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汇编之《送东阳马生序》《邹忌讽齐王纳谏》《曹刿论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汇编之《送东阳马生序》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代文学家。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他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基础字词1嗜:爱好。2假:借用。3致:得到。4怠:懈怠,放松。5走:跑,赶快去。6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逾,超过。7以是:因此。8俟:等到。9先达:有道德有学问的人。10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11言辞:言语和脸色。12叩问:请教。13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硕,大。14援疑质理:提出疑问,询问道理。援,提出。质,询问。15斥咄:训斥,呵责。16至:周到。17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18穷冬:深冬。19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20舍:指学舍,书馆。21僵劲(jìng):僵硬。22媵人:指奴婢。23沃灌:浇洗。24寓逆旅:寄居在旅店里。25朱缨:红色的帽带。26腰:戴在腰间。27容臭(xiù):香袋。臭,气味,这里指香气。28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29褞袍蔽衣:破旧的衣服。褞,新旧混合的丝绵絮。30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的意思。31口体之奉:供养口和身体的,意思是吃的穿的。32耄老(mào):年老。33预:参加。34承天子之宠光:承受天子的宠爱。宠光,宠爱,看中。35缀:连接,引申为跟随,追随。36葛:夏布,指夏天穿的衣服。37廪稍:官家的粮食。38流辈:同辈的人。39谒:拜见。40贽:古人初次拜见尊长时表示敬意送的礼物。41夷:平和。42朝京师:进京朝见皇帝。朝,朝见。43汤:热水44衾:被子两个通假字:支通肢被通披主要问题1、文中从哪些方面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答:幼时得书之难;成年后求师的叩问之难;从师旅途之艰;住读生活之苦。(幼时求学的艰难。成年求师的叩问之难。求学旅途之艰,生活之苦。)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的目的是什么?说明学问的得来靠的是勤奋刻苦,勉励马生勤奋学习,珍惜已拥有的读书条件,奋发向上,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3、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他有强烈的求知欲,为获得知识、学问,他不辞辛苦,不怕困难,非常虚心虔诚的求教。是好学与谦虚诚恳成就了作者的“卒有所闻”。4本文作者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并不讲大道理,却直接以自身经历相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以自身经历相告,现身说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态度恳切,易于接受。5、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什么精神品质?(这则短文赞扬了宋濂怎样的精神)守信、不畏艰苦、求师诚恳、态度谦恭,不计客观条件的艰苦,执着追求,虚心求教。(学习勤奋刻苦,尊敬师长,求学诚心,关怀晚辈)6、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答: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7、《送东阳马生序》本文所强调的主旨是什么?答: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主观的努力。8、围绕“嗜学”二字写了哪两件事?借书之苦;求教之难。9、作者在记述自己的求学经历,却大篇幅地写老师的严厉,作用是什么?答: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老师的严厉是为了突出作者求师的诚恳,生动地表现了他的虔诚和恭敬的态度。突出了他求师的艰难。10、应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读完本文后,你有什么启发?答:学习条件好坏对学习能够有所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学习成功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坚”专心致志。我的感悟:(学习要勤奋,求师应诚心,求学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求学之路是艰难坎坷的,只有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具有恒心和毅力,才能学有所成,勤奋学习是取得成绩的根源。11、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我的看法:(1)不可取。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关系,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2)可取。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尊重。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质的学子。同时,尊重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12、作者“缊袍敝衣“处在“被锦绣……烨然若神人”的同学中间,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对此你有何评价?答:作者以学得知识为最大乐事,无慕荣利之心,志趣高洁,让人敬佩,值得效仿。(作者为什么对“同舍生”优越的生活毫无羡慕之意?因为作者胸怀大志,以读书为乐)13、我们当代中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求学信念。感受学习的乐趣,追求精神的富足,而不追求物质的享乐。214、作者写此文,意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在《三国演义》中有那么一段,孙权通过自身体会劝说手下一员大将读书的故事,后来这员大将设奇计袭荆州,大败关羽为东吴建下奇功。那么这员大将叫什么名字?从他身上你能获得哪些启示?答:吕蒙;启示:后天学习很重要;勤能补拙,学能治愚;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15、切合自身的生活与学习谈谈学完本文的感受:宋濂身处逆境,条件艰苦,仍能坚持求学,并学有所为。我们生活、学习条件如意优越,更应珍惜现在,为实现理想付诸行动。16、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全面的叙述了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生活,这与他的功成名就有什么关系?作者勤奋艰苦的学习生活,是其坚韧不拔的毅力,为求知识而甘愿付出一切的具体表现。他之所以能事业有成,就是因为他勇于战胜困难17、本文的一大特色就是善于运用对比手法,简要概括文中有哪些对比之处,并说说对比手法运用的好处。①富家子弟的荣华与作者的贫寒对比,对比之中得出结论,鲜明且有说服力;②老师的严词厉色和学生的“色愈恭,礼愈至”对比,突出作者的谦虚好问精神;③同舍生穿戴与自己的褞袍蔽衣,不但略无慕艳意,反而以中有足乐者,这一对比,更见作者志趣的高洁和精神的富有。18、我国古代文化中刻苦求学的故事:悬梁:东汉孙敬;刺股:战国苏秦;囊萤:晋车胤;映雪:晋孙康;负薪:西汉朱买臣;挂角:隋李密;凿壁偷光:匡衡;韦编三绝:孙子。闻鸡起舞(东晋、祖逖)19.《送东阳马生序》是传诵了几百年的名篇,勉励后人学习的好教材。宋濂的苦读并不比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更动人,却能流传至今。请从对现实的学习生活有借鉴意义的角度,谈谈本文为人称颂的原因是什么?①作者求学时的可贵品质,他勤奋,刻苦,专一的精神,达到了更好的启迪,鼓舞,教育后人的目的。②是使人们懂得了学习的好坏与环境关系不大,关键取决于主观是否努力。20、余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一言,身为当代的中学生你如何看待这种从师尊师的方式?这是中国旧式教育中最普遍的现象。这里包含着尊师重教的积极因素,但也显得过于迂腐,学生完全可以与老师平等交流,各述己见,甚至可以展开激烈的讨论,因为没有圣人,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21、与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说说现代中学生应有怎样的苦乐观?吃穿无忧,国家、学校、家长、老师的全力支持,设备先进,资源广泛,信息灵通等。珍惜时间,虚心善学,苦中作乐,以苦为乐。22本文是作者写给同乡的临别赠言,为什么没有板起面孔的说教之嫌?因为作者真挚诚恳,循循善诱,作者勉励马生,语重心长,寓理于事,一为己事,一为人事,叙己事,娓娓动听;叙人事,头头是道;将自己的求学之难与太学生优越的求学条件进行对比,所以情真理足。23、对联:①勤学不畏寒苦苦读岂惧艰难②手自笔录,宋濂不改求学志闻鸡起舞,祖逖坚守报国心③栉风沐雨求学苦披星戴月读书勤④名闻天下,文称海内,缘于心无旁骛业有不精,学有不成,只因养尊处优。⑤负箧曳屣求师苦;俯身倾耳读书勤。24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写“余幼时即嗜学”,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了怎样的作用?统领全文,奠定全文的写作基调。25、简要概括宋濂成功的因素:有坚定的求学信念,坚忍不拔的毅力,勤奋刻苦的求学态度。26、从作者苦中求学的经历中,你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学习要勤奋,求师要诚心,求学要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27、针对逆境成才谈谈你的理解:贫穷也是一种财富,困境也可以磨练人的意志,而坚强的意志是成功和成才的关键。28、作者写此文的目的: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珍惜优越的学习条件,刻苦努力,努力学有所成。29细读第二段,谈一谈在“口体之奉”和“中有足乐”之间你赞同怎样的取舍?精神享受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甚于言,就有道而正焉”30“太学生”优越的生活条件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他们没有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1)衣食无忧,无须奔波求师,有疑则有良师指教,书目齐全。(2)他们之所以没能取得成就,就是因为他们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缺少勤奋学习的恒心和毅力3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汇编之《邹忌讽齐王纳谏》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战国策注释》。西汉刘向编订,是由战国时期诸国史料汇集成书,定名为《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内容多为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分为十二国,共33篇,主要记述了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策略,战士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基础字词1讽:用含蓄的话劝说或指责。2谏: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3修:长,这里指身高。4昳(yì)丽:光艳美丽。昳:美丽5朝:早晨。服:穿戴。6窥镜:照镜子7孰与,用于比较。孰,谁,。8及:赶上,比得上。9弗如远甚:远不如。10私:偏爱。11诚:确实。12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以为,认为。13方:方圆。14蔽,蒙蔽。15能谤讥于市朝:能在公共场所议论(君王的缺点)。谤:指责过失;16闻寡人之耳者:被我亲耳听到.闻,使„„听到。17门庭若市:门口和院子里像市场一样,形容非常热闹。18时时:经常。19间(jiàn)进:偶然进谏。见:间或,偶然。20期(jī)年:满一年。期,满。2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在进行上战胜(别国)。意思指政治清明,不需要军事行动就能使敌国畏服。22面刺:当面指责。23孰视:仔细看。孰通熟,仔细。24美我:认为我美。主要问题1、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示例: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邹忌发现妻妾客不能准确评价自己的原因随即入朝见威王,其目的是什么?帮助齐威王分析受蒙蔽的原因。2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其一,齐国是一个大国,齐王位高权重;其二,齐王身边的人偏爱或者害怕齐王;其三,举国上下的人都对齐王有所求。3、“王曰‘善’。”请你结合文意品析“善”字的表达作用。体现了本文语言精练的特点。一个“善”字,既表达了齐王的赞同和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他的矜持和尊贵。4揣摩“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活动,这些描写有啥作用。人物活动为三个层次。邹忌对徐公“孰视之”,表明他的认真,也表明了徐公的美;“窥镜而自视”是为了作比较,显示出邹忌虽不自信但也不轻信;“暮寝而思之”则表明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5、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讽谏的结果如何?邹忌在“讽”齐王时,很讲技巧,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齐王接受了谏言,并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齐国政治日益清明,国势日益强大,燕赵韩魏来朝)6、请就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的文字。示例:内容方面:邹忌能以自身为例,由家事巧妙地联系到国事,讽劝齐王纳谏除蔽;写法方面: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推己及人,以此达到讽劝的目的。7、威王一“善”,政局迥异,初时“门庭若市”,后来“无可进者”,请根据“无可进者”写出“门庭若市”的反义成语。“门庭若市”体现了威王的“广开言路”,在我们学过的古文中,还有哪一篇文章也提到了“广开言路”的问题?“门可罗雀”或“门庭冷落”《出师表》8、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邹忌的进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忠言不一定逆耳。在与同学、父母、师长等的交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