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中西部矿产资源潜力预测成果报告》前言“中国中西部地区地球化学块体内矿产资源潜力预测”是中国地质调查局2001年下达的地质大调查项目。项目目标是:运用地球化学块体理论与方法,对中西部地区区域化探资料进行深入剖析,并划分不同级次地球化学块体;结合块体内地质和矿产等方面特征,进行资源潜力评价和矿床规模预测,为矿产资源勘查及新一轮异常查证提供战略靶区。项目任务是:①对新疆、青海、西藏、甘肃、四川、云南、贵州、宁夏和内蒙古西部等省区的主要成矿元素区域化探扫面数据进行系统整理,涉及的元素主要有Au、Ag、Cu、Pb、Zn、W、Sn、Hg、Sb、Mo、Ni、Cr、Co、U等14种。②完善地球化学块体理论,制定方法技术规程,并以培训班形式向有关省区推广。③以各有关省区为主,形成各省区1:50万或1:100万成矿预测图及相应成果报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成我国中西部地区1:250万或1:500万成矿预测图及相应成果报告。鉴于中西部地球化学块体项目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情况复杂,项目组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组织、实施路线。首先,编写了中西部块体项目研究指南,研制开发了针对本项目的专门程序模块以及相应的操作手册。其次,召集9省区地调院参研人员,于2001年6月4-9日举办培训班,就项目总体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拟采用的主要方法技术进行了集中讲授和重点讨论,明确了研究目标和工作方向;同时,项目组将Au、Ag、Cu、Pb、Zn、W、Sn、Hg、Sb、Mo、Ni、Cr、Co、U等14种主要成矿元素的1:20万、1:5万和1:2.5万(图幅数据平均值)地球化学块体图件提供与各省区地调院,从宏观上规范和指导中西部地区地球化学块体内矿产资源潜力预测工作。第三,各省区依据统一的研究思路和工作方法,对本省区范围内的区域化探扫面数据进行了重新整理,圈定了成矿元素地球化学块体,计算了主要地球化学块体的金属供应量,分析了块体的资源潜力,并完成项目分省成果报告。第四,在充分了解和掌握项目研究进展和各省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项目组于2002年1月8-10日在西安举行了成果汇报与交流会,9省区同志参加了此次会议,并将各自省区范围内的地球化学块体划分与资源潜力评价工作进行了汇报,会后提交了报告初稿。第五,针对项目组提出的修改和补充意见,各省区参研人员对成果报告进行了适当调整,并于2002年5月底提交至项目组。总的看来,项目的组织、运行时间安排紧凑,阶段目标明确,操作性强,进展顺利。项目实施过程中,中国地质调查局原工程技术部、发展研究中心和各有关省区地调院对本项目给予了大力支持,项目顾问谢学锦院士和翟裕生院士事必躬亲、多方指导,项目组全体参研人员殚精竭虑、通力协作,中西部地球化学块体项目终于圆满完成并取得了大量有意义的成果。这些成果突出体现在:1.协调中西部地区9省区地调院及中国地质大学等相关单位,以统一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一致的数据处理和成图软件,对我国中西部地区海量化探扫面数据进行了新一轮处理、筛选和评价。2.9省区地调院提交了项目分省成果报告。其中包括:文字报告9份,主要成矿元素地球化学块体图(1:50万或1:100万)70余张,成矿预测图9张,与文字报告相应的电子版9份。3.利用中西部地区1:2.5万图幅数据平均值,圈定了主要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块体分布(1:500万),其中金块体83处、银70处、铜58处、铅59处、锌45处。结果表明,块体分布特别是Au、Ag、Pb、W、Sn等元素的块体基本上反映了我国中西部地区主要成矿区带的展布,有效地指示了未发现大型和超大型矿床或矿集区的潜在区域。4.对中西部地区地球化学块体进行了筛选和资源潜力评价。确定了块体筛选准则,即①块体面积;②块体层次特征;③块体浓集中心及其分布和④块体浓集度。依据上述准则,筛选出25处金地球化学块体、20处银地球化学块体、14处铜地球化学块体、18处铅地球化学块体、12处锌地球化学块体、16处钨地球化学块体、12处锡地球化学块体、10处锑地球化学块体、14处汞地球化学块体和8处铬地球化学块体进行了块体特征分析和资源潜力评价。评价时采用以下程序:①对某一元素的重要矿床、矿区或矿化集中区对应的地球化学块体特征进行分析,计算成矿率;2②将该成矿率应用于具有类似地质和成矿特征的其它地球化学块体内资源总量的计算;③获取块体内的潜在资源量;④结合地质、构造和成矿特征,分析块体资源潜力。5.应用块体资源潜力评价结果,结合区域地质、构造和成矿条件的分析,圈定了我国中西部地区主要成矿元素远景区及靶区,提出了今后矿产资源勘查工作部署建议,为地调局资源评价宏观规划部署工作提供了依据。中西部地球化学块体项目的完成,为“迅速掌握全局、逐步缩小靶区”找矿战略思想的实现提供了现实途径。同时,以中国独有的区域化探扫面数据为基础,先进的数据处理和成图软件为手段,结合区域成矿学和成矿系统理论,地球化学块体理论和方法已经逐步发展和完善了一套有效的、可操作的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体系。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地球化学块体理论与方法将日臻完善,并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在资源勘查与评价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中西部地球化学块体项目是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组织下,我国中西部9省区地调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廊坊物化探研究所数十名专家和研究人员共同努力下完成的。其中,新疆地调院(刘拓、郑启平、王庆明、胡建卫、庄道泽等)、青海地调院(黎存林、杨淑瑜、孙王勇、孙泽坤)、西藏地调院(徐开锋、杜光伟)、甘肃地调院(李通国、刘建宏、李文胜)、四川地调院(陈德友、唐文春、周雪梅、廖敏、杨荣)、云南地调院(李丽辉、段建中、柏坚)、贵州地调院(罗孝桓、何绍麟)、宁夏地调院(吴少荣、李新虎、马中吉)、内蒙古地调院(黄增芳王守光廖蕾)分别完成了分省地球化学块体内矿产资源潜力预测报告,为最终成果报告的编写奠定了基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邓军教授、彭润民博士等负责我国中西部地区区域成矿系统的研究;廊坊物化探研究所刘大文博士负责我国中西部地区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及规律研究。中西部地球化学块体综合研究报告由以下人员共同完成。其中,前言由连长云编写;第一章由连长云、严光生、王全明、刘拓、何绍麟和刘大文编写;第二章由连长云、王全明、刘大文和张大权编写;第三章由王全明、连长云、张大权、向运川和刘大文编写;结语由严光生编写。连长云和王全明统编了全书。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中国地质查局原工程技术部牟绪赞主任、奚小环处长和肖桂义处长对本项目的开展与实施给予了大力支持,没有他们的支持与帮助,本项目不可能如期顺利地完成。谢学锦院士和翟裕生院士不计事繁,多方指导项目工作,关注项目进展。此外,向运川博士提供了GeoMDIS2000软件,并进行多次讲授;发展中心莫根生研究员、陈永清研究员、黄笑梅高工为项目的组织和实施提供了许多帮助。中国地质大学侯清叶博士、元春华硕士和杨永强博士为图表的绘制和统计作了大量工作。谨借机对上述领导和专家致以衷心的感谢。中国中西部金矿资源金地球化学块体中国西部地区金元素地球化学块体空间分布不均匀(图1-1)(表1-3中浓集度一列中的数值代表一个块体内不同含量级别圈定的子块体的浓集度,按块体最外层—最内层的顺序排列。其他元素同此)。以分布于东南部的金地球化学块体最多、规模最大。就区域成矿域和成矿带而言,金地球化学块体主要分布于天山-兴蒙成矿域西部的天山、阿尔泰和准噶尔成矿带西段;塔里木-华北成矿域中塔里木周边(主要是东北缘和西南缘)、阿拉善地块南缘;秦-祁-昆成矿域中部的秦岭-大别成矿带西段、祁连山成矿带北缘及西缘;扬子成矿域西部的上扬子成矿带西南段、康滇地块成矿带北段;华南成矿域西部的右江成矿带西段;喜马拉雅-三江成矿域中三江成矿带、松潘-甘孜成矿带东段和雅鲁藏布江成矿带中段。此外,在天山-兴蒙成矿域中部华北陆块北缘成矿带西段、秦-祁-昆成矿域西部东昆仑-阿尔金成矿带以及扬子成矿域中江南地块也有少量的金地球化学块体分布。从其宏观分布特征及展布形态上看,我国西部地区金地球化学块体分布具有较强的规律性:①金地球化学块体主要成区(面型)或成条带(线型)状展布,且集中分布于已知成矿域、成矿带内及其边缘。如在天山和阿尔泰成矿带西段、塔里木东北缘、秦岭成矿带西段、上扬子成矿带西南段、右江成矿带西段、三江成矿带、雅鲁藏布江成矿带中段等地区,金地球化学块体均成区或成片展3布;而在阿拉善地块南缘、秦-祁-混成矿域北缘、扬子成矿域西缘以及喜马拉雅-三江成矿域东缘等成矿域或成矿带的接合部,金地球化学块体均成带状展布,并且在不同成矿域或成矿带的接合部,常形成规模巨大的面状金地球化学块体,如扬子成矿域与喜马拉雅-三江成矿域和华南成矿域的接合部位的川-滇-黔地区。图1-1中国中西部地区金元素地球化学块体图②金地球化学块体分布范围及其展布趋势总体上与我国西部地区已知的主要金成矿集中区一致。如准噶尔西部(哈图)、天山西部(阿希、萨日达拉)、天山东部(康古尔、马头滩)、阿尔泰山、祁连山(白银厂)、甘孜(嘎拉、丘洛、黄金坪)、陕-甘-川“三角区”(礼坝、石鸡坝、马脑壳、东北塞、金洞沟)和黔-桂-滇“三角区”(镇元、金厂、戈塘、烂泥沟)等大中型金矿集中区。此外,也有部分地球化学块体,其内尚未发现有意义的大中型矿床。下面对主要成矿区带内的重要金地球化学块体进行介绍。(1)阿尔泰成矿带金地球化学块体4阿尔泰成矿带位于天山-兴蒙成矿域内,是由西伯利亚板块南部边缘活动带组成,主要属于晚加里东-早海西期构造成矿带。该带部体呈北西向展布,北界为中-哈、中-蒙边界;南界为科克森套-乔夏哈拉深大断裂(西伯利亚板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块缝合带);西起中-哈边界的新疆哈巴河县,分别与哈萨克斯坦山区阿尔泰及矿区阿尔泰成矿带相连,东界中-蒙边界的淖毛湖、小布根一带,与蒙古阿尔泰及布尔根成矿带相连,全长约800余千米。区内早古生代地层和花岗岩大面积出露,以产出花岗伟晶岩型锂、铍、宝石、白云母矿为特色,有可可托海等著名的大中型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数处。晚古生代岩浆作用强烈,由此形成了以火山岩-块状硫化物型阿舍勒铜-锌矿、海相火山岩型科克塔勒铅锌矿、岩浆分异型喀拉通克铜-镍矿(290-300Ma)为代表的铜及有色金属矿床;同时在也形成了与海西期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蚀变岩型岩金矿床,如多拉纳莎依、赛都金矿等。沿额尔齐斯深断裂的次级北西向断裂,发育有泥盆纪到石炭纪的断陷-火山沉积盆地,其内海相火山岩型铜、铅、锌、铁和重晶石矿床等有一定的找矿前景(如科克塔勒铅锌矿床、蒙库铁矿床等)。此外,在该带北部诺尔特和红山嘴等晚古生代陆内裂陷盆地内,随着近年来地质调查力度的加大,已发现了一些较有前景的铅锌及金矿化线索。该成矿带内矿产以金、铅锌、铜、镍、铁、稀有金属等为主,尤以金及铜、铅锌、镍等有色金属最为重要,相继发现的铜(镍)、铅锌、金等大、中、小型矿床数13处,其中大型矿床有:阿舍勒铜-锌矿、科克塔勒铅锌矿;中型矿床有:喀拉通克铜-镍矿、铁木尔特铅锌矿、阿巴宫铅锌矿、多拉那萨依岩金矿、赛都岩金矿、恰奔布拉克岩金矿、红墩和西岔河砂金矿等;小型矿床有:乔夏哈拉铜铁矿、萨尔布拉克岩金矿、卡拉迈里砂金矿等。此处还有数十处金、铅锌、铜矿(化点)分布。该带已探明铅锌储量70万吨、铜169万吨、镍23.4万吨、金(累计)约30余吨(其中砂金6吨)。阿尔泰成矿带内分布有5处金地球化学块体,分别为卡拉迈里-冲呼儿(编号1)、苏木代尔格(编号2)、红山嘴(编号3)、福海(编号4)和淖毛湖(编号5)金地球化学块体。其中以苏木代尔格和红山嘴金地球化学块体最为重要。苏木代尔格金地球化学块体(编号2):位于新疆北部阿勒泰北山的苏木代尔格-托斯卡拉尕依一带,块体面积2644km2,向北东未封闭并延入蒙古国境内。该块体位于哈龙早古生代山弧带中段,主要出露震旦系-中奥陶统陆缘碎屑建造(局部夹基性熔岩、碳酸盐岩),花岗岩类侵入岩发育,且围绕该块体分布;区内砂金分布广泛,有砂金矿2处。该块体可进一步分解为一个子块体,其内金元素浓集中心和浓度分带显著,浓集迁移轨迹清晰,但其浓集中心与已知砂金矿床、矿点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