乐:①山水之乐,名词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动词③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为“”;后为“”秀:①蔚然而深秀者,形容词②佳木秀而繁阴,动词谓:①太守自谓②太守谓谁而:①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而”表示递进关系,而且。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而”表示承接关系,可不译。③朝而往,暮而归“而”表示修饰关系,可不译。④溪深而鱼肥“而”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⑤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而”表示转折关系,却。诸:(1)西南诸峰()(2)假诸人而后见也(相当于“”)蔚然: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如:蔚然成风)翼然: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1)临溪而渔()(2)把酒临风()(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发:(1)野芳发而幽香()(2)舜发于畎亩之中()五.重点词语解释1、环滁:环绕着滁洲城。环,。2、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了。霏,。3、负者:背着东西的人。负,。4、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第4页5、泉香而酒冽:泉水甜,酒儿清。冽,。6、山肴野蔌:野味野菜。蔌,。7、杂然而前陈者: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杂然,。陈,。8、觥筹光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觥,。筹,。9、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10、佳木秀.而繁阴:的意思。11、醉翁之意不在酒: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意:。1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1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酣,。丝,。竹,14、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发,。15、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搀着走。这里指老老小小的行人。伛偻,,这里指。16、云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暝,。17、辄:18、弈.者胜:19、太守谓谁:为,是。20、蔚然:茂盛的样子。21、翼然:。22、颓然:。文中指的样子。23、苍颜:。24、风霜高洁:天气高爽,霜色洁白。25、水落石出:水落下去了,石头露出来。比喻。26、峰回路转:六.重点语句翻译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译:2、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译: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译:,象。(临,)。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译:。5、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译:。6、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译:。7、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译:8、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译:9、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译:!《醉翁亭记》第5页10、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译:11、翻译描写春夏之景的句子: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1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七.课文内容理解1.归纳段意:第一段:写。第二段:写。第三段:。第四段: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2.主题探访:文章极其生动的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3.学习本文巧妙清晰的构思。本文的构思如下:1)先交待醉翁亭的自然环境与命名由来。亭的环境:环滁→琅琊山→酿泉→醉翁亭(由远及近)命名由来:作亭者→命名者→命名之意→山水之乐2)再观赏醉翁亭朝暮、四时之景的无穷乐趣。①景:朝→暮;变化无穷;春→冬,景色各异。②赏景:朝往暮归,其乐无穷。3)描述太守与滁人、众宾游山同乐的情景和乐趣。绘“与民同乐图”滁人游:兴高采烈,生活富足太守宴:众人动手,就地取材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太守醉:与民同乐,心满意足4)最终收束全文,点明主旨。①归时景象:太守归→禽鸟乐(山间夕照全景)②点明主旨: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醉”“乐”统一)4.问题探讨:第一段:A.文中哪句话概括描述了滁州地理环境的特征?。B.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远景?,。C.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近景?,。D.文中表现醉是表象、乐是实质的是哪句话?,。E.文中借释亭名来抒情,道出了千古名句。这个千古名句是什么?。F.“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醉翁亭记》第6页G.太守在文中的自号是什么?。H.请写出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答:,。第二段:A.文中是这样描写春季的景色的:。B.文中是这样描写秋季的景色的;。C.本段文字中含有一个成语,请把它概括出来,再说说它现在的意思。。。D.“乐亦无穷”的原因是什么?*山间朝暮、四时之景不同。第三段:A.文中能享受山水之乐的人有哪些?请用一个字概括出他们共有的心情。*(1)滁州人、宾客、太守(2)B.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答:四幅。、、、;其中核心是。其余三幅俱是陪衬,为了突出“”,“醉”在与民同乐,体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旨意。C.从文中找出描写“众宾欢”的语句。*,,,。D.“宴酣之乐”体现在哪里?*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E.本文主旨是“与民同乐”,写“滁人游”与本文的主旨有什么联系?*“滁人”如此兴高采烈地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勤政爱民是分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